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alling
乐队介绍 :
艾利克斯班德(Alex Band)-主唱
艾伦凯门(Aaron Kamin)-吉他手
尚恩伍斯坦纽姆(Sean Woolstenhulme)-吉他手
比利穆勒(Billy Mohler)-贝斯手
奈特伍德(Nate Wood)-鼓手
The Calling是个以南加州颓废风格为根源,而创作出既爽朗又不落俗套的音乐的洛杉矶摇滚新劲旅。在吉他手艾伦凯门与主唱艾利克斯班德的创作驱动下,The Calling凭借着他们在RCA唱片旗下发表的首张专辑《Camino Palmero》,邀得马克泰纳(Marc Tanner)担纲制作,并请到知名混音师克里斯罗德艾格(Chris Lord-Alge)为辑中的八首歌曲混音,这张新专辑呈现了对爱与失落、拒绝与赎罪的辛辣见解。
“太多人因为只替他们自己写歌而迷失,”艾伦凯门谈到了自己与乐队的行事风格。“世界之大,做为一个音乐创作者,我们是描述所见所感的旁观者。”
基于上述理由,The Calling充份利用了灵魂人物艾伦凯门技巧娴熟而氛围化的吉他演奏,与艾利克斯班德可圈可点的动人唱腔。“我真的觉得他是天才,”凯门谈到了他的搭档。“他很真诚。你对他所唱的真的会深信不移。”而双方显然是互相激赏。“艾伦也很棒。他总是带领我们写歌,而且他的吉他弹得还真好。”
他俩之间活力四射的创作能量并非发展于一夕之间。艾利克斯与艾伦都是在洛杉矶圣佛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当地与附近长大的。这对搭档会相遇,是因为几年前年纪稍长的艾伦开始和艾利克斯的姐姐约会。有次艾伦撇见了艾利克斯摆在家里的吉他,便忍不住好奇了起来。“我问他姊他弹得好不好,她说很好。她告诉我的时候艾利克斯才十五岁,我说,‘喔!别扯了!’可是一旦我听到他唱歌,我明白他的歌声确实是独一无二的。而年龄的差距也不再是个问题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俩开始尽可能的一起演奏。艾利克斯回忆说:“我姐姐最后跟艾伦说,‘你到底是要和我弟玩音乐还是要和我约会?’好吧,我们现在还是在一起玩音乐。”青春期的活力与坚持终于有了代价。一个RCA唱片的A&R发掘了他们俩,一开始只是鼓励而已,但后来则是发展成一纸真正的合同。之后的几年给了两人充裕的时间去组织一个完整的乐队,而他们也开始在南加州的音乐圈里四处表演。“我们的第一个乐队叫做代沟(Generation Gap),”艾利克斯回忆道。“我们是从分类广告‘回收者’(Recycler)上查找团员的。我们的第一个鼓手有五十八岁,贝斯手也有四十岁,我们觉得这样很酷。”
到最后,老团员们的离开却又让他们打回原形。“我们把自己关起来写了大概有一百首歌,”艾利克斯说。艾伦也补充道,“我们知道赢得尊敬的唯一方式就是把歌写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这些专注的能量换得的正是一连串优异的歌曲,其中包括了收录在新专辑中的作品,甚至是在现场演出中更具爆发力的作品。艾伦说:“能够进到一个人们会问‘这些家伙是谁?’的地方,然后看着自己用音乐征服他们,真的是很爽的事情。”
当《Camino Palmero》终于录制完成时,The Calling也准备好朝更宽广的领域重返舞台。他们早先已在卖座**《女狼俱乐部》(Coyote Ugly)里,以现场演唱“Wherever You Will Go”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幕。而协同尚恩伍斯坦纽姆、比利穆勒与奈特伍德等团员,艾利克斯与艾伦当前也正为他们的首次全国巡回演出进行着准备工作。但无论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有多么的忙乱,在团员们的灵魂深处仍抱持着沈着的自信。“我们从来不曾停止写歌,”艾利克斯说。“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人了解我们的创作灵感来得迅速而猛烈。这是真实的状况。”
而一旦乐迷们听过了The Calling在RCA旗下发表的首张专辑,他们将会明白这是多么的真实。凭借着精心打造的歌曲与真诚且教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也难怪在短时间内会有这么多乐迷臣服在The Calling的魅力之下了。
专辑曲目:
01-Unstoppable
02-Nothing's Changed
03-Wherever You Will Go
04-Could It Be Any Harder
05-Final Answer
06-Adrienne
07-We're Forgiven
08-Things Don't Always Turn Out That Day
09-Just That Good
10-Thank You
11-Stigmatized
Two
发行时间:2004年
专辑介绍:
2001年以一首在摇滚侠骨中挟带款款柔情的“Wherever You Will Go“获得全美成人抒情榜冠军、单曲榜第五名的呼叫乐团,从这首歌曲开始,让世人认识了他们结合阳光率性与浪漫感性的清新摇滚的清新摇滚风格。这支发迹于洛杉矶的乐团是由主唱Alex Band与吉他手、同时也是Alex中学时期姐姐的朋友Aaron Kamin所发起,两人之后又找来其他三位乐手,共同组成了呼叫乐团。2002年,呼叫乐团发表了第一张专辑《卡米罗大街》,在发行几个月后,Alex及Aaron 便立刻尝到了走红的滋味,获得乐评与乐迷的注目,旋即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的新世代摇滚偶像。畅销单曲像是“Wherever You Will Go“、“Adrienne“在全球的销售都超过了250万张!随着首张专辑的大受欢迎,呼叫乐团展开了马不停蹄的全球巡回演唱,他们在全球的知名度、受欢迎的程度,立即水涨船高,从巴西到泰国到处都有热情歌迷疯狂支持。而呼叫乐团家喻户晓的畅销单曲,也出现在许多的重要**之中,包括“穿越时空爱上你”、“夜魔侠”、“美丽翘家人”等知名**之中。同时呼叫乐团也在MTV欧洲大奖之中,获选为最佳新进艺人。 呼叫乐团的最新力作《Two》特别邀请超级制作人、同时也是RCA唱片公司的总裁Clive Davis(一手打造山塔那、艾莉西亚凯斯的制作巨擘)跨刀相助,有了大师的加持,呼叫乐团在这张专辑中得以展现出更为成熟的魅力。而经过历时三年的全球巡回表演,乐团在创作与表演方面的技巧也砥砺得更形纯熟。专辑首支单曲「美丽人生Our Lives」以励志的歌词鼓励每个人把握生命,追寻梦想,活跃的节拍具现出强韧的生命力。这张专辑中另外还收录了多首诠释爱情的歌曲,像是'Chasing The Sun'、'If Only' ,还有煽情惹火的'Surrender',都是娓娓道出爱情的酸甜苦辣滋味。而'Somebody Out There'、'Your Hope',则是在诉说着生命中失去爱的苦楚,及一个人寂寞的等爱心情。整张专辑散发出更为浓郁的摇滚味道,两位乐团主脑Alex和Aaron以更形强劲的明亮调性扎实搭建起贯穿每一首歌曲的骨架,并且以言之有物的歌词敷裹其上,显见呼叫乐团跻身为新生代实力派团体佼佼者的企图与决心。
专辑曲目:
1 one bye one
2 our lives
3 things will go my way
4 chasing the sun
5 believing
6 anything
7 if only
8 somebody out there
9 surrender
10dreaming in red
鼓师就是指挥,过去鼓师是通过鼓板节奏加上传统的手势来带领乐手。不过现在一些戏曲加上了一些西方指挥的动作辅助。不好评价,传统的东西是好的,但是吸收一些别人好的,来改进,也不是坏事。而,另外现在也有直接使用指挥,鼓师变成了仅仅是乐器成分的,我觉得有点过分了。鼓师自古以来都是戏曲的中心,所有乐器都是听着鼓师的节奏来统一演奏,如果听鼓师这个能力如果乐手都废了,要靠看指挥,那戏曲就失去了灵魂了。
戏曲音乐由鼓师指挥,这是在几百年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它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特点在于指挥者通过两件乐器—板和鼓的声响,在实际操作中,将唱腔的板眼和舞台的节奏控制得严严实实。相对西洋指挥是站立着的“立式指挥”,传统戏曲音乐指挥也被称为“坐式指挥”。大凡能坐在指挥(鼓师)位置上的人,除了他必具的基本功外,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戏谱”,然后才能“下手有节奏”。亦即对整出戏的舞台调度和演员的唱、念、做、打均要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样才能把握整个戏剧的脉搏。许多传统剧目的排演,往往是在不设导演而仅由前辈艺人口传心授的情况下进行的,鼓师常常兼有给新演员说戏的任务,除了演唱的板眼行腔,甚至还要在舞台调度,形体动作等方面作规范性的示范。象昆剧、徽剧、京剧等古老剧种的鼓师,大都具备这种能力。鼓师在指挥整个乐队演奏的强弱快慢、轻重疾徐和转换进出的同时,也指挥着演员的演唱和身段动作,使唱、念、做、打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协调着各个艺术部门间的默契配合,能动地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从而圆满地完成整个演出任务。如果说,人们把中国戏曲称之为“东方歌剧”的话,则戏曲音乐指挥(鼓师)之于整个戏剧演出中的作用,丝毫也不逊色于西洋歌剧指挥。
由于传统戏曲乐队的编制较小,一般只有几件常规丝竹乐器和几件打击乐器。其表现手法也多为“托腔保调”式的随腔(主旋律)伴奏。故尔,鼓师只要是科班出身,熟悉剧种的唱腔、曲牌及表演程式,再加上鼓板专业的良好基本功,便能胜任其职。
现代戏曲音乐的指挥则情况不同。时代的发展, 社会 生活的巨变,正导致整个戏曲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从戏剧观念到表现手法的深刻变化。自京剧现代戏普及以来,许多剧种的音乐改革都在深入进行,有不少剧团在音乐表现方面已从单声部衍化成多声部,伴奏也从小乐队拓展为民族管弦乐队,或民乐加电声,乃至中西混合乐队。这种变化,必然给传统的鼓板指挥提出新的要求:一、他必须有阅读和解析总谱的能力;二、他必须熟悉各种乐器性能和有协调、平衡各种乐器关系的能力;三、他必须有现场驾驭整个乐队演奏的能力。要懂得和声、复调、配器、乐器法等现代音乐知识即能办到。而第三条则是一个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即他除了掌握传统鼓板指挥的技术,还必须有“无声指挥”的技能。如在扬剧移植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中,有一段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的配音。它主要描述李奶奶在李玉和被捕之后,面对十分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深感有必要对李铁梅说明他们这个革命家庭不寻常的组成关系与三代人的身世来历,及整个工人革命风暴骤起和大革命遭到反革命的残酷镇压,无数革命先烈壮烈牺牲的悲壮情景,教育李铁梅要具有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气概,为其真正成为“革命自有后来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段配音,承上启下、寓意深沉、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如按传统鼓板指挥“板强鼓弱”地继续敲击板鼓,则鼓板的音响与整个乐队表现极不协调,它不仅破坏了背景音乐的意境和氛围,也很难使多声部的器乐演奏和谐统一。而此时采用“无声指挥”的技法,鼓师以右手所执之鼓键当指挥棒来揭示演奏进行的速度与节拍,左手则启示音乐的强弱及声部的进出,面部呈示乐曲中每个段落(乃至每个乐句)所需表达的内在感情。所有这些,要统一协调、简捷明了、干净利落、准确无误。只有毫不拖泥带水地把握住整个音乐律动的脉搏,才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现代戏曲音乐指挥如果只有鼓板技能,没有“无声指挥”的本领,恐怕是不能胜任的。
鼓师,作为戏曲音乐的指挥,从剧目的排练到演出,自始至终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在排练中,从接到剧本和总谱起,他就要与导演、演员共商方案,探讨每一戏剧环节的音乐处理。在演出中,从前奏起始,到大幕最后关闭,他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掌握全剧的进行,将演员与乐队(表演与伴奏)控制在导演规定的舞台节奏之中,有机地融为一体。所以,鼓师一直是乐队与导演、乐队与演员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人物。要当好这个“核心人物”,他就必须处理好“跟与创”、“领与随”、“松与紧”、“放与收”等几个辩证关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乐队的属性。
在中国的传统京剧乐队中,是没有什么“指挥”一职的。
“司鼓”就是一支京剧乐队的总指挥。
只是在有西洋乐器加入的交响乐队中,才有“指挥”一职。
就是说,指挥是交响乐队的标志,
在为京剧伴奏的民族乐队中是没有指挥一职的。
第二个区别在于,司鼓是参与具体的乐器演奏,而指挥不参与具体的乐器演奏。
原先没有指挥,鼔师就是指挥。现在,为了猪头上楔橛——装羊(洋),就添了一个指挥。其实是六个指头挠痒多了
一道,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