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抬大轿”?

什么是“八抬大轿”?,第1张

 八抬大轿原是指人们娶亲时用的轿子,也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一般是二至八人,八人抬轿是很隆重的仪式。抬轿子的人数一般二至八人,民间使用二人抬,官员根据官职,可以有四人抬和八人抬。比如在清朝就规定,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可以乘“四人抬”,出京城可以乘“八人抬”,这也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轿子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轿子最开始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夏朝。《尚书·益稷》里记述大禹治水时说:“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个四载就是由人抬着的交通工具。

扩展资料

先秦到两晋时期,统治者和官员出行主要以乘车为主,但轿子一直存在。唐朝时,轿子的使用则仅限于皇帝或妇女、老弱。宋朝时,轿子得到普及,大到皇帝官员,小到普通百姓,皆有使用。

按照用途不同,分为三类: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称为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2〜8人。

人们常说的“八抬大轿”起初是官员等级的一种反映。民间的便轿一般为二人抬,官 员则分为四人抬和八人抬。如清朝就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

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可见在清朝,“八抬大轿”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乘坐的,不像“鸣锣开道”,一个小县令也可以。

—八抬大轿

 农历正月十六,汉族民间刚刚过完 元宵节 ,一般认为农历新年即将告一段落了,但在我国一些地方,农历十六依然有着众多风俗活动,如中原地区正月十六跑百病、舞旗花等。而在闽台地区,正月十六也是一个重要的 传统节日 ,那么就来了解农历正月十六是什么节日。

  问:农历正月十六是什么节日?

答:农历正月十六是三王公诞。

 农历正月十六是闽台地区的三王公诞。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有一股宋军撤到漳浦,隐蔽在丛山密林中的湖西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军的大王柳信,精于医道,常采制草药,为乡民治病;二王叶诚,武艺高强,通晓地理,常帮山民寻泉打井;三王英勇,常进山射豺狼,保护人畜安全。

 这三位将领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来不幸在与元军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湖西的乡民将他们的尸体埋葬在坑仔尾狮球山,并时常前去祭祀。明初,当地人在3人的墓前盖了一座庙宇,供奉三将的塑像,这座庙宇就叫“三王公”庙,又以三位王公为“古代名公”,称为古公三王。

 到了明朝,由于海盗和倭寇猖獗,沿海地区不少居民陆续迁入内山的长坑(今赤岭乡)等山区腹地,继蓝姓畲民之后,湖西又先后有黄、赵等姓迁入,而所有居民都把“三王公”当作他们乡里的保护神,供奉朝拜。

 清代时,闽南漳州移民拓垦台湾,许多赴台的乡民,把家乡崇拜的“三王公”宝像或香灰、符牌,随身带到台湾,奉为护家神只,古公三王信仰也就此逐渐传入台湾。

 人们认为古公三王素为武神,为防番之神,可以防备生番出草猎首,故多有立庙,例如宜兰县五结乡二结王公庙、壮围乡壮五吉祥镇安庙等。二结王公庙每年农历11月15日古公三王圣诞,都会举办盛大的“过火”仪式。

清朝王公贵族的结婚典制皇子婚仪

先指婚,简大臣命妇偕老者襄事。福晋父蟒服诣乾清门,北面跪,大臣西面传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三跪九拜,退。择吉,简内大臣、侍卫随皇子诣福晋家行文定礼。福晋父采服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

答拜,三拜,兴。见福晋母亦如之。辞出,福晋父送大门外。行纳采礼,所司具仪币,并备赐福晋父母服饰、鞍马。以内府大臣、宫殿监督领侍充使。及门,福晋父迎入中堂,谢恩毕,与宴,大臣陪福晋父宴中堂,命妇、女官陪女眷宴内室,毕,使者还朝复命。婚前一曰,福晋家赍妆具陈皇子宫,至曰,皇子诣帝后前行礼,若为妃嫔出,则并诣焉。

吉时届,銮仪卫备采舆,内府大臣率属二十、护军四十诣福晋第奉迎。采舆陈堂中,女官告“升舆”,福晋升,父母家人咸送。内校舁行。女官从,出大门乘马。至禁城门外,众步行随舆入,至皇子宫门降,女官导入宫。届合卺时,皇子西乡,福晋东乡,行两拜礼。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进,皆饮,酒馔三行,起,仍行两拜礼。于时宫所张幕、结采,设宴,福晋父母、亲族暨大臣、命妇咸与,礼成。翌曰皇子、福晋夙兴,朝见帝、后,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晋居右稍后,六肃三跪三拜。见所出妃嫔,皇子二跪六拜,福晋四肃二跪二拜。越九曰,归宁。

巳宴,偕还,不逾午。

王公婚礼

崇德间定制,凡亲王聘朝臣女为婚,纳采曰,府属官充使,是曰设宴,牲酒盛陈。婚曰宴亦如之。给女父母服物鞍马符例。若外籓亲、郡王,贝勒,台吉女,仪物视爵次为差。婚曰宴,牲多少异宜。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镇、

辅国公聘娶,仪物暨宴曰牲酒,其数递降,皆有差等。顺治间,更婚制,限贝勒以下罢用珠缎。赐婚,王公诣中和殿或位育宫谢恩,其子未受封者,婚礼视其父,已受封则从其爵。康熙初,始令王公纳采易布为缎,馀如故。

因为代表着荣耀和地位。这和现代人钟情于动辄几十万的彩礼、有车有房有存款一样。也和七八十年代的人结婚需要三件套一样。这都是一种表示,一种象征,都是女方对自己身份地位以及未来的一个美好期望。

古代人是通过“八抬大轿”来彰显自己受到重视。而且能够用“八抬大轿”这种规格迎娶的只能是正配夫人,这就意味着轿子里的新娘的身份不一般。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这个“八抬大轿”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在古代的“八抬大轿”可比现代的宝马、奔驰、甚至一条街的劳斯莱斯都要重要,因为这个规格象征着“正房”的身份。

“正房”这个身份在古代就是指正儿八经的妻子,是和家中的男主人地位相等的女主人。其他的都是配房,都是小妾,地位都要低。这是社会的规定,整个社会都这样,你不服气都不行。

那么这个“正房”的身份到底有多重要?

说简单一点,那就是你的亲戚邻居都知道你是这家的女主人,对你的态度得放尊敬点,不能像对待那些身份地位都要低一些的小妾一样。

在古代身份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王公贵族就是能够看不起普通的老百姓,老百姓就是能够看不起卖身为奴的人。正房就是能够看不起小妾,那些左亲戚右邻居的八卦妇女在平时嘴碎的时候,都可以不避讳着人家的小妾,但是一定要避讳着人家的正房。

从这方面也可以把“八抬大轿”看作一种宣称,告诉这一路上所有的人,轿子里的女人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妻,以后说话做事注意点,不要不小心得罪了人家。而轿子里的女人,也需要这种宣告来保护自己,毕竟自己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的容易受欺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361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