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文化象征意义
筷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国人一直使用筷子,并仅仅因为它只是一个吃饭的简单工具,而是因为它身上所传载的文化习俗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筷子的文化象征意义是什么呢?
筷子的文化象征意义1一、筷子的传说与起源
筷子的历史悠久,但是对于它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有的记载甚至追溯到了神话传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筷子起源于中国,最多出现的说法还是它诞生于大禹。传说当年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时候,由于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煮熟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直接抓吃。然而大禹他们也不想等肉冷却了再吃,于是就用两根树枝把滚烫的肉夹起来吃。其手下纷纷效仿,于是这两根树枝就成了筷子的雏形。据《礼记》记载推测,刚开始人们也是直接用手进食,但是后来火的出现,人们开始吃熟食,但是在烧烤食物个过程中,需要用木棍来翻转食物,并且在炊具器皿中的烧煮的肉块以及蔬菜,也需要借助木棍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就发展出用木棍来夹取食物,也就逐渐衍生出了筷子。
二、筷子的文化意义
筷子作为中国的“专利”,体现了一些独特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倡导“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细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那头代表着地,圆的那头代表天,象征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其次从筷子的取材来看,都是来自自然界,也反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三、筷子与婚俗
中国的筷子除了用于吃饭之外,还在民间习俗中扮演这有趣的角色,也许是中国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往往要赋予它某种观念和含义,而筷子就是这样一种用品。在古代,每当家里有女怀了孕,娘家人就要送一双银链吹针带帽小筷给女婿挂在床头,这双筷子由三部分构成,最上面的葫芦形银挂环象征着户内多子,中间是一个银质中国结象征着母子平安,下面的带帽筷子象征着快生贵子。而中间的银质中国结就是现在流行的中国结的始祖。
在中国某些仍然保持着传统风俗的地方,新娘出嫁,嫁妆里一定要有两份为新婚夫妇准备的碗筷并用红绳绑在一起,称之为子孙碗,这不仅表示新婚夫妇从此要共同生活而且筷子的筷与快速的快谐音,有预祝快生贵子之意。在我国北方农村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风俗,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亲友们就会从外面往新房里扔筷子以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我国的南部民俗中关于筷子的谐音象征也很多,广东某些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要喝桂圆汤,不是用汤匙吃而是用红筷子吃。这取“筷”、“桂”、“子”三字的谐音,以讨“快生贵子”的好兆头。在陕北的婚俗中,要用一根红绳把一双红筷子连上,并且这一对筷子无论在长短、色泽还是花色上都必须十分考究,表示新郎新娘会成双成对、情意绵绵、快快活活的过日子。如果这对筷子不相配,就意味这对新婚夫妇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会出现疙瘩,因此这对筷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在陕西乾县的婚俗中,新娘离开娘家,要边哭边将一双筷子仍在地上,然后随迎亲队伍上路,到了婆家后,又要从地上拣起一双筷子。这一丢一拾的两双筷子,有着三种意思。先说仍筷,寓意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就是别家的人了,不再是娘家的人了。然后是拾筷,意思就是新娘从此以后就是婆家的人,要与婆家同甘共苦。那么第三层含义表示新娘以后要结题婆婆挑起全家和面做饭等家务的重担,要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这仍筷拾筷的风俗,反映了西北黄土高原教育新婚夫妇勤俭持家的传统。在婚俗中,筷子无论是作为陪嫁还是用作求子,其中都暗含了连接之意,作为求婚的筷子表示未婚和已婚两种状态的连接,作为求子的筷子表示男方和女方的连接,在这里筷子就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连接符号融合在这些习俗中了。
四、筷子的礼仪禁忌
在民间,同样有很多关于筷子的禁忌。一忌敲筷,就是用餐是用筷子敲击盘碗,这种行为被看做是乞丐要饭,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错误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二忌祭筷,有人偶尔会把筷子直插在饭碗中,因为汉族的传统中多是给逝者上香时才会把一双筷子插入饭中。三忌迷筷,就是举着筷子而不定。四忌翻筷,就是用筷子在碗底挑菜捡食。五忌刺筷,把筷子当叉子使用叉食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六忌拉筷,就是用筷子吃口中的鱼和肉。七忌泪筷,就是把筷子当勺子用,在汤中捞东西。八忌剔筷,就是把筷子当牙签挑牙缝。九忌吸筷,将筷子放在口中吮乳汁也是极不雅的。十忌指筷,说话的时候拿着筷子指别人被人视为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在某些地方,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掉在地上,如果哪个小孩不小心将筷子掉在地上,就会招致家长的责罚。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已经过世的祖先长眠于地上,不应该受到打扰,筷子落地会惊扰祖先,这是大不孝,也表达了人们对鬼神文化的一种敬仰之情。
筷子的文化象征意义2一、筷子的起源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而关于起源,在民间有三个不同的说法。
1、姜子牙最开始用两根细竹丝体出来食物里面的毒,于是从那以后,他便开始用两根竹丝吃饭。四周的邻居们也有样学样,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于是郊仿的人越来越多,这一习惯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2、妲己用玉箸挟菜喂纣王,然后这种挟菜的方式慢慢传到了民间,于是便产生了筷子。
3、大禹在治水期间,因为不想白白浪费治水的时间,便用两根树枝将汤里面的肉夹出吃,而大禹手下那些人见之便纷纷效仿,于是便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二、筷子的文化历史
筷子最开始称为“箸”,后来又因为“箸”的谐音为“住”,而“住”又是代表一种停滞的意思。在古代那些商人们因为生怕商品卖不出去,便想到将“箸”取其反义,改称为“筷”,取其“快”的含意,这样商品便会卖出去很快,从此生意就会兴隆了。就这样,“筷”很快便代替了“箸”而传了下来!
中国的筷子文化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便“崇尚民以食为天”,而筷子又在这当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在食中,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嘛,因此,筷子作为最早的餐具之一,当然在造型上有很多的讲究与追求。筷子由于实用性的重要,在造型上多是以上方下圆,素有“上端有棱,手握不转;下端光滑,不伤唇舌”一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用材上也丰富了其繁多的品种,有以金、银、铜铸造的';又有以玉、珊瑚、象牙、屎牛角雕饰而成;但更多的是用竹、木、树脂而成,然后色彩也各有不同。而这些在日常生活使用中,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化,一双小小的筷子中便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习俗。虽然在现代很多这些文化习俗已经淡化了,但很多还是保留了下来,因此为了不在使用筷子的时候给别人笑话自己,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下这些筷子文化习俗的。
筷子的文化象征意义3筷子的使用有哪些禁忌
筷子古称箸,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在民间,筷子的使用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如吃饭时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的正中央、不能交叉地放着、不宜失手掉落在地上等。
1、忌用筷子敲敲打打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看见叫花子、乞丐在向人讨要饭菜和钱财时,都是用筷子不停地敲打碗,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有些人甚至在饭桌上也用筷子敲敲打打,这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动作。还有一些人吃饭时用嘴嘬筷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一般出现这种行为都会被认为缺少家教,同时也容易给对方产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2、忌用筷子仙人指路
所谓的仙人指路,指的就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饭桌上与别人交谈时用筷子指人,这样的行为也通经常会让人感到厌恶。
3、筷子忌三长两短
三长两短,在中国的习俗上,都是比较忌讳的。所谓筷子的三长两短,指的是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大不吉利,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后要装进棺材,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在吃饭的饭桌上,也十分忌讳这种把筷子摆得三长两短的行为。
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
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筷子不仅是常用的餐具,而且是丰富的民俗象征符号,那么,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1筷子在中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这个独特餐具因此常常被看做东方文明的独特象征,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饮食,不同地域又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更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与文化,这其中莫过代表性的就是不同进食工具的使用。
目前,流传于世界的进食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世界上有40%的人用手抓食,目前在非洲,印度,中东的某些地区仍保持着这种习惯。世界上还有30%的人用刀、叉、勺,这主要盛行于欧洲、北美的西方国家,以至于刀叉成为国际餐饮点的通用标识。
而当你来到中国,那可就是碗与筷子的天下了,在今天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筷子是人们常用的进食工具,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也占百分之三十。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她璀璨的文化光辉耀眼夺目。其中,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筷子最初被人们叫做“箸”,那么它又是如何演化为筷子的呢?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一、筷子的传说与起源
筷子的历史悠久,但是对于它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有的记载甚至追溯到了神话传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筷子起源于中国,最多出现的说法还是它诞生于大禹。传说当年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时候,由于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煮熟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直接抓吃。
然而大禹他们也不想等肉冷却了再吃,于是就用两根树枝把滚烫的肉夹起来吃。其手下纷纷效仿,于是这两根树枝就成了筷子的雏形。据《礼记》记载推测,刚开始人们也是直接用手进食,但是后来火的出现,人们开始吃熟食,但是在烧烤食物个过程中,需要用木棍来翻转食物,并且在炊具器皿中的烧煮的肉块以及蔬菜,也需要借助木棍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就发展出用木棍来夹取食物,也就逐渐衍生出了筷子。
二、筷子的文化意义
筷子作为中国的“专利”,体现了一些独特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倡导“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细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那头代表着地,圆的那头代表天,象征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其次从筷子的取材来看,都是来自自然界,也反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三、筷子与婚俗
中国的筷子除了用于吃饭之外,还在民间习俗中扮演这有趣的角色,也许是中国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往往要赋予它某种观念和含义,而筷子就是这样一种用品。
在古代,每当家里有女怀了孕,娘家人就要送一双银链吹针带帽小筷给女婿挂在床头,这双筷子由三部分构成,最上面的葫芦形银挂环象征着户内多子,中间是一个银质中国结象征着母子平安,下面的带帽筷子象征着快生贵子。而中间的银质中国结就是现在流行的中国结的始祖。
在中国某些仍然保持着传统风俗的地方,新娘出嫁,嫁妆里一定要有两份为新婚夫妇准备的碗筷并用红绳绑在一起,称之为子孙碗,这不仅表示新婚夫妇从此要共同生活而且筷子的筷与快速的快谐音,有预祝快生贵子之意。
在我国北方农村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风俗,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亲友们就会从外面往新房里扔筷子以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我国的南部民俗中关于筷子的谐音象征也很多,广东某些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要喝桂圆汤,不是用汤匙吃而是用红筷子吃。这取“筷”、“桂”、“子”三字的谐音,以讨“快生贵子”的好兆头。
在陕北的婚俗中,要用一根红绳把一双红筷子连上,并且这一对筷子无论在长短、色泽还是花色上都必须十分考究,表示新郎新娘会成双成对、情意绵绵、快快活活的过日子。
如果这对筷子不相配,就意味这对新婚夫妇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会出现疙瘩,因此这对筷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在陕西乾县的婚俗中,新娘离开娘家,要边哭边将一双筷子仍在地上,然后随迎亲队伍上路,到了婆家后,又要从地上拣起一双筷子。
这一丢一拾的两双筷子,有着三种意思。先说仍筷,寓意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就是别家的人了,不再是娘家的人了。然后是拾筷,意思就是新娘从此以后就是婆家的人,要与婆家同甘共苦。
那么第三层含义表示新娘以后要结题婆婆挑起全家和面做饭等家务的重担,要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这仍筷拾筷的风俗,反映了西北黄土高原教育新婚夫妇勤俭持家的传统。
在婚俗中,筷子无论是作为陪嫁还是用作求子,其中都暗含了连接之意,作为求婚的筷子表示未婚和已婚两种状态的连接,作为求子的筷子表示男方和女方的连接,在这里筷子就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连接符号融合在这些习俗中了。
四、筷子的礼仪禁忌
在民间,同样有很多关于筷子的禁忌。一忌敲筷,就是用餐是用筷子敲击盘碗,这种行为被看做是乞丐要饭,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
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件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二忌祭筷,有人偶尔会把筷子直插在饭碗中,因为汉族的传统中多是给逝者上香时才会把一双筷子插入饭中。
三忌迷筷,就是举着筷子而不定。四忌翻筷,就是用筷子在碗底挑菜捡食。五忌刺筷,把筷子当叉子使用叉食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六忌拉筷,就是用筷子吃口中的鱼和肉。
七忌泪筷,就是把筷子当勺子用,在汤中捞东西。八忌剔筷,就是把筷子当牙签挑牙缝。九忌吸筷,将筷子放在口中吮乳汁也是极不雅的。十忌指筷,说话的时候拿着筷子指别人被人视为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在某些地方,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掉在地上,如果哪个小孩不小心将筷子掉在地上,就会招致家长的责罚。
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已经过世的祖先长眠于地上,不应该受到打扰,筷子落地会惊扰祖先,这是大不孝,也表达了人们对鬼神文化的一种敬仰之情。
五、总结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往往喜欢把日常生活用品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礼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筷子不仅仅是一种有特色的餐具,而是能够传达民众的生活智慧作的民俗文化象征符号,筷子与其所能传达的民俗内涵之间的联系就是自然而然的,是民众日常生活经验智慧的一种积淀,由于谐音形态和功能的特点,筷子在民俗中不仅可以表达成双成对、快快活活、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还表达出各种状态的一种连接。
于是人们就开始利用筷子这一简单的符号来传达韵味实足的民俗内涵,本来筷子是没有这些民俗内涵的,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一种隐喻的关系,但是由于筷子与这些含义之间的相似,依靠人类的想象它们被连接在了一起,这样简单的筷子就与一些风俗礼仪一起构成了一个文化象征体系。就这样筷子就从一个普通的进食工具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礼器,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传递着文化的信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总之,关于我国的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国粹。它反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与筷子有关的神话和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礼俗和禁忌文化。
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2中国人吃饭为什么要用筷子呢?想必许多人都很好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家族文化十分深厚。中国人传统家庭吃饭同在一张八仙桌上,座次按辈分很讲究。大家庭聚会围坐在能旋转的大圆桌上,摆上菜肴,大家用筷子取食,各自夹着自己想吃的菜肴。
为了能够着离自己桌子远的盘子,筷子做得较长。中国菜比较油腻,炒的菜肴因为沾上了油,如果用金属筷子夹的话会很滑,不好夹,所以一般都用竹筷。
其实中国人的筷子,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古人还是使用刀叉,慢慢在先秦时,筷子已经有人使用,专门用来夹菜。
筷子的起源大致有三个说法,一个是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做筷子;一个是妲己为讨纣王欢心用玉簪做筷子;一个是大禹治水为节约时间用树枝做筷子夹热食。
筷子在古代不叫筷子,叫“箸”,上面是竹子旁,下面是者,形象表达出人在使用筷子的意思。例如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里,刘备与曹操斡旋,在一次宴会上:“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这里的“匕”就是餐勺,“箸”就是筷子。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明朝时期,苏州上海一带的`人,为了避讳,所以将箸叫为快儿。清代开始,随着南北文化融合,快儿者也就流传到中国各地,直到近现代快儿者,慢慢在西方洋人翻译下,变成了筷子一词。
这就是筷子历史变迁,同时它有着很深的文化哲理,遵守着太极阴阳哲理,万事万物对立又统一,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古人赋予筷子有着很深的隐喻,比如筷子的标准尺寸是七寸六分,用以代表七情六欲,因此吃饭时要懂得节约粮食。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着天圆地方,这是源于中国人对世界基本的理解。
而两支筷子则代表太极阴阳,这些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哲理,估计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了。
这就是筷子历史变迁,同时它有着很深的文化哲理,遵守着太极阴阳哲理,万事万物对立又统一,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实际上,筷子在东亚文化圈是普遍使用的餐具。中日韩三国都用筷子吃饭夹菜,筷子却各有千秋。中国筷子是平头,日本筷子是尖头,韩国筷子是金属。
总而言之,筷子作为一种吃饭用具,不断变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了世界其他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东方人用筷子,西方人善刀叉。无论是筷子、餐勺还是刀叉,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最好不要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非要说什么“披萨这种手抓的东西我们远古时代才吃”;妄自尊大与菲薄,都不是正确的历史观。
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3筷子古称箸,目前世界上除中国以外,还有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国家都用筷子进食。
中国是筷子(箸)的发源地,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成双成对的筷子喻为"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其缺一不可,齐头并进,相互协助的精神,更是对中国传统爱情天长地久,始终不渝的体现。
从最早的象牙、青铜筷到后来的竹、木筷,制作工艺日趋精美,如今的筷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观赏、收藏的价值也令其成为把玩一景。
传统的中式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宝塔顶的筷子寓意出人头地、、、、、、几乎每一种筷子都能说出一句独特的寓意。
中国的筷子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竹木筷,金属筷,牙骨筷,玉石筷和化学筷。 李白有首诗写得好:金樽清酒斗十千,王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筷子的出现不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革命,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筷子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而是越发的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
今天的筷子,已经不单作为一种就餐工具,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代表着华夏民族文明的气息出现在世人面前,并成为研究、使用、欣赏、馈赠、收藏相结合的艺术品。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含义
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条棍,可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形状或方或圆各异,多用作餐具。
历史
出现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高清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1]
筷子
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阴阳理念
然后,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
太极是一,阴阳是二;
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中国人讲究合二为一,比如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而中国的什么都是合在一起的: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悟空、猪八戒这些神仙也是人。
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
所以,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周易》中有明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暗八卦: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筷子有两根就是二,对应到八卦就是“兑”卦,是“口”的意思。筷子本身直,长对应八卦的“巽”卦,是“入”的意思。
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此为两仪之象。
一双筷子躺在餐桌上,就如图一支笔躺在书桌上。
标准长度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适用筷子时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夹菜只能从上往下夹,叫做“骑马夹”,从下往上翻着夹叫“抬轿夹”是不允许的。
十二忌讳
下面是中国人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1、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当众上香: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捡起筷子。
以上所说的十二种筷子的禁忌,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深厚的文化积淀。
所以,我们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中国人的通达和智慧, 水木然认为,家长们陪孩子吃饭时,一双筷子就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其它
千夫所指通常这一条也是不雅的,但现今很多人都触犯了此项习俗。“千夫所指”的意思是在喝酒或者闲聊时不使用筷子而把筷子架放于盘碟与桌案之间,其筷尖往往是高高翘起同时指向会餐者,这样是很不礼貌的。与上述“仙人指路”相近,有谩骂或指责别人的意思。
中国
在中国,筷子除了用来吃饭,在民间的婚、丧、喜庆等礼俗都有广泛运用。中国筷子的形状多为近似的长方体或圆柱体,或头圆尾方(暗合“天圆地方”),只在头部与尾部略细,尖头筷子也流行起来。由于竹的生长比较快和广泛,竹筷的使用率很高,也有用传统的红木和象牙等名贵材料制作的筷子。由中国人普及使用筷子之后不久也开始传入其他民族,如赫蒙、藏、蒙古、回、满、壮族、苗族等,虽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但也常用筷子,并与风俗及宗教仪式常分不开。但中国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惯以“手抓饭”著称,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黎族等等。
使用方法
编辑
正确拿筷子手势和使用方法并不唯一,但是都大同小异。
筷子的握法
上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下面的筷子要固定,只动上面的筷子,然后夹住食物,这点很关键。
两根筷子头部合起来,筷子尖对准,很容易就能夹起吃的东西。
通常持握筷子有2种方法,手都是放在偏后部位,指尖接触位置均为筷子中间部位。
传统握法
上面的那根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拇指、中指捏住,上面那根能活动。
下面的筷子要固定(通常用虎口和无名指压住),只动上面的筷子夹食物。
常见2
上面的那根筷子用大拇指、食指控制:拇指、食指捏住,上面那根能活动。
下面的筷子要固定(通常用虎口和中指压住),只动上面的筷子夹食物。
其他
两根筷子头部合起,筷子尖对尖夹起。
尽量用筷子尖夹取,需要时左手放在食物下方承托,避免在送到嘴之前食物滴漏
使用的礼节编辑
夹起食物之后,不应该放回盘碟。
不能用筷子对着人或用餐时拿筷子指手画脚。
不能将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饭。这是祖先奉献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征兆,参见脚尾饭。
不与他人的筷子相争。
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汤匙亦然)。
在有些国家,会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长者)动作才开始吃饭。
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盘上来回的转而却又不夹菜。
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
关联易理编辑
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用筷子夹菜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此太极不存。这就是对立统一,阴阳互根。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此为阴阳可变。
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着地,圆的象征着天。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如此乾坤之象现矣。坤卦有柄象,柄,把手的意思;乾卦象征着天,象征着第一,常言民以食为天,大概言由此出。手拿筷柄,用筷头夹菜,坤在上而乾在下,这就是《地天泰》卦,和顺畅达,当然吉祥;手拿筷头,用筷柄夹菜,乾在上而坤在下,这就是《天地否(pǐ)》卦,否,闭塞不通,如此用法岂不可笑?
用筷子时筷子很自然的把我们的五指分成三部分,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这样天、地、人三才之象成矣,天、地、人三才之道存于中矣。
无名指、小指在下象征着地道。无名指、小指较弱,其位又在下,须相互依倚,象征着广大民众,无职无权,须互敬互爱,彼此扶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象征着为人处世,孤木难支,人无辅助难以成功。
拇指、食指在上象征着天道。五指之中食指为要,曲伸开合属它最巧,把握方向属它最妙。其象征着官、长,发号施令,作威作福,然肆意妄为,终招大祸,须拇指管之方可成事。拇指象征着什么?象征着监管、象征着法律、象征着民心、象征着自然规律……这是从不同层面讲的,不可执之一理。食指灵巧,拇指粗笨,灵巧为用,粗笨制约。故天道尚变,但不可乱变。天本健行,但天道不言。
五指之中中指最长,其在人位,象征着人为主体,为万物之灵长。然居于两筷之间其位尴尬,象征着中层领导,下有民怨,上有官威;象征着人在中年,上有高堂应尽孝,下有弱子要奶吃……总归一句话:做人难!但只有做人才最长。中年虽不易,中年最辉煌。
筷子很简单,就是两根棍,随处可见,这就是简易。筷子亦多样,有木也有竹,有金又有银,筷子的种类多样就是变易。尽管筷子多变化,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简易、变易、不易这就是《易经》的三易之理。比如一个人,只用一个名字来代表,简易嘛;但他的容颜、命运、情绪……是始终变化的,这就是变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不易。推而广之靡不如此。
易经与筷子
易道含弘无所不包,太极阴阳无限可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易理又是人性的,就在我们身边,只“百姓日用而不知”。以筷子小谈或有所益。
易卦解民以食为天:两根筷子,二数先天卦为兑。兑,为口,为吃。筷形直长,为巽卦。巽,为木、为入。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东西。入口的是什么?是筷头。筷头圆,为乾卦,乾为天。这样吃的岂不是“天”?因此认为“民以食为天”是由这儿来的。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摆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筷子的知识。筷子是中国人吃饭的用餐工具,正规长度应该是七寸六分,意味着人有七情六欲,和动物有本质区别。
传统筷子上方下圆,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符合生存之道。其中一根动,一根不动,这样才能夹的稳,这也符合阴阳之道,阳主动,阴主静。一阴一阳之间,变化无穷,运用巧妙。
另外筷子筷子得称为“一双”,代表世人成双结对组合一起。也是阴阳配合之理。如果说拿两根筷子,那就是外行了,很可能不是中国人。老人总说,看拿筷子的位置,就知道嫁的远近,现在分享给大家。1、手拿住筷子正中间的人,一般嫁给青门竹马之人,从小两人一起长大,互相了解,街坊邻居居多。
2、手拿住筷子中间偏上一点的人,一般嫁给本地之人,同市区、同省份的都有可能。
3、手拿住筷子顶端的人,一般嫁给外地之人,出了省的居多,大多距离遥远。
4、喜欢用手指捏住不住筷子末端的人,那说明不能筷子了,很可能跟西方人一样,使用刀叉吃饭,所以这样的人可能就远嫁出国了。
这是一种不能被人接受的拿筷子的方法,即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都是不被允许的。
就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
是指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
别看筷子东西小,不起眼,其实筷子有许多美好的寓意。筷子谐音“快”,寓意“快快乐乐,快乐一辈子”。传统统上方下圆的中式筷子有天圆地方,天长地久的寓意。送给结婚的新人,寓意成双成对,合二为一,快生贵子;送给搬新家的人,寓意快快发家,乔迁快乐;送给合作伙伴,寓意合作而不会争功,表示精诚合作的意义;送给好朋友,寓意双木成林,同甘共苦,好事成双,和睦相处,贴心地关怀对方的生活;送给小孩,表达“快长快长”的期望;送给老人,寓意长长久久,快乐安康,福寿无疆。筷子根据数量不同,还表达了不同的寓意。一双:一生平安,一团合气;两双:两情相悦,成双成对;三双:三羊开泰,合家欢乐;四双:四季平安、四季发财;五双:五福临门、五谷丰登;六双:六六大顺,一顺百顺;八双:大吉大发,吉祥如意;十双:十全十美、团团圆圆。许多筷子上还有特别的图案,根据图案不同也有不同的寓意。我买过一款五金优选的筷子,寓意吉祥如意,下回送礼如果不知道送什么,那么不妨考虑一下筷子,既实用,又传递了美好的祝愿,一举多得。
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