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图式爱情(结婚是为了爱情而结的)

帕拉图式爱情(结婚是为了爱情而结的),第1张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随身课堂V的精品课《李银河说爱情》

编辑丨凯萌

“就算浮生若梦吧,就你就应该热爱这梦 ,精神饱满地把这梦做下去,不要失去梦的情致和快乐。”

尼采式爱情就是十万分单位投入与牺牲,为了爱情放弃自我,执着而不计一切的去爱,哪怕最后这一切只是虚幻,但我们曾经爱过。

柏拉图式爱情

我们先来说古希腊。古代希腊人是最早颂扬爱情至上的。到这个时期,大家可能最先会想到一个词,叫“柏拉图式爱情。”

你可能最早以为柏拉图是在讲这个男女之爱,就是精神之爱什么的,其实当年他讲的时候其实是在说同性之间的爱情。

因为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是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实践。就是每一个少年,他都会有一个师傅,然后来教他这个各种技能,格斗,文化,交谈文化,然后同时呢,也是他性的伴侣。

有意思的是,很多希腊人认为男女之间没有什么爱情,没有女人的事儿,和女人就是家庭和生育的关系。只有受过教育的男人之间,才能谈得上有这种感情,有灵魂的交流。

接着说说第二个比较有意思的时期,就是这个中世纪。古罗马文明消亡之后,基督教整个就把西方给占据了。尼采的那个爱情观点,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那他为什么说爱情是被基督教给逼出来的呢?因为基督教当时是非常反性禁欲的,他们提倡所有人都要到教堂里去忏悔自己,忏悔自己在性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欲望。圣徒奥古斯丁都在说,神要是把人的性这个功能拿掉就好了。

所以尼采就说,人们本来没有爱情这个观念,不过是异性当中一种很自然的欲望,这种东西被压抑到那种,可望不可及的程度之后,然后就是产生了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他原话是这么说的,就好像吧,有了爱情,就是能把一个平平常常的甚至丑陋的一个丑妇,变成了美女。

婚恋观

说到这,西方爱情观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形态,就是13世纪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浪漫爱情,也是在这个时候真正产生的。

这种罗曼蒂克之爱东西后来通过文学艺术,通过好莱坞的**,就被普及到平民百姓里头去了。今天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各种文学艺术里边,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所有的人都在写爱情。

后来这种婚恋观也在大众当中普及了,大家开始觉得,结婚应该是为了爱情而结的,而不是为了别的。大众就都开始追求和有爱情的人结婚,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

所以我想跟你说,无论是世界还是人生,都是这么富于变化的,只要你渴望爱情的心还在,你的碰上真爱的机会就还在。

希望不论你的遭遇是什么,都能够碰到那个让你想要相依为命度过一生的人,爱情它存在在每一个相信爱情的人的身上,给自己希望,也给他人希望。

关于主播和课程: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性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

在《李银河说爱情》中,她将用淬炼数十年的学术积累,最有趣味的讲述方式,为你带来一门关于爱与性的社会学课。

柏拉图式的恋爱其实意思就是不发生肉体上的关系,甚至说反感肉体上发生关系,这种恋爱就是精神上的交流,也就是只是内心喜欢对方,但是并不会在肉体上霸占对方,这种恋爱很少有人能做到,而且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病态的恋爱观,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柏拉图式的恋爱只讲究精神上的交流,但是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而且能做到的基本上恋情也很快就会结束了,因为肉体上的接触是对人内心的欲望的满足,其实人的内心就是渴望能够和异性在肉体上做一些亲密的举动,但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并不能做到满足人的肉体上的欲望,如果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恋情就很难长久。可能有些人刚开始就是坚持精神上的恋爱的,开始的感情可能很浓厚,但是到了后来因为没有亲密接触,感情也就逐渐变淡了。

第二点,柏拉图式的恋爱没有什么结果,而且违反现在的价值观,既然是恋爱的话,那么肯定是要结婚生孩子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如果放在这个社会根本没办法走到最后,因为不肉体接触的话就无法完成生儿育女这一人生大事,所以说柏拉图式的恋爱的双方就算结婚的话也会遭到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没有后代的婚姻永远称不上是完整的婚姻。

第三点,柏拉图式的恋爱往往是违反生理的,因为男性和女性就是要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夫妻生活是不正常的,可以说是违反人性的,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却没有性生活,可人生就少了很多乐趣,并且太过于压抑人的本来的天性了,这样的恋情太过于压抑了。

柏拉图

也译为帕拉图

拼音:Bó lā tú

英译:Plato

希腊语:∏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简介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却又何以改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0一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收到照顾。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一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给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 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他继承并发展了斯巴达的依据年龄特征划分教学阶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则更多地总结与采用了雅典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了后世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

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主张的通过回忆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反映了其对掌握知识理解中的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感觉和理性之间对立起来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纪经院派教条主义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年表

[编辑本段]

一、 成长时期28年:

公元前427年 柏拉图出生(奥林匹克88届第一年),家世显赫,此年即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4年,伯里克利死后第二年,苏格拉底42岁(是年西西里莱翁蒂尼(Leontini)邦人高尔吉亚来雅典求援,告叙拉古入侵其邦)。

公元前423年 4岁,阿里斯托芬《云》上演,苏格拉底在场观赏,当场现身示众,态度自若。

公元前421年 6岁,据说是《理想国》发生时间(或所托时间)。

公元前420年 7岁,进狄奥尼索斯学校,识字,听荷马等诗作。

公元前411年 16岁,普罗塔哥拉被400人大会中人指控使人不信神,逃出雅典,在往西西里途中遇难(前此哲学家受迫害或驱逐、处死、或自愿放逐的还有阿那克萨哥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409-404年 估计到过骑兵执勤,据说参加过3次战役。

公元前408年 高尔吉亚在第93届奥林匹亚运动会上发表演说,呼吁雅典和斯巴达团结起来对付波斯。

公元前407年 20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前曾向克拉底鲁学习赫拉克利特哲学;向赫莫根尼学习巴门尼德哲学。据说曾想写戏剧,给苏格拉底看,被否定。

公元前405年 叙拉古狄奥尼索斯推翻民主,建立僭主政权。

公元前404年 23岁,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雅典30僭主,柏拉图一度想从政,后失望。

公元前399年 28岁,苏格拉底受审(柏拉图在场)并被处死,受审时柏拉图在场,就死时因病不在(太伤心?)。

二、游学12年

公元前398年 柏拉图与其他苏格拉底的弟子纷纷离开雅典到外地避风,到过西西里、意大利、埃及。

公元前392年 35岁,在这前后,撰写早期对话:《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

伊索克拉底在雅典办学园,教演讲术。

公元前390年 出访:毕达哥拉斯学派掌握的政权等。

公元前388年 访叙拉古狄奥尼索斯一世,结识其小舅子(女婿)狄翁(时狄翁20岁),成为至交,(此其间据说曾得罪僭主被卖作奴隶,由安尼舍里斯赎身)。

三、讲学20年

公元前387年 40岁,回到雅典,开始个人讲学,或说此年建立学园,此前后撰写对话:《普罗塔哥拉》、《美诺》、《尤息德谟斯篇》。

又中期著作:《理想国》、《会饮》、《斐得若》、《费多》等最具戏剧性的对话。

公元前385年 (见陈表:苏格拉底案的平反:控告人的死,立苏格拉底雕像,但不一定真实。又陶行知1938到雅典参观石牢,坐5分钟以示敬仰,又写诗“这位老人家,为何也坐牢?欢喜说真话,假人都烦恼”,又杜汝辑、叶秀山文章谈及此)。

公元前384年 43岁,亚里士多德生,德谟斯提尼生。

公元前380年 大约在这些年,在雅典西北郊外的陶器区建立学园。“不懂几何学者勿入此门。

公元前376年 高尔吉亚死。

公元前371年 底比斯军在伊巴密浓达指挥下,大败斯巴达。

公元前370年 德谟克利特死,据说柏拉图曾想购其书付之一炬。

四、晚年最后的政治尝试及讲学、著述:20年(或可再分两段:政治、著述)

公元前367年 60岁,将学园交欧多克索主持,自己带弟子和友人第二次往叙拉古,当年老狄奥尼索斯死,狄翁摄政,此时柏拉图已声名远播希腊及以外

亚里士多德来雅典学习(据说讲善,仅剩亚里士多德一人听)

公元前366年 狄奥尼索斯二世继位,狄翁逃离,柏拉图怅然离开叙拉古。

公元前363年 64岁,第三次往叙拉古,被扣留,被逐。

公元前357年 70岁,放弃政治活动,全力著述,晚期著作有:智者、政治家、斐里布、蒂迈欧篇。

公元前356年 亚历山大大帝出生。

公元前348年 晚年最后的著作是:法律篇,伊璧诺米篇续篇,刚开篇即去世。

公元前347年 春季(三月?)去世,遗嘱对用于校舍的房产,不许出售、转让。留下四家奴,释放一奴隶,财产很少。

公元前344-343年 狄奥尼索斯二世最后被推翻,亚里士多德任亚历山大教师。

比较孔子(前551-479):

15-30岁,初仕鲁,做小官,“工读”时期:15年

30-50岁,专一讲学期,34岁授徒讲学: 20年

51-54岁,再仕鲁,任司寇,从政期: 4年

55-68岁,周游列国时期: 14年

69-73岁,晚年整理古籍: 5年

爱情观

[编辑本段]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70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