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民歌按应用场合、演唱内容分为叙事歌、山歌、劳动歌、儿歌和舞歌等类别。
叙事歌是一种古老的民歌体裁。贡山怒族称“办汝”,碧江怒族称“腊擦格”(意为结婚歌)。叙事歌的演唱场合较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贡山的《射太阳月亮》是怒族的创世纪歌,也可填上不同歌词,用于提亲婚嫁、新房落成、亲朋来访等风俗场面。“办汝”的曲调采用散板,由上下句构成单乐段。
碧江地区的叙事歌节奏规整,仅由一个乐句构成单乐段,形式与曲风都富有特色。
怒族山歌题材广泛。即反映生产劳动的内容,也抒发各种内心情感。北部地区主要有“怒日拉”、“尼莫”和“芒锅卡”三种曲调,多为上、下或一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南部地区的山歌形式更为单纯,仅由三音、四音构成的曲调,风格更为古朴。
怒族的劳动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表演形式有独唱,也有一领众和。多为单乐句结构。
怒族的儿歌有儿童游戏歌和催眠歌两类。游戏歌短小对称,节奏明快,曲风活泼。催眠歌音调古朴,结构简明。
怒族的歌舞也很丰富。北部地区多为踏歌,南部地区多为跳弦。舞蹈歌曲大多有着热情奔放的风格,歌舞一体,充满乡土气息。
怒族的音乐
民歌:怒族民歌的特点是运用隐喻手法,句式简练,语言质朴,与劳动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龙潭》反映了怒族人民由狩猎生活转到农耕生活的过程;《猎人调》描绘了怒族人民狩猎时的情景和捕获野兽后的欢乐心情。《求婚调》、《出嫁》、《逼嫁》、《迎亲调》控诉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男女青年纯真的爱情。《孤儿歌》反映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哀叹调》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此外还有边舞边唱的《跳舞歌》等。
怒族民歌的形式有叙事歌、山歌、劳动歌、儿歌、哄娃娃调、祭祀歌与悼念歌等等。特点是结构以单乐句和上、下句式为主,旋律随歌词的长短而变化,反复演唱。北部民歌大多节奏自由、委婉悠长,具有山歌的特色;南部民歌节拍、节奏较为规整,其中以切分节奏为其主要特征。
叙事歌:贡山怒语称“办汝” 碧江怒语称“ 牙扒可歌亚”。内容叙述天地形成、人类繁衍、民族历史、个人遭遇等。在婚嫁、节日、新房落成等群众聚会时,由具有丰富知识的老年歌手演唱。
山歌:北部贡山地区的山歌有“怒日拉”、“芒锅卡”、“尼莫”等曲调。南部地区的山歌,多为情歌,曲调短小,保持着古老而淳朴的风貌,有的曲调仅由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 来源考试大。
劳动歌:贡山怒语称“削拉格”,因歌中衬词而得名。有拉船号子,打麦歌、打荞歌等,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常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儿歌及哄娃娃调:儿歌曲调比较简单,常常只用mi、la、do 或mi、sol、la、do等三音列、四音列构成。哄娃娃调有的仅由相距四度的二音列组成,有的由sol、la、do或sol、do、mi三音列组成,节奏规整,速度徐缓,曲调亲切温存。
祭祀歌:为过去巫师祭祀鬼神时所唱,旋律大多质朴流畅,有的则近似口语,具有朗诵性质。另外,各村寨还流行着不同的悼念歌。
乐器:怒族使用的乐器有“达比亚”(弹弦乐器)、“比拥”(弓弦乐器)、“匹哩”(竹制吹管乐器)、竹号“布利亚”、口簧(竹质或金 属)和扁鼓等。
达变:怒族人常用的传统乐器,又称“达比亚”(弹弦乐器)。其形类似琵琶,呈椭圆形或三角形,以四根丝线为弦,其音质格外清亮,韵味异常独特。几乎所有怒族青年都会弹唱。
怒族民歌按应用场合、演唱内容分为叙事歌、山歌、劳动歌、儿歌和舞歌等类别。
叙事歌是一种古老的民歌体裁。贡山怒族称“办汝”,碧江怒族称“腊擦格”(意为结婚歌)。叙事歌的演唱场合较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贡山的《射太阳月亮》是怒族的创世纪歌,也可填上不同歌词,用于提亲婚嫁、新房落成、亲朋来访等风俗场面。“办汝”的曲调采用散板,由上下句构成单乐段。
碧江地区的叙事歌节奏规整,仅由一个乐句构成单乐段,形式与曲风都富有特色。
怒族山歌题材广泛。即反映生产劳动的内容,也抒发各种内心情感。北部地区主要有“怒日拉”、“尼莫”和“芒锅卡”三种曲调,多为上、下或一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南部地区的山歌形式更为单纯,仅由三音、四音构成的曲调,风格更为古朴。
怒族的劳动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表演形式有独唱,也有一领众和。多为单乐句结构。
怒族的儿歌有儿童游戏歌和催眠歌两类。游戏歌短小对称,节奏明快,曲风活泼。催眠歌音调古朴,结构简明。
怒族的歌舞也很丰富。北部地区多为踏歌,南部地区多为跳弦。舞蹈歌曲大多有着热情奔放的风格,歌舞一体,充满乡土气息。
云南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傈僳族民歌(怒江州)、哈尼族多声部音乐“栽秧山歌”(红河县)、彝族海菜腔(石屏县)、洞经音乐(通海县、会泽县、昆明市)、阿昌族民歌(梁河县)、独龙族民歌(贡山县)、怒族民歌“哦得得”(福贡县)、昆明调(呈贡县、官渡区、西山区)、布朗族弹唱(勐海县)、普米族四弦舞乐(兰坪县)、纳西族白沙细乐(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