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爱情美,美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爱情在现实面前越来越苍白无力,因为无论多么美女的爱情,最终都要以物质为基础,离开物质去谈恋爱那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爱情,而多了功利性婚姻,靠婚姻改变命运,或许是许多普通人的梦想。在当前的社会,由于人的追求不同,婚姻的目的也有不同,但归纳起来,应该包含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为金钱而结婚,这或许是当前功利性婚姻最多的一种。财富的多少是当前社会价值的最大标准,为金钱而结婚也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最大追求,所以,富豪们可以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来找女性,包括处女、身材、知识、性格、清纯等方面,从富豪招亲大会越来越火爆就可知道为金钱而结婚的人群大量存在。
二是为就业而结婚,这或许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的功利性婚姻。在就业越来越难的时代,婚姻也就成了一种交换手段,为了就业,只要对方能够满足其就业,尤其是自己满意的就业,就会奋不顾身的飞奔而去,或许在此之前有甜蜜的爱情,但在就业面前,再甜蜜的爱情也敌不过就业的诱惑,只能将过去甜蜜的爱情藏在心里,去接受面对现实的婚姻,所谓的毕业季即分手季也许是最现实的体现。
三是为升职而结婚。难就业,但就业后职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在“王侯将相有种”的今天,要想依靠实力成为升职恐怕是异想天开,所以,要想升职,必须让自己成为王侯将相,而普通老百姓最好的办法那就是通过婚姻,成为王侯将相的一份子,以达到升职的目的。即使真的不爱,但为了升职闭着眼睛也要追求,正如一位同伴笑着说:管他呢,闭着眼睛让他蹂躏,脑海里想我的恋人。
四是为成名而结婚。在当今的时代,成名也就意味着财富,但要成名的人这么多,不走捷径鲜有不可能,婚姻或许是捷径中的捷径,至少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比起找干爹干妈要强不少,所以,只要对方能让其成名,嫁或娶丑八怪也行,即使能当爹也在所不惜。
五是为理想而结婚。有理想才有未来,有理想才有可能成功,但光靠自己去奋斗实现理想去难上加难,如果有人帮一把,那理想或许与现实更接近,但帮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或许是婚姻最好,这毕竟是人要完成的一个过程,为了理想去结婚其实也不错,等到理想成功后再改变婚姻那是以后的自由,所以,许多人为了理想不断的结婚,婚姻其实成为他(她)实现理想的跳板。
六是为感恩而结婚。我们经常看到这样无奈的故事,“谁为我父母治病我嫁给谁”,“为帮助我完成学业我嫁给谁”,“谁给我治病我嫁给谁”,还有所谓的“英雄救美”这其实是赤裸裸的婚姻交换,谈不上感情,但还是涉及感恩,只是这感恩的代价是否太大也许只有当事人能够感受。
七是屈从压力而结婚。也许在生活中你有不愿被人知道的秘密被有心人掌握,也许在职场中你有不可告人的事情被人控制,也许你正好中了别人的圈套,也许来自家庭的压力,你面临着对方的威胁或亲戚尤其是父母的压力,你不得不屈从,最后考虑和对方结婚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这样的婚姻不可能幸福,但除了屈从或许别无选择,毕竟,能够结婚比只出卖肉体要体面。
八是为了逃避现实而结婚。也许你是独身主义者,也许你是恋爱失败者,也许你是所谓的“剩女”,也许你还在等待,但在别人眼中你不正常,你不得不逃避,不得不顺应世俗,终于鼓起勇气,随便找一个男人或女人嫁了、娶了,完成了父母了愿望,让世俗占了上风,这样的婚姻或许也幸福,但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九是与过去决绝而结婚。在当今世风日下的时代,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或许是别人的二奶、情人、小三或是二爷等,有的或是“失足妇女”,但这样的日子不可能长久,也没有明天,吃的只是青春饭,他们也知道,未来的日子要想幸福很难,所以,当青春耗尽,找一个人过日子才是正道,但他们知道,凭他们的经历要想找一个自己满意的很难,所以,找一个老实人、找一个还过得去的人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幸福不幸福其实不重要,有一个后代或许才重要,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婚姻能够持续多久。
十是为房子而结婚,这或许是普通人最普通的想法。不要说他们现实,是因为这社会太现实,房子越来越成为普通人最大的奢侈品,能够找一个有房子的人结婚或许才是安全的婚姻,爱与不爱都不重要,能够生存才最重要。
不要说婚姻有多纯洁,在不纯洁的时代,婚姻不可能单独的纯洁,功利性的婚姻为什么大行其道,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满功利性,靠婚姻改变命运也好,把婚姻当作跳板也罢,那是每个人的自由,我们无须指责,因为存在,我们就必须接受和面对,为了保卫婚姻,为了让婚姻尤其是功利婚姻能够幸福,唯一的可能只有让自己更强大,让对方感受到离开你不行,或许这才是在功利时代捍卫婚姻最好的办法,当然,感情仍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先结婚后恋爱或许是功利婚姻最好的办法。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习俗,中式婚礼就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种民俗。
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引门,选择中式婚礼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丢失了的华夏民族婚俗!到中国来举行一个传统的中式婚礼,将会让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中式婚礼,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轻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且,新人会在婚礼中留下最富有传奇和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必将在短期内大行其道。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历代相袭。因时代、地区、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肩舆、檐子 、兜子、眠轿、暖轿等。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轿顶及左、右、后 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由柳洪平创建。
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可不是**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现在的年轻人成家是越来越难,这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现在到了适婚年龄没有婚配,以及越来越多未婚嫁的大龄“剩男”、“剩女”群体日益庞大,就充分说明了一切,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但最为常见的是这三方面,现在年轻人结婚难,是这三个原因。
第一“物”
尽管说成家的条件是两人相爱,决定因素是感情,结婚需要的是你情我愿、两情相悦,但是大家都知道成家,也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的,还得靠一些经济条件做保证的,“有情喝水饱”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设和幻想罢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现实,社会上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物质因素在婚姻中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
对婚姻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对婚恋选择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于起到了导向性和决定性作用,人人皆知,现在找对象是长相、学历、家庭要考虑、职业、薪酬、身份要选择,房子、车子和票子要达标,甚至还有什么兄弟姐妹多寡、父母有无养老金、将来能否带小孩等等,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涉及面很广,几乎是无所不包。
但凡一说到搞对象,谁都能开出一大堆条件,要求罗列许多条,不同条件搭配组合,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物”的概念,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跟“物”关联挂钩,对现在人来说,相对于“物”的重视高于一切,似乎秉性、人品和感情已变得不再重要,和“物”的因素相比,已算不得什么,而且还轻易不会对这些“物化”条件做出妥协和让步。
说夸张点如果不满足要求,宁可不婚不嫁,达不到条件,结婚与否无关紧要,成不成家无所谓,大不了自己过有何妨,也就像俗话说得“不见兔子不撒鹰”,在这种情况下,能符合条件的“优质”男女能有几个,就别说全部达标,就是能占上一部分的都少之又少,这样成家容易吗?答案显而易见,就别说成家了,就是找个对象都实属不易了。
第二“贪”
既然是“物化”因素在婚姻选择中占了主导地位,结合现在的实际,要实现这些难度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比以往的任何年代都大,像祖辈的一袋粮、一身衣服,甚至一双鞋就把媳妇领回家的事,已成天方夜谭,像父母辈什么“三转、一响、带咔嚓”就能娶妻的时代也成了遥远的回忆,甚至连后边的“几金”、“几银”带“家电”就可成家的年月也一去不复返了。
再看现如今没车靠边站,没房不考虑,存款不够几位数免谈,彩礼、嫁妆少了别想结婚,那我们再看现在年轻人的现况,大学毕业二十多,然后很多面对的是毕业即失业的残酷,想方设法去择业、就业,找到工作,由于是新人要啥没啥,拿着微薄的薪水,工作几年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些年就算你不吃不喝,又能攒下多少“铜板”、“碎银”。
要想拥有这些,纯粹就是痴人说梦,就算你工作还不错,收入还行,这几年攒了些“银两”,但面对高出你收入无数倍的高房价,要买房你的那些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尤其是要几样都得到,那点钱只相当于九牛一毛,就算现在年轻人靠父母赞助,银行贷款得到了这些,漫长而艰难的还贷之旅,让你难承其重,但不管怎么说,总算得到和拥有了。
可现在最要命的,就是条件往往不是单一的,要求不是某一方面,如今的条件是多元的、相互组合的,就比方说你虽有“车”和“房”,但却因“矬”和“丑”变成困难户,你尽管长得“帅”和“美”,可“贫”和“穷”让你靠别站,似乎“高富帅”、“白富美”缺一不可,也许对方认为你人还行,但是却因为“文凭”、“收入”遭嫌弃。
也许你来自农村,经过打拼,条件还不错,由于父母没养老金,结果被一句“不嫁凤凰男”而耽误,更有甚者对你满意,但由于你有个“兄弟”,怕你是“扶弟魔”而不愿意,或者因为你听话,却有个“事妈”,因“不嫁妈宝男”而分手等等,就在这诸多条件中无缘婚姻,这一切都是现在人贪欲所致,总想“鱼”和“熊掌”得兼。
第三、“业”
除了现在人重“物”,由于“贪”让你受“限”外,再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业”的影响了,所谓的“业”,即“职业”,以前的每代人都是守在家乡,有一个自己的职业,很少四处漂泊流动,很容易就做到“安居乐业”,这为成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安居乐业”是成家的基础,而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想要的”但不知啥样的生活,怀揣这个“梦想”。
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各种“漂族”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很不固定,流动性极大,这样成家就非常不易,因为无法安家,还有现在年轻人的职业也极不稳定,不是自己频繁跳槽,就是动辄被单位解聘、辞退,不断择业,今天在这里工作,明天不知去哪儿上班,这样居无定所,最关键的是不管在哪里,最高是房价,很多人买房无望,没有房你家安何处呢?
再加之现在职场什么所谓的“996”大行其道,“5+2”、“白加黑”泛滥,还有加班加点是常态,由于这些另类工作制,让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对象,连谈恋爱都不成,何来成家之说。除此之外,还有现在风行奇葩的“三十五”岁魔咒,以及人人生畏中年职业危机,一旦失业,再就难度很大,到时候上有老、下有小,靠什么养家糊口,使得年轻人不敢成家。
两个太强势的人能走到结婚这个地步,我觉得真的非常的不容易,因为我觉得结婚是一件经过深思熟虑才去做的事情,而在之前的相处中两个强势的人肯定都不会去退让,都会去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也不会向彼此去低头,所以我觉得能走到这一步真的非常的不容易,但是虽然已经结婚了,但是该有的问题还是会存在的。
在爱情当中肯定需要一个人去多付出多包容。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以某些人是不可能做出这些举动的,那么两个人强势的人在一起的话就非常的难受,除非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非常的深,能够彼此做出让步,因为如果我觉得真的是深爱一个人的话,他愿意去做一些牺牲和改变,在刚开始的相处模式当中肯定会极其的难受,但是如果真的想继续走下去的话,肯定要寻求改变之路,必须要有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都去进行改变,相互进行磨合,然后才能好好的过下去。
结婚不比谈恋爱,在生活当中的琐事可能会引起一番争吵,两个强势的人在一块儿肯定是不大行的,所以我觉得如果不去进行改变点,十有八九是成不了,到最后还是会落到一个分手的下场,但是都已经走到了结婚这一步,我感觉细水长流,慢慢的去进行磨合吧,这肯定是两个彼此深爱的人。
可能我自己也有些偏向理想化的,但是现在的我依然相信你真爱可以改变一切!
结婚本是一件热闹、喜庆的事。女孩子梦想中的婚礼无外乎穿着美美的婚纱,站在人群中间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在这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来一张大合照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但很多地方对于结婚传统各有不同,特别是农村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规矩,我国民族传统众多,各地方风土人情流传下来的习俗各不一样。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也会举办比较有创意的婚礼,但在村里,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不能完成难免惹人闲话。
许多老人也希望遵照传统,一般为表孝顺,尊重老人,不少年轻人也会选择回村里举办传统婚礼。
传统不该被摒弃,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越来越多习俗都改进不少,如今许多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在进行传统抢新娘、闹洞房等环节时往往会适当把握分寸,让婚礼顺利进行,尽量给新郎新娘留最美好的回忆。
要说起婚闹,一直是农村婚礼屡见不鲜的一个环节,有的地方依然存在许多陋习;在地方整治过后,现在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越发文明,但婚礼陋习还是层出不穷。
新娘在结婚时遭遇了令人尴尬的事,遵照当地习俗,在吃饭时新娘要拿着酒杯和新郎向宾客们依次敬酒,让亲朋好友们都认识新娘,代表认定了这个媳妇。
这天新娘换上一袭得体的红色敬酒服,笑意盈盈跟来往的宾客一一敬酒,来往的宾客也都喜欢打趣新娘。
今天喜公公也颇为高兴,到处向宾友回礼,炫耀着儿子娶媳妇了,几杯酒下肚,公公情绪高涨,显得十分开心,脸上的笑意从未停止。
在这大喜的日子,开开小玩笑也无伤大雅,旁边的宾客打趣到让新娘和喜公公喝杯酒,随后有人起哄到要喝就喝交杯酒,显然这玩笑对儿媳和公公的身份并不合适。
起初公公也觉得不妥,新娘更是面子薄不好驳了宾客的的乐趣,只见其中一位宾客直接上手推着新娘的酒杯,要求来一个交杯酒。
见众人气氛颇为热烈,喜公公也不好翻脸,最后在众人起哄下,推推桑桑几个回合,喜公公拿着喜酒跟新娘喝起了交杯酒,众人更是一片欢呼,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
谁知公公几杯酒下肚,许是酒劲上头,借着大家起哄的劲儿,一把搂住儿媳的肩膀,新娘明显感到不悦,但也不好说什么,便只是礼貌微笑。
公公一边跟宾客谈笑,时不时将酒满上,催促着儿媳向宾客回礼,一个回合下来,公公面部涨红,情绪越发激动,显然有点上头,落在新娘肩膀上的手一直没有收回去。
在场的宾客大多都只顾着喝酒吃饭,可能当地婚俗更是如此,大家早已见怪不怪,想来除了新娘没有人觉得不合适。
不远处的新郎许是看到新娘脸上不悦,连忙凑近过来,但喜公公丝毫没有注意到新娘子的情绪,新郎更不好直接打断父亲敬酒,毕竟这是自己的父亲,伤了面子也是自家的损失。
只见新郎站在新娘身边,面色凝重,碍于宾客没有直接将父亲的手拿下来。
喜公公酒劲上头只顾谈笑,现场气氛热烈,满脸通红的他带着儿媳到处介绍着。
想来新娘也是十分有涵养,虽觉得不合理,但没有当场让公公下不来台,只见她表现大方得体,一一跟宾客打招呼敬酒,虽然脸上满是尴尬,也勉强挤出笑意,坚持将婚礼进行下去。
1、PARTY式婚礼。把婚礼办成Party,参与者可以肆意骄傲着,在分享甜蜜的同时打造出其他场合无法及第的氛围。
2、宫廷式婚礼。复古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复制,而是审美志趣的巧妙借鉴。公主和王子的永恒主题是此类婚礼的主旋律。
3、旅行婚礼。旅行婚礼是没有任何仪式的,男女双方登记后,便可选择合适时间、地点出外旅行结婚。这是目前随着我国旅游事专业的发展而盛行起来的一种结婚形式。
4、田园风婚礼。田园风现在大行其道,不论是各种草坪婚礼还是个性婚礼,都有田园的风格掠影。无论新人还是婚礼策划师,依然会从田园元素来捕捉灵感。
5、沙滩婚礼。沙滩婚礼是时尚新宠,金色的沙滩,明媚的蓝天白云。带件婚纱去旅行的婚礼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日本江户时代婚礼全过程真不知道,不过可以参考下中国汉代婚礼过程
(一)汉族婚礼基本仪程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华夏婚礼基本仪程释义:
婚前礼
纳采 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 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 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问名 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以便回来後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纳吉 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釆。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纳吉和纳采一样,也用雁。
纳征 纳征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仪礼士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币,意为彩色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源于这个典故。可见先秦的彩礼是很简单的,士大夫仅仅只用不过五两彩丝加上一对鹿皮。但到了后世,彩礼的内涵就要实际多了,还包括饰物、绸缎、牲畜或现金等物。聘礼开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难有定数。至此,周礼取聘礼的象征意义变为取义取利兼图。隋唐聘礼固定为九种,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请期 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 亲迎 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礼亲迎婿及妇都用马车,宋代时逐渐开始婿骑马妇乘轿。出了家庙门,把新娘坐车驾好,在新娘上车时,还要亲自把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新娘,照顾她上车。然后新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转三圈,才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乘坐另一辆马车走在前头。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候,新娘车到达后,新郎带领新娘进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礼即告一段落。
正婚礼
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礼没有这一项)、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馂余设衽几项。
拜堂 周制昏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司马光《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祖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交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沃盥 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周制的沃盥礼节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
对席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合卺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这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由简到繁,但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餕余设袵 这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正式成为夫妻。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新郎亲脱新妇之盖头,此时侍人持烛而出。此后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妇。
婚后礼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四: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妇见舅姑 妻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妇拿着盛着枣、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寝门外等待。盛有“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妇馈舅姑 根据《礼记》,“妇馈舅姑”之礼是随着“妇见舅姑”之后的,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之后有“舅姑飨妇”之礼 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的是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将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描述。该俗应是后世的演变发展。
舅姑醴妇 “妇馈舅姑”之后,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 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一献之礼: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或爵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着饮,称“酬”,这么合起来叫作“一献之礼”。在“献”的环节中,有洗爵的步骤。公公在洗爵于南,婆婆洗爵于北。
一献礼成后,本别下阶。《礼记·昏义》记:“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至阼皆,以着代也。”按照旧时的民居结构,西阶为宾位,阼阶为主位,新妇从阼阶下来,表示从此之后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庙见成妇 庙见礼为“新妇祭行于祖先”——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自此,成妇礼(暨“婚后礼”)完成。
“成妇”“成妻”之辨
“成妇”是指成为男家的媳妇,“成妻”则指作为一个男人的妻子。 汪中,郑珍,等清儒仔细考证了《仪礼·昏礼》的仪节和称谓,又从《曾子问》分析订婚和解除婚约的种种可能性,目的在于探究:婚姻关系何时成立?因为他们关怀的是一个当时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室女守贞”。“室女守贞”就是所谓的“望门寡”。当一个女子订了婚,还没过门,未婚夫就死了。这样的一个“许嫁女”,能否另许夫家?还是得嫁去夫家奉养公婆,过继个孩子承继香火?与该男合葬?基本上,主张室女守贞者,表示他们认为成妇重于成妻,一旦订了婚(纳聘),婚姻就成立;反对者则坚持有亲迎合体之实,婚姻才成立,翁姑媳妇关系才成立。在清朝,因“室女守贞”获颁牌坊的数量很多,经考证,“夫”之称谓的出现,得等到亲迎之夜,婿入妇之寝房、妇言“若非我夫,焉入我室”时才出现。换言之,“夫妇”一词的成立要等到行过亲迎礼、喝了交杯酒、有“合体”之实时才成立。既然没有夫妻之实,又何来守寡、殉葬、侍养公婆?(节选自台湾学者 张寿安《我的清代礼学研究》 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5辑)
实际,直至宋代,女子在婚姻上都具有相当的地位。而按照后世的逻辑,若新妇在未告庙之前去世,只能归葬于娘家,既然得不到夫家成员的地位,那么“室女守贞”“殉夫尽节”“未嫁奉养夫家”等习俗,不就非常没有道理吗?清代大行其道的“贞洁牌坊”不是成了黑色幽默么?这种陋习,实为中国文化中的变异成分,并不合乎华夏礼义。
(二) 汉族婚礼的两种典型风貌
虽然婚礼仪程的结构保持稳定,但就婚礼的风貌演变来看,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故此,本文将按照两种风格将它们分类区别:
『蓝本型』的周礼婚制——庄重典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最终蔚成灿烂的云霞。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 唐 陆畅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此类是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汉族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非汉族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自从昏礼有了贺客和婚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象征。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也许,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
纵观以上两种汉民族传统婚礼的模式,不难看出:历史的悠久,国土的辽阔,文化基因变异的程度自然不会小,毕竟,没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礼的发展上,华夏民族的婚制婚仪,吸纳了许多外来民族的习俗。历经多次主动的、被动的民族间交流,经历多次国运纵横起伏,华夏婚礼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流变。 耐人寻味的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现象的态度:对周礼婚制的偏好,对世俗婚制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这也许就是华夏文化的特点之一吧,古人已经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必苛求统一。我们今天倡议恢复传统婚礼,作为撰写者的我,坦率地说我本人偏好周制昏礼,但在这里并不苛责新人们的任何选择。所以,我们将以并行的方式,认真地写出这两种婚礼的具体方案。各花入各眼,任由人们选择好了。
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理想型”的周制昏礼详解 (礼服、妆饰、礼器、礼物、仪程等) 婚服 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汉族婚礼礼服恐怕就是彩绣龙凤的大红吉服、大红盖头了,恐怕很少人知道,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同时也是我们要探究的华夏婚礼的源头,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我们今天熟悉的大红婚服其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颜色是心态的反应,从婚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夏婚礼风貌乃至整个文化风貌的演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