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达摩祖师是哪个佛?

达摩祖师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达摩祖师是哪个佛?,第1张

释迦牟尼和达摩都属于佛教。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达摩通彻大乘佛法。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扩展资料:

佛教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的一部分)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参见佛陀的诞生)。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实际上是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的形象。

佛陀,意思是“觉悟者”。佛又称佛,应予赐与,是充满知识、明行、善死、解世、无主、上师、上师、上师。佛教重视人的精神道德进步和意识。弟子们修佛的目的,就是要按照悉达多的修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难,摆脱一切烦恼,获得最终的解脱。

佛陀的名字是乔达摩(乔达摩),旧名是曲坦。他也被称为Shikarmuni,因为他属于Skya氏族。

不是的, 以下是财首菩萨的由来,可以参考下

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教化百姓。佛陀入灭后,有位王子名为“金幢”,傲慢自大,不信佛法。一日,定自在比丘向金幢王子说:“佛塔中有供奉佛像,是由众多珠宝装饰雕刻而成,王子可前往瞻仰。”听了比丘的话后,王子即去佛塔瞻仰佛像。王子见到佛像面如满月,目如青莲,相好庄严,即向定自在比丘说:“佛像尚能如此圆满相好,更何况是佛陀的真身呢?”定自在比丘回答:“王子今日见到佛像若无法礼拜,也应当合掌称念‘南无佛’。”于是,王子听从定自在比丘的建议,合掌称念“南无佛”。 金幢王子返回王宫后,仍系念着佛像的相好庄严,所以晚上睡觉时又梦见佛像,醒来后十分欢喜,便舍离邪见,皈依三宝。 由于王子在佛塔中称念“南无佛”的善根功德,命终后得以值遇九百万亿那由他佛,并在诸佛的教化下,常勤精进,证得甚深念佛三昧;亦因三昧力故,诸佛现前为其授记,从此以后,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最终证得甚深首楞严定,即是财首菩萨。

  故事出自佛经:《观佛三昧经·卷九》

1、割肉喂鹰:

释迦摩尼在还没有成佛之前,曾经经历过一段的苦修。传说他有一天在森林里面打坐参禅,这个时候,天空中一只老鹰正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看到了释迦摩尼,就飞到了他的衣袖里面,企图能躲过一劫。

释迦摩尼自然明白这只鸽子求生的欲望,于是他对老鹰说道:请您放了这只鸽子,上天有好生之德。

老鹰却回答道:如果我放了这只鸽子,那么这只鸽子是活了,我却会被饿死,哪里来的好生之德呢?

释迦摩尼就说:我愿意用同样重量的肉来换取鸽子的生命。于是他就拿了一个秤,把鸽子放在秤的另外一边,然后自己用刀开始割自己的肉。说来也奇怪,鸽子本来不重,但是释迦摩尼割了好多肉还是没有使得秤平衡。

最后他自己跳进秤里面,秤砣终于平衡了。他闭上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吃了我吧。

2、舍身喂虎:

乾陀尸利国王的太子,不喜欢荣华富贵,于是逃进山林居住,就在林中跟随师父修行。

太子所在山林,下面有一深谷。当时深谷中有一只饿虎,刚生下七只小老虎,冬日严寒,又遇大雪,母老虎抱着小老虎,在深谷下待过了三天,因为怕小老虎冻死,母老虎始终没法出去找食物,忍饥挨饿守护着小老虎。

可是大雪依然下个不停,老虎母子饥困交加,困在深谷,眼看就要死去;母老虎被饥饿所迫,甚至想吃掉小老虎。

当时众仙人看到这一幕,就问:“有谁能舍弃自己身体,挽救下面这些老虎?”太子当时正修禅定,他从定中听到问话,心想:“很好!我的愿实现了。”

太子话音刚落,曼陀罗花如雨而下,大地为之震动。太子就脱下鹿皮衣,把自己的头目缠住,然后跳下悬岩,倒在饿虎身边。母虎得到菩萨的血肉后,和虎仔都被救活了。

扩展资料:

佛陀宣扬教理,采用两条路线并进的方式。一是以教诫说理的方式,二是以生动的神通故事进行隐喻的方式。佛经故事记载的佛陀的前生——摩诃萨埵王子修行舍身饲虎,就是一个生动的含有隐喻的神通故事。

故事说,王子心中暗想:我在很久以前的生死轮回之中无数次捐献出自己的身体,白白地丧失性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瞋恚,有的是因为愚痴,——这一段就是告诉我们,贪心起时如饿虎,嗔心起时如猛虎,痴心起时如醉虎。老虎血盆之口,噬人身肉,无所余留。

凡夫之人在未成道时,没有一个人不是被贪嗔痴老虎吞食,白白的浪费了生命的,并非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凡夫之人在未觉悟时,于无量劫中,皆以身饲虎。只是我等未醒悟时不自知而已。

——舍身饲虎

悉达多和耶输陀罗走进他们的新家了。

他们按习俗,看谁先在花盆里找到戒子,以后就是家庭的主人。

耶输陀罗先拿到了,她说:

彼此支配,绝非我意,

真爱相随,相伴一生。

晚上,宫殿内歌舞欢庆,俺婆婆梨为悉达多王储献上一舞。诸王看到俺婆婆梨的天姿美貌,皆惊叹不已。

曲终,悉达多王子赐予俺婆婆梨一条项链,说: 收下吧,俺婆婆梨姑娘,您的舞姿令满堂生辉,我等皆叹服。

俺婆婆梨说:恕我不能领受,我另有请求,我可否与你独处片刻?

悉达多说: 好啊,如你所愿,我很高兴。

耶输陀罗看向悉达多,心生疑虑。

悉达多说: 我们安排时间会面,只有你我,无关他人。但请你明白,我现在已非独身,牧儿和我不可分割。 我是她,她也是我。

俺婆婆梨说: 是爱吗?

悉达多说: 是呀,世上的爱意,始于身边的爱人。

他爱抚着耶输陀罗,眼中满满的爱意和喜悦。

耶输陀罗说: 如果你懂得爱的含义,就接受这表达谢意的项链吧。

俺婆婆梨为之感动,接下了悉达多送给她的项链。

晚上, 俺婆婆梨有些沮丧,她嫉妒悉达多王子如此爱着耶输陀罗公主。 她的侍女说:你的美貌无人能及。 诸多国王王子愿意为她赴汤蹈火,这不是爱吗?

俺婆婆梨说: 不,只有欲望,他们的眼中没有半点爱的影子。 在朝堂上,那些国王的目光,像毒蛇一样,紧缠着我。 而在悉达多面前, 我恍若无物,我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丝毫不为所动, 他的眼睛像仙人般清澈。

此时,频婆娑罗王来了,他说: 何必如此难过。虽然俺婆婆梨输了赌局,但是频婆娑罗王邀请俺婆婆梨做摩揭陀国的王后。欲望之花,结爱情之果。

午夜了,悉达多和耶输陀罗进入他们的寝殿了。悉达多问:嫁给我,你开心吗?牧儿

耶输陀罗说: 这是什么话,我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和你在一起,脑海里都是你的音容笑貌。 臣民全心全意爱戴你。 都还有什么比做你的妻子更让人幸福快乐的呢?殿下。

当他们沉醉在爱意中时,悉达多发现了床上爬着蝎子。 耶输陀罗大叫起来。 悉达多忙劝她不要惊扰大家,如果走漏了风声,恐招内乱。

耶输陀罗认为这是阴谋。

悉达多说: 不,宫里没有敌人,只有亲人。

悉达多请车匿把这些蝎子放回森林,不要伤害他们。

耶输陀罗不想住在这个寝殿了。车匿说他有个主意,宫外有个好去处,于是他去张罗了。

耶输陀罗此刻依旧恐惧,悉达多说: 恐惧本身才是最可怕的, 试着摆脱恐惧。

于是,他们一起出宫了。

提婆达多约持决出来,他把计划失败,没有娶到耶输陀罗的愤恨全部发泄道持决身上。允诺为了钱,不惜牺牲性命的持决被他一刀杀死了。

悠扬欢喜的笛声旋绕,难陀在波阇波提王后的笛声中安然入眠。

光阴如梭,这一幕,宛然入昨。

那时,是悉达多伴随着笛声安然入睡。

净饭王和波阇波提王后希望婚姻能阻止悉达多走向弃绝者。净饭王卸下头上的王冠说:生命的又一阶段走向尾声。悉达多加冕后,我也要离开王国了。 明日就是释迦大会,如果悉达多王子能回答释迦诸王的问题, 得到他们的信任, 就可当场为悉达多加冕为王了。

此时,车匿带悉达多和耶输陀罗去了他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湖边。

车匿为他们布置了一间温馨的婚房,点满了烛灯,作为献给他们的礼物。

耶输陀罗和悉达进入房间,被眼前的情境惊呆了,烛光闪烁,多么美丽呀!

耶输陀罗和悉达多含情脉脉的望着彼此,耶输陀罗说:扶起彼此相知,才能相爱,但有一时我不曾了解你。当你接受俺婆婆梨的邀请时。。。

悉达多说:那是对她献艺的回报,牧儿。

耶输陀罗说:那时,是我不好,我误解了你。

悉达多说:是你的爱在作怪。

耶输陀罗说:当你说“我和牧儿不可分割”,我觉得羞愧难当,夫君

悉达多说: 你忘了,我们要厮守七世之久呢。

耶输陀罗破涕为笑。

耶输陀罗问道: 七世之说,是真的吗?

悉达多说: 那当然,先人们都这么说。

耶输陀罗问:那之后呢?

悉达多说:之后?

耶输陀罗说:七世之后的事,我们无从得知,但我知道下一刻。

两人相拥在一起。

车匿正在在给王储准备马车去巡城。斛饭王路过,知道悉达多要去巡城,就建议车匿把捕获的祭马和王储的马并行。斛饭王意在大挫波斯匿的傲气,让波斯匿难堪,看悉达多怎么收场。

此时,频婆娑罗王向悉达多王储告辞,并赠予悉达多他珍爱的指环,作为友谊之信物。

悉达多说:友谊,可您年长我许多呀,摩揭陀王。

频婆娑罗王说: 是的,但在我看来,您的智慧更在婆罗多诸王之上,做你的朋友,是与圣人为友。

他为悉达多阻止战争,并做到了化敌为友惊叹不已。

悉达多说: 波斯匿王也居功至伟,他支持我停战的举措,甚是深谋远虑,否则,逝去生灵将难以计数。

频婆娑罗王说:但我昨夜所见更为难得。 俺婆婆梨盛情相邀,而你不为所动,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定力。

悉达多说: 安定好自己的心,便不受任何外物所扰。 情欲面对真爱,如同蔽日之云,陛下。不过是一时虚幻。

频婆娑罗王说: 王储, 与阿阇世相比,我多希望你是我的儿子。

悉达多说: 是您的慈爱,陛下

频婆娑罗王说:王储,凡事但有所求,请考虑摩揭陀王吧。

随即,他们友好相拥,频婆娑罗王辞别了。

此时,波阇波提王后带耶输陀罗来道摩诃摩耶的树下,并告诉她摩诃摩耶就是悉达多生母。

耶输陀罗问:为什么殿下从来不曾跟我说起过。

波阇波提王后把阿斯托仙人的预言告诉了耶输陀罗,为了悉达多远离悲伤,他们隐瞒了实情,悉达多以为波阇波提就是生母。 而现在他们还要继续隐瞒下去,并且这个重担落在了耶输陀罗身上,行事要如履薄冰。

此时,巡城之事已经备妥。 悉达多和耶输陀罗坐着马车出城了。 斛饭王邀请波斯匿和他一起撒花献上祝福。 斛饭王特别提醒波斯匿:打了败仗还是夹起尾巴的好,并且看殿下的马车,你们的马车是多么坚不可摧。

波斯匿看到王储的马坎达和自己的祭马拴在一起巡城,心中一阵不悦。

此时,宰相般度罗愤愤的说:看他们的外交之道,将我们的祭马套在他们的马车上,这是赤裸裸的羞辱啊。我亲耳听到净饭王在婚礼现场对释迦诸王说:波斯匿受邀来参加婚礼其实是有对他的羞辱。

波斯匿听此,他又想到斛饭王对他说的话,怒火中烧,他说: 打着友谊的旗号,竟在背后捅刀子。释迦族要为这付出代价。

他一刻也呆不下去了,下令回朝。

耶输陀罗在花园欢快的荡着秋千,她想起了悉达多王子充满爱与关怀的眼神,一见为之倾倒的笑容,和如旋律般悠扬的声音。

而此时,她的父母善觉王和甘露王后在讨论着他们的心仪女婿。 甘露王后喜欢悉达多,而善觉王喜欢提婆达多。

这天,悉达多和提婆达多一同前来天臂城。

悉达多和提婆达多分别向向善觉王和甘露王后问安后,提婆达多拿了一盆荷花走向耶输陀罗要送给她。

耶输陀罗并没有接过提婆达多的荷花,而是转向问悉达多:你没有东西送给我吗?悉达多。

悉达多笑着说: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接着,他从怀里拿出一朵荷花,送给了耶输陀罗。耶输陀罗开心的收下了。并对提婆达多说: 你的这些花,还是留给你吧。

提婆达多不服气,问道,这花有何不同?

耶输陀罗说: 花没有不同,但情意不同。你的花都是仆人们采的, 而悉达多的花是他自己采的。你看,他的脚上还有泥呢。

甘露王后立即吩咐人为王储殿下浴足。 耶输陀罗欢快的拉着悉达多走了。 提婆达多愤愤地盯着他们离去。 善觉王对提婆达多提起他猎杀豹子的事,这才让提婆达多高傲地扬起了头。

耶输陀罗和悉达多来到河边,悉达多就在这里沐足。

耶输陀罗说: 我听说你安排一位宫妓和拘萨罗的信使成婚。

悉达多眼里泛着光芒说: 是呀, 他们彼此相爱。

耶输陀罗说:这么说,你现在懂得爱情了?

悉达多说: 一点点,可还是缺乏经验。

耶输陀罗娇羞的跑开了。

晚上,悉达多带耶输陀罗回到了迦毗罗韦。他在水池里点满了烛灯,迎接耶输陀罗的到来,烛光闪烁,分外美丽。

耶输陀罗说:既然你学会了表达情感,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你知道爱,告诉我,什么是爱?

悉达多说: 你说的对。爱浓于水,比光明更灿烂。释放于双眼,没过心灵,让言语芬芳。那就是爱。 爱随处可见,在藤曼和灌木中,在大海和河流里,天鹅彼此跟随是爱,青蛙季风中的鸣叫也是爱。

耶输陀罗打断他说: 再说说,爱降临人间又会怎样?

悉达多说: 使人无所畏惧,甚至为爱人献出生命。

耶输陀罗说: 那你会为我献出生命吗?

悉达多说: 是啊,当然, 你可是我的朋友啊。

耶输陀罗不解:朋友?没有别的了?

悉达多说: 还有什么?牧儿?

耶输陀罗哭泣着跑开了。

悉达多不解的自然自语: 时而笑着跑开,时而眼泛泪花,我不明白, 你到底想要什么?

耶输陀罗回到了寝宫。这时,正好拉什卡经过,看到耶输陀罗在哭,便问她是不是悉达多说了什么。

耶输陀罗说:他什么也没说, 没有说出我想听的话。

拉什卡问她想听什么?

耶输陀罗说:就是我很想你,我很爱你。但是悉达多说的只有知识。好像他从未经历过爱。

拉什卡让耶输陀罗随她来,带她去看一件东西。

原来,那是悉达多亲手为耶输陀罗做的雕像。

耶输陀罗抚摸着雕像,激动的落泪。

拉什卡说: 有些人, 不擅于用言语表达感情,却并不意味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王储殿下都不知道他是多么爱你。

净饭王率兵凯旋归来,民众高呼:净饭王万岁!

波阇波提王后对祥光说:记得吗?你之前说耶输陀罗不详。今日我要说,耶输陀罗为迦毗罗卫带来了胜利之光。

净饭王将作为家族徽记的太阳项链授予悉达多,并说: 你为我们赢得了胜利,悉达多。你高明的战略,为我们抵御拘萨罗大军。若不是你带象群来,我军几无胜算,释迦族以悉达多为荣。

悉达多说:倒是多亏了善觉王,陛下。因为善觉王有耶输陀罗这样的女儿。 多年前送大象昆吉给她,而耶输陀罗介绍我与它交友,让我有机会学习象语,才得以召集象群。是他们阻止了战争。

众人皆呼:善觉王万岁。 其实,善觉王为了获得权力而采用的不参战手段,早已被耶输陀罗知晓。耶输陀罗看向她的父亲, 善觉王面露不安的神色。

悉达多又说:还有一人,此役之胜他功不可没,陛下。

净饭王问:是谁?

悉达多说:提婆达多王子。并且,他带头高呼:提婆达多王子万岁!

提婆达多吃了一惊。 净饭王走向提婆达多:不错。若非提婆达多射中目标,恐释迦族颜面尽失,一败涂地。

随即,净饭王欲为他带上项链。

提婆达多却制止了净饭王,他说:请恕罪,陛下,若还有第二枚太阳之徽,我定欣然接受。而这恕我不能领受,戴上它,只会不断提醒我,我虽为长兄,却能力不足。

说罢,他甩手离开了。

斛饭王对净饭王说:将这项链赐予我吧,我会转交给他,他还不明白,长辈赐予的礼物是给他的赐福。净饭王将项链赐予了斛饭王。

这时,将军说: 陛下,我们大获全胜,举国同庆。庆祝之余,也该为推迟的婚礼定个日子了。

悉达多王子终于披上了修行者的衣服,成为一个弃绝者。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欢喜和感动,这是他应该走的路,这才是真正的悉达多王子。

他说,他要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人为何会悲伤?

人们为什么征战?

为什么会有死亡?

爱是什么?

一个修行人是多么的伟大,他探索者宇宙的真理,生死的奥秘,轮回的起止…

前几天和师父说,自从我学佛之后,我终于敢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了,我庆幸自己遭遇的所有痛苦让我早早接触到佛法。我庆幸此生没有浑浑噩噩的度过,而是每天都在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接近佛的教导。

今日去缙云寺参加地藏忏法会,身体很疲惫,但我心理很满足,和僧人在一起我感到自己生命非常完整,他们是智者,是老师,顶礼这些修行人,他们是人世间修行的楷模。

四众弟子: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

释迦牟尼的弟子非常多,佛经里一般用千二百人来形容。主要比较有名的,有10大弟子。

大迦叶

大迦叶(佛陀的大弟子 《头陀第一》)。 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目连,四、须菩提,五、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波离,九、阿难,十、罗侯罗。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称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头陀」是梵文:Dhuta 的译音,意为:「抖擞」,就是清心寡欲,扫除世间尘垢烦恼,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叶跟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的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指定弥勒菩萨於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接替他为「未来佛」的同时,令指定以大迦叶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钵叹、宾头卢、罗侯罗)为「四大声闻」,继承佛陀的事业弘扬佛法并在将来辅佐未来的「弥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叶将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全部汇编整合完成由阿难诵「经」、优波离诵「律」、富楼那诵「论」。这就是所谓的「三藏圣典」。因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於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

目犍连

目连(神通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amaudgalyagana的音译。或为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国土舍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称。后被反佛教的婆罗门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释尊左边。相传其神通广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设盂兰盆供奉十方僧众,在他们的帮助下入地狱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节」。

富楼那

富楼那(说法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rna的音译。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称,意译为满慈子。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门之子。先与朋友出家修苦行,释迦成道后,前往归依,善於分辨佛义,广宣法理,被称为「说法第一」。富楼那能因人施教,见一种人说一种法,在他的解说后人们都为之折服,从而皈依佛门。富楼那精进修持,不懈不怠,宣扬人生真理教化众生,在说法人当中最为第一。

须菩提

须菩提(解空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ubhuti 的音译。或为须浮提、须扶提等,号称「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称。须菩提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裏化缘,因他同情穷人的贫困,而大迦叶却向穷人化缘,因大迦叶要给穷人集善的机会。后来佛陀知道后斥责他们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规,从此,和尚化缘不在择富挑贫。

舍利弗

舍利弗(智慧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的音译。或译作鶖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闍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於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罗侯罗

罗侯罗(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梵语Rohula的音译。又为「罗护罗」,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因为他是在月蚀之夜出世的。 当太子的佛陀因为有了儿子很欢喜,因为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不至因他的独子释迦牟尼出家而王室无后。佛陀就在儿子出世的第七天骑著白马出家了,从此,罗侯罗就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过了他的童年。 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乡时,佛陀的妻子和罗侯罗没有去迎接佛陀,当耶输陀罗向罗侯罗说佛陀是他的父亲时,罗侯罗竟不认识。后佛陀对他的前妻说:「让你辛苦了,当然我是有负予你的,但我为众生而牺牲,请你为我欢喜。」佛陀又为罗侯罗剃度,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时,罗侯罗十五岁。 罗侯罗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谓「密行第一」的阿罗汉。

阿难陀

阿难(多闻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於西元前463)为梵语Ananda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侍。

优婆离

优婆离(持律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Upali的音译,或称为优波离。意译为无灭。出身与古印度的低下层,是奴隶、杂工,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原为一名理发师,是佛陀做太子时的宫中理发师,后和萨迦的王子一起跟随佛陀出家。因持律精严,从来不犯一点小错,佛陀命他持长僧团的戒律被称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的一生,是在处理僧团的纠纷。为犯戒的比丘忏摩,向佛陀请问戒律中度过的,堪称为戒律权威。佛灭后第一结集由优婆离诵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Aniruddha的音译,意译为无灭。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饭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后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随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称。虽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却是个盲人,《楞严经》说他出家之初,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个畜生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连续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门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见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达到能见世界如见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对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气和的罗汉,跟谁都合得来,他还悟出证道的方法,他认为:道是从少欲、知足、寂静、正念、正定、精进、正慧、无戏论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

迦旃延(议论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Katyayana的音译,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南无阿弥陀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931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