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领会错了,反了!后面我会详细说明。
第二:以现实生活来说,你说的无才,没高文化,却可能嫁得好。我要说:没才嫁不好,嫁好了也守不住,婚姻也维持不了长久。无才,不读高中,只有小、初文化,在当今社会就相当于小文盲,你还有什么优势?颜值吗?白富美?很多男人求婚,都什么样的男人来求婚?你觉得他们靠谱吗?要是满足于温饱生活水平的,没问题。你若是凭颜值嫁个富二代,能守住财富吗?有公司会管理吗?能干过小三、二奶吗?!
人还是要自己优秀,靠自己生活,自立自强。
附:“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
她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
然而事实呢?大家清楚吗?
这本是个对联:
上联是 “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解读:
第一句:
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
为什麽要以德行为主呢?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第二句:
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麽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
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
这句话明明是在褒奖我中华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哪里有歧视女人的意思呢!而我们竟对这麽好的一句话,误会如此之深,我们实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们太对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对不起我们啊!
再看古文:
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如今年轻人的价值观的扭曲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极度崇尚小资生活,现在有一个网络热词叫做”当代恶臭青年“,可表示多重意义,说白了就是一类年轻人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成功却不想付出努力,缺乏独立能力,无自律意识、无独立意识形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想要过得不是充实的人生,而是躺赢,不需要努力和磨砺的过程,直接达到通关结局的人生。
这并非个例,而是年轻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当代恶臭青年之所以能火起来,就是这么个道理。
年轻人都将这种思想视为人生信条,首先他们非常现实,其次他们的又现实的非常魔幻主义,他们普遍认为像父辈一样的努力很土,相信只有活出个性才能活出精彩,如今的世界从不缺少的就是奇迹。
他们要的是奇迹是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成就,而非时间点滴的积累。埋头苦干静待花开就不行,或许是做一个小网红、小主播,或者攀龙附凤,这才是他们所谓的人生捷径。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出名梦,抱着一部手机就妄想自己可以坐拥百万粉丝,开豪车买名表住别墅,然而有些梦想从一开始的结局就只有梦碎,没有其他。
方脸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人生没有捷径,父辈的努力并不老土,值得我们传承,物质满足很重要,但精神世界的满足更为重要。
那些捷径未必就如表面看的那般光鲜亮丽,那些看似容易达成的捷径可能才是断送自己一生的死路。
男孩名叫周良,今年二十八岁,早年间,周良的家庭条件优渥,父母做生意,周良的人生就像是从一开始就开了挂一般,小时候念的是当地最贵的私立幼儿园和小学,独子的他收到了万千宠爱,他依稀回忆那时,他的玩具中很多都是价值很高,孩子们玩不起的稀罕物,什么变形金刚,日本进口的四驱车,每年过节,他的压岁钱都要收到上万元不等。
然而时间一转,到了他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的合伙人跑路,加上父亲炒股失败,生意破产,周良家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付不起周良高昂学费的父母,只得把周良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普通小学念书,司机、保姆全部辞去,从前来他们家套近乎的宾客络绎不绝,到后来门可罗雀,就在家中巨变的那一个月内发生,周良也从一个富二代的变成了普通人家的孩子,他的心里自然觉得无法承受,有一段时间变得非常沉默寡言。
但好在周良的父母是一对三观很正的夫妻,他们教育周良,人生就是有起有落,起的时候不要太得意,落得时候也不必太难过,因为正是有这跌宕起伏才叫做人生。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父亲卖车卖表,母亲卖首饰,但无论如何都没有卖掉房子,父母告诉周良,人可以穷,但不能没有志气,你什么东西都可以不需要,但家必须要守护的住。
周良的父亲并非说大话,他说到做到,昔日的大老板,到后来去开夜市大排档,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用实际行动像张良证明了,人不会被命运压垮,只会被自己压垮。
周良的母亲也是如此,即便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只剩下一栋空空荡荡的大房子,她依旧把家里收拾的妥妥当当,粗茶淡饭却做出了幸福的滋味。
正因为父母以身作则起到了良好教育,周良的心理也潜移默化起了变化,他本来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有些贪玩,但在家道中落后,他明白了自己有了必须努力的理由,为了守护这个家,自己责无旁贷。
高中的时候张良喜欢上了一个同班女同学名叫子涵,女孩长得白白净净,虽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那种双眼皮大眼睛美女,但一双极具特色的丹凤眼让人过目难忘,再加上女孩学过舞蹈,手脚修长,成绩也是不错,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班级里最美的姑娘,男生们都在背地里称呼女孩为班花,这也是张良的女神。
高中毕业以后,张良曾经鼓起勇气和子涵告白,姑娘却不屑的上下打量了张良一周,不仅当场拒绝了他,还用极其尖锐刺耳的声音嘲讽了张良。
”张良,我早就知道你喜欢我了,因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你在体育课上总是呆呆的看着我这边,还经常对我傻笑,我抽屉里经常多的一些本子和笔应该也都是你送的吧,我一看就知道,别的男孩子才不会那么无聊送女孩学习用品。
还有一次,我升国旗的时候戴的发夹掉了,我后来发现回头去找,看见你拾起来视若珍宝的样子,还小心翼翼用纸巾裹起来放进了口袋里,你知道吗,你当时可真像个变态!
更重要的是,你家那么穷,不过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虽然高考考得不错,但注定没多大出息,想追我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你连我的一个小脚指头都配不上!“
周良的初恋就这样被女孩彻底粉碎了,周良的心跌成了好几瓣,痛定思痛,他把女孩的话转化成动力,在每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想想这句话有多扎心,绝不轻言放弃。
大学毕业他成绩优异被推荐到了好单位实习,一路凭借自己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一众领导的认可和赏识,获得了签署正式职工的名额。但这还不算完,周良的人生中,终于迎来了最大的一个奇迹。
工作没两年,恰逢周良的家乡城市规划,开始拆迁动土,父母用心保护下来的那栋老洋楼成为了第一批拆迁房,一共赔了七套房。周良摇身一变成了”拆二代“,他在外地上班并没有觉得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不过他的确真心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高兴,忙了半辈子如今时来运转也算是可以好好安度晚年了。
周良和父母的心态都很平和,他们都曾经获得过,宠辱不惊,但有些人可就没这么沉得住气了,前段时间同学聚会,时隔多年周良再一次看到了昔日女神子涵,但这一次见面,周良已经是个成功人士,而子涵呢,她画着浓妆,看着虽然精致,但灵气十足的眼神早已不在,容貌未变,但其实早已变了样。
她向周良打招呼,周良也很客气回敬,那姑娘看着周良似乎并未对当年的事情记恨她,立即趁热打铁,哭哭啼啼的说当年她太不懂事,言语重伤他,希望获得周良的原谅。
周良大度的表示过去的事情自己早已不记得,子涵喜不自胜,认为周良对自己还有意思,但其实周良的意思是关于子涵的一切他不记得也不在意了。
第二天子涵就特地登门拜访,买了一大堆价值不菲的保养品送给了周良父母,对周良也是嘘寒问暖,弄得连周良的父母都以为这是周良女朋友来的,周良也很莫名其妙,他当即就制止了这种行为。
”子涵,你在做什么?我们俩并不熟,昨天算是这么多年第二次见面,你来做什么?“
周良的质问让子涵十分尴尬,但她还是硬着头皮对周良说道。
”周良,我知道你从前喜欢我,这些年你的心中也一定有我,从昨天你的表现我就可以断定,你还放不下我对不对?我知道我当年伤害你很深,我很多年都特别自责后悔,可惜找不到当面和你道歉的机会,如今你回来了,我知道你明天就要回去了,但我这一次不会让你走了,我知道你没有台阶下拉不下脸面,我现在为了你什么都不顾了,周良我爱你,我们结婚吧!“
面对子涵的主动上门求婚,周良突然大笑,眼泪都笑了出来,笑的子涵莫名其妙只好跟着他一起笑,过了半晌周良才擦干了眼泪对子涵说道。
”你可能会错意了吧,我是不在意当年的事情了,那是因为我早就对你没感觉了,我忘不了你?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我是穷小子时,你说你是女神我连你小指头都配不上,现在这句话还你,像你这样物质的女人连我一根汗毛都配不上你,你的所作所为真的让我感到反胃,收起你的假殷勤,赶紧滚吧!“
姑娘讪讪的走了,带着一脸泪花,周良却丝毫没有同情和心软。
或许有很多人会觉得,即便姑娘有千般错万般错,周良作为男人也不该说这样的话,让一个鼓起勇气告白的姑娘颜面扫地,应该留一些余地,不该做的这样绝。
方脸到不这么认为,要说周良的爆发让人觉得可怕,方脸反倒觉得这个姑娘的势利更加让人毛骨悚然,细思极恐。十几岁的时候,她就知道交往什么样的异性叫做有效社交,而当时穷小子一个的周良,她却不屑一顾,周良有前途,但没钱途,因此姑娘对周良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儿。
但现如今不一样了,周良的前途无量,又是暴发户似的拆二代,再加上这个男孩曾经那样喜欢过自己,这样得天独厚的机遇,她怎么能不抓住?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她也要试一试为自己谋取人生捷径,这份聪明劲儿,以及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哪怕丢脸也在所不惜的狠劲儿,让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她很聪明,别人也不会是傻子,周良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傻乎乎的穷小子,他有资本为自己选择更好的人生伴侣,子涵或许是他心中曾经的白月光,但当他了解了对方的捞女本质,这篇白月光就变成了月球表面,光芒背后都是不堪的丑陋。
选择走捷径的人生,就应该要明白,这条路并不好走,名誉、人格、灵魂,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终将失去,剩下的或许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了。
人生哪有什么捷径,有的只不过是陷阱,前路虽然荆棘丛生,但一旦你坚定的踏过去,后面的景色一定美不胜收。
陷阱中的诱惑再多,也不过都是须臾之间的幻想,心甘情愿掉下去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这一切不过都是一场空,等待你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和永远也到达不了的黎明。
别把小聪明用在找捷径上,哪个时代都不缺少淘金者,一夜暴富只是千万分之一人的概率,除了脚踏实地别无他法。
努力不管何时都值得被尊重,土的是那些好吃懒做之人,low的是那些白日做梦之人,运气只不过是努力的加成,不是全部,无论顺境逆境保持平常心,成功终将属于把自律当成日常的人。
对很多人来说,求婚也是一个不小的“难关”,因为这一天也是很值得纪念的日子,所以说,怎么求婚就变得不容易了,大家对于求婚有什么想法呢一些创意求婚会更有感觉呢,小编今天就来清点下创意求婚窍门,看看怎么点亮求婚的五颗星吧。
创意求婚窍门清点一:送气球
发动自己和她的好朋友(不要让她知道了哦),当然朋友越多越好呢,准备好气球很卡片,气球上面可以写一些话,“merryme”、“爱你”等等,卡片上写着朋友对你们的祝福,下面也可以署名哦。接下来就要邀一个空闲时间,然后找一个风景好,空地大的地方,例如说购物广场外面。把她约出来在这里见面,假装是约会。等她到这里后,朋友就陆续的拿着气球走到她面前,将手中的气球和卡片交给她,直到你拿着气球和求婚戒指单膝跪在你的面前。受到朋友的祝福会让她觉得更加的有意义呢。
推荐星数:三颗星
创意求婚窍门清点二:爱在心口难开
如果你们互相是网游迷的话,不妨就来一个“诱婚”活动吧,假设为了做情侣任务,然后和她在游戏里面结婚,在月老面请立下生死不离的誓约,然后在现实里面求婚吧。如果她不会玩游戏的话,就教她玩游戏吧,不仅可以提高两个人之间的默契,还可以让你们更加的亲密哦。这比较适合玩游戏的人群哦。
推荐星数:三颗心
创意求婚窍门清点三:大声说爱
利用回声来表明心迹是不是很有趣呢选择一个天气晴朗,清风徐徐的时候,历经千辛万苦去登山,到了山上,你就对着她,对着大山喊:“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一个人的声音不够大,“大山的子孙”来帮忙。还可以准备好睡袋,在山上露营,看日出,好、这也是很好的求婚时机哦。
推荐星数:四颗星
创意求婚窍门清点四:爱心便当
工作一天的她,疲惫、没有精气神,也没有力气进厨房做饭,甚至是叫外卖吃,这个时候,你就像“救命稻草”一样带着爱心便当来到她的身边,她会很感动的,喝一口热气腾腾的高汤,再勺一大口饭,一不小心就发现里面藏着的戒指,就更加的感动啦!这个时候不求婚更待何时!当然,戒指要洗干净,分量要做大一点,因为,你们就可以一起分享美食啦。
推荐星数:五颗星
创意求婚窍门清点五:求婚小秘密
这个需要时间来策划,首先就是打电话,给父母和朋友打电话,言说你要娶她,当然前面不能给她知道,故意让她看到你打电话很频繁,待她对你起疑时,就会一不小心看到你准备的求婚小礼物,也会一不小心看到你折起来的求婚戒指,还有一封求婚情书,最后,就会不经意的发现信里面有一枚闪亮的求婚戒指,这个时候,就来一个后备式拥抱,把她圈在自己的怀里,动作亲昵时在她的耳边,亲亲说“你还满意么”相信,她内心相当的激动和惊喜啦。
推荐星数:五颗星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内容摘要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关键词:悲剧根源 探讨 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
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系列困惑,让我更为执着地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参考文献:
1 余冠英选注 1953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李因笃、陈祚明等 19876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3 孙志凌 20017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
4 游国恩等 19895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金伟源 19895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