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一下这个提问的人都没有把人名弄清楚啊,不是“吴晓波”而是“纪晓波”好嘛。
吴佩慈2014年为富豪男友纪晓波生下女儿,2015年再生下一子。而今年4月,吴佩慈证实怀上第三胎,是男孩,预产期在7月中旬。试问,为啥生了这么多却仍然无法走入豪门呢?坊间也是有很多的传闻,一种是说纪晓波劈腿内地女星颖儿,另一种是吴佩慈人品差用卑鄙手段怀孕引纪晓波不满,导致其一直不愿意娶她。个人认为第二种实在有些不靠谱,若是第一次也就罢了,这都已经是第三胎,难道还是意外?如果纪晓波不愿意的情况下还能让吴佩慈怀孕,那我只能说女人的手段跟技巧未免也太狠了吧。
众所周知,娱乐圈的水是很深的。很多富二代跟明星基本上都是逢场作戏,各取所需。你把身体给了我,那我就把名利给你,可以说是一场很公平的交易。但是,娱乐圈向来是吃青春饭的,过了那段时间,想火可能都不容易,因此趁年轻的时候找到一个靠山或者成功踏入豪门,就成了很多明星的首选。当吴佩慈成功搭上了纪晓波之后,就一直在媒体中以其女朋友的身份自居,但是时间一长,发现纪晓波丝毫没有要跟他结婚的打算,于是吴佩慈只好用孩子来绑住男人,不得不说,这是最没有尊严的做法,也是最让男人瞧不起的方法。像纪晓波这样的花心富二代怎么可能允许别人做自己的长期伴侣呢?毕竟娱乐圈的美女是层出不穷啊。说白了,纪晓波并不爱吴佩慈,也许曾经贪恋过她的身材,但是激情一过,也就不剩什么了,难道梁洛施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现在梁洛施改嫁他人,也过着幸福的日子了,有的时候何须执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呢只是为了贪慕虚荣?真是太没有尊严了!
分手以后,还对前任恋恋不忘,到底是长情还是滥情
说实话,没必要,分手就是分手,他她不过是你人生中的过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即可,没必要老不放下,因为在你的人生中还会有更好的人和事在前方等你
对前任女友还是恋恋不忘怎么办如果还是很喜欢,那就突破重围去找她,再重新开始追求她。如果已经不可能了,那就把这份喜欢埋藏在心里吧,并不是所有喜欢的人最终都会走到一起。朋友也许很不幸的就是你就是那个人,相信你还会遇到你喜欢的人,因为暂时没有人替代她,所以你会对她念念不忘。
前任女友分手之后,还恋恋不忘怎么办一段感情是没办法很快的给忘记了,慢慢让时间去冲淡吧。
自己提的分手,却对前任恋恋不忘怎么办是这样的 因为对他有好感所以试着相处 因为喜欢他所以恋爱 在一起时间久了都会有感情的 即便分手了也会回想起以前的酸甜
分手以后还对自己的前任念念不忘的人是怎么想的因为现在还单身吧!
回顾一下美好,的生活
但是对方不一定会想你哦
恋恋不忘 剧情
单亲妈妈吴桐带着儿子吴童童在大都市生活,日子虽然清贫,但充满了希望和快乐。一次意外事故,引起了富豪厉仲谋的注意,几番查证,证实吴童童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厉仲谋为了要回儿子,与吴桐对簿公堂,并争得了儿子的抚养权。但在相处过程中,厉仲谋被吴桐与儿子的亲密关系所打动,他自己缺失母爱的童年,让他不希望再在儿子身上重演。厉仲谋与吴桐结婚。在经历了生死、怨恨、指责、偏见之后,所有人都学会了谅解、宽容、信任和爱。在童童的小学开学典礼上,一家人团聚了。
我到底是为什么对过去的恋爱恋恋不忘?刻意的遗忘,就是不忘。因为在意自己是否还记得,所以自己时常会提醒自己要忘记,其实恰恰相反每一次提醒,都是让自己更深一层的记得他。所以不要努力的去忘记那个你根本不想忘记的人。 终有一天,你不在乎自己是否忘了的时候,才是你真的把他忘了。 如果忘不了,就把他以及这份感情深深的埋藏在你自己的心底,藏在那个城烟都企及不到的地方。那是你心中一个美丽的地方……放弃你以为会是什么呢放弃一个人是那么容易还叫真爱吗爱情会让你快乐,想到她<他>就会很幸福,有力量但你知道你得不到她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感受是不是感觉天塌了,人累了,心累了我相信你有遇到过, 因为我也遇到过现在在烦恼中,痛苦中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很想爱,付出了爱,她却要你放弃她,我说我会的,但真的可以吗在孤独的时候,寂寞的时候,悄悄的想起了她,她的声音,想起她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刻骨铭心,那么让人心痛真想去爱,却得到一身的伤痛,自己的身心憔悴这就是所谓的放弃吗所以,放弃一个自己真爱的人是不可能的,只能哭着提醒自己,要去忘记,去逃避,虽然很不想,很不甘心,但出了逃避以外,还能做些什么会做到只要她幸福我就幸福了吗爱一个人是多么痛苦啊虽然带来很多的幸福和快乐,但带来更多是伤害放下没这么容易的,当你真正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是不可能一下子忘记得因为她在你心里留下了没有谁可以代替的了地位我现在就是这样,你的心情我多少能了解点你想要放下的话,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注意力将注意力转向别的东西上我曾经试过,算成功了我也不知道对你来说可行不不过你可以试试看 加油
恋恋不忘29集剧情百度上有
贾宝玉到底是情圣还是滥情滥情,谁在他眼前就记挂谁,不专一,也对女孩子不尊重。嘴里说着好听,可是做人没担当,没责任感,太自我。可以说是缺心眼、懦弱、花心。好听的谁不会说,可是没见宝玉为保护他心爱的姐妹做过什么。送礼物的就别算在里头了,连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那他真该回去重造了。
恋恋不忘20、21、22剧情《恋恋不忘》
20集:曼迪制造绯闻
吴桐陪着向峻一起参加张曼迪**的首映礼,期间她非常的紧张。张曼迪一出现便被记者围住,记者们询问张曼迪,厉仲谋没有出现是不是他们的感情出现危机?她喜欢孩子吗……张曼迪介绍向峻跟吴桐给大家认识,谎称私底下她跟厉仲谋还有向峻吴桐是非常好的朋友。记者们向吴桐提问,一时间吴桐紧张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张曼迪观看**首映礼的新闻,向峻走了过去,看到新闻的内容不禁得意起来。张曼迪说厉仲谋现在喜欢上了吴桐,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输给一个单亲母亲。之后他劝向峻赶紧去追吴桐,向峻不敢承认他对吴桐的感情,张曼迪分析其中的原因。
吴桐去到公司,笑笑将报纸给了他,吴桐看到了那些绯闻。开会的时候杨扬匆匆的跑了过来,正当她解释的时候向峻走了过来,向峻让她不用解释了,因为她已经被公司解雇了。杨扬承认她跟林建东认识,承认是林建东让她来创美的,之后她说离开的几天是去石家庄的一个服务网点跟人谈合作,现在人家同意了。不管杨扬怎么说向峻执意让她离开,吴桐阻止向峻,张源提议大家做个公开的表决,向峻则说他是公司的总裁,所以这件事情他说了算。
杨扬决定辞职,吴桐阻止,她向杨扬询问,是不是林建东让她来帮助自己的?她确实不是厉仲谋派来的?杨扬让她不要再问了。吴桐去幼儿园接童童,她希望跟林建东谈谈。林建东说他要送童童回公司,厉总要带童童吃饭。吴桐请求一起去公司,林建东打电话请示厉仲谋后带吴桐一起去公司。
在公司的时候吴桐询问林建东,杨扬是他派去帮她的吗?林建东说有些问题她不需要知道,让她有机会当面问厉仲谋。林建东将一些事情透露给了吴桐,至于真正的细节让吴桐还是问厉仲谋。
吴桐向厉仲谋说对不起,因为他当初没有做对不起创美的事情,而且让杨扬帮了他们。厉仲谋诉说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吴桐问他为何要这样帮助自己?厉仲谋走上前轻触她的脸,当他想要亲吻她的时候林建东跑了过来,为此他们三人非常的尴尬。
吴桐抱着童童坐在沙发上睡着了,厉仲谋走过来给童童盖上了衣服。吴桐醒来,厉仲谋想要亲吻她,吴桐说她饿了,厉仲谋向她说道歉,因为他忙到现在才把工作忙完。厉芷宁打来电话,指责他为何不把童童送回去,这样会惯坏小孩子的,厉仲谋没说两句便挂断了电话。
厉仲谋三人回到了吴桐家里,吴桐家里什么都没有,冰箱里只有一些剩炒饭,品尝过炒饭的厉仲谋说吴桐应该去报个厨艺班。厉仲谋看到了向峻送给童童的玩具,他明白向峻把充满回忆的东西送给童童,证明他是真的喜欢童童,吴桐认为大概向峻是童童亲叔叔的关系吧。厉仲谋讲起从小到大与向峻的事情,吴桐感叹他们明明在心里是亲人,为何表现的跟仇人一样。吴桐起身的时候厉仲谋将她拉住吻她,之后他将吴桐摁到了床上
第二天醒来,吴桐轻轻的抚摸厉仲谋的脸,厉仲谋醒来要求以后每天都让吴桐这样看着他,搬过去陪他一起住。厉仲谋抱着吴桐亲吻的时候童童冲了过来,要求也要妈妈抱抱。
21集:吴桐仲谋领证结婚
吴桐告诉向峻,厉仲谋从来没有想过要害他们,因为当初是林建东找来了杨扬来创美帮忙,后来出事儿的时候又是厉仲谋暗中帮忙让杨扬与石家庄的厂子取得了合作。向峻指责吴桐是被厉仲谋蒙蔽了,此次厉仲谋是使用了更阴险更高明的手段,而他这样做全都是因为她。吴桐解释,向峻询问吴桐昨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厉仲谋已经得到她了?吴桐无语,向峻认为吴桐已经承认了,所以生气的离开。
吴桐挡在了向峻的车前,向峻一把方向将车子调头离开,可是没过一会儿他又将车子开到了吴桐面前。路上的时候向峻一路超车,几次情况都把吴桐吓得不得了。向峻告诉吴桐,他是自己遇到最单纯的女人,所以不想失去她。吴桐说她不值得向峻这么做,向峻则固执的说是他非要这样做的,之后他询问吴桐,为什么厉仲谋那样的伤害她,她还要执意选择他?同时他向吴桐表态,一定会给予吴桐厉仲谋所不能给的幸福。
向峻在身后将吴桐紧紧抱住,吴桐说她一直把向峻当成最好的朋友,为此向峻放手。向峻询问吴桐,她这样说是不是代表他们之间不可能了?吴桐向向峻说对不起。向峻伤心的开车离开,路上的时候他回忆着与吴桐之间点点滴滴。
张曼迪陪着向峻出来散心,向峻想不明白吴桐为何要选择厉仲谋,自己到底哪点比不上他?张曼迪让他去争去抢去奋斗。吴桐吃完早餐厉仲谋将她抱到沙发上,正当二人亲吻的时候张曼迪打来了电话,她请求厉仲谋不要将他们分手的消息公布出去。吴桐询问他跟张曼迪是何时分手的?为何不告诉自己?同时她觉得很对不起张曼迪。厉仲谋从身后将她揽住,告诉她爱情没有谁对谁错。
吴桐醒来发现厉仲谋已经上班走了,阿桑走过来叮嘱吴桐吃避孕药,因为凡是在这里过夜的女士都得吃药,包括张曼迪,而这都是厉仲计谋的意思。
吴桐匆匆赶去公司,张源告诉她公司的情况已经慢慢步入正轨,之后他请求吴桐陪美玲去做产检。吴桐向张源询问是否有向峻的消息?张源说他也一直联系不上向峻。吴桐在医院意外的见到向峻跟梁跃琦在一起,她匆匆追过去偷听医生跟向峻的谈话,却没听个全部。
美玲看到梁跃琦跟向峻在一起,她纳闷向峻不是喜欢吴桐吗?怎么会跟那个白富美在一起?吴桐去找向峻,说起今天在医院看到他,是不是他生病了?向峻问她从何时这么关心起他了?当二人正准备回向峻的家里时厉仲谋打来了电话,让吴桐晚上陪童童。向峻生气,让吴桐离开。
夜里吴桐给童童讲故事,因为厉仲谋一直没接童童,所以吴桐让童童打电话过去。厉仲谋打断了吴桐的电话,这时厉芷宁走过来询问是不是那个女人打来的电话?之后她劝厉仲谋选择梁跃琦与梁氏合作。厉仲谋告诫母亲不要再管他的事情,他的命运自己做主。厉芷宁警告厉仲谋,休想让那个女人再怀上他的孩子进入厉家。
厉仲谋回到家里,吴桐询问他为何看起来这么累?要不要先去洗个澡?厉仲谋抱住她,问她如果哪天他不再回来,她会不会一直等着他?吴桐点头。第二天吴桐醒来,看到了桌子上面厉仲谋留下的戒指。此时音箱响起了厉仲谋的留言,吴桐听着听着便哭了起来,而就在这时厉仲谋出现,他拿着玫瑰花诉说对吴桐的爱,之后拿着戒指蹲下来求婚,请求吴桐嫁给他。
厉仲谋再次带着吴桐去民政局,很快两人便领证结婚。
22集:吴爸将仲谋拒之门外
吴桐醒来,偷偷的拿着结婚证和戒指观看,此时厉仲谋已经醒来,他拉着吴桐一起乐呵。吴桐问厉仲谋,昨天晚上他们为何要在酒店里住?厉仲谋说昨天是他们的新婚之夜,所以要不被别人打扰。吴桐请求厉仲谋不要将他们结婚的消息公布出去,因为她不知道如何面对他妈妈和自己的父母。厉仲谋承诺会抽时间把此事告诉妈妈,而且会去拜访她的父母。吴桐请求厉仲谋,她想去律师事务所做一个婚前财产公证,她不想厉伯母还有其它人有别的想法。
吴桐帮厉仲谋打领带,此量她想起了小时候帮爸爸的要领带的事情,还有这几年来爸爸对她的失望。厉仲谋说这几天他准备去南京一趟,让吴桐准备好她的勇气。厉仲谋坐出租车送吴桐回家,他询问吴桐何时搬到他那里?吴桐让他给自己一点时间准备一下。
吴桐去美玲家里,向张源询问公司的情况。张源说公司一步一步正向正轨,而且新来的助理工作能力不错。吴桐向张源请两天假,因为她想带着童童回南京拜访父母。美玲劝吴桐,父母是不会记仇的,让她不要担心。吴桐告诉美玲,她跟美玲结婚了,美玲听此大叫了起来,吴桐赶紧将她的嘴堵上。
吴桐给向峻打电话,梁跃琦接了电话说向峻在洗澡,之后她请求吴桐帮忙,因为爸爸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项目,让吴桐劝说向峻答应跟他合作。向峻给吴桐回过去电话,吴桐先是劝说他跟梁氏合作,后来告诉他,说她下周要回老家了,让向峻多去公司帮帮张源。
厉仲谋送吴桐与童童去机场,童童询问爸爸真的不跟他们一起回去吗?吴桐告诉儿子,说爸爸要出差工作很忙,所以就不陪他们回去了。厉仲谋问吴桐,真的不需要自己跟她一起回去吗?吴桐说暂时不要了吧,因为爸爸那个人比较保守,她担心爸爸不能接受他。
吴桐带着童童回到了家,在门口的时候她想起了当年的事情:当年吴桐请求妈妈,不要让她打掉肚子里的孩子,爸爸生气的打了吴桐一巴掌,说她如果不打掉那个孽种,就永远不要回吴家。吴桐给父母鞠躬后还是选择了离开,这让母亲十分的伤心。
吴妈妈开门看到吴桐十分的意外,她嚷嚷着让吴桐赶紧回屋里。童童问她是外婆吗?吴妈妈看到可爱的童童赶紧将他抱住。爸爸看到吴桐愣了,之后他还是接受了吴桐。童童上前跟外公打招呼,吴爸爸抱着他十分喜欢。
妈妈向吴桐询问童童的爸爸是谁?问童童是不是跟着他爸爸在一起?还有吴桐跟童童爸爸到底是什么关系?吴桐说他跟童童爸就是正常的关系。吃饭的时候童童给外公夹肉吃,吴爸爸夸奖吴桐把童童教育的很好。
夜里厉仲谋给吴桐打电话,说他想见她,就现在。得知厉仲谋现在就在南京,就在她家的楼下,吴桐十分的意外。大家看到厉仲谋所坐的加长房车,围着在那里议论真够气派。厉仲谋进入吴家,吴爸爸生气的指责他是那个欺负吴桐的 ,所以在他有生之年不允许踏进来半步,之后他将厉仲谋赶出吴家。
吴桐向爸爸解释,她跪下来请求爸爸的原谅,可是吴爸爸执意不肯接受厉仲谋。厉仲谋住进了吴家附近的宾馆,他向吴桐自责,今天是他太冲动了,不过他保证一定会让吴桐父母接受他的。
第二天一早吴爸爸吴妈妈看到厉仲谋在厨房里准备着早餐,吴爸爸生气的不打算吃饭,吴妈妈将他拉住。童童亲自喂外公吃早餐,厉仲谋承诺以后每天会派专车接送,他们二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吴爸爸指责他有钱就了不起呀,吴妈妈批评老公,说厉仲谋不是这个意思,关心他还有错呀。
望采纳~谢谢
一、卑怯
阿Q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保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徐旭生与鲁迅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结果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大约是由惰性而来的。鲁迅回答他道;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二、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在阿Q身上,一般赋予它以自私、保守、自贱与健忘等含义。在所谓社会学的深层意义上,它又被冠之以“自欺欺人”“卑弱”“奴才”等名称,甚至也是类似于“豁达”“不在乎”“看淡一切”等说法的反讽。它因此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标志而广招评论。如: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又如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林毓生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仅只是他的表面特征,而更为基本的特征则是他缺乏内在的自我……如果我们把阿Q通过社会所获得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因素,也包括进去作为他的本性的部分,那么,阿Q便可以称为几乎全靠本能生活和行为的动物了。”(《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21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这种精神胜利法中国人发明得很早,后来与异族周旋失败,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即使现在我们南斯拉夫大的大使官被美国人炸了、战斗机在祖国南海上空被美国飞机撞废,国人怎样?还不是嚎叫几声、美国人出来个道歉就算了事,国人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就是阿Q劣根在国人身上烙下印记。
三、善于投机
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阿Q看得眼热,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义,实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华盖集•忽然想到》那一条道:“中国人都是伶俐人,也都明白中国虽完,自己决不会吃苦的;因为都变出合式的态度来……这流人是永远胜利的,大约也将永远存在。在中国唯有他们最适于生存,而他们生存的时候,中国便永远免不了反复着先前的命运。”善于投机似乎成为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
四、夸大狂与自尊癖
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中国人以前动不动自称其国为数千年的文明之邦、地大物物博,自己是轩辕华胄,神明贵种,视西洋人为野蛮民族,毫无文化可言。及屡遭挫败,则又说西洋人所恃的不过船坚炮利而已,所有的不过声光化电而已,谈到礼教伦常则何能及我们万分之一?甚至于饱受西洋教育的辜鸿铭还说中国人随地吐痰和娶妾制度是一种精神文明。这何异于阿Q将自己头上的癞头疮疤当做高尚光荣的符号,当别人嘲笑他时就说“你还不配……”呢?
阿Q的种种劣性都有其培育生长的土地。活在清朝末年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还占统治地位时期,他赤贫如洗,没有财产、没有职业,连个家也没有,寄住在土谷祠。他经常受到赵太爷、假洋鬼子的打击、凌辱和周围平常人的嘲弄,对这些他都以“精神胜利法”一笑了之。由于他在政治上承受着沉重的压迫,经济上遭受着残酷的剥削,精神上蒙受着长期的毒害,人格上忍受着种种屈辱,所以他有自发的革命要求,希望通过抗争,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也有自私、陕隘、封建、保守等落后思想。自发的革命要求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在阿Q身上始终是矛盾着的,他是这种矛盾性格的统一体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缩影。了解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后,阿Q给人们留深刻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阿Q这个形象令人笑中带泪。对于失败、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难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会悲伤之后继续奋斗;愤怒之后难以忘怀;不满之后努力改变困境。但阿Q却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独特的、但同时又是病态心理表现的对付方法,那便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便是阿Q令人笑中带泪的原因所在。
二、阿Q这个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既丧失了做人的人格、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又是一无所有的: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老婆、孩子更是痴心梦想,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最根本的需要啊!但在那个社会,这只能是阿Q的美梦而已。这就使阿Q愈发人不像人。而到最后,阿Q竟被枉杀,以被错杀而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所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深感同情的。但同时,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的陋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妇女。
三、阿Q这个形象又是辛亥革命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缩影。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分析内容中再细致阐述。
总之,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过目难忘的辛亥革命前后不觉悟、被压迫的农民形象。
现在我们从内容和情节的发展以及写作技巧上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小说紧紧围绕阿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
在第二章时,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断,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交代阿Q的经济地位,到处打短工的流浪雇农,是社会中被压迫、被污辱的最底层的人。接着连续写他的四个生活片断。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在精神上独不崇奉赵、钱两家,进过几回城,又讥笑未庄人的“不见世面”,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点;“癞疮疤”的故事,写他被欺辱时由打人到怒目而视到自轻自贱;“押牌宝”事件,写他被欺辱后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而进行自我摧残。以上便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构成部分之一。第三章,接第一章的情节,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被赵太爷打了之后,反而因此“得意了许多年”,原因就在于中国人从来如此,他们景仰强暴,视人压迫人为当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十分可悲的变态的奴性。这一章写了三个生活片断。竟然败在王胡手下,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三个片断,刻画了阿Q畏强凌弱的性格;阿Q与王胡比丑,说明他无聊到了极点;憎恶假洋鬼子,则表现他排斥异端;“赶紧抽紧筋骨”等待挨打,显出十足的奴性;调戏尼姑,更表现阿Q对女性态度上的肮脏灵魂。
第三章接第一章的情节,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被赵太爷打了之后,反而因此“得意了许多年”,原因就在于中国人从来如此,他们景仰强暴,视人压迫人为当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十分可悲的变态的奴性。这一章写了三个生活片断。竟然败在王胡手下,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三个片断,刻画了阿Q畏强凌弱的性格;阿Q与王胡比丑,说明他无聊到了极点;憎恶假洋鬼子,则表现他排斥异端;“赶紧抽紧筋骨”等待挨打,显出十足的奴性;调戏尼姑,更表现阿Q对女性态度上的肮脏灵魂。
第四章,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作者在叙述中把阿Q的永远得意归究于“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指明了他的思想是受了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这是阿Q严格遵循“男女之大防”和排斥异端的思想根源。而强调阿Q的“样样合于圣经贤传”,以及他要找女人是唯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说明阿Q全身浸润了封建思想的毒素,满脑子都是封建思想道德。而他去拧女人大腿,说“诛心话”“掷一块小石头”,留心想“引诱野男人的女人”,又说明他前面的思想是虚伪而可憎的。年近三十的阿Q要求恋爱是正当的,但他的要求却触犯了封建礼教,因而遭到赵太爷父子的凶残迫害,他不仅挨打,而且连可怜的一点点家当也被榨取干净,断绝了活路。这一章,写了阿Q的可憎,更写了他的可怜,也写了统治者迫害人民的残暴。到此,情节发展又深入了一步。
第五章,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恋爱”既成“悲剧”,阿Q接下来遇到了“生计问题”。这一章写了三个生活片断。阿Q感到“世上有些古怪”,做工被老主顾拒之门外而意识到生路被断绝。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断他生路的是赵太爷之流,而误以为是比他更弱小的小D“谋了他的饭碗去”,便发生了“龙虎斗”。这既表现了阿Q的畏强凌弱的性格,又说明阿Q的不觉悟已经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无路可走的阿Q去静修庵偷萝卜,是情节的必然发展。他视小尼姑如草芥,对老尼姑耍无赖,亦是他畏强凌弱无赖霸道的表现。自己的不争气不觉悟,统治阶级的迫害,必然使他走上行窃之路。
第六章,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无路可走的经过。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后,受到人们的“敬畏”,不过因为他在城里给白举人家里帮过忙,手里有现钱,有些便宜货,还知道城里一些见闻。因此,掌柜、酒客、路人都对阿Q“刮目相待”,王胡等人对阿Q也“肃然”,妇女对有劣迹的阿Q也不再躲避,而是主动赶着要买他的东西。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然而,当阿Q的底细被披露出来后,人们又由对他的“敬而远之”到“斯亦不足畏也矣”,更说明了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不由得使人发问,这样的国民,不改造行吗阿Q的又一次走投无路成为必然。在阿Q身上,除这精神胜利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愚昧的表现。譬如他对女人的那种带有浓厚传统色彩的蔑视,譬如他那种到更弱者身上去发泄恼恨的劣习,挨了假洋鬼子的打,却去调戏小尼姑,等等。如果说小说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集中刻画,已经证明了鲁迅是要借阿Q来刻画国人的灵魂,那么阿Q身上的其他这些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态,就更进一步证明,鲁迅的确是完成了他的创作意图,把阿Q写成了整个民族精神病态的典型。他的精神状态具有非常大的代表性,中国历史上遗传下来的种种奴隶意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半殖民地化而产生的许多畸形心理,都在阿Q身上得到了生动而又透彻的表现。难怪《阿Q正传》一出版,社会上就有不少人惴惴不安,以为鲁迅是在专门讽刺他。这种强烈的反应正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小说成功的原因。正因为鲁迅把我们国人的病态灵魂如此深刻地勾勒了出来,只要这病态尚未根除,《阿Q正传》就仍然能强有力地震撼读者。
鲁迅写阿Q,当然是为了刻画民族的精神病态。但是,他把阿Q和整个未庄放在辛亥革命前后这样一个时间背景下来描写,就使未庄的变迁和阿Q的遭遇给予另一方面的意义,那就是以一种概括的方式表现出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形。这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价值所在,但由于在当时的文坛上,还没有人能以这样透彻的笔力描绘出辛亥革命的严酷真实,因此,《阿Q正传》的这一部分也就还是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
现在我们从阿Q投身革命的全程来看阿Q的性格特征。
阿Q的革命要求是模糊而幼雅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他改变长期屈辱地位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夹杂着许多落后的意识和营私利已的思想,他的革命甚至达到敌我不分的严重地步。阿Q这种芜杂而落后的思想,注定了他“投降革命党”的失败。
但阿Q投身革命的历程却从客观反映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使阿Q误解革命;屈辱的地位和悲惨的处境不能不使阿Q本能地倾向革命,说来似乎并不光彩的“偷儿”行径,其实就是阿Q的初步造反行动!当阿Q发现革命使举人老爷恐惧万分,未庄一群鸟男女惊慌失措时,便深感“快意”,于是“神往”革命,判定“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在第七章中,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投机“革命”: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时,辛亥革命的暴风雨来了。城里的“举人老爷”视革命如洪水猛兽,他要逃难了。未庄的“一群鸟男女”惊恐万状,误传革命军是为崇祯报仇的军队。阿Q则最具有代表性,由于他的思想深处的保守心理,使他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所以起先对革命“深恶而痛绝之”;但他又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出发,感到“革命也好罢”,产生了“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的要求,因此他高喊“造反了,造反了”,表达了他革命的愿望。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实质是什么呢“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这样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小说以形象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再看阿Q的对立面,赵太爷父子在革命到来时吓得六神无主,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这时候的赵太爷和阿Q俨然换了一个位置。还是年轻一辈诡计多,赵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约革命,革掉了静修庵里的一块龙牌,还顺手抄走了一个宣德炉。这就是当时非常普遍的混迹于革命中的假革命现象。
而第八章,写到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革命像一阵风一扫而过,并没有到达未庄,人心日见安定。政权落到投机钻营者手中。变化最大的不过是掀起了盘辫的风潮。赵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银桃子”的革命党,未庄的政权仍在这些从前的压迫者手中。阿Q要投革命党,结果误投假洋鬼子门下不成,被“哭丧棒”赶出门。他被剥夺了革命的权利。同时写赵家遭抢,这就预示着阿Q的悲剧命运就要到来。赵家遭抢使未庄人和阿Q都很“快意”,这体现了人们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阿Q就是作为抢劫嫌疑犯而被捕的。谁告了他的状呢就是戴“银桃子”的自称革命党的赵秀才。压迫阿Q的是赵秀才之流,不准阿Q革命的是赵秀才,最后捕他、审他、处决他的还是这个戴着“银桃子”的“革命党”人。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后反而被枪毙,他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在第九章,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枪毙,而且还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后的精神胜利法:“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一章里,还提到城里依然如故,掌权的还是原班人马,举人还在追究陈年老租,依然游街示众,依然看客如云,只是审问的跪改为站,处决的砍头改为枪毙。小说显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然是一团漆黑;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人,依然是那样麻木。
宗上所述,阿Q参加革命的全部过程,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同农民的关系:革命不关心农民,农民不理解革命,像阿Q这样的农民虽有自发革命的要求,在革命党深入农村之前,也只能以这种自私落后的思想理解革命,而只能受“精神胜利法“的支配而不自觉。正是由于受“精神胜利法”的支配,阿Q不能从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总是以幻想的胜利来安慰自己,来掩盖屈辱和失败。结果革命果实被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保存自己的地主阶级所窃取,真正欢迎革命的阿Q不可避免地遭到悲惨的结局。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阿Q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有革命的要求和可能,但是他的地位决定了他革命的局限性。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现探讨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意图主要有两点: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而阿Q这一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提醒大家:中国的任何革命必须注意解决亿万贫苦农民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写阿Q倾向革命的本能,显然是提醒革命者:广大农民是有革命要求的,决不应该视而不见这支力量。归纳起来,这篇小说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体现了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热切的爱国之心。
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阿Q精神”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与时俱进,可以说今天“阿Q精神”同样成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是阿Q,但是每个人都可能有过“阿Q精神”。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譬如,阿Q挨了别人的打,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他怒气发泄了,心理平衡了,不再感到痛苦了。假如他不骂那一声,而是把怒气闷在心中,那迟早要“憋”出病来。我想,阿Q若不是“闹革命”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
我们仔细想想“阿Q精神”其实并非中国专利,外国也有“阿Q精神”。听说,如美国总统林肯一次,有位议员当众羞辱了林肯,他回家后,气得饭也吃不下,于是摊开信纸,给那位议员写了一封长信,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工个狗血淋头,然后美滋滋地上床睡大觉。第二天一早,林肯部下要替他把信发出,他却将信撕了。部下不解,林肯笑着解释。“我在写信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寄出去?” 这不是十分典型的“阿Q精神”吗?美国总统如此,市民亦不例外,有位名叫约翰的公民,深夜接到一个不相识女人的电话。那女人对他说,“丈夫有了外遇,不体贴她,经常整夜不归。她感到很苦恼。约翰问:“你为什么不和他离婚?”那女人回答:“我舍不得离开他,希望他能回心转意。”“那你为什么跟我说?我又不认识你。”“我就是要让不认识的人听我倾诉苦衷,熟人听了反而会惹麻烦。说完了我心里就舒坦了。”因此,近年美国兴起了“诉苦电话”,让那些心中有苦没处说的“美国阿Q”们有个发泄感情的地方。据说,“诉苦电话”生意兴隆,赚了不少美钞。
又如日本人,他们不但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连运用“阿Q精神”也别有新招。以上说的“阿Q精神”仅仅用在消除心中怒气求得心理平衡这个层次上面,而日本人却棋高一筹,他们“变废为宝”,用“阿Q精神”来推动生产,提高工效,这就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了。日本的有识之士领悟到: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上下级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如工厂的工人和厂长,机关的职员和董事长。有时,下级受了上级的气,只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感到压抑。如果不及时将“压抑”释放出来,将会产生负效应,甚至破坏作用,不利于工作或生产,激化上下级矛盾。于是,头脑精明的厂长和董事长便想出一着高招:将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大小高矮面部五官和自己一模一样,把模具置于一间“出气室”内。凡心中有气没处发泄的工人或职员,都可以到“出气室”对你上司的模具拳打脚踢,大声怒骂,将你的怨气、怒气统统爆发出来。出了气,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自然提高。有家工厂作了统计:自从设立了“出气室”之后,该厂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了7.9%,真是受益匪浅。
为此,我们得出结论:在新的时代“阿Q精神”并非都是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而做出失去理智,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或者自杀之类的偏激行为。如今,“阿Q精神”已经走出了中国国界,成了“国际通行”的医治心理疾病的辅助手段,在治疗人类心理失衡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再“孤芳自赏”了。我们对“阿Q精神”这一宝贵的“国有资产”,应当好好利用和开发,使其在治疗心理疾病,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方面,充分地发挥它的潜能。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自私、愚昧、封建、保守而又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弱怕强和对敌善于健忘的阿Q形象。
《阿Q正传》里的阿Q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提供两例供参考:
一、读《阿Q正传》——阿Q形象的具体分析 (雪 莲)
读了《阿Q正传》,阿Q便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阿Q这个形象是令人笑中带泪、令人既同情又痛恨的形象。同时,它又是辛亥革命前后广大被压迫、落后、不觉悟的农民的缩影。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阿Q这个形象令人笑中带泪。对于失败、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难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会悲伤之后继续奋斗;愤怒之后难以忘怀;不满之后努力改变困境。但阿Q却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独特的、但同时又是病态心理表现的对付方法,那便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便是阿Q令人笑中带泪的原因所在。且让我们看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何物:它包括盲目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麻林健忘等。它是精神鸦片,是中国人民族劣根性的具体概括,是整个封建文化的产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阿Q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给予“精神胜利法”以具体、生动的阐释的。如文中所讲,“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放在他眼里……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这,便是阿Q盲目自大的表现。一个连老婆也没有的短工居然以为他将来一定会有儿子,而且比他们未庄的赵太爷、钱太爷还阔,这是多么逗人发笑。而当阿Q被人打怕了,为免受皮肉之苦,竟自认为“虫豸”,如此自轻自贱,怎能不令人为他感到悲哀!还有就是当阿Q被别人打了之后,往往以“儿子打老子”而自慰,甚至被别人抢走了他赌博赢的钱后自打嘴巴却认为是打了别人,便怒气全消,安然入睡;阿Q欺侮比他弱小的小D却被钱太爷的大儿子用棍子凿打他的头时不敢还手,甚至连逃也不敢逃;因向吴妈“求婚”而吓得吴妈又哭又闹,但阿Q却转向即忘,甚至跑去看热闹……所有阿Q的这些“精神胜利法”的作为,都令人在发笑之后感到难过、气愤,继而陷入深思。可以说,“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精神弱点,也是他的主要特征。
二、阿Q这个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既丧失了做人的人格、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又是一无所有的: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老婆、孩子更是痴心梦想,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最根本的需要啊!但在那个社会,这只能是阿Q的美梦而已。这就使阿Q愈发人不像人。而到最后,阿Q竟被枉杀,以被错杀而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所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深感同情的。但同时,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的陋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妇女。
三、阿Q这个形象又是辛亥革命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缩影。之所以说阿Q被压迫,不仅因为经济上深受赵太爷等权势者的剥削,以致一无所有,而且政治上也深受压迫:不准姓赵、不准恋爱,不准革命。“姓氏”是任何人都有权拥有的,但在阿Q身上,姓氏却是模糊而不可以如他所愿的,否则就要挨打,而且确实因他姓赵被赵太爷打了一顿。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又令人气愤的现象。而恋爱,则是人的生理、感情需要,也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对阿Q而言,“恋爱”同样是奢侈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见,那个社会对阿Q这类人的压迫是何等的深!而当阿Q从城里回来后竟唾沫纷飞、手舞足蹈地描述他所见的革命者被杀的情景。阿Q根本就没想到:这些革命者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解除他们这些人的苦难吗?还不是想推翻旧的罪恶社会,让阿Q这类人过上正常的、幸福的生活吗?不但如此,他竟还对革命者的被杀感到快乐,并作为独特的新闻成为他到处夸口的资本。可见,阿Q的麻木、不觉悟到了何等地步!
总之,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过目难忘的辛亥革命前后不觉悟、被压迫的农民形象。
《阿Q正传》通过生动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Q,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包含深广的社会和历史内容,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20世纪80年代,学者林兴宅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见“有关资料”中的《论阿Q的性格系统》)。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阿Q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自私、愚昧、封建、保守而又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弱怕强和对敌善于健忘的阿Q形象。
《阿Q正传》里的阿Q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提供两例供参考:
一、读《阿Q正传》——阿Q形象的具体分析 (雪 莲)
读了《阿Q正传》,阿Q便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阿Q这个形象是令人笑中带泪、令人既同情又痛恨的形象。同时,它又是辛亥革命前后广大被压迫、落后、不觉悟的农民的缩影。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阿Q这个形象令人笑中带泪。对于失败、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难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会悲伤之后继续奋斗;愤怒之后难以忘怀;不满之后努力改变困境。但阿Q却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独特的、但同时又是病态心理表现的对付方法,那便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便是阿Q令人笑中带泪的原因所在。且让我们看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何物:它包括盲目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麻林健忘等。它是精神鸦片,是中国人民族劣根性的具体概括,是整个封建文化的产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阿Q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给予“精神胜利法”以具体、生动的阐释的。如文中所讲,“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放在他眼里……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这,便是阿Q盲目自大的表现。一个连老婆也没有的短工居然以为他将来一定会有儿子,而且比他们未庄的赵太爷、钱太爷还阔,这是多么逗人发笑。而当阿Q被人打怕了,为免受皮肉之苦,竟自认为“虫豸”,如此自轻自贱,怎能不令人为他感到悲哀!还有就是当阿Q被别人打了之后,往往以“儿子打老子”而自慰,甚至被别人抢走了他赌博赢的钱后自打嘴巴却认为是打了别人,便怒气全消,安然入睡;阿Q欺侮比他弱小的小D却被钱太爷的大儿子用棍子凿打他的头时不敢还手,甚至连逃也不敢逃;因向吴妈“求婚”而吓得吴妈又哭又闹,但阿Q却转向即忘,甚至跑去看热闹……所有阿Q的这些“精神胜利法”的作为,都令人在发笑之后感到难过、气愤,继而陷入深思。可以说,“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精神弱点,也是他的主要特征。
二、阿Q这个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既丧失了做人的人格、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又是一无所有的: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老婆、孩子更是痴心梦想,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最根本的需要啊!但在那个社会,这只能是阿Q的美梦而已。这就使阿Q愈发人不像人。而到最后,阿Q竟被枉杀,以被错杀而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所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深感同情的。但同时,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的陋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妇女。
三、阿Q这个形象又是辛亥革命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缩影。之所以说阿Q被压迫,不仅因为经济上深受赵太爷等权势者的剥削,以致一无所有,而且政治上也深受压迫:不准姓赵、不准恋爱,不准革命。“姓氏”是任何人都有权拥有的,但在阿Q身上,姓氏却是模糊而不可以如他所愿的,否则就要挨打,而且确实因他姓赵被赵太爷打了一顿。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又令人气愤的现象。而恋爱,则是人的生理、感情需要,也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对阿Q而言,“恋爱”同样是奢侈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见,那个社会对阿Q这类人的压迫是何等的深!而当阿Q从城里回来后竟唾沫纷飞、手舞足蹈地描述他所见的革命者被杀的情景。阿Q根本就没想到:这些革命者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解除他们这些人的苦难吗?还不是想推翻旧的罪恶社会,让阿Q这类人过上正常的、幸福的生活吗?不但如此,他竟还对革命者的被杀感到快乐,并作为独特的新闻成为他到处夸口的资本。可见,阿Q的麻木、不觉悟到了何等地步!
总之,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过目难忘的辛亥革命前后不觉悟、被压迫的农民形象。
http://wenxuetopmusic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57
二、阿Q形象分析 (苏雪林)
谁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学界的老资格,过去十年内曾执过文坛牛耳,用不着我再来介绍。关于他作品的批评,虽不说汗牛充栋,着实也出过几本册子,更用不着我再来饶舌。不过好书不厌百回读,好文字也不厌百回评,只要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意见,就说浅薄,也不妨倾吐一下。
《阿Q正传》这样打动人心,这样倾倒一世,究竟是什么缘故?说是为了它描写一个乡下无赖汉写得太像了么,这样文字现在也有,何以偏让它出名?说是文笔轻松滑稽,令人发笑么,为什么人们不去读《笑林广记》,偏偏爱读《阿Q正传》?告诉你理由吧,《阿Q正传》不单单以刻画乡下无赖汉为能事,其中实影射中国民族普遍的劣根性。《阿Q正传》也不单单教人笑,其中实包蕴着一种严肃的意义。
《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论者已多,但从没有具体的介绍。因为这篇文字涵义深广,譬喻灵活,指实一端而遗其余固不可,刻舟胶柱将活的变成死的尤其不可。所以无人愿意尝试。但这篇文字如此脍炙人口,到今没有具体的解释,究竟有些闷人。这就是我现在不揣冒昧写这一篇《〈阿Q正传〉讲义》的动机。
我认为《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种类虽多,荦荦大端,则有下列数种:
一、卑怯
阿Q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保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徐旭生与鲁迅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结果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大约是由惰性而来的。鲁迅回答他道;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二、精神胜利法
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中国人的精神胜利法发明固然很早,后来与异族周旋失败,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
三、善于投机
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阿Q看得眼热,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义,实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华盖集·忽然想到》那一条道:“中国人都是伶俐人,也都明白中国虽完,自己决不会吃苦的;因为都变出合式的态度来……这流人是永远胜利的,大约也将永远存在。在中国唯有他们最适于生存,而他们生存的时候,中国便永远免不了反复着先前的命运。”善于投机似乎成为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
四、夸大狂与自尊癖
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中国人以前动不动自称其国为数千年声明文物之邦,自己是轩辕华胄,神明贵种,视西洋人为野蛮民族,毫无文化可言。及屡遭挫败,则又说西洋人所恃的不过船坚炮利而已,所有的不过声光化电而已, 谈到礼教伦常则何能及我们万分之一?甚至于饱受西洋教育的辜鸿铭还说中国人随地吐痰和娶妾制度是一种精神文明。这何异于阿Q将自己头上的癞头疮疤当做高尚光荣的符号,当别人嘲笑他时就说“你还不配……”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