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上.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因此控制性状的基因B和b,在细胞内的具体位置是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由受精卵(Bb)发育成的后代,显示的性状是B控制的肤色正常.故不会患白化病.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双亲的基因组成都是Bb,这在正常人群中是不多见的,但在近亲结婚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
(3)、若图解中的B代表豌豆的**,b代表绿色,若亲代都是Bb,从图解中看出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Bb(**)和bb(绿色)共三种基因组成,其中bb(绿色)的约占25%,因此,种植后子代共收获100粒种子,从理论上推测,绿色种子有100×25%═25(粒)
(4)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将基因组成为BB(高)的小麦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结果长成矮茎,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5)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有性生殖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代的遗传特性,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从图解中也看出子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类型,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故答案为:
(1)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2)否;近亲结婚;
(3)25;
(4)不可遗传的变异;
(5)变异子代;原始材料.
光绪皇帝,全名为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在位时间比他的前几任要长很久。4岁承祧同治继承大统,在位34年,驾崩在38岁。按理说正值壮年,为何暴毙,疑窦丛生。而且光绪皇帝的为数不多的画像中为何均没有胡子呢? 小编以为大概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光绪皇帝有没有留下照片?
我们现在看到的光绪皇帝的形象,均是当时的宫廷画师、国外画家进行绘画甚至想象出来的。宫廷画师受到皇权威仪影响,大多会美化皇帝,而且中国画多写意,人物真实样貌要让位于人物地位、气质,自然使得皇帝的画像形象不可信。国外画家因慈禧太后的禁令,很难见到这位被困权的皇帝,也只能仅凭想象去画出一个东方皇帝的形象。加之彼时国外媒体对光绪皇帝有所同情,形象就比较符合世界主流审美,自然会添加几分英气与帅气。
相比酷爱拍照的慈禧太后,历史上存有的光绪皇帝的真实形象的照片,是1902年1月由法国人(军人或是记者)在北京城的正阳门口关帝庙外拍到的一张,光绪皇帝从御轿之上下来的照片。但是非常遗憾,当时摄影师是自城楼之上“偷拍”的光绪皇帝,仅仅拍到了光绪皇帝的皇帽、龙袍等服饰以及随从、仪仗等情形,面部几乎没有拍到。所以说,光绪皇帝本人到底有没有胡须,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有力的资料。
那么为什么画像上的光绪没有胡须呢?
1先天遗传。由于清廷近亲结婚(前期近亲结婚并不严重,但是随着固定族群不断通婚,近亲结婚愈加普遍),很多皇嗣都具有显性或是隐性的疾病,而且其中男性一般表达在Y染色体上,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能力,当然也会影响第二特征,胡须少或无。
2体弱多病。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自由体弱多病,慈禧太后也没少为了他的健康操心,但是即便生在皇家(王爷家)医疗条件也受到了生产力的限制,水平有限。光绪皇帝体弱的毛病依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所以气虚而胡须败。
3心理疾病。光绪皇帝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学识和抱负的君主,然而他的面前是“亲爸爸”慈禧太后,大位虽然得继,但是长期无法掌握实权。一些争取皇权的努力都通通白费,短暂的亲政之后是慈禧太后变本加厉的控制。长期的精神折磨早已让皇帝的心理产生病态,继而可能导致其生理方面出现基本,导致无须。
4不可考的其他因素。也有一种说法是满人有拔胡须的传统,这一点小编未曾见到正史中有类似的记载,所以不可考。
(1)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卵巢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分泌雌性激素,人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2)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3对,形成精子时减半,是23条;当形成受精卵时,精卵结合还是23对,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遗传的稳定性.
(3)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
(4)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双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这在正常人群中是不多见的,但在近亲结婚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
(5)如果父母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当形成生殖细胞时,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父母各产生两种生殖细胞,即A或a.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他们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有3种,分别是AA或Aa或aa.AA和Aa表现为显性性状肤色正常,aa控制白化病的性状.可见他们的子女白化病的几率是75%.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不能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因此,父母正常而子女表现出患病,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睾丸;卵巢;
(2)23条;23对;
(3)22对+XY;
(4)近亲结婚;
(5)A或a;AA、Aa或aa;75%;可遗传.
这是《盗墓笔记》里张起灵(闷油瓶)的同人
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7932htm
擅长:格斗,倒斗,缩骨功,易容,演戏(被吴邪称为奥斯卡影帝级人物),沉默,失踪,发呆,失忆(族内近亲结婚而致),望天,望天花板,睡觉,面瘫,跳蚤一样的超敏捷身手,救吴邪(次数最多),粽子语八级,英语,德语(见《藏海花》)。全能型选手。
很多人觉得清朝的妃子不好看,主要是看了晚清时期后宫妃子的照片,而照片却因技术和人物造型等原因,与真实样子还是有差别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因拍摄技术和设备落后,黑白照片很难拍的很好看。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各种新奇玩意被引入中国,其中就包括照相机。刚刚出现的照相机,因拍摄设备的落后,和摄影技术的不成熟,拍出来的照片很容易失真。再加上只有黑色和白色,基本上只能看到人的脸部轮廓,真正看清一个人的长相也是很不容易的。若是失真过度,则较容易产生一种神秘感或诡异感,更别说和漂亮搭边了。
例如慈禧太后身边的裕容龄,以宫廷舞蹈家的身份被召入宫中,较受慈禧的喜爱,被她封为山寿郡主。在早期与慈禧合影的照片中,裕容龄穿着清朝宫廷女子的衣服,站在慈禧身边,容貌看起来并不出众,和照片里其她宫女差不多。
而在后期摄影技术逐渐提升和改善,再看裕容龄穿着舞蹈服的艺术照,以及她晚年的一些照片,很多人都被她的气质折服,大眼睛高鼻梁小脸庞,是非常标准的美人脸。由此可见,摄影技术对于清朝妃子或其他女性,容貌的影响之大。
二清朝妃子的服装和发型,对颜值要求较高,且被选为妃子不只靠脸。其次,自古以来,不止在清朝,古代皇宫中挑选妃子时,并不是只看容貌,家世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例如甄嬛传中的华妃,就是因为哥哥年羹尧在朝中身居高位,才被选入宫中,且在嫔妃中的地位较高。所以宫中嫔妃也并非都很好看,有时宫女的颜值都要比妃子高,毕竟任何时候美女总是占比较小。
此外,清朝妃子所穿的是宽而肥大的旗袍,展示不出身材曲线,完全不同于民国时期的旗袍美人。另一方面,她们露额头的发型,或者方髻型刘海,对脸型和颜值要求较高,因此颜值稍低一些,拍出来就会更不好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