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之昂之所以拿东西砸人是因为在发布会现场有蛮不讲理的人故意来搅局,场面一度混乱,陆之昂为了保护心爱的傅小司等一干人,被逼无奈选择了拿东西砸人,这一段剧情出自《夏至未至》第42集
第42集
面对傅小司突如其来的求婚,立夏表面淡定,内心却汹涌澎湃,她心甘情愿地拥有傅小司太太的新身份,两人约定等到新作发布会结束,就回浅川举行婚礼。浅川,那个承载了两人所有温暖回忆的地方,香樟依旧,情感还在。正当陆之昂想为两人庆祝时,一个突来的电话打破了几人的希望。傅小司的官司输掉了,卡萝为了让傅小司万劫不复,收买了傅小司的委托律师,决定牺牲掉傅小司的名誉,故意输掉官司。官司败诉,傅小司深知很难有办法澄清真相,看着粉丝们写给自己有力量的话语,傅小司内心陷入了迷惘。立夏和陆之昂都为傅小司担心,等到发布会结束,再来思考如何处置棘手的官司。傅小司新作发布会举行,即使有负面新闻缠身,傅小司在画界里还是有着极高的影响力。立夏没有去到发布会现场,她的内心有着深深的焦虑。颜末和遇见察觉到在傅小司签售会对面有另一个展台出现,但两人没有过多注意这是阴谋的开场。众人都在焦急地等待傅小司的出席,最后一刻,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傅小司在陆之昂的陪伴下终于出现,这一瞬间,他不再是那个害羞的男孩,在巨大的伤痛面前,他也可以强大到不露一丝痕迹。当傅小司在万般欢呼声中出现,对面丁易阳却上台展示他的新作向傅小司公然示威,焦点全都转向丁易阳。面对外界的质疑,傅小司勇敢地站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媒体突然问起傅小司眼疾一事,一时之间傅小司不知所措,幸好陆之昂早已识破这些虚招,出面主动帮傅小司解围。丁易阳继续为难傅小司,故意当众挑衅,询问他一幅关于傅小司之前作品的颜色,但可恨的是,丁易阳掉了包,傅小司公然辨认错颜色。质疑声此起彼伏,傅小司坦诚画作是由自己和立夏共同协作完成,完美的解释赢得民心所向。丁易阳胸有成竹,势必拉傅小司下马,又拿出法院庭外和解书给傅小司阻碍,并借机宣传自己的新作,面对庭外和解这一说,傅小司无言以对。突然有人冲上台前对傅小司进行人身攻击,遇见和陆之昂等人出手帮助傅小司,陆之昂被砸伤倒地,傅小司眼前一片模糊,场面一度混乱。丁易阳在人群中穿梭,径直走向傅小司,狠狠打了傅小司,并在公共场合践踏傅小司绘画的手,看着傅小司备受折磨的样子,陆之昂冲动地捡起地上的瓶子搭在丁易阳头上,并误伤了他,众人瞬间惊愕。这一刻,绚丽的世界仿佛只有黑白,警卫全体出动捉拿陆之昂,慌乱之中陆之昂落荒而逃,只剩下颜末和傅小司等人独自悲伤。跌跌撞撞的前行,走过多个岔路,曾经憧憬的未来,一边拿起,一边放下,一边得到,一边失去。悲伤之余,颜末拾起陆之昂遗落在会场的外套,为什么原本一切安好和美丽的记忆,瞬间就变了天地。陆之昂身背杀人罪名到处逃亡,颜末不知道一个人在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勇敢前行,没有了陆之昂的宠溺和包容,她又该去往何处。颜末在段桥的陪伴下来到看守所等待录完口供的傅小司和遇见,陆之昂没有下落,所有人都在为他提心吊胆。程七七决定放手一搏,她要和立夏摊牌。程七七残忍地告诉立夏,自己肚里的孩子是属于傅小司的,在遇见被淘汰的当晚,所有人心情跌至谷底,个个喝得烂醉如泥,正是由于大家都不清醒,加上场面混乱,所有才会发生程七七和傅小司的事。程七七为了分裂傅小司和立夏,不惜以一个谎言来编织另一个谎言,只想夺回那份卑微的爱。听到七七亲口告诉自己这么残酷的真相,立夏万念俱灰,既然七七已经怀上了傅小司的孩子,那就意味着立夏必须放弃和傅小司的感情,她也只能同自己最珍贵的友谊挥手再见,至此分道扬镳。立夏得知了真相,她知道该和傅小司做个了断了。最好的兄弟出事,傅小司紧紧地抱着立夏寻求安慰。立夏情绪却很抵触,她推开傅小司,冷漠地告诉傅小司,程七七怀了他的孩子,从高中时代起,程七七就喜欢着傅小司,却只能一直将这份情感深埋心底,三角恋似乎永远是悲剧收尾。
童佳倩与刘易阳相恋八年,本以为最终结合应当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而真正实施起来方才发现,婚姻这件东西,还真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像他们这样没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的“裸婚一族”。刘易阳家没有能力给他们准备结婚的新房,只能和刘家父母还有奶奶住在一起,童妈妈田淑云不仅坚决反对婚事,更流露出对刘家和刘易阳的轻视,伤害了刘易阳的自尊。童佳倩坚信感情能够战胜一切,不惜与母亲反目,花九块钱领了一张结婚证,住进了刘家三室一厅中的小北 房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对于这对裸婚的“有情人”来说,成为眷属并不意味着过上幸福的生活。童佳倩以前在娘家虽不说是锦衣玉食,但也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公主。进入刘易阳这个三代同堂的平民之家后,在生活习惯上产生了许多矛盾。童佳倩买回家的鲜花,在婆婆眼里远不如两把芹菜有用;童佳倩做个面膜,把奶奶吓得犯了高血压,急救车送进医院才没酿成大祸。更不用说和父母住在一起,小夫妻的隐私全无;公公和奶奶重男轻女。在重重重压下,小两口决定开源节流攒钱买房,早日独立,过自己的小日子。 为了攒钱,童佳倩实施了财政统管,两人每月花费有限,加上童佳倩怀孕,比正常生活多出很多额外支出,爱玩的他们不得不在各种欲望面前约束自己,为了省钱骑电动车上班,在办公室给电瓶充电……渐渐沦落过上他们曾经不屑的、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 童佳倩在一家人的殷切期望下生下女儿刘锦心。女生出生后,生活开销加大。但是同时刘易阳工作不顺利,没有了工作。童佳倩求自己父亲给刘易阳在事业单位找个工作。但是刘易阳不喜欢事业单位单调的工作,而且还是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童佳倩为了劝刘易阳到自己父亲的事业单位上班,使出一些小伎俩,后来被刘易阳发现,两个人的愤怒都爆发了,第二天就办理了离婚。 离婚后的童佳倩回到娘家,妈妈田淑云却一反此前的立场,不能接受女儿偏离正统的生活轨道,一心促成童佳倩和刘易阳复合,童佳倩强烈反抗,田淑云和女儿因为深爱对方而相互折磨势不两立。刘易阳与童佳倩两人关系由刚离婚时的对峙变得缓和下来。刘易阳最终没有接受孙晓娆,反倒是冬瓜和孙晓娆走在了一起。杜毅买了套大房子,向童佳倩求婚,表示不在乎童佳倩离过婚并且有一个女儿。但是童佳倩心里还是放不下刘易阳,一直没有接受。童爸爸单位的房子下来了,田淑云欢天喜地地准备装修,却不小心把腿摔断了。刘易阳得知之后赶来,在最用得上男人的时候承担了责任。 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两人学会了相互理解包容,也学会了处理和对方家庭的关系。两个人变得成熟,也更加明确他们仍然爱着对方,终于重新走到一起。 版本二 刘易阳(文章 饰)和童佳倩(姚笛 饰)是一对相知相恋将近十个年头的情侣,与佳倩殷实小康的家境不同,易阳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不仅无法为未婚妻奉上香车钻戒,连两个人的爱情小栈也没有着落,他至今还和父母、奶奶住在一起,这也成为了佳倩父母反对他们恋爱的最主要原因。不过,这对儿小情侣打着爱情至上的旗帜,堂而皇之地加入了裸婚的时尚大潮之中。但是爱情终究不能当饭吃,尤其结婚更是两个家庭的事。婚后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起来,而各种各样的不适与冲突也相继出现,易阳和佳倩该如何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烦恼呢?
《裸婚时代》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鄙人谈一下个人粗浅意见,和大家分享。
二十八集中佳倩跟她爸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佳倩想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爸,哪怕不是亲生的。她爸说:“其实你心里边有想法了,可是又不敢面对,总是想逃避,心里边特别矛盾”。在这里我们还不知道她心里的矛盾是什么?是接受与不接受杜毅的矛盾?还是与易阳复婚与不复婚的矛盾?
如果是前者,那她不应该有矛盾才对,大家看啊,她和杜毅结婚就可以给锦心找个爸,这对孩子是好的,至于这个后爸后来会对这个孩子怎么样,称不称职做这个爸,剧中在佳倩及其家人这一方并没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焦点问题来谈论,然而这却是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在剧中却没有被讨论,这就说明,在佳倩一家人眼中,这一点不是问题,也就是说在佳倩及其爸妈眼中,杜毅会是一个称职的后爸,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都放心。由此也可以看出杜毅对佳倩的情意有多深。此外,杜毅已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本人也高大帅气,嫁给这样的人应该会幸福吧,这一点早在佳倩同学聚会时一堆女生对杜毅的评价也可以辅证。可是要不要嫁给这样一个人,佳倩却犹豫了,如果她也很喜欢杜毅的话,那么她还有什么犹豫的呢?魏佳宁也看出了佳倩的犹豫,他说:“童佳倩在幸福面前是不会犹豫的”,那么他认为嫁给杜毅不会让她有多幸福,或者说她还有她更想要的幸福。
如果是后者,也就是与易阳复婚与不复婚的矛盾,那么他的矛盾在哪里?他跟刘易阳离婚是在易阳失业又不愿去佳倩爸的单位上班,两人在经济上没有保障、佳倩与易阳家人相处不融洽的情况下离的婚,当然主要是经济上的困难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离的婚。如果跟他复婚,这些曾经使他们离婚的原因是否还存在?还有主动与被动的矛盾,她总不能主动找上门去对易阳说复婚吧?在28集中,易阳去佳倩的公司买了一辆车,佳倩试探性的问:“你不是开一MiNi呢吗?”易阳回答说:“那辆车是我公司用车,我现在买的这辆车是我个人的,这是出于个人喜爱”,佳倩听了后故意找借口去看车去了。这一幕充分说明易阳在经济上已经今非昔比了。也说明他们复婚后,不会像以前那样面对经济上的窘迫。这也使得佳倩心里对复婚更有了期待。在29集中,易阳打了杜毅后,找佳倩出来见面,最后佳倩给他一分钟时间说,他说了女儿的事,还有30秒,“以后他要对你不好,对我女儿不好,我弄死他”佳倩流泪。20秒,“什么时候办事,通知一声,有时间,我带上我们全家都去。”佳倩生气的看着他说10秒,“以后就算我女儿姓杜我也没意见,只要他对我的女儿好”佳倩失望的看了他一会儿,抢了包就走了。走了一会儿停下来,说:“刘易阳,你想过跟我复婚吗?”她为什么这么生气的走了,是因为易阳从一开始说话都在说,她今后跟杜毅怎么怎么样她气他没有想过他们的未来,没有想过他们一家三口的未来,她其实希望她和女儿的幸福他来给,而不是杜毅。而她是有期待的,从她的那句“你想过跟我复婚吗”的反问中就可以看出来,这句话的前提句是:“我想过跟你复婚”。对于他们两个是否复婚她是有期待的,而且从来没有放弃过,所以当他的谈话是以放弃为前提时,她生气了,如果没有期待,那么面对易阳的那一段谈话她应该高兴才是,因为那是一段真诚的祝福和成全的话,那么一个人在面对怎样的人给的祝福和成全的时候会生气呢?当然是自己寄予了希望的人。最后的一句;”明白,我不想”,是她对他的失望。
最后在结婚的地点,佳倩包没拿,杜毅回去给她拿包,于是她一个人进来了,她在这里回想起了她和易阳在这里结婚时的点点回忆。这个包真的是她粗心大意落下的吗?如果是粗心落下的话,就只是生活的一个小细节,对剧情毫无作用啊,那就没有安排这个细节的必要,可见佳倩把包落下是有意的,她要么是在等待,要么是想通过这里的回忆想清楚一些事情。
最终她有没有跟杜毅结婚?我的回答是:没有。没有跟杜毅结婚,是因为她尊重了“她心里面最想要的”——她爱易阳。如果结婚了,那么当易阳说:“我是不是应该叫你杜太太了?”她的回答不应该是:“你猜”。
裸婚时代,在没车、没房、没钱的情况下结婚是因为有什么?是因为有爱。爱情在这个时代里是要面对新的更多的考验没错,爱情要面临考验和没有爱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裸婚时代》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青年婚姻现状,每一个时代的青年的婚姻都有其所要面对的考验,难道这样的考验会使所有的有情人都不能终成眷属吗?显然,不合实际。那么这个时代的爱情将面临怎样的考验,在这样的考验下,真爱还能不能幸存,答案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最后一句“你猜”,你的答案就代表着你的选择。这个世界上爱情能不能战胜那些考验就看你的选择了。
另外,从时间顺序上推断。在童佳倩对杜毅说:“糟了,我包没拿”,然后杜毅回车上去拿包,此时从门口进来一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女孩脖子上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那就是她系着一条红色围巾。此时,杜毅去帮佳倩拿包了,等杜毅拿了包回来再和佳倩进去登记,在时间上算的话是要晚于前面系红围巾那一对的,至少不会早于那对情侣。(排除杜毅和佳倩插队,也排除前面那对情侣因诸如上厕所之类的事耽搁而使得时间顺序颠倒)。而当易阳赶到宣誓室的时候,看到有几对男女正在宣誓,恰巧此时镜头看到的正是那个系红色围巾的女孩。
按照这个顺序推算,再排除上述两种可以是时间顺序颠倒的可能。就可以肯定杜毅和佳倩没有结婚。
道不知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X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注意:此处删去一切关于诸葛亮隐居地和古籍书名争论的词条解释,避免引发民族矛盾,历史仅供了解,不须争论!
新版人教版教科书同样删除了《隆中对》《出师表》注释中所有的“襄樊”“襄阳”“南阳”字样,只提及诸葛亮出生地及原籍。
想了解更多请查找词条:《资治通鉴》、《草庐对》(《隆中对》)、南阳、襄樊(襄阳)。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0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8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3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4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6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8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6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7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8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0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3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7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0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2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3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4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5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6岁 诸葛亮向后主
蜀建兴7年 229 48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0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郃。
蜀建兴11年233 52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病故于五丈原。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晋陈寿撰,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于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的一些政绩
一,都江堰,
《水经注江,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
这份政令内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二,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在历代武庙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庙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
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并都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左边32人是: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翦,卫青,隋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