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邵元龙课题组《ACS Nano》: 离子、电子协同高效传输MXene纤维

苏大邵元龙课题组《ACS Nano》: 离子、电子协同高效传输MXene纤维,第1张

近年来,限域空间纳米流体传质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一维碳纳米管以及二维纳米结构组成尺寸均一的纳米及次纳米尺度离子通道,孔隙内部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更为可控,是制备高功率纳米流体离子导体的理想材料结构体系。受自然界独特的微观结构的启发,将二维材料通过简单的湿法纺丝重新组装成具有纳米尺度间隙的纤维结构。重组后形成的二维材料层与层之间的限域空间可以充当分子和离子运输的二维通道。Ti 3 C 2 T x 作为二维材料MXene中发展最成熟的材料之一,具有很多与氧化石墨烯结构类似的薄层二维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极性溶剂高分散等特性,还具有氧化石墨烯不具备的高导电性,是制备高导电纳米流体纤维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Ti 3 C 2 T x 较大的长径比以及柔性片层结构,在湿法纺丝过程中片层易褶皱、堆叠,造成结构缺陷,显著降低纤维力学、导电特性,阻碍离子在纤维结构内部传导,从而制约了Ti 3 C 2 T x 纤维在传感、储能、制动等多功能方面的应用 探索 。

Ti 3 C 2 T x 分散液在外界剪切力作用下,可形成定向液晶结构,可借助湿法纺丝过程形成二维片层的取向排布结构。 苏州大学 邵元龙教授团队 借助这一原理,控制湿法纺丝过程的喷丝口断面结构以及牵伸速率,诱导Ti 3 C 2 T x 片层形成取向结构,并通过Mg 2+ 离子交联作用,最终制备得到具有高取向度结构的Ti 3 C 2 T x 纤维,实现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离子传导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的提升。相关工作以“Assembly of Nanofluidic MXene Fibers with Enhanced Ionic Transport and Capacitive Charge Storage by Flake Orientation”发表在《 ACS Nano 》上。

这项研究工作中Ti 3 C 2 T x 纤维取向度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 喷丝口的设计以及牵伸过程 流体定向 纺丝过程的启发 ,作者设计不同的喷丝口来探究Ti 3 C 2 T x 片层在流动过程中的排列情况。当处于液晶态的Ti 3 C 2 T x 纤维经过 高度纵横比的扁平状流体通道时,受到的剪切力在横向上显著增强;在水平剪切力引导下, Ti 3 C 2 T x 片层沿着纤维轴向定向排列。与圆状通道相比,扁平状流体通道有效解决了了剪切力梯度变化问题,减少了纤维中片层褶皱,孔洞等缺陷。为了提升纤维的取向度,作者对所制备的Ti 3 C 2 T x 初生凝胶纤维进行 牵伸处理 ,经过 牵伸后的纤维内部片层排列更加紧密,消除了片层间不规则的孔隙 ,这种取向结构将加速电子传输,减少电荷转移电阻和电能损失,经过WAXS测试纤维的 取向度高达086 。与此同时,作者采用 离子交联 进一步提升Ti 3 C 2 T x 纤维的力学性能。镁离子进入层间后与Ti 3 C 2 T x 片层 表面含氧官能团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减弱片层间双电层的厚度,增强层与层之间相互作用力 。经过交联之后的纤维力学强度高达 118MPa ,电导率提升到7200 S cm –1 ,实现优异的电子传导。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对纤维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发现 Ti 3 C 2 T x 纤维在低功率下能够快速升温到108 。

Ti 3 C 2 T x 取向纤维的离子传导及电化学特性

高定向的Ti 3 C 2 T x 纤维在保持高机械性能和电子传导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优异的离子传导。与无序片层组装成的纤维相比, 定向纤维内部片层能够互相连接构成连续的层状通道 ,离子在其中的传输路径更短,传输速率更高 。当电解质被限制在纳米通道中时,电解质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在比德拜长度更窄的纳米流体通道中,内壁上的表面电荷排斥单极离子并吸引反离子。这种单极离子传输可以使离子电导率提高几个数量级在1mM盐浓度下,高度定向的Ti 3 C 2 T x 纤维表现出97 10 4 S cm 1 高离子电导率。有效的离子输运电导率还可以促进离子在Ti 3 C 2 T x 薄片表面的快速输运,形成电双层,提高功率密度和速率能力。定向Ti 3 C 2 T x 薄片可以与密集填充的薄片形成受限的纳米流态离子传输通道,在这种电解质离子约束场景下,局部库仑有序排列被打破,层状受限孔可以有效地用于电荷存储。对Ti 3 C 2 T x 片层进行定向,同时使层状孔适应电解质离子的大小,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比电容,高达1360 F cm 3 。

小结

作者通过微流体通道控制二维片层材料取向排列,构筑快速离子传输通道;采用离子交联进一步提升纤维各项性能,从而制备出优异的Ti 3 C 2 T x 纳米流体取向纤维,有望在人工纤维组织、生物传感器分析和神经电子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团队介绍:

邵元龙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生物质纤维课题组组长。2016年获得东华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为李耀刚教授和王宏志教授,期间于2013-2015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ichard B Kaner教授课题组博士联合培养。2016-2018年剑桥大学石墨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Andrea C Ferrari教授和Clare P Grey教授。2018-2019年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 科技 大学任职研究科学家,合作导师为Vincent C Tung教授。2019年9月,加入苏州大学能源学院,任特聘教授。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Nat Rev Mater , Nat Commun (2篇),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2篇) ,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 (2篇)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6篇,他引4300余次,7篇被ESI收录为高被引论文(Top 1%),2篇被ESI收录为热点论文(Top 0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影响因子3782,中科院SCI化学2区)“Advanced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专刊客座编辑。

李硕 ,2019年9月至今为苏州大学能源学院与材料创新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邵元龙教授。主要从事功能纤维器件相关研究。入学以来以第一作者在ACS Nano杂志上发表论文;荣获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三等奖。

课题组招聘

招聘石墨烯及复合纤维方向博士后2-3名

招聘需求

1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5 岁, 身心 健康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基础;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博士后要求具有国内外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材料、化学、物理等专业博士;

3 具有纤维纺丝、柔性可穿戴器件、理论计算等相关研究背景人员,优先录取。

应聘材料:

1 个人简历,包括基本信息、学习和科研经历、已有成果;

2 代表论文电子版;

工作待遇

按照苏州大学统招博士后发放相关待遇,具体如下:

(一) 统招博士后人员聘期内的总薪酬由基本年薪和奖补金两部分构成。绩效评估优秀者的总薪酬为 100 万元,绩效评估良好者的总薪酬为 80 万元,绩效评估合格者的总薪酬为 60 万元。

1基本年薪:20 万元(去除学校承担的 社会 保险和公积金之后的税前收入),按月发放。

2奖补金: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按年度发放。

(二)对表现优异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将追加基本年薪,相关追加部分不计入 聘期内总薪酬,额外发放。

(三)提供 01 万元/月的租房补贴(不计入总薪酬)。

(四)在站期间获得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项目资助的,所获得的资助补贴不计入学校的总薪酬,另外叠加发放。

(五)在站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可按照学校规定享受学校科研成果奖励。

(六)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七)绩效评估优秀者,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以及代表作等相关信息发送到邮箱: ylshao@sudaeducn

投稿模板:

单篇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周涵、范同祥《PNAS》:薄膜一贴,从此降温不用电!

系统报道: 加拿大最年轻的两院院士陈忠伟团队能源领域成果集锦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还是不错的,有江苏省重点学科

苏州大学的外语教学可追溯到东吴大学的建校之初,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我国著名的外语教育家许国璋和文学翻译家杨绛先生都是本校东吴大学时代的杰出校友。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40年的东吴大学英国语文学系,上世纪50年代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外语系, 1995年起正式定名为外国语学院。经过70多年的办学历程,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颇具规模、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46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72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余名;学院现设英(含英语及师范2个方向)、俄、日、法、朝、德、西等7个语种,近期新设翻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自上世纪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本世纪初,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硕士、翻译硕士以及课程与教学论在内的7个学科专业全面对外招收硕士研究生。

从2003年开始,本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始建博士学位点,“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连续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0年,学院所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整体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学院在原英语语言文学之外自主增设了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同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整体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目前,学院还同时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生1100多名,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320多名,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语专业人才。2012年,学院所属英语专业被命名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该专业所属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课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英语经典美文:从培根到伍尔芙》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精品视频课程;此外,本院大学外语部所属的“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学院大学外语部整体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学院多年来坚持以学术研究促进外语教学,本学科的传统学术特色是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的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文昌教授先后主编出版《英语搭配大词典》(1988)和《新世纪英语用法大词典》(1998),两项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育图书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一等奖。目前,学院集中了一支高水平的外语研究队伍,近5年来,教师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余项,主持包括江苏省社科和教育部规划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近百项,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各级各类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译著50余部,学院在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学等主流学科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学术影响。学院现为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的挂靠单位,学院各学科专业方向每年承办各级各类大型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目前,学院地处苏州大学本部天赐庄校园,以崇远楼为主办公楼,原东吴大学的春晖等5栋小楼为系部办公楼,逸夫楼为学院的主教学楼,学院周围常年古树成荫,四季如画。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

苏州大学,前身是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是211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苏州大学是一所211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纺织特色明显,其放射医学在全国名列前茅。

苏州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东华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其下分支学科纺织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实力超强。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技术力量雄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苏州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国领先。2017年的双一流学科建设评估,该学科也成功入选。苏州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源于东吴大学化学系,其创始人是东吴大学第一位理科教师、美国生物学家祁天锡教授和东吴大学第一位化学教师、美国化学家龚士博士。

苏州大学的放射医学全国顶尖。苏州大学的放射医学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放射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放射医学博士点、特种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苏州大学的师范专业实力不错,比如:语文(中国语言文学)、外语(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都不错。苏州大学合并前的主流----原苏州大学,其实是在1982年由江苏师范学院更改为苏州大学的,就是说苏州大学原来本身就是一所师范院校。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是苏大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的学院,下面跟大家讲讲它的具体情况。

1、学院介绍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由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的主要特色学科与专业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先生在上海创建的“私立女子蚕业学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8年7月,因学科建设需要,苏州大学以原属材料工程学院纺织学科所属专业组建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019年11月15日,以学院为主体,苏州大学紫卿书院正式揭牌成立。

2、办学目标

学院始终围绕着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依托于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学院拥有涵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5个二级博士点和硕士点。

3、学院实力

学院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纺织与服装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与服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还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丝绸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苏州丝绸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纺织印染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34名教职工中,有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5名,副教授34名。

61岁。通过苏州大学的官网查询显示,吴继霞教授1962年10月生,截止到2023年5月24号是61岁。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

苏大社会学院历史悠久,下面跟同学们介绍一下学院的具体情况。

1、学院概况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是苏州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东吴大学时期。1953年江苏师范学院设立历史专修科,1955年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教授受命创建历史学系,1995年历史学系更名为社会学院。

学院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2、学科设置

学院现设历史学系、档案与电子政务系(含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共5个系、7个本科专业。

3、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93人。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务者65人,正、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比例699%;有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4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学院还聘任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苏大数学科学院是苏大比较有名的学院,有悠久历史和雄厚师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学校介绍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院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东吴大学堂,1928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设立数学系。

学院一贯治学严谨,精心育人,至今走出了中科院院士1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日本外籍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2名,国家杰青6名,国家优青2名。为江苏培养了一大批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和教授级高级教师、中小学名校校长、优秀企业家和金融统计精英。

2、学科设置

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和大学数学部,同时还设有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高等统计与计量经济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设计与编码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动力系统与微分方程研究中心等八个研究机构。

3、科研成果

学院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

学院在组合设计、常微与动力系统、代数、微分几何、函数论、拓扑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处于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05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