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是真实事件吗?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是真实事件吗?,第1张

《中国机长》是根据川航真实事件改编。

2018年5月14日6时27分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正常起飞,载有包括机长刘传健在内的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7时06分左右,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飞行高度9800米。

此时,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管制员刚发出下高度的命令,随着一阵嘈杂的巨响,川航3U8633失联了。

发现飞机不正常机长刘传健立马做出返航决定

航客机的风挡玻璃通常有外层、中层和内层三层,而且其韧性和抗压能力是普通玻璃的两三千倍。理论上,即使内层玻璃破裂,中层和外层玻璃仍能抵挡机舱内外两倍的压差。但出于职业敏感,刘传健还是迅速做出决定:立即返航最近的成都双流机场。

7时08分,刘传健向管制台报告情况,地面的管制台记录下了当时的对话。

意外发生后,正在客舱休息的第二机长梁鹏立刻进入驾驶舱,并提醒副驾驶发出“7700”的提示。7700代码表示遇到紧急状况,这个编码可以使飞机在空管的雷达系统中以红色标识区分,提醒空管人员和其他空中机组注意避让。

机组人员临危不乱安抚乘客

千钧一发之际,客舱内陷入一片混乱。乘务长毕楠在慌乱时下意识的本能,只有保证乘客安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她通过广播器一遍又一遍地安抚乘客。

面对突发状况,机长刘传健等全体机组成员沉着应对,克服高空低压、低温等恶劣环境,在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飞机安全返航

7时11分,飞机开始平稳下降。7时20分,飞机逐渐被控制,刘传健终于把飞机带出了青藏高原山区。此后,飞机继续平稳下降。

由于是真实故事改编,为了更好的还原事件本身,演员们也费劲了心思。张涵予、袁泉等主创实地采风,与事件亲历者见面,听英雄机组还原当时情况。

扩展资料:

**制作

为了能让观众在大银幕上拥有更真实的“飞行体验”,博纳影业还斥资近3000万元制作了1:1的空客A319模拟机,更请来了为《星球大战》系列、《美国队长》《雷神3》制作特效的好莱坞团队。

剧组按照真实的备降过程,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三大机场实地拍摄,力图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观感。

英雄原型

**里的英雄机组有9名成员,他们每个人都在现实里对应着一个原型人物。于冬透露,影片从开拍那天起,每一天,每个演员都会跟原型通过微信和视频联系,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要跟原型沟通确认,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表演的准确和真实。

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决定,授予川航3U8633航班“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副驾驶、第二机长等均获表彰。

事发七个月后,经过了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的康复治疗后,机长刘传健和整个机组重回蓝天。用他的话说:“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中国机长

1机长手上有一本各地机场的频道频率表,在起飞前会查询目的地机场的呼叫频率的。

2 无线电联系

3 民航有民航频率,空军有空军频率,但都有一个公共频道作紧急呼叫时用

4 接近目的地机场时,会在规定的频道频率里,用呼号呼叫,比如呼叫黄田黄田,保安保安。

中国机长是根据现实事件进行改编的,反映了机长将机会不可能的事情顺利完成的操作。最终保护了全体乘客的安全,本片对于**中的具体语音操作,包括与塔台的对话,都进行几乎完美的复原。

袁泉饰演的是一个乘务长,叫做毕男,将一个专业负责,认真的,乘务人员的形象完美的表现了出来。通观众认为,乘务员就是飞机上进行服务的普通人员,从业端茶递水,简单的活,其实他们还有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一些工作,其中有许多工作的细节需要他们去学习和注意,当发生紧急情况时,

他们该如何安抚乘客的情绪,如何对应急事件的处理,紧要关头,包括应急的处理和一些求生技能,就连影片当中第二机长的杜江都对袁泉表示了无限的赞同,他认为袁泉通过自己的塑造,完美的呈现了一个乘务长,该有的智慧,杜江大赞:袁泉老师绝对是优质、优雅女性的代表。在片场担任乘务顾问的川航培训员对袁泉的敬业表现也印象深刻,她提到有一次,袁泉拍完某场戏之后,

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她非常非常的棒,但她主动要求,能不能再拍一次,我可以表现得更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和我们民航那种精益求精、不断去追求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袁泉的精彩表现为我们观众献上了一部精彩的大片,也希望观众能够多多支持中国的**事业和那些努力工作的**工作人员。

为了捣鼓一枚小小的指示灯泡最终赔上了一架客机和101条人命。

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标志

1972年12月29日晚东岸时间21时20分,一架隶属于美国东方航空公司的洛克希德L-1011“三星”客机(注册编号N310EA,1972年8月下旬交付,至事发时机龄4个多月,是一架新得不能再新的新机)顺利的从美国纽约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该机正在执飞的是从纽约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际机场飞往迈阿密国际机场(同时该机场也是美国东方航空公司主基地)的EA401航班。机上当时一共有4名机组成员,9名乘务组成员和163名乘客。是一班典型的“红眼航班”,乘客大多数是回家过圣诞假期的迈阿密当地人。

美国东方航空公司N310EA号L-1011客机生前遗照

执飞EA401航班的机长为时年55岁、年资已达30年的鲍勃·诺夫特;副驾驶为时年39岁的阿尔伯特·施塔斯提尔;第二副驾驶兼飞航工程师为时年51岁的唐纳德·瑞伯;驾驶舱内的第四人为不当班的飞航工程师为安吉纳·唐纳代尔,他顺带搭乘EA401航班去迈阿密(因为没有客票所以只能坐在驾驶舱的观察员折叠座椅上),乘务组由9名空姐组成。

空中浩劫画面:EA401航班机组成员

EA401航班9名乘务组成员合影,悬疑志

一路上十分顺利,夜晚23时34分,EA401航班抵达迈阿密国际机场空域。

鲍勃·诺夫特机长(以下简称“机长”):“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是机长广播,欢迎来到迈阿密,气温华氏70°出头,今晚是个好天气,飞机即将在10分钟后降落,请大家听从乘务组的安排调直椅背、收起桌板,系好安全带,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空中浩劫画面:EA401航班乘务组向客人提供的香槟还有点心,居然是本厂长最爱吃的费列罗巧克力!

机组随后和迈阿密国际机场塔台取得了联系。进近过程由副驾驶施塔斯提尔操纵飞机,而机长诺夫特则负责和塔台联络。

机长:“迈阿密塔台,晚上好,东方401请求进近。”

迈阿密机场塔台(以下简称“迈阿密”):“东方401,晚上好,可以进近,请下降到2000英尺高度保持待命。”

机长:“下降到2000英尺保持,东方401明白。”

机长:“放下起落架。”

阿尔伯特·施塔斯提尔副驾驶(以下简称“副驾驶”):“收到,放下起落架。”

唐纳德·瑞伯飞航工程师(以下简称“飞航工程师”):“执行降落前检查单程序。雷达。”

机长:“关闭。”

飞航工程师:“前缘襟翼、后缘襟翼。”

副驾驶:“33°、35°,确定。”

飞航工程师:“起落架放下。”

此时机组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显示机头前起落架的就位锁定的绿色指示灯没有亮起。这就意味着前部起落架处在没有放下或者放下后没有锁定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无法让飞机降落的。

EA401航班坠机的祸端源头:不亮的前起落架指示灯

机长:“阿尔伯特,那个手柄(指起落架手柄)放下了吗?”

副驾驶:“机头起落架没有放下。”

机长:“我们再试一次。”

机组一连试了五六次,情况依旧如故,但听声音貌似前起落架确实在做放下和收起的动作,这让机组陷入困惑。机组无法确定前起落架是否被锁定,也就无法保证让飞机安全降落(这个情景和中国东方航空MU586航班遇到的情况极为类似,具体详情请看本厂长前轮故障后的完美迫降,回顾东航MU586机组冷静处置挽救137条性命一文)。

迈阿密国际机场管制塔台

机长:“呃——塔台,这里是东方401,看来我们得开始盘旋,有个机头起落架的指示灯没亮。”

迈阿密:“收到,东方401。请维持2000英尺高度盘旋。转回进场管制频率1286。”

机长:“东方401收到。”

飞航工程师:“要我检查一下指示灯吗?”

机长:“好的,检查一下吧。”

飞航工程师唐纳德·瑞伯开始依次开关驾驶舱内所有的指示灯(这套检查单程序被形象的称为“圣诞树”)以确认指示灯系统是否正常运作,检查结果表明:除了指示前起落架是否就位的这一盏绿色指示灯之外,其余所有的指示灯都能开关正常。

那就代表着几种可能性:要么是前起落架无法锁定导致指示灯不亮、要么只是指示灯本身的故障不亮,要么就是前起落架和指示灯同时出了故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3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