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原文及翻译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原文及翻译,第1张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氓之蚩蚩(1),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3),来即我谋(4)。

 送子涉淇(5),至于顿丘(6)。匪我衍期(7),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8),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9),以望复关(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11)。

 以尔车来,以我贿贿(12)。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5)。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16),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17)。女也不爽(18),士贰其行(19)。

 士也罔极(20),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21),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硒其笑矣(2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隅则有泮(23)。总角之宴(25),

 言笑晏晏(25)。信誓旦旦(26),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氓:民。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

 (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贸:交换。

 (3)匪:非。

 (4)即我:到我这里来。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

 (5)涉:渡过。淇:河名。

 (6)顿丘:地名。

 (7)衍(qian):过,拖延。

 (8)将:请。

 (9)乘:登上。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

 (10)复关:地名,诗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11)体:卦体,咎言:不吉利的话。

 (12)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13)沃各:润泽的样子。

 (14)耽:沉迷,迷恋。

 (15)说:同“脱”,摆脱。

 (16)徂(cu):去,往。

 (17)渐(jian):沾湿,浸湿。帷裳:车饰的帷幔。

 (18)爽:差错,过失。

 (19)贰:差错。

 (20)罔极:无常,不可恻。

 (21)遂:安定无忧。

 (22)硒(xi):大笑的样子。

 (23)隅:即“湿”,河名,指漯河。泮(pan):岸。

 (24)总角:古时 儿童 的发式,借指童年。宴:逸乐。

 (25)晏晏:和好柔顺的样子。

 (26)旦旦:诚恳的样子。

 译文

 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

 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遥望不见复关影,低头伤心泪满面。

 望见复关心中喜,喜笑颜开话不断。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象吉利没恶言。

 把你大车赶过来,我带嫁妆随你迁。

 桑树叶儿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泽润。小斑鸠啊小斑鸠,不要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不要痴情迷男人。男人沉迷于爱情,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想要脱身不可能。

 待到桑叶飘落时,颜色枯黄落满地。从我嫁进你家门,三年吃苦又受累。

 淇水浩荡滔滔流,打湿我的车帷幔。我作妻子没过错,你作丈夫差错多。

 男人心理不可测,三心二意没品德。

 当你妻子整三年,终日忙碌活全干。起早贪黑操家务,没有哪天有空闲。

 生活安定无忧愁,你却粗暴又专横。亲兄亲弟不知情,总是拿我作笑柄。

 静心思前又想后。独自悲愁心哀伤。

 当初相约同到老,到老尽是愁和怨。淇水虽宽有河岸,漯河再阔也有边。

 从小一块同游乐,有说有笑心喜欢。忠诚盟誓都明白,哪知从此已改变。

 过去时光不留恋,一刀两断不再谈!

诗经国风卫风氓鉴赏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卫风·氓》共六章,章六句,二百六十三字,为《诗经·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第一大篇。《卫风·氓》这首诗一方面抒写了男女美好的爱情生活;另一方面,又揭露、批判了当时社会出现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从而表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对不平等的家庭生活和遭虐待被歧视的处境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但是,对于这首现实主义的完美里巷情歌,长期以来,不同 历史 时期的注释者、批评家,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时代意识,从封建礼教出发,以儒家“诗教说”的原则,加以曲解和诋毁,称其为“*乱之诗”,称诗中女主人为“*妇”,不同程度地遮蔽了作品的本真面目,减损了这首诗的艺术光辉。为了剔除古人的曲解和附会,还《卫风·氓》这首诗以本来面貌,现对《氓》诗的产生年代与地域、《诗经》时期的婚姻家庭观以及《氓》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等方面加以释析。

 一、《氓》诗产生的年代与地域

 根据《毛诗序》言“宣公之时”可推知,《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7世纪,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它产生的地域,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多处提到顿丘和淇水。对淇水没有异端,即现在从西南到东北,斜贯浚县全境的淇河故道。但对顿丘,个别古籍注释虽有异说,但大多数群经正史都把《氓》诗“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顿丘”,标注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最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出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都详细注释着:“《诗·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卷中说得更为详细,曰:“淇水,迳雍榆城南,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北迳白祀山(现在白寺山)东,又北屈而西转,迳顿丘北,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过顿丘,淇水又东北迳枉人山(象山和善化山)东、牵城(王庄乡前军寨村)西入内黄境。”《水经注》中提到的雍榆城、同山、白祀山、枉人山和牵城,均在浚县境内。

 《卫风·氓》诗中的顿丘具体位置在浚县什么地方,这又是史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水经注》中已说的比较明确,即在枉人山东、淇水南,现在的浚县屯子镇的蒋村一带。在蒋村遗址南、枉人山东2公里处,即淇水岸有一村庄,名屯子。该村南北最长处为600米,东西最宽处为400米,中间隆起,高达4米余,这里显然在当地是一个丘了。再就名称而论,它和顿丘有点音近。如果蒋村遗址确为顿丘故城,则屯子村当为原来的顿丘无疑。同时,遗址和文献记载的顿丘及顿丘故城位置相印证。

 二、《诗经》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

 《诗经》所处的时期,正值商代末期。受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念集中表现为:(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诗经》在赞扬和肯定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真挚专一的严肃爱情态度的同时,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二)男女对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由意识。在《诗经·国风》中,从很多情歌中可以看出,男女恋爱结婚是比较自由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诗反映了婚恋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能正式结婚。还有一部分诗反映了恋爱婚姻受到限制和破坏,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陷入痛苦之中。(三)男女在相爱中,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温柔淳朴,相爱活动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芥蒂与顾忌。同时,以原始性爱为基础的自由恋爱,是极为普遍的。(四)劳动人民的择偶标准是重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但首要条件还是看重人的内在美,即勤劳勇敢、善良和顺。

 三、《氓》诗的主题思想

 诗经《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爱情;二是诉说婚后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三是对背弃信誓之人并不留恋,抱着“亦己焉哉”的决绝态度,毅然大归离开男家。它的主题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诉男女不平等、为妇之苦,对遭虐待、被歧视的地位和处境表示不满和反抗;三是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诫社会同友要当心,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氓》诗一、二章,用赋直陈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据女主人述说,她原本是一位靠采桑、养蚕、缫丝卖钱为生的乡间桑女。在生产品交换的集市上与一青年男子氓相遇,相互在交易中接触相识。她追忆说:“当初那氓说用他的布来换我的丝,其实是借故来向我谋求婚事的。他的憨厚、朴实引起我的好感,我愿意与他相处。每次相会,我都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才肯分手。他多次恳求我嫁给他,甚至一再抱怨我有意拖延佳期。我也一再向他解释说: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还没有选好媒人向我家正式行求婚之礼。你可千万别生我的气,那么咱就把金秋作为婚期好了。”通过相处,一个热烈追求,一个痴心相爱。经占卜问筮、说媒请亲之礼,男娶女嫁,终成婚眷。女主人公对这一段恋爱生活,是那样痴情向往。

 诗中第三章,为全篇转捩点,采用比而兴和插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比喻,为下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张本,来表达她的感情已由开始的爱情得意高峰,顿时跌落到失意绝望的深谷。

 第六章,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章。女主人公唱道:“开始你对我发誓,夫妻要白头偕老,如今老来却使我恨怨。淇水虽宽尚有岸,沼泽再广也有边,惟我之痛苦无限回顾少年未嫁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此算了吧。”女主人公认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断、恩爱已绝的地步,我何苦为你的负情百思不解、自寻苦恼呢!对此,她并不徘徊留恋,愤而决绝大归,表现了她性格的刚毅和强烈的反抗精神。综观全诗,实为刺时之诗,是《诗经》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最具批判性的上好作品。

1 诗经卫风氓原文

2 《诗经·卫风·氓》原文及赏析

3 诗经卫风氓鉴赏

4 《诗经》里的《氓》

5 诗经氓原文及翻译

主字加一笔是:庄。

庄基本解释

1、村落,田舍:村庄。庄户。庄稼。

2、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皇庄。庄主。庄客。

3、商店的一种名称:茶庄。饭庄。钱庄。

4、某些种类的赌博,局中人轮流为主:庄家。坐庄。

5、四通八达的道路:康庄大道。

6、严肃,端重:庄严。庄重。端庄。

扩展资料:

庄组词如下:

(1)庄周梦蝶[ 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2)庄生梦蝶[ zhuāng shēng mèng dié ]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3)蝶化庄周[ dié huà zhuāng zhōu ]见“ 蝶化庄生 ”。

(4)相庄如宾[ xiāng zhuāng rú bīn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5)项庄舞剑[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参考资料:

——庄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卫风·氓》共六章,章六句,二百六十三字,为《诗·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第一大篇。《卫风·氓》这首诗一方面抒写了男女美好的爱情生活;另一方面,又揭露、批判了当时社会出现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从而表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对不平等的家庭生活和遭虐待被歧视的处境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但是,对于这首现实主义的完美里巷情歌,长期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注释者、批评家,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时代意识,从封建礼教出发,以儒家“诗教说”的原则,加以曲解和诋毁,称其为“ 之诗”,称诗中女主人为“ ”,不同程度地遮蔽了作品的本真面目,减损了这首诗的艺术光辉。为了剔除古人的曲解和附会,还《卫风·氓》这首诗以本来面貌,现对《氓》诗的产生年代与地域、《诗经》时期的婚姻家庭观以及《氓》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等方面加以释析。

一、《氓》诗产生的年代与地域

根据《毛诗序》言“宣公之时”可推知,《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7世纪,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它产生的地域,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多处提到顿丘和淇水。对淇水没有异端,即现在从西南到东北,斜贯浚县全境的淇河故道。但对顿丘,个别古籍注释虽有异说,但大多数群经正史都把《氓》诗“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顿丘”,标注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最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出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都详细注释着:“《诗·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卷中说得更为详细,曰:“淇水,迳雍榆城南,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北迳白祀山(现在白寺山)东,又北屈而西转,迳顿丘北,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过顿丘,淇水又东北迳枉人山(象山和善化山)东、牵城(王庄乡前军寨村)西入内黄境。”《水经注》中提到的雍榆城、同山、白祀山、枉人山和牵城,均在浚县境内。

诗中的顿丘具 置在浚县什么地方,这又是史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水经注》中已说的比较明确,即在枉人山东、淇水南,现在的浚县屯子镇的蒋村一带。在蒋村遗址南、枉人山东2公里处,即淇水岸有一村庄,名屯子。该村南北最长处为600米,东西最宽处为400米,中间隆起,高达4米余,这里显然在当地是一个丘了。再就名称而论,它和顿丘有点音近。如果蒋村遗址确为顿丘故城,则屯子村当为原来的顿丘无疑。同时,遗址和文献记载的顿丘及顿丘故城位置相印证。

二、《诗经》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

《诗经》所处的时期,正值商代末期。受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念集中表现为:(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诗经》在赞扬和肯定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真挚专一的严肃爱情态度的同时,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二)男女对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由意识。在《诗经·国风》中,从很多情歌中可以看出,男女恋爱结婚是比较自由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诗反映了婚恋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能正式结婚。还有一部分诗反映了恋爱婚姻受到限制和破坏,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陷入痛苦之中。(三)男女在相爱中,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温柔淳朴,相爱活动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芥蒂与顾忌。同时,以原始 为基础的自由恋爱,是极为普遍的。(四)劳动人民的择偶标准是重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但首要条件还是看重人的内在美,即勤劳勇敢、善良和顺。

三、《氓》诗的主题思想

《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爱情;二是诉说婚后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三是对背弃信誓之人并不留恋,抱着“亦己焉哉”的决绝态度,毅然大归离开男家。它的主题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诉男女不平等、为妇之苦,对遭虐待、被歧视的地位和处境表示不满和反抗;三是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诫社会同友要当心,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氓》诗一、二章,用赋直陈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据女主人述说,她原本是一位靠采桑、养蚕、缫丝卖钱为生的乡间桑女。在生产品交换的集市上与一青年男子氓相遇,相互在交易中接触相识。她追忆说:“当初那氓说用他的布来换我的丝,其实是借故来向我谋求婚事的。他的憨厚、朴实引起我的好感,我愿意与他相处。每次相会,我都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才肯分手。他多次恳求我嫁给他,甚至一再抱怨我有意拖延佳期。我也一再向他解释说: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还没有选好媒人向我家正式行求婚之礼。你可千万别生我的气,那么咱就把金秋作为婚期好了。”通过相处,一个热烈追求,一个痴心相爱。经占卜问筮、说媒请亲之礼,男娶女嫁,终成婚眷。女主人公对这一段恋爱生活,是那样痴情向往。

诗中第三章,为全篇转捩点,采用比而兴和插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比喻,为下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张本,来表达她的感情已由开始的爱情得意高峰,顿时跌落到失意绝望的深谷。

第六章,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章。女主人公唱道:“开始你对我发誓,夫妻要白头偕老,如今老来却使我恨怨。淇水虽宽尚有岸,沼泽再广也有边,惟我之痛苦无限回顾少年未嫁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此算了吧。”女主人公认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断、恩爱已绝的地步,我何苦为你的负情百思不解、自寻苦恼呢!对此,她并不徘徊留恋,愤而决绝大归,表现了她性格的刚毅和强烈的反抗精神。综观全诗,实为刺时之诗,是《诗经》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最具批判性的上好作品。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应之。”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拘深国有一个世间少有的美女,因姿色出众父亲将她取名为无比。当时,周边国王和豪富士绅都表达想迎娶的愿望,父亲回答说:“如果有男子的容貌能配得上我女儿的,我就答应他。”)

  佛时行在其国,逝心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仪无上,心喜而曰:“吾女获匹。”归语其妻曰:“吾为无比得婿,促庄饰女将往也。”夫妻共服饰,其女步瑶华光,珠玑璎珞庄严光国,夫妻共将女至佛所。

(有一天,世尊来到拘深国,无比的父亲逝心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皮肤是紫金色,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当世无双,于是心中大喜:“我女儿就应该嫁给这样的人。” 赶紧回家告诉妻子说:“我为女儿找到最佳的夫婿了,快给女儿梳妆打扮,一起去未来女婿那里。” 穿戴整齐后,夫妻俩就带着女儿来到了佛的住处。)

  妻道见佛迹相好之文光彩之色,非世所有,知为天尊,谓其夫曰:“此人足迹文理乃尔,非世所闻,斯将非凡,必自清净无复*欲,将不取吾女,无自辱也。”

  夫曰:“何以知其然?”

  妻因说偈言:

  “*人曳踵行, 恚者操指步,

   愚者足躘地,斯迹天人尊。”

(无比的母亲见到佛的庄严法相,知道不是世间俗人,便对丈夫说:“此人举止气度非凡,绝非世间凡人,必定很清净没有*欲之心,他不会要我们女儿的,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吧!” 丈夫问道:“你怎么知道?”妻子以偈子回答道:“*人曳踵行,恚者操指步。愚者足躘地,斯迹天人尊。”大意是还有*、怒、痴三毒的人,从走路姿态和足迹就能分辨出来,此人定是天人之尊。)

  逝心曰:“非尔女人所知,汝不乐者便还归。”乃自将女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大人勤劳教授,身无供养,有是粗女愿给箕帚。”

  佛言:“汝以女为好耶?”

  答曰:“生得此女,颜容实好,世间无双,诸国王豪姓多有求者不以应之。窃见大人光色巍巍非世所见,贪得供养故,宜自归耳!”

  佛言:“此女之好为著何许?”

  逝心曰:“从头至足周遍观之无不好也。”

(逝心说:“你们女人懂什么?你不乐意自己回家去。”说完自己带着女儿来到世尊面前,礼拜完世尊后,逝心对佛说:“您为了教化大众,不辞辛劳,我愿意把小女嫁给您,照顾您的饮食起居。您看如何?” 佛问道:“您觉得自己的女儿很好吧?” 逝心回答:“我的女儿生得貌美如花,姿色颜容当世无双。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争先礼聘我都不曾答应。我看您相貌非凡,和我的女儿很般配啊。” 佛又问:“那您女儿到底好在哪里呢?” 逝心回答道:“她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不让人赏心悦目啊。” )

  佛言:“惑哉肉眼!吾观之从头至足无一好耶!若头上有发,但是毛象马之尾亦皆尔也。发下有髑髅,但是骨屠家猪头骨亦尔也。头中有脑者,如泥腥臊送。鼻下之著地莫能蹈者,目者是脆决之纯汁,鼻中有涕,口但有唾,腹藏肝肺皆亦腥臊,肠胃膀胱但成屎尿腐臭难论,腹为帏囊裹诸不净,四支手足骨骨相拄筋连皮韬,但恃气息以动作之。譬若木人机关作之,既毕解列其体,节节相离,手足狼藉,人亦如是,有何等好而云少双?昔者吾在贝多树下,第六魔天王庄饰三女,颜容华色天中无比非徒此论,欲以坏吾道意。我为说身中秽恶,即皆化成老母形坏不复惭愧而去。今是屎囊,欲何所恋?急将还去,吾不取也。”

(佛说道:“你被你的肉眼迷惑了。我看她从头到脚无一可人之处。你看:那头发跟大象马尾的毛发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分别,那头发下面的髑髅头骨跟那些猪头骨又有何分别?那髑髅头骨里面的脑髓犹如淤泥一般又腥又臭。眼珠就像那很是脆弱的水泡,鼻子里有鼻涕,口中有唾液,腹内的心肝肺脾脏全部散发出一股股又腥又臭的气味。那肚子里的肠胃膀胱里全部装满屎尿,腐臭无比。整个身体就是一个臭皮囊。那四肢是一根根骨头由筋脉相连,外面裹上一层薄皮,身体的运行全靠一股气息支撑。这身体一旦送到坟场被那些动物东拉西扯,啃得一片狼藉的时候,哪有什么好能够称得当世无双呢?想当年我在菩提树下禅定的时候,第六魔天王的三个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来诱惑我,她们的容貌姿色超过你女儿千万倍。我当时说出所谓美女的真相时,一个个都变成老太婆的样子,惭愧而去。你快带着女儿离开吧,我是不会要的。”)

  逝心闻佛所说,忽然惭耻无辞复言,又白佛言:“若仁不取者,更以妻优填王可乎不?”佛不答焉。

  逝心即送女与优填王。王获女大悦,拜父为太傅,为女兴宫,伎乐千人以给侍之。王正后师事佛,得须陀洹道。此女赞之于王,王惑其言以百箭射其后,后见箭不惧都无恚怒,一意念佛慈心长跪向王,箭皆绕后三匝还住王前。百箭皆尔,王乃自惊畅然而惧,即驾白象金车驰诣佛所。未到下车,避从步进,稽首佛足,长跪自陈曰:“吾有重咎在三尊,所以彼*妖从欲兴邪,于佛圣众每一恶念,以箭百枚射佛弟子,如事陈之睹之心惧。唯佛至真无量之慈,白衣弟子慈力乃尔,岂况无上正真佛乎!我今首过归命三尊,唯佛弘慈原赦其咎。”

(逝心听完世尊的开示,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又问世尊:“您如果不要小女,我把她嫁给优填王,可以吗?”世尊默然不答。逝心便将女儿送给优填王,国王大为高兴,封她的父亲为太傅,并为无比修建了王宫,派上千人服侍她。国王的正宫皇后是一位归依三宝的佛弟子,已证得须陀洹果位。无比为了独得国王垂爱,乃在国王耳边诽谤皇后。久而久之,国王禁不住无比的再三鼓惑,便亲自弯弓搭箭准备射死皇后。皇后见此情形,不惊不畏,也没有嗔恨心,一心念佛入慈心三昧,并面向国王跪下。只见国王的箭都绕着皇后三圈又回到国王的面前,如此一百回都是这样。国王大惊失色,连忙扔掉弓箭乘车来到佛的面前忏悔:“世尊。我如今犯了大错。我听从了妖女无比的百般挑唆,准备射杀皇后,谁知连射出一百多支都围着皇后转了三圈又回到了我的面前。现在我想起来都很后怕。世尊您大慈大悲,连您的在家弟子都有这样的慈力,更何况您呢!我今在佛前求忏悔,并归依三宝尊,请求您原谅我的过错。” )

  佛笑曰:“善哉王!觉恶悔过,此明人行也,吾受王善意。”王稽首,如是至三,佛亦三受之。

  王又头面著地,退就坐曰:“禀气凶顽,忿戾自恣,无忍辱心,三毒不除恶行快意,顺女妖邪不知其恶,自惟寿终必入地狱。愿佛加哀,广说女恶魑魅之态,入其罗网少能自拔,吾闻其祸必以自诫,国民巨细得以改操。”

(佛微笑着说道:“很好啊。你知道错了并能悔过,就是有智慧的人了,我接受你的忏悔和善意。” 国王又跪在地上给世尊顶礼三次后坐在世尊的身边,说道:“世尊。我秉性凶顽,脾气暴躁,不能够有丝毫的容忍心。我为人生性贪婪,脾气暴躁而且愚痴到了极处。做起事情常常凭着自己的感觉行事。听从那妖女的鼓惑,常常作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自己感觉到我死后必当堕入地狱,饱受众苦。愿世尊慈悲开示红颜祸水之种种弊端,一旦堕入女人的温柔乡,是很难自拔的。我一旦明暸之后,必当常常禁戒自己,免生祸端,国民也将因此而能获得广大利益。”)

  佛言:“用此问为且说余义。”

  王曰:“余事异日说之不晚,女乱惑意凶祸之大,不闻其祸何缘远之?愿佛具为吾释地狱之变,及女人之秽。”

  佛言:“具听!男子有*之恶却睹女妖。”

  王曰:“善!愿受明教。”

  佛言:“具听!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世有*夫,恒想睹女思闻妖声,远舍正法疑真信邪,*网所綶没在盲冥,为欲所使如奴畏主,贪乐女色不觉九孔恶露之臭秽,浑沌欲中如猪处溷不觉其臭,快以为安不计后当在无泽之狱受痛无极,注心在*啖其涕唾玩其脓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态之士,此为一恶态也。

(在国王的再三请求下,世尊开示道:“你应当知道,男人有好*之心才会去喜欢女人的狐媚之态。” 国王说:“请您详细说说。”佛又说道:“男人有四大恶态。第一:世间那些好*的男人,总想看到漂亮的女人,总想听到女人妖里妖气的言语声音,远离正法信奉邪道,缠缚在*欲的网中,被*欲所驱使,如同奴仆害怕主人一样。贪乐女色时浑然不觉其实身上九孔所流出的都是臭秽不净之物,好比那猪睡在屎尿垃圾中还浑然自得,不知道自己以后将堕入地狱遭受难以想像的痛苦。一心一意去感受那*欲,把女人的唾液当作珍珠玛瑙,把脓血当着玉液琼浆。这是贪*男人的第一种恶态。)

又亲之养子怀妊生育,稚得长大勤苦难论,到子成人,擢家竭财,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为妻,若在异域寻而追之,不问远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捐忘亲老,既得为妻贵之如宝,欲私相娱乐恶见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讼不惟身所从生,孤亲无量之恩,斯谓二恶态也。

(双亲生子养育,从小到大,其中父母的勤苦难以尽述。儿子长大成人以后,又要为他的婚姻大事操劳,就算是远在他乡也不辞辛劳,儿子娶妻后,只顾着自己的*欲之情,却将含辛茹苦把自己养育成人的父母忘得干干净净。娶回心爱的女人之后,把她当作宝贝一样,听信妻子的妖言,以致与父母亲争吵计较,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体是谁给的,辜负了父母的养育大恩,这是贪*男人的第二种恶态。)

又人处世勤苦疲劳,躬自致财本自诚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门,梵志之心觉世非常布施为福,取妻之后,情惑*欲愚蔽自拥,背真向邪专由女色,若有布施之意,虽欲发言相呼女色,绝清净行更成小人,不识佛经之戒祸福之归,苟为*色投身罗网,必堕恶道终而不改,斯谓三恶态也。

(再者,人在世间,辛苦勤劳,想方设法赚取钱财,本来为人诚信,敬重出家的修行人,也知道人生无常,常常布施求福。取妻之后,被*欲迷惑,变得愚痴吝惜,抛弃世间真理行向邪道。为讨女人的欢心,胡作非为,自成小人。完全忘却圣贤之教,祸福之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之心,而甘自投罗网。就算因此堕入恶道也不知悔改。这是贪*男人的第三种恶态。)

又为人子不惟养恩,治生致财不以养亲,但以东西广求*路,怀持宝物招人妇女,或杀六畜*祀鬼神,饮酒歌舞合会之后,至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奸情,及其获偶,喜无以喻,*结缚著无所复识,当尔之时唯此为乐,不觉恶露之臭秽、地狱之苦痛,一则可笑,二则可畏,譬若狂犬不知其非,斯谓四恶态也。”

(再者,为人之子不思父母双亲养育之恩。辛辛苦苦挣的钱不用来孝养父母,却用来买东买西去讨女人欢心从而达到*欲的目的。拿着钱财去勾引别人的妻女。或用来买生物杀害祭祀鬼神,或者吃喝嫖赌。一旦获得,喜不自禁,*心缠缚,再也不问人间世态炎凉。那时候,万般皆是苦,惟觉此间乐。浑然不知那女人身中恶露之腥臭,地狱无尽之苦痛。这时候的男人,一则可笑,二则可畏。好比那正在发狂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狗。这是贪*男人第四种恶态。”)

  佛言:“男子有是四恶用堕三涂,当审远此态免苦耳!复听说女人之恶。”佛便说偈言:

  “已为欲所使,放意不能安, 习施于非法,将何以为贤?

   欲为畜生行,以欲还自殃, 溷虫在臭中,不知为处难。

   如虫在冥中,不知东以西, 结著于*欲,恶此亦虫论。

   *既不见道,日夜种罪根, 现世君臣乱,上下为迷昏。

   王法为错乱,正法为迷焚, 农夫舍常业,贾人为弥连。

   现世更牢狱,死复入太山, 当受百种毒,其痛难可当。

   洋铜灌其口,山连笮其身, 此辈有百数,难可一一陈。

   常在三恶道,宛转如车轮, 若世时有佛,而已不得闻。

   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 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罪门。

   女人为何好,但是屎尿囊? 何不谛系视,为此而狂荒。

   其内甚臭秽,外为严饰容, 家有含毒蝎,剧如蛇以龙。

   譬如锦韬牟, 罗縠綶锋铓, 愚者睹其表, 玩之以自殃。

   智者觉而舍, 痴者致死伤, *欲亦如是, 抱刃以自丧。

   睹新即厌故, 所乐亦无常, 言为刀斧截, 笑为棘以荆。

   内怀臭秽毒, 饰外以华香, 痴人贪其味, 不惟后受殃。

   譬若鸩毒药, 以和甘露浆, 所向无不坏, 饮之皆仆僵。

   亦如薪得火, 草木被重霜, 睹表不计里, 是为最非详。

   女毒甚于是, 草乃见形伤, 绝欲以求道, 故有*欲情。

   其形甚易见, 痴人情不绝,罗网四面张,去道如丝发。

   人本清净种, 如鱼处深渊, 智者乃自觉, 著网不得还。

   欲网甚于是, 结缚甚欲坚, 投身置荆棘, 可得脱其身。

   譬若饥猿猴, 望见熟甘果, 专心投色欲, 是辈百向堕。

   亦如鱼食钩, 飞蛾入灯火, 愚者见欢喜, 不惟后受祸。”

(佛又说道:“男人因为这四种恶态,将会堕入三恶道中,应当仔细思维远离这些恶态,以免将来饱受众苦。现在再来说说女人的恶态。”佛便说偈子道:(详见如上经文))

  佛说如是,优填王欢喜即以头面著地,白佛言:“实从生以来,不闻女人之恶乃尔!男子悖乱随之堕罪,但不知故不制心意。从今已后终身自悔,归命三尊不敢复犯。”为佛作礼,欢喜而去。

(佛开示完后,优填王非常欢喜,五体投地礼拜世尊,说道:“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些关于女人的恶态,以及贪*之心会有如此惨痛的后果,所以为了女人和自己的*欲心为所欲为。从今以后,我一定牢记世尊教导,再也不敢违犯了。” 说完之后向佛作礼,欢喜而去。)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共6章,每章10句。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卫风·氓》原文及赏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卫风·氓》原文及赏析

 原文

 氓之蚩蚩(1),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3),来即我谋(4)。

 送子涉淇(5),至于顿丘(6)。匪我衍期(7),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8),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9),以望复关(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11)。

 以尔车来,以我贿贿(12)。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5)。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16),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17)。女也不爽(18),士贰其行(19)。

 士也罔极(20),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21),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硒其笑矣(2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隅则有泮(23)。总角之宴(25),

 言笑晏晏(25)。信誓旦旦(26),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氓:民。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

 (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贸:交换。

 (3)匪:非。

 (4)即我:到我这里来。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

 (5)涉:渡过。淇:河名。

 (6)顿丘:地名。

 (7)衍(qian):过,拖延。

 (8)将:请。

 (9)乘:登上。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

 (10)复关:地名,诗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11)体:卦体,咎言:不吉利的话。

 (12)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13)沃各:润泽的样子。

 (14)耽:沉迷,迷恋。

 (15)说:同“脱”,摆脱。

 (16)徂(cu):去,往。

 (17)渐(jian):沾湿,浸湿。帷裳:车饰的帷幔。

 (18)爽:差错,过失。

 (19)贰:差错。

 (20)罔极:无常,不可恻。

 (21)遂:安定无忧。

 (22)硒(xi):大笑的样子。

 (23)隅:即“湿”,河名,指漯河。泮(pan):岸。

 (24)总角:古时 儿童 的发式,借指童年。宴:逸乐。

 (25)晏晏:和好柔顺的样子。

 (26)旦旦:诚恳的样子。

 《卫风·氓》-鉴赏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卫风·氓》共六章,章六句,二百六十三字,为《诗经·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第一大篇。《卫风·氓》这首诗一方面抒写了男女美好的爱情生活;另一方面,又揭露、批判了当时社会出现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从而表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对不平等的家庭生活和遭虐待被歧视的处境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但是,对于这首现实主义的完美里巷情歌,长期以来,不同 历史 时期的注释者、批评家,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时代意识,从封建礼教出发,以儒家“诗教说”的原则,加以曲解和诋毁,称其为“*乱之诗”,称诗中女主人为“*妇”,不同程度地遮蔽了作品的本真面目,减损了这首诗的艺术光辉。为了剔除古人的曲解和附会,还《卫风·氓》这首诗以本来面貌,现对《氓》诗的产生年代与地域、《诗经》时期的婚姻家庭观以及《氓》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等方面加以释析。

 一、《氓》诗产生的年代与地域

 根据《毛诗序》言“宣公之时”可推知,《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7世纪,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它产生的地域,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多处提到顿丘和淇水。对淇水没有异端,即现在从西南到东北,斜贯浚县全境的淇河故道。但对顿丘,个别古籍注释虽有异说,但大多数群经正史都把《氓》诗“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顿丘”,标注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最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出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都详细注释着:“《诗·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卷中说得更为详细,曰:“淇水,迳雍榆城南,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北迳白祀山(现在白寺山)东,又北屈而西转,迳顿丘北,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过顿丘,淇水又东北迳枉人山(象山和善化山)东、牵城(王庄乡前军寨村)西入内黄境。”《水经注》中提到的雍榆城、同山、白祀山、枉人山和牵城,均在浚县境内。

 《卫风·氓》诗中的顿丘具体位置在浚县什么地方,这又是史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水经注》中已说的比较明确,即在枉人山东、淇水南,现在的浚县屯子镇的蒋村一带。在蒋村遗址南、枉人山东2公里处,即淇水岸有一村庄,名屯子。该村南北最长处为600米,东西最宽处为400米,中间隆起,高达4米余,这里显然在当地是一个丘了。再就名称而论,它和顿丘有点音近。如果蒋村遗址确为顿丘故城,则屯子村当为原来的顿丘无疑。同时,遗址和文献记载的顿丘及顿丘故城位置相印证。

 二、《诗经》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

 《诗经》所处的时期,正值商代末期。受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念集中表现为:(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诗经》在赞扬和肯定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真挚专一的严肃爱情态度的同时,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二)男女对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由意识。在《诗经·国风》中,从很多情歌中可以看出,男女恋爱结婚是比较自由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诗反映了婚恋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能正式结婚。还有一部分诗反映了恋爱婚姻受到限制和破坏,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陷入痛苦之中。(三)男女在相爱中,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温柔淳朴,相爱活动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芥蒂与顾忌。同时,以原始性爱为基础的自由恋爱,是极为普遍的。(四)劳动人民的择偶标准是重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但首要条件还是看重人的内在美,即勤劳勇敢、善良和顺。

 三、《氓》诗的主题思想

 诗经《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爱情;二是诉说婚后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三是对背弃信誓之人并不留恋,抱着“亦己焉哉”的决绝态度,毅然大归离开男家。它的主题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诉男女不平等、为妇之苦,对遭虐待、被歧视的地位和处境表示不满和反抗;三是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诫社会同友要当心,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氓》诗一、二章,用赋直陈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据女主人述说,她原本是一位靠采桑、养蚕、缫丝卖钱为生的乡间桑女。在生产品交换的集市上与一青年男子氓相遇,相互在交易中接触相识。她追忆说:“当初那氓说用他的布来换我的丝,其实是借故来向我谋求婚事的。他的憨厚、朴实引起我的好感,我愿意与他相处。每次相会,我都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才肯分手。他多次恳求我嫁给他,甚至一再抱怨我有意拖延佳期。我也一再向他解释说: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还没有选好媒人向我家正式行求婚之礼。你可千万别生我的气,那么咱就把金秋作为婚期好了。”通过相处,一个热烈追求,一个痴心相爱。经占卜问筮、说媒请亲之礼,男娶女嫁,终成婚眷。女主人公对这一段恋爱生活,是那样痴情向往。

 诗中第三章,为全篇转捩点,采用比而兴和插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比喻,为下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张本,来表达她的感情已由开始的爱情得意高峰,顿时跌落到失意绝望的深谷。

 第六章,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章。女主人公唱道:“开始你对我发誓,夫妻要白头偕老,如今老来却使我恨怨。淇水虽宽尚有岸,沼泽再广也有边,惟我之痛苦无限回顾少年未嫁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此算了吧。”女主人公认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断、恩爱已绝的地步,我何苦为你的负情百思不解、自寻苦恼呢!对此,她并不徘徊留恋,愤而决绝大归,表现了她性格的刚毅和强烈的反抗精神。综观全诗,实为刺时之诗,是《诗经》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最具批判性的上好作品。

 《诗经·卫风·氓》读解

 这是《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从中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在传统社会中,这个问题使无法讨论的,因为道德准则规定了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对丈夫却少有约束,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对作丈夫的网开一面,可以可以三妻四妾,而不必将情感专注于一个女人。

 如今传统的观念和道德准则已随时代发生了改变,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维持夫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未解决,并且由于观念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更加突出。

 仅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花无百日红。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再漂亮的脸蛋儿,也会有徐娘半老、人老珠黄之时。更要紧的是,当两个人朝朝夕夕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时,漂亮的脸蛋儿无法弥补彼此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性格是否相合,生活习惯是否能彼此容纳,观念是否一致等等比脸蛋更加重要。它们的融合补充有助于关系长久 健康 地持续发展。

 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不可能始终保持高热度,随着结婚、生子、度日,热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状态。如果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热度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就会越深。这么说来,夫妻长期相处就没有情感了吗肯定不是。情感的确是使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粘合剂,但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有现实的基础。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性生活的和谐等等,是不断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中的变化,也会对情感产生微妙的影响。如何意识到各种变化,并努力使它们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对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事情发生了转折,情感出现剧变,再来呼天叫地,就迟了。西方格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夫妻间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是一天出现的,必须像培育花朵一样地经常松上、浇水、施肥、剪枝、除虫、防冻,才可能使之茁壮成长。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

 涉及夫妻关系的因素实在大多了。仔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公牵一葛动半山似地产生连锁反应。这不单单是变不变心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女人独立的问题(男人同样也有独立的问题)。从令天的立场来看,仅仅以某种固定不变的观念来评判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夫妻关系,简单地指责这不对那不道德,已经大大地落伍与僵化了。

"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寝语,永矢弗谖" 这话什么意思

《诗经·卫风·考盘》译注 题解:留恋山林生活的赞歌。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考盘在涧1, 硕人之宽2。 独寤寐言3, 永矢弗谖4。 考盘在阿5, 硕人之薖6。 独寤寐歌, 永矢弗过7。 考盘在陆8, 硕人之轴9。 独寤寐宿, 永矢弗告10。 远离尘嚣隐居到山0592

“永矢弗谖”是什么意思?

成语 永矢弗谖 发音 yǒng shǐ fú xuān 解释 决心永远牢记着。 出处 《诗经·卫风·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示例 《诗经·卫风·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用法 作谓语;指永不忘记

水上游击队片尾曲歌词

水上游击队片尾曲 《满江红·考槃》

歌手:钱多多+合唱

歌词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盘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诗经中的卫风包括现在哪啦

卫风(古代诗经)

《诗经》篇章之总名。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区别于国风。记载吴公子季札听了鲁国的乐队歌唱了“邶、鄘、卫”以后,评论时便将此三诗统称之为“卫风”。邶、鄘、卫三诗大部分难确定具体时代,大致说来西周末东周初的诗居多数。得到后来的传唱。《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经前人考定,邶、鄘(yong)、卫都是卫国的诗。可见他是把“邶鄘卫”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别于其他国风的。

邶、鄘、卫都是古国名。据说周武王灭殷以后,便将纣的京都沬(今河南淇县西北)附近地区封给纣的儿子武庚禄父,并将其地分而为三:北为邶(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南为鄘(今河南卫辉市东北),东为卫(今河南淇县附近)。武王并派他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守卫三个地方,以监督武庚,号为“三监”。武王死后,儿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执政。管叔等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嗾使武庚叛乱。于是周公率兵镇压,杀死武庚与管、蔡、霍等。接着又合并三地为卫,连同原殷民一起封给康叔,建都殷墟(今河南淇县),号卫君。

卫国自康叔历十三世至献公,自后便国力日衰,内乱不息;到懿公时,更加腐败不堪。公元前六六○年为狄人所灭。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残部南渡黄河,文公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重建卫国。《载驰》、《定之方中》二诗就是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

邶、鄘二地早已并入卫国,为什么卫诗还冠以其名呢?自汉以来议论纷纷,没有定论。近人一般认为,因卫诗有三十九首之多,近风诗的四分之一,所以编者将部分诗编入邶、鄘之下。但是这一说法仍有疑问。查今本《诗经》,邶诗十九首、鄘诗十首、卫诗十首,为什么分得如此不平均呢?这很难说编者只是偶然为之,而无别的原因。因此这一说法仍属于猜测罢了。

邶、鄘、卫三诗大部分难确定具体时代,大致说来西周末东周初的诗居多数。包括:

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作品原文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考槃

——归隐者自得其乐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磐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鉴赏

一、《氓》诗产生的年代与地域

根据《毛诗序》言“宣公之时”可推知,《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7世纪,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它产生的地域,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多处提到顿丘和淇水。对淇水没有异端,即从西南到东北,斜贯浚县全境的淇河故道。但对顿丘,个别古籍注释虽有异说,但大多数群经正史都把《氓》诗“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顿丘”,标注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最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出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都详细注释着:“《诗·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卷中说得更为详细,曰:“淇水,迳雍榆城南,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北迳白祀山(现在白寺山)东,又北屈而西转,迳顿丘北,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过顿丘,淇水又东北迳枉人山(象山和善化山)东、牵城(王庄乡前军寨村)西入内黄境。”《水经注》中提到的雍榆城、同山、白祀山、枉人山和牵城,均在浚县境内。

诗中的顿丘具 置在浚县什么地方,这又是史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水经注》中已说的比较明确,即在枉人山东、淇水南,浚县屯子镇的蒋村一带。在蒋村遗址南、枉人山东2公里处,即淇水岸有一村庄,名屯子。该村南北最长处为600米,东西最宽处为400米,中间隆起,高达4米余,这里显然在当地是一个丘了。再就名称而论,它和顿丘有点音近。如果蒋村遗址确为顿丘故城,则屯子村当为原来的顿丘无疑。同时,遗址和文献记载的顿丘及顿丘故城位置相印证。

二、《诗经》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

《诗经》所处的时期,正值商代末期。受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念集中表现为:(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诗经》在赞扬和肯定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真挚专一的严肃爱情态度的同时,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二)男女对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由意识。在《诗经·国风》中,从很多情歌中可以看出,男女恋爱结婚是比较自由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诗反映了婚恋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能正式结婚。还有一部分诗反映了恋爱婚姻受到限制和破坏,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陷入痛苦之中。(三)男女在相爱中,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温柔淳朴,相爱活动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芥蒂与顾忌。同时,以原始 为基础的自由恋爱,是极为普遍的。(四)劳动人民的择偶标准是重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但首要条件还是看重人的内在美,即勤劳勇敢、善良和顺。

三、《氓》诗的主题思想

《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爱情;二是诉说婚后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三是对背弃信誓之人并不留恋,抱着“亦己焉哉”的决绝态度,毅然大归离开男家。它的主题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诉男女不平等、为妇之苦,对遭虐待、被歧视的地位和处境表示不满和反抗;三是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诫社会同友要当心,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氓》诗一、二章,用赋直陈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据女主人述说,她原本是一位靠采桑、养蚕、缫丝卖钱为生的乡间桑女。在生产品交换的集市上与一青年男子氓相遇,相互在交易中接触相识。她追忆说:“当初那氓说用他的布来换我的丝,其实是借故来向我谋求婚事的。他的憨厚、朴实引起我的好感,我愿意与他相处。每次相会,我都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才肯分手。他多次恳求我嫁给他,甚至一再抱怨我有意拖延佳期。我也一再向他解释说: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还没有选好媒人向我家正式行求婚之礼。你可千万别生我的气,那么咱就把金秋作为婚期好了。”通过相处,一个热烈追求,一个痴心相爱。经占卜问筮、说媒请亲之礼,男娶女嫁,终成婚眷。女主人公对这一段恋爱生活,是那样痴情向往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关于整洁的对联 关于整洁的标语 下一篇:去什么是什么四字词语 四字词语什么而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64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