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姨太太”的梗在网上盛传,民国真实的“军阀姨太太”究竟是啥境遇?

“军阀姨太太”的梗在网上盛传,民国真实的“军阀姨太太”究竟是啥境遇?,第1张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想先反问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张学良将军的夫人是谁?估计,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是赵四**。

笔者再追问一句:既然是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为何不叫张夫人,哪怕是赵夫人呢?

答案就是,赵四**直到1964年3月,才成为张学良将军的正式夫人,即两人才正式结婚。那么在前她是什么身份?红颜知己?妾?姨太太?都算正确。赵四**之所以能成为传奇,是有其历史特殊条件在里面的。

下面,咱进入到这个问题之中。首先“军阀姨太太”这个“梗”,笔者的定义就是:不切实际的,在空虚幻象之中的一种对青春的炫耀。简单说来,其实就是三个字:历史盲!

历史是什么?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过去,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言,也代表着过去。所以,历史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能帮助我们定位现实。不知历史,哪里有现实?没有现实,自然就会坠入到空虚幻象境界。

这种现象反应出的其实是,云深不知处的迷茫。无聊之中的游戏,却偏偏选中了之前的苦难来炫耀,而根本不知军阀是一群什么人。

如今的网上,有些人很喜欢抓住军阀的闪光点,进行放大,使许多人都产生了错觉。但实则军阀就是古代的割据势力。且几乎全部都是代表着保守势力的人。

所以于这些军阀来言,女性从来就是附属品,随时可得到,随时可丢弃,如笼中金丝雀一样养着玩。一旦不需要了,其结果之悲惨不言而喻。所以许多人都只看到了,笼中金丝雀的表面光鲜,却不知背后的悲惨。

先说关于社会地位的问题,李宗仁将军有一妾,姓郭。一次白崇禧家有丧事,郭女士和李宗仁的正妻,都送去了挽联,但被摆出来的,却只有李宗仁正妻的挽联,而郭女士的却摆不上台面。

再说一个关于生死的问题,四川军阀杨森,有一房姨太太,由于喜欢旅游,结果被认为是“谓其生活浪漫,行为不检……遂将其召回,终于予以枪杀”。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去了,无一人惋惜,同情,甚至还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也许有人会问了,倘若我有些家族势力呢?那么回答就是,家里人宁肯跟你断绝关系,也绝不会让你去做姨太太。就更不要说,还是军阀的姨太太了。这种事民国常有的,如赵四**在追随了张学良将军,其家庭就跟他断绝了关系。

除了赵四**外,再看看袁世凯的三姨太金氏,她是朝鲜李王妃的亲戚,因一件事做得不合规矩,被打得“一条腿落下了残疾,至死不能弯曲”,谁打的?大姨太动的手,这反应出的是姨太太之间争斗之无情。

以上这些都是民国的姨太太,且还是属于那些“要些脸面”的军阀。倘若不幸,落入张宗昌这种军阀之手,那就更别提了,经常把姨太太当成礼物,就送给部下了……所以,这个“梗”,其实很沉重,又极具讽刺味道!

建国废除这项制度后,虽然对人们以后结婚做了明确的规定,却无法解除多个配偶的历史遗留问题。为此国家在婚姻法里做了其他的规定:不强制要求他们离婚的原则,且准许他们自由选择,女子可以选择继续存续婚姻关系或者离婚,国家会支持和保护的选择权。

这些民国时期嫁人的姨太太不一定非要立马离开家门,只要这个男子的妻妾在《婚姻法》颁布后没提出离婚要求,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就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但是这个男子不能再娶其他女子。毕竟当时的女性一直是弱势群体,《婚姻法》主要功能就是保护女性权益。

只要女方选择提出离婚,无论是正妻还是姨太太,男方都只能选择同意。那些姨太太万万没想到,建国废除一夫多妻后,她们终于体会到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可惜的是,她们中很少有人有勇气选择离开自己的丈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留在了丈夫家。

虽说早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大部分的女性没有条件和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们中有些人因生活所迫,被迫成为那些权贵的附属品,;有些人被当时的权贵看上强行抓了回去,成为他的第n房姨太太,对于当时的权贵来说,一夫一妻制度不过是喊喊口号罢了。直到1950年5月1日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才真正彻底废除了一夫多妻制。

毕竟在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里面第一章第三条中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这是要禁止和取缔一切公开的、隐蔽的和变相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男子只能有一个妻子,以后也不能纳妾,否则就犯了重婚罪。

男子好色好比吃饭一样,是生来不用教就会的,即“食色性也”,但老年人性欲逐渐减退,可是有钱有势的老头还是喜欢找个年轻的小姑娘,例如国民党五星上将杨森,90岁在台湾还找了个17岁的小姑娘张灵凤,还生了一个小儿子,这是社会的丑恶现象。既不值得夸耀又不值得模仿,这样很容易乱辈份,因为这个小儿子年龄和他重孙子差不多。夫妻还是年龄相仿比较好。

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经验也是可以遗传的!这样看来,老头和小姑娘结婚生的孩子必然聪明,例如孔子就是这样的结果,孔子父亲70多岁,母亲才不到20岁,结果成就了大圣人。

至于是否能长寿,应当这样看,一般四十多岁找二十多岁女人最可怕,大都减寿(例如鲁迅、傅斯年均活了50多岁),但六十多岁之后就没有关系,反而会长寿。主要影响是性生活频度。

杨森(1884220—1977515)

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人。国民党军将领,四川军阀。

1904年,杨森中学毕业,参军进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进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加入了同盟会,1922年投靠吴佩孚,任中央军第16 师师长。抗战期间率军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几乎全军覆没。杨森妻妾成群,儿女众多,公开的妻妾有12位1949 年带著妻子田衡秋、胡洁玉飞往台湾,1960年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兼“奥林匹克运动”理事长,长住台北市长春路。晚年杨森更以86岁高龄登玉山,高呼“总统万寿无疆”,蒋介石大喜。90岁时与新竹人张灵凤结婚,新娘是年仅17岁的中学生,于右任有诗赠:“海誓鱼龙舞,山盟草木知”,不久竟生有一女,一时传为海内外的奇谈。1977年自菲律宾归返,终年93岁

杨森在国民党军阀中,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其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在人世间曾蒙上千古之谜 。

杨森的第一夫人是其发妻张氏,这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之初,俩人感情甚笃,张氏孝顺体贴公公婆婆,善待小叔小姑,又能勤俭持家,在杨家内外口碑甚好。后来,杨森考入成都陆军速成学堂后,张氏暴病身亡。杨森青年丧妻,很是伤痛,发迹后便让妻弟张元培来到二十军,充当了一位军需官,算是缅怀亡妻的一种补偿。

杨森1908年从军校毕业后,遵从父母意愿,续弦广安老家的谭正德填房。谭氏为其育有长子、长女。杨森妻妾成群后,谭氏被冷落,独自守着广安老家偌大的宅院,直至1976年以92岁高龄谢世。

第三个老婆名为刘谷芳,云南禄丰人。1913年,杨森混迹在滇军中,替长官黄毓成在昆明的安宁温泉监造别墅。刘谷芳之父刘柱卿亦是当日施工现场的小头目,因见杨森军人气质浓,便将女儿嫁给杨森。在杨森飞黄腾达后,刘柱卿先后出任过二十军驻武汉、成都办事处处长和军长代表。不过刘柱卿的女儿却没父亲那么幸运了,抗战时,刘谷芳因患肺病而卒。

第四个老婆便是杨府十二钗中地位最高,家境最好,深得杨森宠爱的田衡秋。1920年,杨森因出卖滇军利益,在刘湘的支持下得以返回四川,擢升为川军第九师师长。一次,他率部进驻阆中时,在大街上与田衡秋迎面相遇。但见该女子妩媚娇艳,心中顿掀波澜,当即骑马徐徐相尾,知道确切住址和家庭情况后,便派手下大张旗鼓地前去说媒。这时,田衡秋已有婚约,况且田家经商多年,是远近闻名的殷实大户,根本不愿让女儿做妾。田父遂一口回绝。杨森并不死心,一面极力讨好田衡秋,一面对田家软硬兼施。次年,杨森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泸永镇守使,他更加有恃无恐,田家被闹得不可开交,只得将女儿送给杨森。田父不久便离开人世。田衡秋毕竟出身于商贩世家,为人大气精明,理财持家颇有招术,又能揣摩杨森内心,自然而然便成了杨森的管家太太,深得宠爱。抗战时,杨森在重庆的“渝舍”借与何应钦、陈诚、毛人凤等国民党中央人员居住的机会,她陪同杨森一同接洽应酬。

1949年,田衡秋带着杨森多年敛集的财富先行逃往台湾,足见杨森对她的信任。不过,田衡秋未过几年,前往香港探亲时,因突发脑溢血引起半身偏瘫达二十年之久,杨森渐渐将她冷落一边。田衡秋晚年的生活、治病全靠美国的女儿担负,才得以走完痛苦的后半生 。

第五个老婆萧邦琼,则是杨森长驻泸州时,依靠同样的手段将这位部属之女纳入府中,萧父本为杨森在滇军任团长时的秘书,一个典型的戎装书生。一次,赴杨森家宴时,萧父带上女儿随行。敬酒时,杨森眼中大放光彩,如长辈一样摸着萧邦琼的头赞叹道:“几年不见,小姑娘长这么大了,模样周正得很呢。”一位善于摇尾逢迎的下属瞥见这一幕,便鼓动如簧之舌说服萧家将女儿嫁与了杨森。萧邦琼原本就生得艳丽照人,加之自幼入新式学堂念书,又做过教师,颇有文化。比之田衡秋,她表现得更为乖巧、应对接洽,极有分寸,更重要一点,她不似田衡秋世故、虚矫和故意作态,这在杨森看来,就显得格外纯净,当然就十分钟爱。1931年,萧邦琼由泸州上船时,行至江中,因船覆溺水身亡 。

陈顺容是其第六妾,一个粗眉大眼的典型的广东女子。原本为三姨太刘谷芳的贴身丫头,15岁,为杨森酒后乱性奸污,后收为妾。由于语言、性格之故,陈顺容畏畏缩缩,不善承欢,是“十二钗”中最不受杨森喜爱的一个。稍有不慎,便会被杨森用马鞭抽得体无完肤,陈顺容饱受刺激,后来得了精神病,被杨森差人用铁链绑着送回广安乡下。中共建政后病死于重庆。

第七个老婆曾桂枝,贵州毕节人。据说,她是杨森妻中身材最好的一个,本是杨森养女。早年,杨森率部入黔,在毕节收容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姑娘,交由属下代为抚养。流光催出玉人来,不曾想见,几年后,当年那个蓬头垢面、孤苦无助的小女孩竟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后来交由刘谷芳当丫环,改名为杨家桂。家桂而不“嘉贵”,杨森每日见了这位健康活泼、丰满秀挺的养女,禁不住*心荡漾。不久,他撕下伪装,全然不顾人伦道德,在田衡秋等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为14岁的曾桂枝“破了瓜”。随后煞有介事地圆了房。曾桂枝天生机敏,求知上进,杨森便为她请了家庭教师,几年后又不惜血本送往上海、北京等地求学。据说杨森支持曾桂枝求学的目标是为了将来能带她带入社交场所。然而,曾桂枝在上海读书时,情难自禁,大胆追求新生活,与同班陈姓同学相恋。杨森得知后,大为恼怒,设计将二人枪杀于渠县的荒郊野外 。

第八妾汪德芳是成都人。她是“十二钗”中同杨森最大胆决裂的一个。汪德芳之父原为杨森二十军军部秘书,为人谨小慎微。被无耻小人强行说合,被迫将女儿嫁与了杨森。汪德芳当时年仅15岁,尚在念中学。成亲后,杨森准予她继续求学,并送至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就读。汪德芳学成归来后,在杨森创办的成都天府中学任校长,成了社会名流,当选过国民党“国大代表”。但和杨森关系形同冰炭,几乎不往来,连所生小孩也改姓汪。

文革期间,因杨森之故,汪德芳被逼自杀于乐山 。

第九妾为泸县蔡文娜。她是“十二钗”最为美艳,最为杨森爱,最为杨森恨,同时又是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个。蔡文娜在泸县女子中学上学时,被誉为“校花”,芳名远播。其超凡脱俗的气质、逼人的娇艳,令人催眉折腰。杨森闻知后,特地赶去一见,大为心仪。当即便差人强行说合,蔡父本是个追名逐利的落魄书生,根本不顾及女儿的幸福,连忙答应下来,将14岁的女儿送入虎口,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名利。当别人切齿他违背伦常的举动时,蔡父居然大言不惭地说:“红粉赠佳人,美女配英雄,虽然是九姨太,但大小也是军长太太。”

蔡文娜天生丽质,媚态袭人,又是见过世面的人。婚后,深得杨森宠爱,每每带着她出入大型场合,引来众人艳羡不已,极大地满足了杨森的虚荣心。后来,与曾桂枝一样,蔡文娜在成都上大学时,和同学吕某相恋。事情泄露后,被杨森杀害。

第十妾郑文如,重庆南岸裕华纱厂的普通女工。杨森担任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时,手下有位医官系郑文如远房堂舅,一心想当军医处处长。得知杨森又准备娶小纳妾时,医官跑回重庆,说动郑文如家人,将郑文如带至贵阳,精心打扮后,送与杨森。杨森一高兴,就委任这名医官为军医处处长。

郑文如当时年仅17岁,经历了蔡文娜、曾桂枝的变故后,杨森将她带至身边,形影不离。后来,郑文如患肺病,容颜大改,杨森将其弃之一旁。1949年后,郑文如留在重庆,嫁了一名普通工人 。

第十一妾胡洁玉为杨森家仆之女。胡父胡应忠替杨森打点广安祖屋几十年,交情不浅。胡洁玉14岁,到重庆求学,住在杨森家,杨森众多的子女都称她为胡“妹妹”。60多岁的杨森看上了胡洁玉,胡应忠当然不答应,匆匆带着女儿回了广安。杨森追回胡应忠老家,将胡洁玉强行带回重庆并娶进了府中。胡应忠受不了乡邻指指戳戳远走他乡,后不知所终,胡洁玉则被杨森带去台湾,成了“十二钗”中继田衡秋之后,惟一带去台湾的妾。

在杨森86岁时,她生下一女,后带着女儿远赴美国留学。现定居美国。

第十二妾张灵凤,台湾新竹人。杨森年近90岁时,以招募“秘书”为幌子,将这位17岁的中学生弄进府中,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姻缘 。

面对如云的妻妾,成群的子女,杨森偎红倚翠,这在局外人看来,似乎是神仙过的日子。然而,杨森和他的十二钗并不是水乳交融。为了杜绝妻妾争宠,杨森采取平衡原则,在每个老婆处轮流住宿三夜。一旦妻妾怀孕,即凭医生证明领取五千元生活费,倘使顺利产下子女,则可领取存于外国银行的补助费两万元。同时,还可以子女的名义领取一份丰厚的田产。

杨森在四川军阀中敛财手段很高,历年来通过投资地产、开办公司、贩卖烟土,赚的钱无法数计。他在英、美和日本的银行都有巨额存款。重庆、汉口、上海、泸州则有豪华的公馆,富比王公。这些钱财正是他的资本。

杨森自己随心所欲,而对于妻妾却管束甚严。他有名目繁多的家规,如规定每个早上必须早起,统一着军装,扎腰带,由一名副官带队出操。风雨无阻。吃过早饭后,还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正课,要学古文,学英语,弹钢琴,不得无故缺席旷课。稍有触犯,便会遭到杨森鞭笞,谓之曰打“满堂红”。对于这些,杨森颇为自得,他多次向其他军阀介绍经验,大言不惭地说:“我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不然那屋子人,咋个镇得住嘛。”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丽对于女人而言,无异于抱璧藏祸。杨森的第七妾曾桂枝与第八妾蔡文娜殊途同归的悲惨命运便是明显的例证。俩人由于美艳惊世,引来众多的寻芳客,情难自禁,导致红杏出墙,深为杨森所恶,最后被设套处死。在曾桂枝20岁时,杨森花重金将她送至上海读了大学。原本性情活泼的她已无多少羁绊,许多男同学倾慕那近乎完美的身材,媚态袭人的容颜,纷纷与之交往。日久生情,曾桂枝和一位陈姓同学由此相恋。从未体验过爱情的曾桂枝无所顾忌。她和恋人成双成对,出入舞厅,卿卿我我,俨如一对恩爱夫妻。事不机密,这些情况被杨森安插在上海的耳目侦知。于是,怒火中烧的杨森便将曾桂枝催回了渠县防区。临别时,曾桂枝与恋人抱头痛哭。陈姓同学将一枚家传的戒指戴在了她手上,还拜托她在杨森处谋份差事。就这样,曾桂枝回到渠县,并带回了恋人的照片。更有甚者,俩人鸿雁传书,完全忘记了危险的存在。杨森设法偷看了二人的信物,曾桂枝却全然不知,一次席间,居然央求杨森替这位陈姓同学谋个工作。杨森一听,正中下怀,他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说:“这等小事有啥难的。给你同学写信,我让他当渠县的教育局长。”曾桂枝当即便飞鸿传书,邀请恋人来到渠县。俩人就此踏上一条不归的黄泉路。那位毫不知情的陈姓同学一跨入渠县境内,行至一处名为鲤鱼桥的地方时,便被杨森的宪兵队设伏,用冷枪打死,暴尸荒野。

杀死二人后,杨森仍不解恨。他又派兵将二人缚上巨石,沉入渠江。对此,杨森认为:“不守妇道,没办法,那我也就舍得下手。”

比之曾桂枝,蔡文娜的结局则更为悲惨。蔡文娜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被杨森纳妾后,继续在泸州上中学。杨森对这位光艳照人的绝世美女宠爱有加,并希望她能继曾桂枝之后,替自己在社交场争一份荣光,遂不惜工本培养她,特地请来一名家庭教师为其补习英语。

这位家庭教师亦是少年多情,俩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不久,事情为杨森所知,他将蔡文娜五花大绑,又让其他姨太太站在一旁,打算来个“三堂会审”,众多姨太太一并跪下哀告。杨森用马鞭狠狠鞭打了一顿,算是暂时放过了蔡文娜。数年后,蔡文娜在成都华西大学社会系就读时又与牙医学院的学生吕某相识,蔡文娜再度坠入爱河。她打定主意先与杨森离婚,再与吕某结婚。杨森得知后,命人秘密杀了蔡文娜。

为了杀一儆百,杨森集合起妻妾一同来到现场,命她们仔细观看。杨森又命人前去刺杀吕姓同学,然而吕某已得知消息,逃往了外国。而蔡文娜的姐姐蔡文其许久没有妹妹的音讯后,跑来重庆打探,杨森叹了口气,悠悠地说:“跑了,跑到英国去了。”蔡文其张愕着嘴,正欲发问,杨森皱了皱眉,说道:“我准备委你丈夫去当县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195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