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丰藏族历史上称为东乐克部落(由蒲家、乔家、佘家三个部族组成),据说原属西藏昌都窝绒喀藏族,吐蕃时期到此戌边,定居卯来泉、托勒、金佛寺和甘、黄坝一带。“东纳”为藏语译音,“东”者意为“矛”,“纳”者指“黑缨”,因过去身着黑褐衣,手持黑缨矛,坐骑黑战马,故称“东纳巴”,意为持黑缨枪者。史称为噶玛洛部落( 意无旨不得返)。据《安多政教史》记载:赞普赤松德赞时,为民迎请五尊北海尔神为桑耶寺护法,遂派遣恩兰·达扎路恭为元帅,摧毁了巴达霍尔的禅院,劫去达玛巴拉的儿子,自然形成的绿松石的释迦能仁佛像,以及犀皮铠甲等(此处所说巴达霍尔地区,是距甘州不远的今裕固地方)。摧毁霍尔禅院后,前往东方,并从他的部队之中选拔了9员骁将带领三万余名部属留居吐蕃与霍尔交界之处,命令他们:在没有接到赞普命令之前,不得回防,此后,这九员骁将的后裔,被称为 “噶玛洛”部。噶玛洛逐渐发展成为许多部落,从事牧业。
六旅家部落:所属地界东至丰乐河,西至坝庄口,南至乌喇嵩,北至多山口。明之前由乌斯藏番僧普尔察在此驻牧,辖六族,帐房167顶,216户,主要头目姓蒲。
卯来泉部落:所辖地界从洪水坝以西至疏勒河、陶苏勒川一带,共辖12族,124户(清时统计),主要头目姓乔。
甘黄坝部落:所辖之地,东到千人坝河,西至丰乐河,南至祁连,北到清水堡。下辖3族,101户,507人,头目姓余。
上述三姓头目都为世袭制土官,其中蒲佘二姓承袭土官之位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乔姓承袭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即废除世袭制。民国时期,隶属“肃州镇守使”。实行保甲制后,为祁连直属保,1954年2月划归肃南县。
上述三大部落系统中,前两部属华锐部落系统,后一部为吐蕃军旅之裔逐渐演变而成的一支部落。
西藏人饮食习俗,原来是以乳品和肉食为主。由于多民族杂居,农耕文化影响,加之有些地方逐
渐变成了半农半牧区,随之藏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地区以面食为主,辅以肉乳、蔬菜等。藏族一般喜欢吃糌粑和牛羊肉,在婚礼上多吃一种类似烩菜的“熬饭”。在天祝每到夏秋两季,家家户户有晒肉干的习惯,以备冬春食用。华锐藏族用酥油,再加蕨菜、葡萄干、白糖等,做成一种香甜可口的藏点心。
藏族忌不自然死的牛羊肉,只吃屠杀的!忌驴肉,狗肉。
藏民族还食用一种叫“哲赛”的饭,它的做法是把大米蒸熟后,拌上酥油加白糖和蕨菜等食品,可以制成味道鲜美香甜的藏民族高级食品之一。夏天,牧民家家户户都备有酸奶,它是藏民族营养解暑的好食品。每当中午和临睡前吃上一碗,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天祝地处乌梢岭脚下,海拔高、气候寒冷,蔬菜生长期短,只能种一些萝卜、白菜之类的简单蔬菜。
藏族人性格直爽豪放,善于饮酒,每逢喜庆佳节或客人来临,都要以美酒相待,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藏民族给客人敬酒一般必须敬三杯,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也有敬一杯的表示崇敬、诚心,不敬双杯。客人饮酒时先用无名指在酒盅蘸酒向空中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神灵。客人若不能饮酒,就用双手端碗谢绝,以示对主人尊敬。待客禁忌有:用裂了缝的破口碗、碟、杯给客人盛食品;客人和长辈坐定后不得在面前过往。藏民的日常饮食就是奶茶,将砖茶熬好加上盐巴、牛奶,便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上等饮食。
农区以面制食品为主,牧区以肉食及奶制品为主。精粑及牛羊肉是牧区的常见食品,精粑由育课炒磨而成,吃时在龙碗里放上酥油,倒上水或松潘大茶及奶茶,拌和捏成团而自。精粑还有一种吃法,即把精粑加水捏小勺一样的形状,盛上酸奶或自汤一起吃掉。有些人将水辣椒、油拌蒜泥、辣子肉丁或肉炒蘑菇盛在借耙捏成的勺子内一起吃掉,其风味很独特,藏语称“名挂斗麻”。格粑易于保存,吃法简便,味香耐饥。“都玛”茶是牧区藏族的早餐。它的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炒面、干奶酪和酥油,再倒上茶水,待茶水喝完后,将沙面用手指搅着吃。牧区藏族除了象农业区一样吃面条、油饼和藏包子外,还吃“特谢”。其做法是把面挤成薄饼蒸熟,趁热加酥油、于奶酪,拌匀后即成。
牧区藏族宰杀牛羊后,第一顿要吃胸叉肉、血肠、崩肠、肛肠和面肠。血肠的制法是:将肉了、脂肪、血和调料拌匀后灌进小肠,放到开水锅里一涮两滚,等肠内的血未完全凝固即捞出,捏住两头边吃边吮,味道极鲜。藏族妇女产后一般要宰杀揭羊,吃新鲜肉和血肠以滋补身体。肉肠是将切碎的肉了、脂肪加调料拌匀,从羊大肠的细段往粗段边装边翻,而后漫火煮熟。面肠是羊油切碎加调料放人面粉,加水拌成糊状灌入羊肠里,煮熟即可食。肝肠是将羊的肝脏切细,再加适量的羊油和调料煮熟即食。其味鲜美脆嫩,并能使人明目。手抓肉熟而不烂,鲜嫩可口,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故称手抓肉。开锅肉是甘肃藏族的又一独特吃法,其做法是将肉放人锅内,倒凉水刚一煮沸,即捞出水撒上盐和花椒而食,其味鲜而脆嫩,大受人们欢迎。
因牛肉较之牧区要少一点,则多以猪肉为主,其吃法各地大同小异。卓尼洗河流域藏族将猪宰杀后,开水烫其毛,取出内脏,而后剥下膘肉,与分块的带骨肉一起挂厨房内,用烟自然熏干成腊肉,吃时肥而不腻,别有风味。牟尼东巴沟一带藏族,将猪宰杀燎毛利净后,取其内脏,不取膘肉,而是从脊椎中间碎成两半,挂在厨房熏干而食。迭部、舟曲的藏族宰杀猪后,吃法与卓尼藏族的吃法基本相同,他们一般灌制猪血肠、肉肠、油肠和面肠。鼓麻猪是甘肃藏族饲养的优良品种之一,它体小肉嫩而不肥,因其以食联麻和草根为主,故称之。联麻猪主要在半农半牧区饲养。宰杀时先将其口鼻绑缚,缚窒息后再放血,经燎毛刮净再烹任,其昧鲜美,肥而不腻。法部具和合作一带的“较麻猪”肉质极佳。
藏包子是牧区藏族常见的一种食品.其制法是将牛羊肉洒少许生水剁或刀割成碎肉,加酒及调料和生水排成馅,而后以面薄皮将馅包好并留小孔,上笼蒸十一、二分钟,取出后即可食。其特点汁多、味美、体小、风味独特,寺院增人所制的尤其味美。藏族招待贵客或过节及庆贺,常以手抓肉、肢麻米板及藏包于招待,以示尊贵和隆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