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四个月这些事都不能做:
1、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新人在结婚的头四个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参加其他的喜事和丧事。
2、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新人在结婚的这段时间里,是有很多福气缠绕的。因此在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说法,新婚夫妇最好不要在外面过夜。如果是前往蜜月旅行的话,就另当别论。
3、结婚四个月内,新婚忌看戏,歌仔戏“悲欢离合”的剧情,恐看后致夫妻不睦,布袋戏以手指操作。木偶的头与四肢,恐看后会生残废婴儿,傀儡戏用绳线拉抽,恐看后产下软骨儿。
潮汕还有哪些结婚禁忌习俗:
1、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2、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3、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4、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5、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6、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7、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8、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9、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10、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11、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12、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13、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14、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15、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这是迷信的说法。结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因此在婚礼期间,新人需要了解很多的禁忌。特别是潮汕地区,关于结婚的习俗可谓是复杂繁多,不少年轻人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潮汕地区的结婚禁忌,一起来看看吧!
1、结婚四个月内,新娘禁坐“床沿”,以免心神不定。我们都知道,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坐在床边休息,适当的放松一下。但是对于新婚的新娘子来说,最好是不要坐在床沿的地方休息。做床沿一般是发呆的时候坐,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心神不宁的习惯。
2、结婚四个月内,新娘禁在床上午睡。现在很多人可能已经养成了午睡的习惯,只有中午休息一会,才有精力忙下午的事情。但是新婚的新娘肯定有不少事情需要忙,如果刚成亲就总是午睡,可能会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在很多地区,新婚四个月内,新娘是不能在床上午睡的。
3、结婚四个月内,床上红罗帐放下后,满四个月后才能掀开。蚊帐不宜洞开,利早生贵子。新婚夫妇在结婚之后的第一个任务,那就是早一点怀上宝宝。所以关于结婚上面的问题,一定要注意。
4、新娘的镜子在新婚四个月内忌借给他人、忌照人,这样会将自己的好运送走。因此嫁妆的衣柜或梳妆台有镜子,都要用红纸蒙住,满四个月始可拆卸。
5、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新人在结婚的头四个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参加其他的喜事和丧事。
6、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新人在结婚的这段时间里,是有很多福气缠绕的。因此在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说法,新婚夫妇最好不要在外面过夜。如果是前往蜜月旅行的话,就另当别论。
7、结婚四个月内,新婚忌看戏,歌仔戏“悲欢离合”的剧情,恐看后致夫妻不睦,布袋戏以手指操作。木偶的头与四肢,恐看后会生残废婴儿,傀儡戏用绳线拉抽,恐看后产下软骨儿。
婚姻,对于要结合的两个人来说是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在结婚的前后,传统婚假的 民间禁忌 也就变得十分重要,这是人们对一段婚姻的美好祝愿,希望通过禁忌来让新人变得恩恩爱爱,儿孙满堂,白头偕老。
1、忌农历七月结婚,即鬼月结婚,鬼夫妻。
2、忌农历六月结婚,有半月妻的意思。闽台地区有一个禁忌:“忌在农历六月完婚,有半月妻的意思”。据说有一个妻子在丈夫出轨后为了不离婚,就让丈夫上半个月住在家里,下半个月出去跟情人生活的故事,之后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半月妻”。
3、婚嫁忌生肖属虎的人观礼,取意:虎会伤人,因此导致夫妇不和睦或不孕。
4、新娘子结婚当日所穿的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气。
5、 新娘子结婚当日所穿的衣服 衣服忌用两块布缝接,以防再婚。
6、新婚当日,新娘忌尿,因而预先蹴尿桶,以免频催尿意。
7、一些地区婚俗,新娘子离开娘家时,哭得越厉害越好,越哭越发,不哭不发的意思。
8、安置新床时,要把床放于正位,切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家具物品的尖角相对。
9、新床位安置好后至新婚夜前夕,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可以找一位大生肖之人或未成年的男童陪睡,比如生肖属龙。
10、在迎亲途中,如果正遇到另一队迎亲车队,叫“喜冲喜”,这样就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此时必须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以作化解。
11、结婚当日,新娘出门时,姑嫂都要回避,不能相送,因为“姑”和“孤”同音,不好彩头。
12、结婚当日,新娘进男方家门时,切忌脚踏门槛,应该要跨过去。
13、订婚当天,无论天气有多热,所有参加订婚的人,都不能煽扇子,扇与散谐音,怕会有拆散之意。
14、结婚四个月内,新娘禁坐“床沿”,以免心神不定。
15、结婚四个月内,新娘禁在床上午睡,(真要午睡,只能坐着打瞌睡),以免养成懒惰贪睡习惯。
16、结婚四个月内,床上红罗帐放下后,满四个月后才能掀开,蚊帐不宜洞开,利早生贵子。
17、结婚四个月内,新婚忌看戏,歌仔戏“悲欢离合”的剧情,恐看后致夫妻不睦,布袋戏以手指操作。木偶的头与四肢,恐看后会生残废婴儿,傀儡戏用绳线拉抽,恐看后产下软骨儿。
18、新娘的镜子在新婚四个月内忌借给他人、忌照人,因此,嫁妆的衣柜或梳妆台有镜子,都用红纸蒙住,满四个月始可拆卸。
19、新婚四个月内忌在外过夜。(度蜜月时,新人各置一套衣服于床上代替两人)。
20、新婚四个月内忌参与他人婚丧喜庆事,以免相冲犯。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4htm#15
歌 仔 戏
是流行于闽南、台湾和南洋华人聚居地的戏曲剧种,它的曲调来自民间,唱词通俗易懂,故为群众喜闻乐见。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闽南民间艺术流行台湾,其中用闽南方言演唱的锦歌,颇为台湾民众喜爱。他们自发组织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清代,在台湾有人以锦歌为基础,揉合车鼓、采茶产生了表演程式比较简单的“采茶戏”。至清末,这些民间表演艺术,又吸收了乱弹的锣鼓科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歌仔戏”,又因其多在广场上演出,故又称“落地扫”。近代,歌仔戏向四平戏、京剧学习借鉴,有了较完整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逐步丰富剧目,从广场走向舞台成为台湾剧坛的主要剧种。
1928年,台湾“三乐轩”歌仔戏班回龙海白礁慈济宫祭祖进香,途经厦门,上演歌仔戏。由于语言相同,曲调相似,剧中唱、白全能听懂唱腔旋律和语调紧密结合,悦耳动听。因此,一时风靡厦门。此后,每年都有台湾剧团来演出,歌仔戏也随之流行于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相继成立许多歌仔戏班,随着闽 南人民侨居南洋各地,歌仔戏又流传到南洋。
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包括《七字调》、《哭词》、《杂念调》唱腔道白则是以厦门、漳州方言合成的台湾腔。唱词视情节而定,可 长可短。
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乐器参与伴奏的。
歌仔戏的代表剧目有《三家福》、《安安认母》、《加令记》、《火烧楼》等,此外,还创作了不少新剧目。
中秋节搏状元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花红月圆,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加倍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厦门一带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人。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更加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一个,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媒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两个,直径4寸左右;三红四个,直径2至3寸;四进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二举十六个,直径约1寸;一秀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它们分别代表文、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每人轮流掷股子,根据投到碗里的股子的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如果六骰相同,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
由于搏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前后六夜,军中按单双口分批轮流赏月搏 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搏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近年来,包装越发精美,成为送礼佳品。
http://wwwwelaocom/18/index9htm
另外一个
儿童饮食的禁忌
厦门儿童饮食的禁忌似乎比大人还要多一些,这或许是因为对孩子的希望更多,寄望更大,才带来更多的禁忌。
厦门俗话"吃饭皇帝大",因此禁忌在吃饭时打骂孩子。这一民俗使孩子安心吃饭,不致消化不良,也使父母安心吃饭,合家欢乐。
小孩吃饭时虽可免去父母的打骂,但许多食物却是被禁忌而不准吃的。吃鸡时,鸡脚、鸡翅膀、鸡肠子,小孩不能吃。据说小孩吃了鸡脚,将来手会发抖,写不好字,而已手指会如鸡爪一样抓破书 。同时,厦门人吃鸡时本来就有一奇怪的说法,认为吃鸡脚和鸡翅要两支一起吃,若家里两个人各吃一支,那就会互相打起架来。大约是看见鸡相互攻击时都用脚和翅当武器而引起的联想吧 。但为什么变成分吃一只鸡的两只脚或两个翅膀会导致互相打架,实在令人费解。也许,这只不过是哪位对鸡翅和鸡脚特别嗜好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与自己争食所发明的?
鸡肠则因其弯弯扭扭缠在一起,使大人们因害怕自己的孩子缠哭不休,而禁止小孩吃。
猪蹄同样也与孩子无缘。因为猪蹄是用来走路的,小孩若吃了,将来长大,婚事就有走掉的可能。这种说法当然是极为可笑的 。推测只是小孩啃猪蹄总是吃不干净,人人难逃暴珍天物之咎,干脆就不让孩子吃算了。
鱼卵也是不准孩子吃的,据说吃了将来就不会计算 。这大约是因为一块鱼卵包含千万粒小卵,在无从算起的情况下,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数为宜,进而引为不吃为宜。
盖屋禁忌
旧时的大厝建造之时,禁忌很多。要先盖内后盖外,忌先盖外后盖内。房间一定要单数,不能双数。前边的房子一定要比后边的低。屋脊上要安放碗、钵或土偶,据说可以压邪 。住宅的门口忌讳对冲着路口巷口,据说容易招来鬼魅。若无法变动,那就要在大门口高悬"八卦镜",或在门旁立"石敢当"。不过最大的忌讳当是被人暗中埋下崇物 。祟物可以是各种各样,甚至在厕所灰浆未干时按上一个手掌印.据说也会今主人家不得安宁 。能安放祟物的当然主要是工匠师傅,因此,盖房时对师傅是极为恭谦尊重的。
房屋的坐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忌朝北和朝东。尤其是店铺,厦门的俗语:"朝南,赚钱一世人(一辈子);朝东,剥空空;朝北,蚀本又脱壳;朝西,赚钱没人知 。"有这么几句,可知朝向之重要了。
忌满斟茶酒
"七分茶、八分酒"是厦门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酒斟茶不可斟满,让客人不好端,溢出了酒水茶水,不但浪费,也总会烫着客人的手或撤泼到衣服上,令人尴尬 。因此,斟酒斟茶以七八分为宜,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忌留碗底
民以食为天",而作为闽南人主食的大米,更被十分珍惜,乃至敬重。糟踏粮食,被视为暴珍天物,不但父母兄弟,连邻居路人都会加以遣责。因此,小孩如果吃饭时不将碗底的饭吃十净,大人便要督促他,并警告说,留碗底会娶"猫某",嫁"猫丈夫"。即是说将来讨的老婆或嫁的丈夫一定会是麻脸 。这当然是骗孩子的话,但其用心却是教育儿童自幼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不仅小孩,大人也是如此。倘若去作客吃饭留碗底,那一定会被斥为"歹样"。
但在作客时,对于每一道菜看却是要留碗底,不能把菜吃得精光 。这不但因为吃光会使人产生是否菜太少的疑问,而且因为旧时厦门习惯,男人上桌,女人下厨,厨房里的人还等着这些剩菜吃呢。
忌将核子插在饭碗中央
由于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同丧俗"拜脚尾饭"时白饭中间插一双筷子的情形一样,因而是非常忌讳的 。小孩子这么做,一定会招来大人的喝斤,而如果客人这么做,则一定会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快。
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厦门人认为,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挨家挨户乞讨。因此,小孩子如果在吃饭时或开饭前以筷敲碗,作父母的就一定会严加喝斥 。大人就更不必说了,一时兴起,敲碗作乐,总要惹起老人的不快。
讲究一点的人家,拿筷子甚至不允许执筷头或筷尾,必须恰在适中 。据说,著执筷头(底部)吃饭,将来婚嫁对象就在近邻;而若执筷尾(顶部),则对象远在天边。
另外,端碗的手势也有讲究,大拇指一定要搁在碗沿,若是五个手指都托在碗底,也是要被斥为"乞丐相"。
忌进餐中收拾碗筷残渣
旧时厦门民间宴客,不是像现在一道菜吃完再上另一道菜,而是一道紧接着一道上,把桌子摆得满满荡荡,那才算热烈丰盛。而每个人吃剩的鸡鸭鱼骨头等,也必须弃在自己面前的桌上 。当客人尚未起身离席,如果去打扫他面前的残渣骨头,那无异于赶客离席,更不用说把他的碗筷收起了。如果只收拾自己的,则又好像是催促未吃饱的其他人 。因此,一直到现在,许多人家仍然忌讳在进餐中收拾碗筷残渣。但是有些餐馆,客人还未起立付账,服务员就忙不送过来一股脑儿将碗筷收走,有的还要弄出很大的声响 。即使再好的美食,此时也会反胃。
忌办喜事煮咸粥
咸粥本是厦门人所喜爱的,好吃又省事。办丧事的时候,孝男孝女只负责哭泣,帮忙的人很多,三餐又无法正常,往往煮咸粥来招待,无形中咸粥便成为丧事必备的项目之一 。现今大生里火葬场也有专门煮咸粥来供应守灵的人。这样一来,办喜事时,当然就视咸粥为大忌了。
忌补冬时吃萝卜、白菜
厦门人极重食补,尤其在秋冬之际,总要吃些壮气养神补血益肾的食物。这些食物自然是以热性为主,如鳗、鸡等。同时,还要加上参茸等中药补剂,也都是热性 。而萝卜、白菜被认为是冷性食物,吃了当然会使这些补品的功效大打折扣。
忌食物相克中毒
厦门民间有许多关于同时吃某两样食物相克中毒的传说,有的甚至还有人物故事,那些人物还有姓名有地址,不由你不信。传说最多的是,酒和柿子不能一起吃,牛肉和橄榄不能一起吃,生蛇和红糖不能一起吃,南瓜和虾不能一起吃,番薯和石榴不能一起吃,鳝鱼和红枣不能一起吃,苋莱和鳖不能一起吃等等,大约有四五十种 。其中恐怕有真有假,并不太可靠,也未听说科学家们曾加以化验论证。但世人"小心不蚀本",有谁愿以命相试?至今依然禁忌。
忌孕妇吃姜吃蟹吃兔
据说孕妇吃姜,婴儿会生出十一支手指头来;如果吃蟹,婴儿会喜抓挠他人;如果吃兔子,生子会缺唇。这大约是由于姜尾多歧如指,螃蟹多脚横走,而兔子则豁唇所引起的联想 。只是鸡照吃,却不怕孩子生出来头上长鸡冠;鱼照吃,也不怕孩子生出来没有手脚。
忌蒸时有人在一旁说话
过年过节蒸发,忌讳孩子或其他人在灶旁指指点点,大声说话或猜测发与不发。如果万一不发,那就一定要迁怒于这些人;即使发了,也要怪说发得不够 。如果是发得很好,那就庆幸刚才及时地赶走了这些"帮败鬼"。
忌祝寿时用筷子夹断线面
老人作寿都要吃面条或线面。当这一盘寿面上来时,大家就要一起举筷,夹起面条或线面,一边嘴里还要念"给某某抽寿了"。这面条越抽越长,那主人才越高兴 。如果此时哪位用筷子去夹断面条,不但败兴,而且也大不知趣了。
忌反穿衣
厦门旧时丧葬中有"接外客"和"套衫"之俗。所谓"接外客",也称"接外家",即家中女眷去世,人殓前必须迎接女眷娘家的舅舅前来审视 。这时,丧家预先放置一桌于门口,桌围需反面而结,桌上排烛台、香炉,但均不燃,专候女眷娘家之人。所谓"套衫",即替死者套上"寿衣"。"寿衣"有三层、五层、七层不等,必须先反穿在孝男身上,再脱下穿在死者身上 。由于有这些缘故,反穿衣,形同当孝男,是大不吉利的事。
忌衣服晾干后未摆好就直接穿着
晒衣晾衣有许多禁忌。比如夜间露天不可晒衣服,恐冲犯夜游神煞;竹尾不能晾衣服。因像丧事所举的旗幡;禁将女人的裙裤晾晒在行走之处,忌男人从晾晒的女裙裤下经过 。若衣服晒干,则必须先从竹竿上收下摺叠妥当,然后才可抖开来穿上,否则就不吉利。这当然都是些无稽之谈,只是要化解人们不祥的联想。
忌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过去有一种巫术,做个小人,穿上衣服,写上仇人的名字,然后用针刺在小人的心窝或头上。据说这样一来,仇人就会得病死亡。因此若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不仅穿针引线不便,失手有刺戳之虞,而且令人联想到这种巫术,心里总是有些发毛 。所以,缝补衣服是一定要脱下来的。
忌在庭院植香蕉
这主要是由于香蕉无籽,无籽即"无子",因此厦门人家的庭院是绝不种香蕉的。
忌用字纸漆屁股
字纸即写着或印着字的纸。旧时厦门人相当注重教育,儿孙好坏,首先看他读书如何。尊师重教,乃引申到对书、对字纸的敬重。如果将这令人敬重的字纸拿来擦屁股,简直是糟踏文明礼数 。这一禁忌虽然同样是牵强附会的臆想,却应该说是挺好的风俗。
忌养白蹄或白尾猫
在厦门话里"白脚蹄"是专指"帮败鬼"、"扫帚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如果是带来好运气的人,则称之为"好脚蹄"。因此养白蹄的猫,等于是给自己招致厄运,是非常忌讳的 。白尾猫却是因"白"总让人想起丧事。白尾,便是没有好结尾,不得善终。因此,不独白尾猫,所有白尾巴的家畜都十分忌讳 。不过如果全身都是白的倒问题不大。
忌鸟粪落在人头上
鸟飞空中,或歇枝头,人从其下过,偏偏有鸟粪不偏不倚落在头上,那实在是非常倒霉的事。人当然会联想自己一定有什么坏运气了。因此若遭此不幸,必须赶快改运消灾 。改运的办法就是吃一碗猪脚线面消灾 。所以运气虽然不好,却可大快朵颐,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以致有些小孩反而期盼"鸟粪运",总在大树下留连忘返。
忌乱送礼物
厦门人待人热情,好客诚挚,朋友往来之间自然彼此会有馈赠 。但是厦门人对礼物却是有许多的忌讳,如果乱送礼,不但一番好意没人领,反而会引起误会。
忌以手巾、扇子、剪刀赠人。厦门话"巾"和‘根"同音,俗话有"送巾现断根",有断交之意。直至今日,厦门丧事完毕后都要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魂魄不找生前友好 。因此如平时赠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丧事或断交之意。
扇子则只在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就弃之不用,是一时之交,用后即弃 。若是交友如此,岂不让人伤心?厦门话"扇"和"见"又偕音,俗话有"送扇,无相见",大有断交之意,所以也是禁忌作为礼物的。
至于剪刀,总是让人想起"一刀两断"、"一剪两断",在赠予者与受赠者之间不但有断交之意,而且有威胁之意,似要强行断绝,更是万不能作为礼物。
北方有的地方因"钟"、"终"同音,禁忌送钟。厦门却反而没有此忌。过去人家结婚时,还往往把别人送的时钟摆在相当显眼的地方 。除了手巾、扇子、剪刀,雨伞也是不宜作为礼物的。厦门话"伞"、"散"同音,而且"雨"和"给"也同音,而"给"在厦门话里又有"让"、"使"的意思,"雨伞"岂不就是"使"之"散"的意思吗?
忌晚间去看望病人
日落后阳气衰退,阴气渐长。对病人来说,也是处在阳气渐衰,阴气渐侵之时。探视病人若在白天,好似带去阳气,而在晚间却如带去阴气,有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 。同时,前人认为病乃鬼煞作祟所致,晚间鬼最活跃,探望者有可能也被病者的鬼煞所侵。因此,不宜晚间探望病人。
忌将信封折角
旧时民间报丧的讣闻信函,例有折角之俗。因此,一般人寄信绝对忌讳任意折角。同时,讣闻所用信函,例用全自,不得掺杂半丝红色字体或画线 。因此,普通人写信,也忌讳用全白的信封。
忌穿红衣、花衣参加丧礼
友人或友人亲属之丧,本是极为悲哀之事,如果穿红的、花的或色彩艳丽的衣裳,不但不能表达自己沉痛的心情,而且会令人误为幸灾乐祸,是非常禁忌之事。
忌以鸭子赠产妇
亲友有生育之喜,礼当祝贺,一般要送补品食物为产妇做月子,厦门话叫"做月内",产妇称"月内人"。"月内人"宜吃麻油鸡、猪肝、猪腰等热性的食物 。而厦门人认为鸭子却是冷性的食物,不补,因此"月内人"不宜吃。如果送鸭子就犯了恳。
忌在店铺前的桌柜上坐卧
店铺为生意场所,银钱出入之地,财运至关重要。生意好坏,除了自身的勤谨精明,经营有方,还要有点运气。可是运气这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机遇,完全是偶然性的,捉摸不定,来去无踪,便使店主讲究起"彩头"。厦门所谓"彩头",即是运气的征兆 。好运将至,便称好彩头;坏运将至,便称坏彩头。好像听见喜鹊叫就高兴,听见乌鸦叫就倒霉一样。
店铺前的桌柜有如人之脸面,倘若让人放肆地坐卧,喧声吵闹,岂不是"坏彩头"吗
忌早上第一位客人不成交而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位客人若成交,叫开市吉利,这一天自然就得心应手。而且常常是有人来买,其他人看见了才会围拢过来,于是生意就热闹起来了 。所以店主或摊主总是竭力招呼第一位客人,力求成交。若不成交,新一天的希望一下子落空,心情总是不好,当然是很坏的"彩头"。因此,有时甚至情愿降价以求成交。
忌匠人工作时手受伤的血溅到器物上
不论桶匠、木匠、藤匠、席匠、鞋匠、铁匠、衣匠,都十分忌讳工作不小心,手受伤,血沾到器物上。据说若忘了擦干净这些血迹,那器物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精魅祟人 。自古以来,血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人活靠血,血干则死。器物沾了血、获得血当然也就会有生命,但又不是人。有生命而非人,自然就是妖精鬼魅了 。这完全是原始时期对血的恐惧和神秘之感的积淀。
忌艺人花脸入睡
这一禁忌不但是艺人,就是一般人,尤其是小孩子,睡前脸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古人认为人人睡,灵魂就出窍去游荡,早上才又回到身体。若入睡前涂抹脸孔,恐怕灵魂认不得自己的身躯,回不来,那就会一觉不醒 。梨园子弟天天晚上要演戏,而且常常要演到三更半夜,年轻的易偷懒,不洗油彩,倒头便睡。据说不但自己的灵魂回不来,而且著画曹操扮相者,还会遭曹操鬼魂的纠缠和追逐 。如果是扮李逵者,那只怕会被李逵的鬼魂当作又一个李鬼,一斧劈掉。因此,绝对禁忌睡前不洗脸。
门槛禁忌
厦门话将门槛叫"户磴’。在俗信中,不但门有门神,门槛也有"户磴神"。偏偏小孩又最喜欢会踩踏或蹲坐在门槛上,因此往往被大人不断训斥 。不准其踩门槛。商店的门槛,更忌踩踏,无论有意或无心,被店主看到,总要皱起眉头,好似一天的买卖就此给砸了一般。
扫帚的禁忌
扫帚在厦门民间被视为具有灵力的东西,关于扫帚的忌讳就特别多。帮倒忙的人往往被骂为"扫帚星",没人愿意与之合作共事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被指为"扫帚星"的人,其实只是失败之后众人的替死鬼罢了。
扫帚的禁忌,最要紧的是忌用竹扫帚打扫客厅房1司。一般的习惯,竹扫帚用来打扫庭院马路,只有在家中丧事时,才用它在放灵枢的厅里象征性地扫几下 。既然是只在丧事时才用,那平时自然是非常忌讳用竹扫帚扫厅房了。
客人来了,不准扫地.即使扫一半,也得停下来。因为扫地象征着扫地出门,颇有驱赶客人的含意,是绝不允许的。而市井里泼妇争吵,也往往扬言要用扫帚驱赶对手 。因此客人来,是万万不宜动扫帚的。
有些殷实人家更讲究。打扫客厅时,必从厅外扫到厅内 。据说,这样就会把外边的"金仔粉"扫人自家区内;反之,当然就有财气外泄的意思,是绝对不行的了。
药店、棺材店忌对顾客说“扎阁来”
厦门话"扎阁来"就是再来、再见的意思,一般店主在顾客告别时无不以此为招呼,期盼顾客再光临。但是药店、棺材店岂好一再光顾?除非病人不愈,死人不断,极不吉利 。药店、棺材店的老板若这么招呼顾客,岂不等于咒人生病死亡吗?那是要跟顾客吵架的,所以是绝对禁忌的。
渔人之忌
如果到厦门港的渔人之家作客,吃饭时则忌将盘中鱼翻过来。因为一翻则令人联想到船翻了。同样,如果不慎打破了汤匙碗盘,也不能讲"破了",只能说"掉了"。"破了"之语,难免想起"船破了"。
地方方言:厦门的方言为闽南方语(闽南语)厦门话。
地方戏曲:歌仔戏(又称乡剧),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出现了“歌仔馆”。明末清初,受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歌仔戏”,先在台湾流行,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新,再取名“乡剧”。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厦门歌仔戏剧团的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由香港长城**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发行东南亚,其它剧目如《火烧楼》、《五女拜寿》、《杀猪状元》、《哑女告状》、《白蛇传》、《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电视戏曲片。
传统习俗: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栽种花草,是厦门人的一种爱好。不但自家有盆栽,还喜欢到市面买各种鲜花用清水养起来摆放客厅、卧室。人们还常用新鲜花卉编扎花篮、花屏和龙、凤、灯等造型,用作喜庆场面的陈设。
民间的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时扫地,被人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
婚庆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最为犯忌,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
进餐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上,因祭祀时往往在饭上插香。这是对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时,最忌讳摆六盘菜,因为依清朝旧例,死囚临刑前才食以六盘菜肴;
在婴儿面前不要谈猴,认为谈猴会招致婴儿多病难养;也不要夸婴儿肥胖,要说“好看”、“好养”。
以上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在厦门,结婚、寿辰、生儿育女等喜庆,统称“红事”,而丧葬则称为“白事”。
结婚。成年男女结婚,以往礼节甚繁,现已大为简化。一般市民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以示庆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生日寿辰。厦门人做生日以少年16岁和老人50岁、60岁大寿为重。少年男女,年满16岁,被看作长大成人。族人亲戚要送活鸡、线面、衣料等礼物去庆贺。当事人父母则设筵回礼。老人寿辰,尢其父亲60花甲、母亲50寿辰,已成家的儿女要备好猪腿、寿面、美酒、鸡蛋等四色礼物奉献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会设筵款待亲友。
生儿育女。民间视为一大喜事。儿女出生满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备好“油饭”派人送到娘家报喜。满一个月,再以“油饭”分送亲友和邻居,称为“弥月”。随后4个月、周岁,也要热闹一番。
丧葬。以往也讲排场,现在废土葬为火葬,诸事皆由殡葬管理所料理。
传统节庆:和各地一样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
端午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区的龙舟池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热闹非凡。
中秋节同其它地方比较而言,在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之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来的“博饼”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该活动规则是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几百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陈胜福
陈胜福,生于西元1953年,为「明华园」现任团长兼制作人,同时也是「明华园」创办人陈明吉的第三个儿子。
中文名:陈胜福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53年
职业:制片人
主要成就:拓展歌仔戏
代表作品:《大地勇士》、《人肉战车》
简介
自1979年开始,着手协助「明华园」行政工作,同年并筹设成立佳誉**公司,其后拍摄了《大地勇士》、《人肉战车》等励志片,在商业市场受到不错的风评。1981年,陈胜福正式自父亲手中接掌「明华园」,隔年与「明华园」现任当家小生孙翠凤结婚。陈胜福接掌剧团后,首先致力于戏剧制作的革新,引入现代剧场技术、**表现手法,呈现出明华园歌仔戏与众不同的特色,并在1983年参与「全国文艺季」进入国父纪念馆演出,打开台湾歌仔戏正式迈入大型室内剧场演出的新纪元。陈胜福坚持延续「创新」、「精致」的演出理念,成功拓展明华园的歌仔戏版图,将歌仔戏推广到全省各大小乡镇庙会、大专院校、外岛、医院、监狱、劳工界、校园、企业,甚至以文化艺术改变秀场型态的工地秀表演,也协助政府的环保政策宣导等,更将歌仔戏的表演领域拓展到国际舞台,一连串的成功出击,使「明华园」成为歌仔戏的超级团队。
制作作品
1、舞台歌仔戏
明华园歌仔戏剧团
1986年
《刘全进瓜》
1988年
《红尘菩提》
1989年
《财神下凡》
《真命天子》
1990年
《济公活佛》
1992年
《逐鹿天下》
1993年
《李靖斩龙》
《界牌关传说》
1994年
《薛丁山传奇》
《鸳鸯枪》
1996年
《燕云十六州》
1999年
《武松打虎》
2001年
《乘愿再来》
《白蛇传》
2002年
《狮子王》
《鸭母王》
2003年
《剑神吕洞宾》
2004年
《韩湘子》
2005年
《王子复仇记》
2007年
《蓬莱大仙》
2008年
《何仙姑》
2009年
《猫神》
《海神家族》
2010年
《曹国舅》
2011年
《蓬莱仙岛》
《火凤凰》
2013年
《幺喽正传》
一心歌仔戏团
2004年
《蕃薯顶的铁支路-烽火英雄刘铭传》
2、电视连续剧
大爱电视台
2009年01月05日至2009年02月18日《台九线上的爱》
台视
2002年《移山倒海樊梨花》
2006年《祖师爷的女儿》
3、**
《大地勇士》
《人肉战车》
《女学生与机关枪》
综艺节目
台视
2013年02月22日《百万小学堂》与陈昭贤
民视
2008年08月10日《台湾演义——明华园的故事》
中天
2007年12月22日《沈春华LIVE秀》
2013年02月08日《SS小燕之夜》与陈昭贤陈昭婷宣传《风神宝宝之火焰山》
未来综合台
2007年06月11日《冰火五重天》宣传《超炫白蛇传》
2008年04月08日《冰火五重天》宣传《何仙姑》
东风
上世纪90年代《小燕有约》宣传《燕云十六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