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大余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第1张

一、大余县景点有:

1、丫山风景区

丫山风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内有瀑布20多处。位于大余县城东10公里处,323国道从丫山山脚穿过,经景区公路可直达丫山腹地。是一处山、林、泉、湖、瀑、洞等自然景观和寺庙等人文景观构筑而成的综合性景区。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丫山古时即以佛教活动和游览胜地闻名遐迩。

2、牡丹亭公园

牡丹亭公园是一处集名胜古迹、地文景观、风土人情为主,溶文化、古迹、建筑、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题景区。位于县城东部东山之麓,章水之滨,占地面积15公顷,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全园布局结构分五个游览区,以后花园游览区景致最佳,园内有牡丹亭、芍药栏、绿荫亭、舒啸阁、蕉龙亭、梳妆台、玉池、玉池精舍、梅花观、丽娘冢等景观,其中牡丹亭为园中十景之最。

3、三江口原始森林

三江口原始森林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的洪水寨南源山中,海拔400—900米,属省级森林公园,存有林木在三江口河两岸,约五公里长,总面积1200万平方米。进入三江口林区,可见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沿途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且多处瀑布错落其间,山上既有美丽的白鹇,也有珍贵的獐、鹿等。

二、特产

1、南安板鸭:1986年获部优及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2、大余多味花生:选用优质花生米、面粉、白砂糖、植物油、天然香料精制而成。

3、南酸枣糕:选用江西大余山区特有的天然、野生南酸枣为原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制成。

4、脐橙:其果皮可做凉拌菜,味美,有消气健胃之功效;果仁可清火、美容、抗癌、降脂。

5、大余甜柚:果实11月上旬成熟,耐贮藏,在自然状态下可贮至翌年4月。具有清肝明目、滋心润 

6、汤皮:以大米加水磨成浆,置于簸箕内,搪成薄浆,入锅内蒸熟即可食,可随意加佐料或置浆内一起蒸熟。或伴熟搪皮吃,也可将熟搪皮切成小块或丝条, 晒干备用。丝条多用水煮,俗称水搪皮或搪皮丝。

牡丹亭是著名的戏剧《牡丹亭还魂记》故事的发源之地,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以牡丹亭为背景写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故事,在1997年香港上映了这部戏剧之后,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牡丹亭由此名扬四海。来到公园门口,大家看到的是1995年按原貌重新修建的后花园。中间最为高大的建筑便是园中的主体建筑——牡丹亭。其它的建筑,按照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分布在公园的四周,使整个公园显得小巧玲珑、清新典雅,具有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这里是一处集名胜古迹、地文景观、风土人情、为主,融文化、古迹、建筑、娱乐为一体的主题景区,也是全县最大的文化公园景区。

牡丹亭 为明清时代南安府衙后花园的十景之最,当时名冠江南。始建于明代之前,历尽沦桑,屡兴屡废,修茸过6次之多。1929年在战乱中被焚毁。1987年将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在县城东山公园旧址重建,命名“牡丹亭公园”。1995年开工兴建牡丹亭,1996年竣工。正面亭眉悬挂曹禺书写的“牡丹亭”题匾,正北面亭眉悬挂沙孟海的“牡丹亭”题匾,内外柱有钱塘许庚身题写的“光照临川笔,春分庾岭梅”

公园中心那个古朴重檐的八角亭,就是牡丹亭了。牡丹亭三个大字是出自曹禺的手笔。这亭子在古代花园中是供人观赏牡丹花的地方,亭建八角,双层檐,上层具有精致的“亚”字形花格窗棂,底层内外各八柱,整个建筑显得精致而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使牡丹亭名扬天下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主要是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正是“文以亭名,亭以文传”,牡丹亭和《牡丹亭》剧才得以广为流传。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牡丹亭是1995年开工,1997年元月完工的新牡丹亭。曹禺、关山月等为牡丹亭的建成题写了“莫道此曲天上有,人间春歌处处闻”和“遥祝牡丹亭新生”等。

《牡丹亭还魂记》讲的是南宋初年,南安府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长期被父母禁锢在深闺之中,一日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来到后花园游春。自然界的美好风光,引起了杜丽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她回到闺房后昏然入睡,在梦中遇到一位青年男子,手持柳枝,拉她来到后花园内的牡丹亭旁梅树下幽会。醒来后,丽娘念念不忘梦中的情人,忧思成疾,不久竟伤情而死。临死前,她自画真容,托春香藏在花园内的太湖山石边,并要其父将她葬在后公园的梅树下,三年后,青年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这里,不幸病倒在南安,被陈最良救起,暂时留在道观养病。一日闲游府衙花园,在太湖石边偶拾丽娘画像,深为爱慕,并与丽娘的鬼魂相遇。得知她曾是自己三年前在梦中幽会过的那位**,便依照杜丽娘鬼魂的指点,掘坟开棺,使丽娘起死回生,两人便结为夫妻。但杜宝却坚决不认同两人的婚姻,逼丽娘离弃柳梦梅,后由皇帝做主,杜宝才勉强认下来女儿和女婿。

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由于祖上几代无一人为官,因此,家长人便把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取名为显祖。少年时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十二岁先后授学于徐良溥和罗汝芳,两人刚正不阿、不屈权贵的品行影响他。青年时,就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华,在二十一岁那年参加江西乡试中举。以擅写时文而名播天下,被称为当代举世八大家之一。汤显祖虽身负高才,文名远播,但在科场上很不顺利。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才中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上书《沦辅臣科臣疏》震惊朝野,触忤权贵,被贬到雷州半岛徐闻做典史,是年越大庾岭赴任。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复经大庾时,因涸水待舟逗留近一个月。在这期间游览大庾名胜,遍访名人,并听到南安府后花园太守之女死后还魂的故事,后来以南安府衙后花园的牡丹亭为背景,创作了传世名剧《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而且《牡丹亭》也是汤的成名之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东山大码头 位于江西大余县城东部,章江之滨,距梅关大桥约150米。码头东、南、北三面临水,河面开阔,地形优越。始建于唐代,至宋代臻于完备,其装卸货物场地面积约20亩,可供几艘货船同时装卸,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交通运输埠口、中转码头,在粤汉铁路、余雄公路通车之前发挥过巨大的枢纽作用。现存遗址包括台阶、拴船柱、登船台、牌坊、石柱等,台阶与河流流向大致平行。台阶宽23米,石级斜坡14米,有24级台阶。码头及沿江河堪长约170米,高出水面3—4米。大码头上竖有一座赭红石质(八面体)四柱三门牌坊,上方楷书阳刻“南安东山大码头”七字,每字约一尺见方。中间二柱高5,5米,外侧二柱高4.5米。柱上有人物和动物浮雕。拴船桩是一个从台阶东面一米宽的石砌平台水平伸向河中的龙头。沿江河堪用青砖与片石砌成,并用石灰混合桐油粘结,至今仍很牢固。牌坊旁立有清嘉庆十年(1805年)六月所立《奉宪巡示禁》石碑一块,碑文记载的是明代章江河运管理的概况。

焦龙亭 位于牡丹亭西面,生长着一丛辟火蕉,又名凤尾蕉,状如龙形旋之地,十分奇特,极为珍贵。传说历经数百年仍无坚不摧,盘根布叶,郁郁葱葱。清同治年间,南安知府杨豫成为其题名“铁汉”二字立碑于左。光绪九年(1883年)南安太守林载亨称其为“蕉龙”,并作《蕉龙记》一篇。光绪十二年(1886年),南安知府周浩在铁汉楼旧址上新建蕉龙亭

梅花观 它是杜丽娘的灵位所在地。故事讲到杜丽娘为爱情死后,杜宝夫妇很悲痛,在花园建了道观供奉女儿的灵位,并托石道姑看守。里面摆放了毛泽东题写的牡丹亭唱词《游园惊梦》

梳妆台位于丽娘冢侧。传说,杜丽娘魂归黄泉后,万分悲痛的杜宝夫妇为寄托对爱女的哀怜之情而建,并把丽娘生前闺房中使用的梳妆用品摆放其中。现仅存一亭,梳妆用品已无。

绿荫亭 在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中,历史悠久,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南安知军李夷庚所建。亭周围茂林修竹、绿影成荫,因名“绿荫亭”,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官僚们赏竹之亭,与牡丹亭正好一艳一绿、一阴一阳各得其彰。

丽娘冢 为《牡丹亭》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墓地,坟前有梅树数棵,相传丽娘是在梅树下“因春感情,遇秋成恨”的,留下遗言死后要葬于梅树下,“守的个梅根相见”。为世人探寻坚贞不屈的爱情留下了美好的去处。丽娘冢称为“天下第一回生墓”而受世人关注

舒潇阁 位于牡丹亭东侧,颇高爽,可远眺。上为楼,下为厅,东西为门,楼上窗户四面玲珑,为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之一。旧时,南安学士文人吟风作诗,常聚于此,是文人骚客、官僚高绅,题词赋诗,赏景宴会的好地方。

玉池精舍 所谓“精舍”,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古代则为官员、学子查阅经籍的场所。原南安府玉池精舍有联曰:“听横浦涛声,悟到源头活水;观远山塔影,送来屋角斜阳”。在玉池精舍前有一水池,名为“玉池”。这用大理石砌成的“玉池”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而修建的。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开创人,在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周敦颐被推荐到南安古府任司理参军,并在南安府成立书院,即周程书院,所以大余又被称为儒雅之邦。他一生酷爱莲花,把莲花比作“花之君子”。每到一地都要挖一水池种上莲花,没事独自欣赏。他也曾写过《爱莲说》等著名文章,后人为纪念他,在牡丹亭内建这“玉池”,以示莲花池。

芍药栏 沿着小径我们看到 “回”字型长廊,这叫“芍药栏”,是南安府后花园中观赏芍药花的地方。在回字型长廊中心有一小石山叫“太湖石”。在《牡丹亭》剧第二十四出《拾画》中描述:柳梦梅游园,并在太湖石便拾得丽娘画像,故事中的太湖石就在这里。

大余湾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境内,是一处拥有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最浓郁的文化风情和魅力,体验老武汉人的生命和文化气氛,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游玩指南。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武汉太大了,而且游玩的时间有限,所以很多的行程没有办法安全的齐全,往往会错过一些其他的景点,也正是如此,武汉有很多的景点被遗忘,其中在其境内有一座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大余湾,因为到达这里的游客并不多,所以导致它被遗忘。

大余湾,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所以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也正是因为其距离主城区较远,所以这里并没有过度的商业开发,这里保存着难能可贵的原生态。

依山傍水,宁静如画的大余湾,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古村落,现存50多户石砌屋,大部分至今仍保持较完好,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一幢幢古建筑顺着古巷分布,青石小径穿肠而过,青条石墙,黑瓦飞檐,形成院落交错的小巷,石磨、古井、油漆斑驳的木亭散布其间,这些石屋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布局,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

来过大余湾的游客,也去过皖南古村落,尤其是去过江西婺源的一些古村落游客,一定会发现这些古村落几乎如出一辙。

是的,大余湾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和江西婺源众多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在明洪武年间,江西婺源、德兴一带的迁徙至如今的武汉木兰区,余氏家族认定了大余湾这块风水宝地,便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在余氏宗谱上都有明确的记载。

如今的大余湾,经过600多年的岁月洗礼,这里众多的古宅院虽然已经陈旧,但是仍然显出昔年的气势,保存着明清建筑的古色古香。

当置身于大余湾,漫步在青石小径,纵横分隔的古巷两旁保存着完整的40多座明清古建筑,仿佛穿越回到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在这里一切都是古色古香。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大余湾都处于被遗忘的状态,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和江西婺源如出一辙的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村落。

对于向往大好河山自然风光的游客来说,长江和汉江在此交汇,赋予武汉“江城”的美名,其境内的自然风光更是向往,国内人气最高的赏樱胜地武大樱花、东湖的山光水色、被称为武汉后花园的木兰山、杜鹃桃花争奇斗艳的云雾山等等,是武汉自然风光响亮的名片。

当然,我们认识武汉的方式远不止这些。因为武汉的旅游资源相当之丰富,所以我们向往的风景也会不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3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