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结婚风俗

彝族结婚风俗,第1张

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双方各杀一头猪,取胆、胰观看,以胆色澄黄、胰大直肥为吉,若胰脏卷曲则为凶,表示不能相配。

婚期根据双方出生年月的属相选定,一般都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以后到次年二月这段秋收后的黄金季节举行,最佳日子是在有六颗星与月亮成一平行线的时候,彝族称为“他波”。最佳婚龄是17、19岁。女子如果过了17岁还未出嫁,则要再举行一次成年礼。

我们的国家不少地区都会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具有很特色的民族,不仅其中的人民文化比较具有特色性,而且饮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一些故事也会让人特别向往,马上5月1号准备放假,这个时候大家都在计划着要去哪里游玩,可以去当地具有特色的地方,比如彝族去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关于当地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凉山彝族特色小吃有什么

酸菜坨坨鸡:酸菜坨坨鸡由会东县彝族自制酸菜、土鸡等为原料做成,其肉块如同“坨坨肉”般硕大,故称“坨坨鸡”。

其汤酸咸适度,口感甚佳,酒后饮之可解酒及除油腻。喝汤所用的勺子系木制,彝人称作“马食子”,一般为一人一只,也有同桌共用一只的情形。

荞麦粑:马叫荞麦粑之所以远近闻名,令人喜爱,除了美味可口外,还与一次主客对话很有关系。这两句妙趣横生的对话,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堪称与《卖矛又卖盾》的笑话齐名。笑话归笑话,可马叫的荞麦粑的确是价廉物美,味道可口,远近称誉,名不虚传。

油鸡枞:鸡枞用油炸后食用是一种别具风味的吃法。用菜油加入花椒、干辣椒将鸡枞炸至成棕褐色,待冷却后,原油浸泡,封装入瓶,就制成了所谓的“油鸡枞”。

鸡枞是佐餐佳品,吃饭时,以一小碟油鸡枞佐食,必能令人胃口大开,增进食欲。在制作凉拌食品时,加入适量的鸡枞油能令凉菜更加鲜美适口。油鸡枞具有不油不腻,温润适口,味道鲜美的特点,可长贮不易变质,是宁南百姓人家的佐餐佳品。

香肚:香肚将猪肚拉个小口转搓妥清洗干净,装入拌了盐、花椒面、辣椒面、木姜花、大蒜的砣砣肉紧,装好将口子缝合,在缝口上用肠片粘好密封,置爱风烟熏处熏干后只要不漏气,放得越久味越香用一个没打开过的香肚招待客人,可抵杀只羊。煮香肚一般连汤舀在库助(汤盆)里边捞边吃,香肚味鲜美嫩爽,香气四溢,香肚汤浓白如奶。

彝族女孩婚前禁食。新娘结婚的前夕就是不可以吃东西的,这个习俗已经过了很久了,大约是在古代就开始流传过来了,如果觉得不吃东西嘴巴很干的话,可以漱漱嘴的。

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一个女孩结婚很远,所以她必须在中间方便。不幸的是,她被藏在森林里的老虎吃掉了。后来,老虎成了新娘,吃掉了新郎的妹妹。这个故事显然是用来警告新娘婚前要有杂物空间,否则,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新娘就需要绝食的。

按照彝族的规矩,不管路有多远,人们都走路,不骑马,不开车,现在也有人骑汽车和拖拉机。于是,婚礼和送礼队伍在小号和唢呐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耀眼的嫁妆带到了男人家。一路上,人们仍在弹琴,唱民歌,用左脚跳舞,非常热闹。按照这一习俗,勤杂工的时间越长、越彻底,越坚强、越持之以恒,越懂得礼仪,彝族新娘就会受到称赞。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主持了婚礼,新郎和新娘喝了一杯。然后新郎走出新房,新房的女客人陪新郎入住新房。按照传统习俗,新娘一天不能吃两顿饭。随行的母亲为新娘加热饭菜,并邀请新郎陪同。

当婚礼队伍回到新郎家时,他们必须点燃大炮和鞭炮。被邀请参加婚礼。然后新娘在一个拿着两支火把的女孩的陪同下走进大门,坐在山洞里的床上。各地的习惯各不相同,就像彝族人为新娘禁食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459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