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郎明明还活着,为什么不回家?

杨四郎明明还活着,为什么不回家?,第1张

杨四郎流落番帮,成了肖太后的乘龙快婿。

杨四郎名贵,字延朗,为杨令公杨业的第四子,并州太原人。

在他年少时,因战乱与家人走失,为其师崔应龙收养,传他枪法,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勇冠三军。封为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

杨家将与辽邦最有名的一战,当数金沙滩之战:北宋初年,宋太宗进五台山烧香还愿,应辽国安庆王之邀,来个“双龙会”,借机灭掉赵宋宗室。杨业怕太宗有危,命长子杨大郎扮成宋王,率杨家儿郎去幽州赴宴。果然不出杨业所料,酒不过三巡,辽国安庆王摔杯为号,席后伏兵杀出。杨业率杨家八虎即席而战,退至金沙滩。杨大郎用袖箭射杀了辽帮安庆王,力扛千斤闸,气绝而死。二郎三郎跟着战死,五郎杀出重围而走,四郎被俘,七郎回去搬救兵,遭潘美乱箭射杀。金刀杨令公头碰李陵碑而亡。

这只是戏曲演义的版本,真正的金沙滩之战,非此。

历史 上真正的“金沙滩之战”,实质上就是“雍熙北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灭了北汉,欲乘′胜收复当年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结果,先胜后败,赵光义腿部中箭,多亏一农户的一头毛驴,狼狈逃回。

杨四流落番邦,拆姓为“木易”,因他英俊伟岸,一表人才,菊花点金枪使得梨花带雨,勇武过人,深得肖太后喜爱,把铁镜公主嫁他,招为了附马。

辽人痛恨杨家将:金沙湾一役,让辽国人见证了杨家八虎的厉害:不是人多仗着千斤闸,杨家将都可以杀出去。那枪若游龙,刀若飞蟒,剑若流星,人若猛虎,每每辽国人回想起那一幕幕,就不寒而栗。

后来杨六郎把守三关囗,更是令西夏北辽闻风丧胆。

因此,杨四郎在北辽隐忍不发,以木易之名生存:宋辽是死敌,他如何敢暴露身份,回归故里?只能坐等机会。

在辽国贵为肖太后的乘龙快婿,艳福齐天,富贵无比,权倾朝野,如果是我,我也不会回家。回家反而给家族抹黑。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杨家一门忠烈,四郎委身敌国,虽在世,却已死,哪还有脸回家。

杨四郎他做了一个很大的局,他给一个辽国人教会了绝世武功,这个辽国人的儿子让耶律洪基一生不得伐宋,辽国人的儿子就是乔峰,懂了吗!

杨四郎,子延郎,是杨业的第四个儿子,外表出色,且武艺高强。在宋辽战争被掳后,被召为驸马。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看杨家将的**,相信大家对杨家将都不陌生,杨家将是北宋有名的将军家族,为保家护国立下汗马功劳,但当时朝廷奸臣潘仁美当道,在宋辽战争中被陷害,落得八子去,七子回的凄惨下场。

杨家世代忠烈,杨四郎在与辽国的公主结婚后,并没有忘记北宋,忘记父亲的教导,忘记自己保家卫国的初衷。他之所以未回家是有苦衷的,一是在当时情况回家必是无疑,还会连累杨家,二是在辽国改名换姓,潜伏下来,收集情报,为了在北宋大军再次打过来时,可以里应外合重创辽国军队。

萧太后(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绰出身于辽代皇族著名四大别部之一的国舅别部,其父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其母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可见萧绰的出身是何等的显赫和尊贵了。

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皇后多为萧氏。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萧燕燕名萧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与”,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

� 乾亨四年(982)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

�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 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逼宋真宗确立卖国条约“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 萧燕燕年轻时曾许配给汉臣韩德让,但还没有来得及结婚,就被皇帝选为妃子。辽景宗死后,萧燕燕看中韩德让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于是决定改嫁给韩德让。当时契丹族的风俗是允许的。她私自对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国王也就是你的儿子。”萧燕燕又秘密派人鸠杀韩德让的妻子李氏。从此之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讳不间断地出入于萧燕燕的帐幕之中,过着事实上的夫妻生活。辽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韩德让忠心辅佐承天太后与辽圣宗,政绩卓著。

� 萧燕燕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与宋讲和,坐收岁币之力,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

统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萧太后的军事阅历十分丰富,《辽史》的编纂者认为“澶渊之役”是她军事生涯中最光彩的一页。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十县为名,萧太后和辽圣宗发兵南下。辽军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十一月,破德清军(近河南清丰)、通利军(今河南浚县),抵达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一时北宋帝国朝野震动。有的大臣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有的大臣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丞相寇准则力请宋真宗亲征。在寇准一再催促下,宋真宗亲自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为之一振。于是出现两军对峙的局面。最终双方合议休战,宋王朝每年向辽输绢20万匹,银10万两。

萧太后能够“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城野战,是历史上少见的女中豪杰。

法库叶茂台23号墓葬墓道

②法库孟家镇小房身村辽墓

③法库辽“宗州”城遗址出土铜质“宣差都提控印”

④法库出土的辽代瓷器

《中华姓氏大辞典》共收录了11969个姓氏。然而,于公元907年建立辽国的契丹一族,却仅有两个姓氏:耶律、萧。并且,耶律氏与萧氏世代通婚,历时200余年之久。

史载,法库县境内,便是契丹人萧氏的分封地之一,以致法库全境分布着20余座辽国州城遗迹,以及为数众多的辽国契丹萧氏家族墓地。由于萧氏家族的女士大多成为辽国的皇室眷属,所以,萧氏又被称其为辽国的“后族”;而萧氏家族的男士也借此飞黄腾达,最高官职高居“北府宰相”。

在此,不妨探寻一番法库境内的几座辽国州城遗址。

萧恒德掳掠汉俘

建“原州”安家落户

法库县城西约50公里,为包家屯乡南土城子村。村东有座石质圆形“孤山”。村东接近“孤山”处,便是辽国“原州”城址。

当地老年人介绍说,上世纪40年代,“原州”城墙足有3米多高。后来,村民们陆续在城址内盖房子萧孝穆简介,如今已将整个城址全部占用,惟余东城墙尚能依稀可辨。“原州”城址为正方形,每边长250米,方位南偏东15度,辟有南城门。

在城址内,专家们采集到了灰陶盆口沿、陶罐口沿、白瓷小罐底、白釉黑花器底、大石臼等。当地李姓村民盖房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小口、鼓腹、平底的黑釉大缸。村民们介绍说,当年,在城址外东面“孤山”脚下,村民们挖土时,发现了7座砖砌墓葬,挖出的整块青砖,足足拉了10多大车。《辽史·地理志》记载,“显州”(北镇)东北三百里为“原州”,国舅金德俘掠 后,在此地建城安置,共五百户人口。

有关专家考证,兴建“原州城”的“国舅金德”,应为“萧恒德”。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983年),萧恒德娶辽景宗耶律贤女儿“越国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后改任“北面林牙(翰林学士)”。当年,北宋将领曹彬、米信率兵入侵辽国南京(北京)时,萧恒德出谋划策、大败宋军,因而被提拔为东京(辽阳)“留守”。

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六年(988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兵攻打北宋,萧恒德率辽军攻城,独当一面。北宋守军城上矢石如雨;萧恒德气定神闲,指挥若定,督促辽军将士奋勇攻城,最终攻克北宋守城。攻城中,萧恒德不幸中箭负伤。“承天皇太后”萧绰亲自探望萧恒德,并赐良药。

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十二年(994年)农历八月,辽圣宗皇帝赐萧恒德“功臣”称号。之后,在一次征战中,萧恒德决策失误,导致辽军将士、马匹死伤甚多。因此,萧恒德被撤职,削去“功臣”称号。

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十四年(996年),萧恒德妻子“越国公主”生病。“越国公主”生母、“承天皇太后”萧绰,派遣宫人“贤释”侍奉“越国公主”。结果,萧恒德竟与宫人“贤释”私通。“越国公主”得知后,忧愤而死。盛怒之下,“承天皇太后”萧绰将姑爷萧恒德处死。

骁勇战将建“渭州”

英年早逝志未酬

出沈阳北四台子萧孝穆简介,沿101国道一路西北而行,过法库秀水河子镇西折,便到了法库叶茂台镇。叶茂台镇西二台子村东北05公里处,可见一座古城遗址。

这座城址的城墙为土筑,南北长315米、东西宽300米,方位南偏东25度,城墙外侧有“角台”、“马面”(用于防御),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当地老年人介绍说,过去城墙挺高,当地人都叫“马圈”。这座城址内出土文物颇多,有酱黑釉大缸、铁马镫、铁马衔、铁铡刀、石臼、白釉大碗、酱釉大口罐等。村中一户农家院里的方形石制品,四角雕刻力士,中间雕刻狮头,类似辽国塔座雕饰。城址内地面上,散布着灰陶片、布纹瓦片、白釉粗瓷片、铁镞等。

经有关专家考证,这座古城为辽国“渭州城”。《辽史·地理志》记载,“渭州城”由辽国驸马都尉萧昌裔兴建,位于“显州”(北镇)东北二百五十里,有千户人口。

这位萧昌裔,便是辽国骁将“萧匹敌”。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十四年(996年),萧匹敌出生不到一个月,他母亲“越国公主”便去世,父亲萧恒德也被岳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处死。成年后,萧匹敌与“秦晋王公主”结婚,拜“驸马都尉”,为“殿前副点检”,后改任“北面林牙”。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四年(1024年),萧匹敌任“殿前都点检”,为“国舅详稳(将军)”。

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九年(1029年),渤海国后裔“大延琳”叛乱。萧匹敌、“南京留守”萧孝穆前往讨伐。他们在大延琳据守的辽阳城外,再修筑一道城墙,围困大延琳。几个月过后,辽阳城里人与辽兵私通,最终里应外合,生擒大延琳。辽阳平定后,萧匹敌因功封为“兰陵郡王”。

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1031年),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病危。此前,“钦哀皇后”萧耨(音nòu)斤与“仁德皇后”萧菩萨哥,始终势同水火、势不两立。由于“仁德皇后”萧菩萨哥喜欢萧匹敌,结果遭到“钦哀皇后”萧耨斤的忌妒。于是,“钦哀皇后”萧耨斤便唆使护卫冯家奴,诬告“仁德皇后”萧菩萨哥的弟弟萧浞(音卓,zhuó)卜,与萧匹敌一道谋逆,打算让“仁德皇后”萧菩萨哥摄政,然后拥立新皇帝。

辽圣宗耶律隆绪“驾崩”后,辽兴宗耶律宗真继位;“钦哀皇后”萧耨斤篡权摄政。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元年(1032年),年仅36岁的骁将萧匹敌,便被“钦哀皇后”萧耨斤杀害。

罗氏女有和杨四郎在出战钱成亲了,可最后杨四郎去打仗时被辽兵抓了,当时他受伤了,所以失忆了,还和辽国公主成亲了,少年杨家将最后一集就是杨四郎好像对过去有点记忆,公主陪他回了中原,而罗氏女就一直在等他回来,就这么结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69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