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文化从遥远的古代发展至今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民族禁忌。这些民族禁忌是古时候劳动先民对于布依族人民的行为约束以及由于对神鬼宗教的敬畏而产生的一些教条。如果有机会到布依族作客,这些禁忌你千万不能触及。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布依族的禁忌吧。
布依族的主要禁忌
在这各种繁多的禁忌中,其主要的禁忌分为“农事禁忌、节日禁忌、婚嫁禁忌、丧葬禁忌、日常生活禁忌”五大类。对于这些禁忌,虽然有些布依族渐渐的淡化了它的意思,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成了一种生活和劳作的规则,自然而然的映射出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农事禁忌
撤秧时节忌放风笨,伯秧子长白苗枯死;立秋前用茅草打结插于田地中,可免庄稼受秋风;秋收季节,忌坐门砍,以免阻碍纸马驮谷进屋;开春第一次春雷,吃“挡雷粑”,可免雷击。
节日禁忌
正月初一忌扫地,认为会把钱财扫走;初一至初三忌动土;正月十五前不许在房屋周围显眼处晒衣,认为晒衣会招大风;春节忌用桐油点神灯(家神上点的灯),神台上不许放桐油物品。
婚嫁禁忌
订婚和结婚之日忌打雷;迎亲路上忌遇抬死人;忌踩同日出嫁的新娘足印;妇女坐月,男人不许进产房,忌孕妇进屋,若有孕妇误入,须喝电门水才能离去,以免把婴儿奶水带走;忌在娘象生小孩;已婚夫妇忌在娘家或亲友家同房;男女之间不许私通;
未出嫁的姑娘死了,不能从正门出殡,不立供位;儿媳不能住楼上;儿媳不与公公同桌吃饭,公公不许进儿媳卧房;已婚妇女忌蹲灶上;祭祀山神,妇女不能参加;开财门或驱鬼后,大门上挂筛子,三天内忌妇人入门。
丧葬禁忌
不许抬冷尸进寨;五十岁以上的人,忌探望同龄病人或死者,怕同归于尽。
日常生活禁忌
青年人不许在老人面前翘脚;红事忌穿白衣、包白帕;新婚媳妇忌在公公和伯伯面前洗脚;忌在家里煮蛇肉吃;小孩忌吃鸡爪、鸡胃,以免写字手发抖、脑子愚笨;出门做生意,出门前忌打破碗和眼皮跳,出门后忌见妇女梳头,忌遇妇女挑空桶,认为这些都是失利的先兆,若遇挑柴人或听见喜鹊叫,则认为是吉利的兆头;
忌母猪一窝生两仔,狗丁胎生独仔;忌酉时鸡叫、戍时牛啤,认为这些会给人或家畜带来灾难或损失;吃饭忌吹热饭,认为这样家中粮食会自己飞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禁忌己日渐淡漠。
对鬼神的崇拜
布依族崇拜多神,源于远古,不乏史载。古代布依人认为有一种强大的威力在支配一切(包括祸福生死),把这种威力称之为神。认为:石有石神,树有树神,水有水神,家有家神,门有门神……总之,万物皆有神在支配。
为保平安,求得幸福,就向神供祭,祈求于神。布依人还认为人死灵魂不灭,就成了“鬼”。于是,家鬼、野鬼、凶鬼、大鬼、小鬼…诸多鬼怪潜入人们意识之中。相信鬼神能给人以“预兆”,认为喜鹊报喜,乌鸦报忧,猫头鹰、黄鹿叫,都是不祥之兆。
相信生辰八字龙脉风水。故布依族村寨,寨寨立山神、土地庙,寨子内外,有诸多神树、神石、神仙洞。户户立家神、门神、祭灶神。一年四季逢节、疾病、受灾,都要敬神、驱鬼。对鬼神崇拜;至今还存在。
敬神祭鬼方式
布依人信“摩”,敬神驱鬼一般请“摩师”举行。其方式主要有推算查鬼神,叫魂、抹米看蛋、打挂、打保福、看鸡挂、送神、送鬼、找保爷、搭花桥、立指路碑、扫火眼、丢草结等等。布依族地区送神 、送鬼名目秀多,耗资巨大,长期束缚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解放后,人民思想觉悟、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上述活动逐步减少。
一、布依族风俗习惯
1、服饰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
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目前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佩戴各种银质首饰。
2、饮食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3、建筑
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半楼房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4、婚姻
历史上,各地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不尽相同。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从史书记载看,布依族在明代以前婚姻是自主的。明代以后,由于各民族的频繁交往和文化的相互交流,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的婚姻礼俗才逐渐改变,婚姻缔结从自主择配变成了父母绝对包办。
5、丧葬
布依族丧葬在清代以前,行火葬,不垒坟。清代中叶后才逐渐垒坟、立碑。当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舅家和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的“布摩”(祭师)择定吉日,举办丧事。
二、苗族风俗习惯
1、服饰
苗族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大多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妇女的服饰款式复杂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30种以上,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有时甚至寨与寨之间,常有不同的特点。
2、饮食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3、建筑
苗族聚族而居,村寨周围茂林修竹,风景幽美。村寨大多设有寨门,寨内种植有常青的保寨树。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而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建筑,以瓦或杉木皮、茅草等盖屋顶。黔中或黔西地区也有用薄石板盖屋顶的。
4、婚姻
苗族的婚姻严禁同宗族者婚配,多是异姓通婚,同姓不同宗有的也可通婚。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婚姻,过去也有父母包办的, 但婚前青年男女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点,由本寨姑娘与外寨男青年在此对歌,双方有意后则互赠礼品作为定情的信物。
5、丧葬
过去,苗族的丧葬形式比较复杂,有树葬、悬棺葬、岩洞葬、火葬和土葬。树葬即是人死后用树皮包裹起来挂在树上,贵州剑河县摆久乡苗族就曾采用这种葬俗,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消失。惠水、罗甸、望谟等地少数苗族的悬棺葬俗沿袭至20世纪30年代。土葬已成为苗族现今采用的主要葬式。
中国政府网-布依族
中国政府网-苗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结婚习俗方面都有着特色。
以下是一些贵州省内有趣的结婚习俗:
走婚: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如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在结婚时会选择“走婚”。走婚是指男女之间不结婚,而是男方每年到女方家中与女方过夜,直到生育子女为止。这种习俗源于当地土著信仰中的“鬼婆婆”的传说,被视为是传统上对妇女地位的一种尊重。
抢媳妇:黔西南的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在结婚时会进行一种叫做“抢媳妇”的仪式。当男方来向女方求婚时,女方会提出一些条件,如男方必须能在山路上抢到女方的面巾等。男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条件,否则就不能和女方结婚。
送嫁桥:黔东南一带的侗族,在结婚时会进行送嫁桥的仪式。男方需要在桥底下拱起一座木桥,让女方走过,象征着两人携手共度人生的情景。同时,女方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诗歌考验,以展示她的才华和文化素养。
烤猪:贵州省内的许多地区,在结婚时都会准备一只猪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猪需要在火堆上烤制数个小时,直到外皮变得金黄酥脆,内部熟透鲜美。在烤猪的过程中,亲友们会唱歌跳舞,欢庆新人结婚的喜悦。
以上是一些贵州省内有趣的结婚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也为新人和亲友之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民族的结婚习俗各具特色,其中有些习俗颇具趣味性。
1 河南豫东地区“抢亲”
在河南豫东地区,结婚时男方要先抢亲,然后女方再追回去,把抢亲过程和结婚仪式融合在一起。这种婚礼习俗原本是为了反映农民社会的某些现象,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地方文化的代表。
2 贵州布依族“开门红”
在贵州布依族地区,新娘嫁入新家时,必须提前把自己的嫁妆准备好,并用红彩纸包裹,成为“开门红”。这项习俗代表着新妇进入新家的吉祥、幸福和祝福。
3 云南纳西族“担水婚礼”
在云南纳西族地区,新郎必须在结婚仪式前,背着装有水的竹篮慢慢向前走,新娘在前面沿着长街小巷而行,象征着新娘和新郎一起艰难度日,彼此扶持走过人生的坎坷。
4 新加坡华人“门神婚礼”
在新加坡华人婚礼上,新郎要首先回答新娘家中的门神所提出的难题,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并有能力照顾好新娘。这项习俗代表着新郎对新娘家人的尊重和认可。
总之,不同地区、民族的结婚习俗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并且反映了当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因为过去布依族的老人认为,布依族少女嫁给男方之后,会有一段时间很不适应男方家的生活,在怀有身孕之前不适合在男方家长期居住,所以就定下了这样的习俗。即怀孕前只能居住在女方家里,只有过节和农忙的时候夫妻俩才能“团聚”,然后直到怀孕了才能搬到男方家里长期居住。
布依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人看来,别的民族风俗也许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今天我们说的布依族就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风俗习惯。布依族人数众多,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特别是贵州地区的布依族人数比较多,占了全国的绝大多数。贵州是出了名的山区地形,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布依族女孩也出落得水灵灵的,大山和泉水不仅养育了人们,更催生了布依族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布依族的婚俗布依族的女孩子非常活泼,10岁出头就开始学着唱情歌了,到了十五六岁就可以出嫁。不过她们这里比较有特色的婚姻风俗就是,结了婚之后先不住在丈夫家里,而且在办结婚酒结婚这几天,新郎和新娘也不会洞房。当地女孩在结婚办喜酒那几天,晚上会由自己的几个伴娘陪同住宿,婚后的第3天就回到娘家,然后像没有嫁人一样在娘家生活。
坐家坐家就是女孩子嫁给男方之后,一直住在男方家里。布依族女孩结婚后却先一直住在娘家,只有在过节和农忙的时候,被男方家里接去过节或帮忙干农活,这个时候才能与自己的丈夫团聚,晚上住在一起。这种情况一直要维持到女孩怀孕,这个时候女孩才会正式到男方坐家,成为丈夫家里的正式成员。
六盘水地区:贵州布依族婚礼
在新式婚礼盛行的今天,民族传统婚礼似乎并不常见。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85后”布依族姑娘赵成娇放弃许多年轻人热衷的西式婚礼,选择按照当地布依族婚俗举办婚礼。
按当地传统风俗,布依族婚礼仪式一般分为“姑娘酒”和“正酒”两个部分,“姑娘酒”在女方家举办,这一天男方家派出“歌郎”,作为新郎代表到女方家迎亲、联谊,并在第二天将新娘迎回男方家办“正酒”。
3月1日清晨,新郎柏发贵的家中一早就聚集了亲朋好友。堂屋的桌上放置着烟叶、鲜鱼、猪肉,亲友们正在为迎亲仪式前的祭祀祈福做准备。带队的“大歌郎”王顺良告诉记者,这些东西将由他和另外四位“歌郎”送到女方家中。在迎亲途中遇桥、水、古树,都需要停下来拜神,以酒祭奠。
网络资料图
在新式婚礼盛行的今天,民族传统婚礼似乎并不常见。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85后”布依族姑娘赵成娇放弃许多年轻人热衷的西式婚礼,选择按照当地布依族婚俗举办婚礼。
想知道传统的布依族婚礼是怎么办的嘛?小编给你仔细说说~
清晨,新郎柏发贵的家中一早就聚集了亲朋好友。堂屋的桌上放置着烟叶、鲜鱼、猪肉,亲友们正在为迎亲仪式前的祭祀祈福做准备。
布依族婚礼首日,新郎家派出歌郎队伍一行五人,担着烟叶、糯米粑、酒等礼品出发前往女方家“迎亲”。
按当地布依族习俗,迎亲途中遇桥、水、古树,都需要停下来拜神,以酒祭奠。
“歌郎”到达新娘家时,身着盛装的新娘亲友早已摆出了拦路酒。
“歌郎”们要喝过四道酒,才进入新娘家的堂屋,与女方家的“歌郎”行歌令。
拦门酒过关,进入堂屋,大歌郎把烟叶交给女方亲属,“行酒令”环节开始
按照当地布依族婚礼习俗,在行歌令的过程中,新娘亲属以酒招待歌郎,并将他们从新郎家带来的糯米粑和烟叶当场分给客人,一同分享喜悦。
一天一夜的行歌令,琅琅对唱,此起彼落,使得婚礼在一种欢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着,让男女亲友更加了解双方情况~
次日清晨,亲人们为新娘赵成娇穿上了新婚盛装,并在她头上裹上黑布遮面。
吉时一到,新娘由姐夫背出门,正式“发亲”。
在临近新郎家时,送亲的女性长辈又为赵成娇换上了另一套新服装。一身新衣开启新生活
新郎家里亲友早就等着新娘进门啦!迎亲队伍好壮观!
整个布依族婚礼最特别的是,来到新郎家,新娘与新郎在新房一起吃了一餐饭后后,新娘必须要返回娘家。
按照当地布依族的习俗,新娘在结婚后当天就要返回娘家进行“坐家”,由母亲教导她孝顺公婆、操持家务、处理好妯娌关系等事宜,一般要在三年之后,新娘才会正式的入住新郎家中。
来源:掌中新贵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