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否有人为他平反?

袁崇焕是否有人为他平反?,第1张

许多人以为袁崇焕是在满清时期才被平反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袁崇焕在南明的时候就已经被平反了

为此出大力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梁非馨,另一个是邝露

黎遂球有诗

《出都赠梁非馨》

七年辽海信,消息几能真?

见面或疑鬼,通名犹畏人

才穷容易老,病减勿忧贪

勉矣千秋事,毋为达者嗔

《明末广东抗清诗人传》里说

梁非馨少年时候和与黎遂球交往最为密切。参加袁崇焕幕府,袁崇焕怨死后,寄居南京。当时晋江何乔远主持南都社事,浙人黄宗羲,闽人林古度,粤人韩上桂等人都参加,梁非馨也参与其间,和如璜征采文集,选《皇明文征》,黄宗羲对此非常称道。后来再进北京,藏匿在黎遂球的住处不敢出来见客人。“见面或疑鬼,通名犹畏人”,他曾经和黎遂球睡在一张床上,黎遂球责怪他,他只是流眼泪但不说话,后来王予安中举于乡,公车北上,和梁非馨在一起的时候私下里说话。王予安对遂求说了边塞上的事情,黎遂求于是深深佩服梁非馨,写了这一首出都赠别诗

关于邝露

他是一个典型的个性狂傲不羁,倜傥不群,特立独行的人物(明代这个开放活跃的社会培养了很多这样的人物)

《明末广东抗清诗人传》说他

“放诞纵洒,或散发行歌市中,傲然不屑,以是为礼法之士所敌视”

有一次上元夜,他和诸生骑着马游览灯市,突然遇到邑令,邝露装成喝醉的样子,也不回避,衙役吏卒大声呵斥,他也不下马,邑令很生气,叫人把他抓起来,夺掉他的马。结果邝露作越吟“骑驴误撞华阴令,失马还同塞上翁”,吟完了,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诸少年不觉笑失声”

他后来跑到广西,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区,土司里做事情,纪录当地的山川风土,在《赤雅》序中说“猛兽食人,人知御之,使猛兽而冠裳,谁能御焉”

后来又游览大江南北,全国各地,还曾经“从军幕中”,有《苦寒行》《述征》等诗,

等到甲申之变后,南明政权建立,他跑到南京,“入史馆”,与梁非馨上疏陈述袁崇焕的冤枉,因此袁崇焕得以“复爵赐葬”

南京陷落后,他回到岭南,后来又到广州,城池陷落以后,他端坐而死

邝露曾经在罗浮明福洞读书,他描述罗浮古梅说“昔吾曾于花时徘徊其下,俄尔风至,花瓣纷然落,遂葬予深二三尺。予力排踊,二十里然后能伸腰,三十里然后能出项,落花之狼籍也,而予从此口、鼻、腹俱清芬,故不病”,“其诙谐大言,皆类此”

他有一把琴叫“绿绮台”是明武宗正德皇帝用过的琴,他死之后为虏骑所得,在市场上卖。惠阳叶锦衣看见后叹息说“是毅皇帝御琴也”,用百两银子赎了回来。

邝露的儿子邝鸿,也是豪杰,“少负不羁之才,能诗,善击剑”,他在满清入侵的时候,率领北山义千余人,战于广州东郊,壮烈牺牲

父子二人皆是英雄!

下面是南明张家玉和黎遂球两位烈士写的关于袁崇焕的诗

南明著名的抗清烈士张家玉有诗

《燕市吊袁督师》

黄沙白雾皂雕旗,独赖孤臣两臂挥

啮血作书招死士,裹疮临战立重围

逐令汉卒闻茄奋,共扫妖氛奏凯归

劳苦功高谁得似,中山何事谤书飞

吊罢遗祠泪几挥,辽阳回首事成非

空留冷庙沧江上,不见黎亭铁马归

星落尚疑阴雨暗,风高犹忆阵云飞

只今羽檄方驰急,哪得先生再解围

南明的广东抗清烈士黎遂球(1602-1646年)有诗:

《周蔚宗将军铁如意歌》

将军示我铁如意

上有河图八卦之方位,下有忠肝义胆两行字

将军泪垂乃相示双手击案头捣地

此物君知从何来故督袁公良痛哉!

军中持携不释手,将军帐下曾相陪

惊传虏自蓟门度,督师驰保都门连营城下住

转战杀伤虏王子,如斗矢如雨

却别将军行军中,令执如意毋相从,

忽然督师罪以谋逆磔西市,讹言蜂起多雷同。

督师身碎骨无处,此物独存将军所

曾携入闽舟覆没,觅之即得如能语

会须将军杀尽[][][]后,绘容赐券入九阍,手持如意动至尊"

《湖上同胡小范夜饮,坐听其家元戎敬仲与房都护占明盛谈往事》

坐中髯客复何为?犴狴曾同袁督师

令箭初飞缒城出,[][]牵来只让骑

罪案相录连内阁,壮士何妨委沟壑

锻炼严刑死不招,督师磔肉如花落

至尊意解不深究,忽闻放出归云游

逍遥独钓湖天月,旧事伤心烟雾愁

《陈督师者,其尊人愍公死绥辽阳殊烈,令弟与遂球乡举同年,比于流都想见甚欢,赠以诗三首》

廿载辽阳事,何人尚肯言?将军能死节,督抚乃云冤。宠以先臣重,恩知老母存。移君根本地,旗帜任云屯

《陆将军行(赠震湖都护)》

陆将军,环走边庭如己屋

醉卧每枕死虏头,长啸能呼战鬼哭

往时赤脚向朝鲜,剑气直射须眉前

掀髯上马突入营,拍鞍大骂都无说

掉舌如刀不畏人,天生虎力能捍身

世人尽议袁毛事,可怜双眼曾看真?

将帅交摧相印解,当时重足群相戒

丈夫血愿洒沙场,安肯囚冠坐疲惫

唉然叹息还乡里,扁舟老挟贤公子

秃袖重为海外游,歌舞筵前认君是

夜听琵琶如听筑,把酒低头看髀肉

何人再得将军笑,直使奴虏向山哭

关于黎遂球,也可以介绍一下,当时有人写《黎忠愍公像赞》说“

呜呼,此岭南才子所称牡丹状元也。

读其文则锦心绣口,镂月而裁云。

瞻其象则秀眉明目,兰芬而玉温。

乃能捐躯殉国,取义成仁。

勇断霁云之指,愤嚼睢阳之龈。

配四烈于章江,追三忠于_门.

盖天地严凝灵淑之气并萃于一身.

世泰则为朝阳之风,运穷则为西狩之麟,呜呼!

袁崇焕杀毛文龙错,崇祯杀袁崇焕更错,

但崇祯当时只有17岁的少年,想想现在一个17岁的少年在干什么当时全城百姓都要吃袁崇焕的肉,以此来苛责崇祯,实在不妥

但袁崇焕不死,明朝绝对不会亡,这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袁崇焕的能力许多人低估了,他说五年时间内收复辽东,绝对不是夸大其辞,而是完全可能和现实的,事实上他在一年时间里培养的辽东铁骑,在当时野战能力就已经要超过满清军队了

袁崇焕的错误在于他的心实在太急,杀毛文龙并没有错,但绝对不能在那个时候杀,他实在太急太急,这是悲剧的根源

 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叙述天地原来是一团旋转着的大气,后来变成一个三黄蛋,爆为三片,一片飞升为天空,一片下沉为海洋,一片留在中间,成为人类居住的大地。

  布洛陀《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

  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间造人造物,创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也是他创造的。这里曾经是他栖身生息,繁衍子孙后代的圣地。下面的故事,便是关于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很古很古以前,田阳这个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没有草木,没有人类,没有生灵,广渺的大地空空无物。而早就有了生灵的苍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气沉沉,很早就盘算着派人到凡间繁衍人类,创造人间世界。终于有一天,上帝决定派布洛陀与母勒甲下凡,创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与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于二月初一启程。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萝筐,萝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子,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乘着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缓缓地飘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飘到了田阳上空。这时乌云突变,大地上从没有过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大风大雨,震耳欲聋地炸响在大地上空。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霎时,两只箩筐飞奔着向大地坠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见慌了神,他们立即甩掉手中的断扁担、锄头和镰刀,没命地扑向孩子。但是迟了。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两只箩筐便分别落在东西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装被褥的箩筐掉在东面的那贯,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间耸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壮家第一山“敢壮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缝隙,后来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妇落在“敢壮山”上,双双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了孩子的踪影,他俩立即奔向敢壮山顶,站在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只坠落的箩筐和五个孩子。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雨水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只见十里开外的平川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着。母勒甲一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喊声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一袋烟的功夫便变成了五座小山,人们叫做“五子山”。因为“子”和“指”谐音,后人都叫“五指山”。 “哇……” 

  突然间,活生生的五个儿子变成了五座山,再也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布洛陀夫妇失声地哭喊着,双手疯了似的刨起脚下的土块,“哗啦、哗啦”地往敢壮山四周抛去。该知这些土块所到之处,很快又成长了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与五子山连在一起,环绕在敢壮山的周围。 从此,壮乡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壮山”为主山的敢壮山山脉。

  在广西红水河流域、龙江流域、右江流域部分地区,以及云南文山地区流行的神话说:“花”,是一位女性,名叫“妹六甲”(有写作“姆六甲”、“妹洛甲”,还有称“花婆”、“花婆奶”、“花王”、“花王圣母”、“床头婆”、“床头妹”、“床头批”,等等)。在太古洪荒时代,宇宙中有一个在旋转着的蛋,后来爆开分成三片,一片飞到上边变成天空,一片下地底成水,留在中间的一片,就成为现在人们居住的大地。那时,各片什么东西也没有。突然,在中界的大地上,长出一朵花来。

  这朵花说不上是什么颜色,花一开,中间却长出一个女人来。这个女人是世界上的第一个人。她披头散发,全身一丝不挂,满身长毛,很聪明,因此后世人叫她妹六甲。因为她的智慧足以做聪明人的师傅,所以又叫“妹洛西”。

  妹六甲撒尿湿了土地,然后她用手捏着尿湿的泥土造出了人,并用辣椒与杨桃分出了男女。接着又造出了飞鸟、走兽。下雨时,鸟兽和人都没有地方躲雨,妹六甲便张开双脚,坐下来,变成一个岩洞,人和鸟兽就到岩洞里去避风躲雨。

  还有的神话说得更具体:妹洛甲管花山,栽培许多花。她送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孩子。花有红有白。她送红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女孩;送白花给谁家,谁家就生男孩。有时,花山上的花生虫、缺水,人间的孩子便生病。孩子家就得请师公做法事案报花婆,除虫淋水,花朵茁壮生长,孩子便健康成长人去世,魂儿便回归花山还原为花。

  为壮人所接受的道教经书《圣母号》,称花婆为“九夭圣母”,能“赐男赐女,作人间之主宰,以嗣舆绩,为世上之花王,能消灾克害,能度凶关,化短为长,移凶作吉。”

  柳江一带则说花王就是伏依妹子。远古时代,洪水过后,人类死绝,只剩下躲在葫芦里的伏依兄妹。为了再造人类,他们只好兄妹成婚,结果生下一个“磨石仔”。伏依妹子把它剁碎,撒向四面八方,氢时间到处树都开满了红花白花,后来便变了男人和女人。人们称伏依妹子为花婆。

  柳城县古些乡一带的壮人说,花婆是壮族与松佬族的共同祖先。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三姐妹:云肖、碧肖、琼肖。她们的哥哥赵公明被天庭邪神无辜杀害,她们为之报仇也都身亡,成为神仙。当时,商封王昏庸,天下混乱,人民不安宁。这时有个女人国,没有一个男性。女人国里有个花妹,长得象桃花一样美丽。这年早春,山花万紫千红,花妹登山眺望远处白云中飘下三位婆婆,问她:“花妹呀!你在这里想些什么啦”花妹回答说:“婆婆呀,我是个单身苦楚的人,你说我

  怎么能过得美满的日子呢”婆婆们说:“这不难,到三月三那夭,你们到w里最高的山顶上面向南方站着就是了。”说罢,婆婆们突然消失了。花妹把神仙婆婆的话告诉众姐妹。到了三月三那天,众姐妹都到最高的山顶面向南方。这时,南风微微吹来,不久,众姐妹都怀了孕,生男育女从此,女人国成为有男有女的国家,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壮族与松佬族。云肖、碧肖、琼肖三姐妹所化身的婆婆,便是壮人所供奉的花王。

  在桂中地区还流传着《唱圣母》的唱本,说“花王圣母”是壮姑张达环的化身。张达环有十姐妹,其中九姐妹均已出嫁,只有她独守空房,因其母断言她命带杀夫杀子,没人敢娶。可她不相信命运,奋发学艺,编织出美丽的锦帕,后生们看了赞不绝口,但都害怕她是个“杀星”,不愿向她求婚。只有一个后生看中她的精美手艺,毅然唱歌向她求婚,两人相约,十三日在马山相会定终身。后被她六姐说她去搞风流,其母不分青红皂白,打了她一顿,她一气之下,到后园自尽。达环生前知道有些夫妻婚后不育,夫妻反目,死后愿为她们送儿女,所以入土三天,坟上长出会动的鲜花。佛祖封她为花王,专给人们送儿女,所以妇女生下第一个小孩,便在床头立花婆神位敬祭。还有环江县龙水乡等地说花婆是当地不知名的王氏女所变。

  这些显然是后出的故事,从“搞风流”、“佛祖封她为花王”等可以确证。云肖姐妹、张达环以及王氏女等,从其种种表现看,应该是一些女巫。她们经常为群众“求花”、“安花”,影响较大,是一些有神秘感的人物。她们被看作“花婆”,她们死后,有的便被立庙祀奉。

  有的地方定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花婆的诞辰,有的确定三月三为“花婆节”。每年到了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五色糯米饭,或五色蛋等食品,跑到野外,采摘山花,对唱山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热闹非凡。这种现象起于何时,已无法考释,大概在相当古老的年代就盛行了。明人邝露在《赤雅》一书中对这种现象有生动的描述:“桐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各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炯中之少好者伴炯官之女,名曰‘仙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馆,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竟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三月之歌日‘浪花歌”,。

  壮人多在各山间的平地聚居,称为炯场或炯。《赤雅》有云:“憧(壮)人聚而成村为炯,推长者为‘炯官’”。“炯宫”就是村老、寨老。壮人在春夭到山野里水流旁,采芳拾翠,对唱山歌,实际是从花图腾祭祀仪式变化发展而来的。任何图腾,一经确定之后,便都产生一种相应的祭祀形式。而祭祀,总是面对着图腾物或图腾画像。在百花盛开的春夭里,花图腾氏族的人们一起跑到野外,祭祀花图腾,是十分自然的举动。到了秋天,在岭南地区,只有少量的草木开花,多数则是结成果实,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果是由花而来,所以也值得祭祀。况且,每年春秋二祭,早就成为定例,所以秋夭也有祭花图腾的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56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