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自己的女人格外重视,对待自己未来的女婿也一样,需要经得起考验才能配得上做皇家女婿。那么如何挑选优秀的驸马爷呢?为此清朝这就延伸出一个专门针对选驸马的职业,叫做试婚格格。
在清朝时期,如果哪一个小伙被皇帝女儿看上,召为驸马简直是莫大的福分。但凡能当上驸马的人除了相貌出众,满腹才华之外,家族势力也是一大因素。因此公主出嫁,首先要让皇帝满意才行。有很多繁琐的程序。其中有一条规矩甚是奇葩。
清朝公主出嫁前,要由太后和皇后,选出一名宫女充当试婚格格,随同嫁妆一起到驸马家,当晚由试婚格格与驸马同床,第二天回去报告,内容是驸马的尺寸、硬度、耐力,如果这匹马没啥毛病,公主随后就嫁。
倘若有问题,这婚事自然是吹了,准驸马自然之道此事,于是在考试的时候十分卖力。清朝的皇室就是如此霸道,为防止公主嫁过去不性福,谁左幅吗也不能免俗,当然政治联姻的公主就没这样的待遇了。
清朝的试婚制度,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么浪漫,是开放的象征,其实都是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总的来说公主还是政治的牺牲品。
1后者 2不可以 明代:明宫的大型选美活动(如皇子婚事、帝王登基等的时候举行),一般是这样的: 朝廷派出多路人马到全国各地物色出13岁至16岁的淑女五、六千人,在付出一些银币作为聘礼后,就责令其父母在某年某月里把她们送到京师(北京)。待所有的美女云集京师后,皇帝分遣太监进行第二次挑选,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好,逐个察看。第一批淘汰了1000左右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女子。次日,留下的女子们仍像上一天那样列队,太监们以极挑剔的眼光察看她们的眼、耳、口、鼻、头发、皮肤、颈项、肩膀、背部等,一一筛选。继而又让她们自报姓名、年龄、籍贯,以观察她们的音色和神态,如果口齿不清,嗓音粗浊,或应对慌张的,又须出列,这样又淘汰了掉2000余人。第三天,太监们以尺量那些秀女的手脚,再叫她们走几十步以观步态,再除去1000左右的不合格者。那最后1000余人又被一些稳婆带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经过又一番令人难堪的折腾之后,入选者只余下300余人了。这300余名女子被禁在宫中一个月,由专人熟察她们的性情言论,进而判定她们的性格、作风、智愚与贤惠否,通过这一过程,挑出了被认为是“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佳丽不到100人,即被收为宫女或封为妃嫔。 清代: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3岁不到17岁的女子, 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秀女挑选。 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 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从顺治到光绪九朝,选秀女总共80多次。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顺治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3岁不到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选,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乾隆皇帝命令“户部通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根据清宫档案,到清末光绪年间,参选秀女的年龄,最小的是11岁,大的可达20岁。 每到要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大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 宫中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具体的仪式尚未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大致的婚礼习俗还是有一些零碎的记录的。
首先是结婚前夕(仅限正室如皇后,太子妃),夫妻双方要斋戒三日、七日(不同朝代不同讲究)。
国师在婚礼前一天宰乌牛白马设坛焚香祭天。
婚礼当天,京城内所有人包括百姓的服装同样有讲究,不得穿一身白(白衣、白裤、白鞋、白帽、白腰带同时)
由宣旨太监率领仪仗队按照指定路线抬花轿进王宫。
花轿在祭天台停下,新郎用弓及雕翎箭对天射一箭,寓意是向天传信,因为皇帝是天子,意思就是上苍的儿子(上苍才是最大的神,玉皇大帝只是天界的头,上苍同时掌管天地人三界,具体人物乃鸿钧道祖。后来民间逐渐衍变为射三箭)
之后新人拜完天地,要移驾到皇帝的起居所(**中或者婚礼行业所谓的汉唐婚礼,在王宫宣政殿举行仪式是不对的),跨马鞍和过火盆主要是明朝时期兴起的,之前并没有提及。
之后新人入门前要先共品龙凤饼,这个在唐朝和宋朝最为盛行。
之后入皇帝寝宫,皇帝和皇后高坐,如果是年轻皇帝结婚,那么就是皇帝的母亲高坐,之后给皇帝先行君臣大礼,之后再行父子之礼。同时皇帝也要赠与新娘一件如意。
之后鼓乐齐鸣,仪式完成。
因为你的问题比较笼统,在汉代,唐代,宋代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明代基本是沿袭了汉,唐,宋的许多内容,包括借鉴了元朝的迈火盆和跨马鞍,同时把皇室的婚礼逐渐开始百姓化。
以明代为例,后妃的来源有三种:功臣亲友的女儿、朝鲜朝贡妇女和民间妇女。
据《明史录》记载,1394年,太祖第一次下诏,为皇室选婚挑选民间妇女:皇帝的孙子、儿子和王子们年纪大了,未婚,王室的仪式设置在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凡14-17岁以下的官吏、军人家属,或前官员的女儿,都是贤惠的、无病的、有良好的家法的,他们是由父母送到北京,被选为妃子的。那些没有在选举中获胜的人将得到钱并被遣送回国。扰乱人民是犯罪。
明朝皇帝的上画
永乐年间,成祖有四次为太子、皇孙、诸侯及其后代选择婚姻。他们都命令礼部从当地或北京官兵平民及前朝官员的家中挑选合适的适龄妇女。因此,皇室的婚姻是从民间请来的,并成为定制化的。正如明朝王士祯所说:“自开国以来,皇后和妃嫔没有选择公爵和侯爵的家族。”上图中,明朝成帝仁孝的皇后徐达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
选妃的范围、要求、方法和结果
如东正教六年(1441年)应宗当选后,妃嫔的范围最广,包括北京、北直里、南京、凤阳、淮安、徐州、河南、山东、陕西、山西。1577年神宗选妾时,南京是南方唯一的地方。1581年选九妾时,范围仅限于北京、北直里、河南、山东等地。
上面是明朝英宗孝庄如意皇后钱家
在明代,在挑选后妃时,对女性的外貌也有明确的规定。常用词有“白脸”、“干净脸”、“端庄”和“秀气”。对于身体条件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无病”,但这似乎过于笼统。其实,在具体的选拔过程中,会对女性的外貌和姿态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记录。
据《万树杂记》记载,选万历五年(1577年)申宗结婚时,妇女的外貌和姿势需要从“相貌、眉毛、耳鼻、牙齿、头发和太阳穴、身体”等方面进行考察。正统六年(1441年),皇帝为英宗选婚时,太后还写了《内令》,规定了妇女选美的标准。它要求“字要丰满,头要方,眉毛要美,耳鼻要整齐,牙齿要整齐,头发要鲜艳湿润,身体不要有疤痕。”。可见,妃子的容貌之美,不在于有多华丽、有多迷人。相反,谦虚、优雅、清晰、优雅更受青睐。
圣旨基本内容:昊天有德,成人之合,今某某品德贤良,尚未婚配。某某氏,温婉淑仪,可为佳偶。着有司吉日,姻昏敦睦,以慰朕心。圣旨前缀:秦汉至南北朝基本内容前面加“皇帝陛下敕曰”。隋唐至宋朝基本内容前面加“门下”。元朝圣旨前面加“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明、清朝前面加“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旨内容注释:古代最高的是天,皇帝是天子,所以圣旨中的“天”字都要另起一行抬头写。古代黄昏时候迎亲,所以昏同婚。第一个某表示男方官职,无官职的写籍贯,比如“太原”、“河间”。某表示男方姓名。第二个某表示女方身份,无身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