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县发掘了什么遗址

山西夏县发掘了什么遗址,第1张

山西夏县发掘了师村遗址。

师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南15公里,距盐湖7公里,地处运城盆地中条山北麓青龙河故道的河曲地带,是晋南发现的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早期聚落遗址。

2019至2020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夏县建立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田野考古教学基地。在师村遗址共发掘2694平方米,发现了距今6000年以上的石雕蚕蛹和夯土遗存。

师村遗址夯土遗存及文物

师村仰韶早期聚落面积约35万平方米,被夯土围墙环绕,围墙外侧有夯土台基,墙内有房址,围墙内外有墓葬和灰坑。墓葬有多人合葬和单人葬,成为研究仰韶早期人群的重要材料。 师村遗址仰韶早期夯土遗存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最早的夯土,对研究我国夯土工艺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师村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早期遗物,年代为距今约6000至6500年的枣园文化晚期至东庄时期,早于李济先生1926年揭示的西阴文化。出土陶器主要有罐、盆、钵、瓶等,可分为三期五段。

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南部。总面积1328平方千米。

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交通十分便捷,209国道、侯运高速公路、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城乡油路纵横交错,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距运城市区30公里,仅有半小时的路程,距三门峡不超过40分钟,离古城西安也不到3个小时。

夏 县 简 介

夏县,古称安邑,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号称华夏第一都。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偏东南部,南接平陆,北邻闻喜、垣曲,西连盐湖,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地理座标为东经111°02′111°41′,北纬34°55′35°19′,平均海拔为510560米。东有中条山护卫,西有稷王山把守,鸣条岗横卧其中。地形概貌为七山二川一丘陵,东西长,南北窄,东面高,西面低,中间平。全县总面积为13526平方公里,辖6镇5乡,256个行政村,35万人。境内山川相连,林茂粮丰,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点众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地理气候

温度 本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 8℃。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5C。夏季呈现高温高湿,平均气温为251℃。秋季往往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平均气温为133C。春季气温极不稳定,冷热无常,空气较干燥,平均气温12 9℃。一般最高温度出现在七月份,最低温度出现在一月份。1977年7月1日,最高温度达到39 5℃,1977年1月13日最低温度达到-18C。

日照 全年日照为22934小时,平均每天为63小时。日照率为517%。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193千卡,其性理辐射每平方厘米为582千卡。

降水量 本县地形复杂,各地降雨差异较大,平川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前山沿地区在600毫米至650毫米之间。中条山地区在700毫米至750毫米之间,丘岭地区在40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各季降水分布也不均匀。一般春季降水20%常出现春早。夏季降水45%,秋季降水30%,冬季降水5%。最小的降水量为1977年4443毫米。最大的降水量为1980年636毫米。

霜期和无霜期 平均无霜期为205天左右。最短的是1976年为180天。最长的是1977年为228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28日前后。最早的是1976年10月24日,最晚的是1977年11月8日。终霜期一般在4月4日前后,最早的是1977年3月24日,最晚的是1976年4月24日。

蒸发量 1974年至1980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9777毫米。1977年最高蒸发量达到21057毫米,造成严重的旱灾。

风 平均风速为21米/秒。每年除6至8月多东南风,其余多为西北风。

人文历史

夏县,古称安邑,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号称“华夏第一都”。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教民养蚕的黄帝元妃嫘祖、治水英雄大禹、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书法传世的卫夫人、撰写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革命先烈嘉康杰等众多的历史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痕迹;这里山川秀美,自然资源丰富,水质柔滑,清澈碧透的温泉,青山绿水,凉爽宜人的泗交都对周边省市的游人极具诱感力;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太三线.候运高速路,大运二级路均穿境而过,同时夏县又地处黄河金三角黄程。距三门峡市不超过1小时,距古城西安不到三小时,距省城太原了仅有四小时路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仅2002年,全县游人总数就达7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达700万元以上。

夏县,古时称为安邑,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号称“华夏第一都”。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偏东南,中条山西麓。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太三公路穿境而过。 全县总面积13526平方公里,地貌为“七山二川一丘岭”。共有耕地59万亩,总人口3427万,其中农业人口29万,占93%;行政建制6镇5乡、256个村委会、812个自然村, 夏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是嫘祖养蚕、大禹建都之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较多。现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69处,其中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其中主要有:温泉疗养院、司马光祖墓等。夏县是革命老区,又是传统的农业县。战争年代,先后有1258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解放后,夏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创建家园。50年代,四旁绿化名扬全国;70年代,棉花生产誉满中原,成为华北第一个亩产百斤皮棉的先进县;90年代,节水农业成绩突出,被列为全国总理基金节水农业示范县。近两年, 夏县狠抓农业、大办工业、主攻财政、夯实基础,在工业、农业特别是道路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战果辉煌。全县经济正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鸣条之战在什么地方 到底是什么战役

1、鸣条之战在什么地方

鸣条之战其实就是发生在夏朝末年商朝初年的一次战争,战争由于是在这个鸣条这个地方发生的战争,所以才叫鸣条之战。

那么这个鸣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鸣条其实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夏县的西边一点点,还有一个说法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的东南一点点,这两个地方存在非常大的争议,而且也没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答案了。但是在山西运城夏县的西边一点点这个答案是比较大多数人都承认的,所以大家要知晓了。

2、鸣条之战的具体时间

鸣条之战发生在夏朝的末期然后商朝的建立之前,所以这个时间具体是在1600年前左右,这个时间节点也当然是大约的,更加准确的时间无从知晓,只是推测而已了。但是大概的时间是这个时间了,所以大家要知晓了。

3、鸣条之战简单的过程

在大约这个公元前的16世纪,传说夏朝的王夏桀非常的残暴,久而久之夏朝就出现了统治危机了。夏朝在东方的附属国商,先是把附近的这个葛国先征服掉,保障了商都南亳的安全。之后还派这个人去夏王都探测虚实,商采取的措施就是剪羽毛的策略,各个击破这个夏朝的朝属国,最后夏桀孤立无援。

之后就是商汤率领敢死士兵6000人,战车70乘,攻向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应战,结果就是夏朝军队大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912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