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结婚礼仪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一、看亲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服侍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二、过礼篇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 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三、择吉篇
结婚证办好后,男女双方在法律上已经建立了合法的夫妻关系。然而在中国,这仅仅是结婚活动的第一步。按照传统的做法,嫁娶的主动者一方,其父母应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对方,准备迎娶。称为“择吉”和“送日子”。
择吉一般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选择办理,也可以自己看《通书》(雅称“历书”、俗称“家家历”,传统称之为“皇历”)择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则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择日完毕,双方确定了结婚日期,就应该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
请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亲自送达亲友手中。亲友们接到赴喜宴的请柬后,除特殊情况可以只送礼不参加以外,一般都应登门道贺。道贺前,先要准备好礼物。礼物的多少视各人与主方关系的亲蔬、交谊的深浅、本人的经济条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现金、用红纸打“包封”。包封签子上一般要写上一句表示祝贺的话。
包封里面装着现金,钞票要下面朝上,一张张叠好放齐。钞票最下层用红纸写上“ XXX 贺”或“ XXX 、 XXX 同贺”等字样,谓之“挂里”,便于账房登记。
送给女方的礼物多是实物,但也有用红包替代的,称之为“助嫁”。家物多是箱、柜、床、被、餐具、衣料之类。送女方的礼物往往是亲友们闻讯即主动送去,并不等请贴来了再送。因为女方父母要以送礼人的多少为据去决定“出嫁酒”的规模。
四、迎娶篇
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轿夫、账房、师爷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婿(招郎——男到女家)则反之。
一切准备就序后,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礼盒队。女家在花轿到来之前,要准备好喜筵。姑娘要由母亲或姐姐梳好头,用丝线绞去脸上的绒毛,化好妆,谓之“开脸”,然后饰上凤冠霞帔,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的花轿。
花轿一到,女家动乐鸣炮相迎。凶亲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并呈上以其父名义写好的大红迎亲简贴。接着是女家动乐开筵。席间,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谨慎一些,因为中国民间有不少不成文的习俗,在新婚的三天里,亲朋戚友中的平辈和晚辈青少年可以别出心裁地在媒人和新郎身上编演几出小小的喜剧,称之为“洗媒”和“挂红”(乡下俗称“贺新客”)。新娘的嫂子说不定会在盛给新郎的饭碗下层埋伏半碗辣椒面;新娘的妹妹会在斟酒时特别给姐夫抹一把锅底灰 对这些能增加欢乐气氛的小闹剧,媒人和新郎应该容让——虽不妨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小地报复一下,但却绝不能生气、发火,甚至同主客吵闹、扭打。
早宴之后,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行过礼之后,伴娘就可搀着新娘上花娇了。上轿时,新娘不妨哭几声,以示对父母家人的依恋。
新娘上轿后,即奏乐鸣炮,启轿发亲。乐队在前,乐队后面是新郎(有条件的要骑马),接着是花轿和其他送亲的人员。新娘在启轿时,往往要塞个红包给轿夫,以免花轿摇摆得过于厉害。
接亲的队伍将要到达新郎家门口时,男家要鸣炮动乐相迎。花轿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门前,男家请的伴娘(一般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要上前掀起轿帘,将新娘搀下轿来,傧相上前赞礼,宾客向新郎、新娘身上散花(一般用红、黄各色纸屑替代),将婚礼推向高潮。
五、拜堂篇
拜堂是婚礼的高潮阶段。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引赞:跪,献香烛。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然后,是传统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最后才“引进洞房”。拜堂仪式到此结束。
六、喜宴篇
在传统婚礼进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经张灯结彩,其布置大略如下:
堂屋:
1、门前对联一副,加横批。
2、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
3、香案上一对硕大红烛。
4、两边“对座”墙上贴“陪对”一幅。
5、后“金墙”上帖“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自上而下直写。这六个字的写法有讲究:天要平,即“天”字的两横要写平,不能弯曲;地要宽,即“地”字写宽一些,不要过窄;君不开口,即“君”字要全封闭,不能留空隙;亲不闭目,即写繁体“ 亲 ” 字,右边的“ 见 ”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后一横全部封住;师无别意:繁体的“ 师 ”字要少写一撇,写作“ 师” 。
新房:
1、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2、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3、新房正中悬彩灯;
4、窗户上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的蝴蝶图案;
5、窗户两边贴对联;
6、墙壁四周挂字画。
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其他: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来。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贺客。如在宾馆、酒家宴宾,则夫妻双方都得出去会见宾客并向宾客敬酒。
喜筵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然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唯“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结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谓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喜筵结束后,“上亲”先到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临起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还有红包。“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至村口。
七、闹房篇
中国有闹洞房的风俗。在过去,由于很多新人们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公众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示祝福之意。
八、回门篇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结婚传统礼仪程序的15个步骤: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 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 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 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 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现在彩礼各地都是不同的,那么在古代娶个媳妇究竟要花多少钱娶媳妇呢?
古时候的彩礼要多少钱?
当然没有彩礼钱这个概念,但是当时结婚还必须得准备一点东西,否则新娘子怎么可能甘愿嫁给你呢?
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聘礼乃是一只野鹿,男子想要去求亲,必须去郊外狩猎一只野鹿作为聘礼,在那个时候这也是高价了,后来聘礼就变为了大雁。
大雁变野鹿这背后有什么含义吗?因为我们知道大雁对于爱情是忠贞不渝的,如果一只落单,另一只也绝对不允许独活,所以大雁在古人眼里也象征着对爱情对忠贞不渝,所以早先时候的聘礼大部分都是以大雁作为彩礼。
而这种情况则伴随则国家的统一开始渐渐有了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富足,攀比心理也开始起来了,所以古时候的彩礼也成为了人们结婚的头等大事,根据野史记载,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詹允的小官儿,家里条件并不好,生活的很清贫,几十年都没有结婚,后来直到50岁的时候和亲戚朋友借了一点钱才娶了媳妇。
而同样的事情还真不少见,比如西汉末年的权臣王莽,他娶媳妇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据记载他光彩礼钱就花了将近3万两黄金,3万两是什么概念我们可想而知。
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发现了这一现象的不正常,在位期间专门下令治理这种”天价彩礼“的现象,并且根据官员的职位划分了彩礼的规格,”天价彩礼“才稍稍得到缓解,但是这个整改并没有十分有效。
到了宋朝时期,又是一个经济极为富庶的年代,所以各种攀比现象又开始了,而在唐代的”天价彩礼“现象到了宋朝又到了一个高峰,在宋代法律当中规定:嫁妆是女方的私人财产,男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动用,倘若夫妻二人离婚,男方要将嫁妆如数归还,这嫁妆一多,彩礼自然也就更多了。
比如当时”靖康之耻“发生后,金兵将秦桧夫妇俘虏,据记载,当时王氏就抱怨:”当初你20万贯就娶我,现在却要和你颠沛流离“,我们知道宋代虽然实行的是”高薪养廉“,可是20万贯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是秦桧也根本不可能一时间拿得出来。
可能你不知道二十万贯是什么概念,宋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的200块钱,二十万贯相当于四五千万了,你要想想这彩礼恐怖到什么地步,而且现在有些地方流行”三金“,而这个习俗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古代付不起彩礼钱怎么办?
你看到了吗?不光光是在现代,其实在古代,”彩礼“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所以在古代因为家里穷而娶不起媳妇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代由于医疗水平不高,导致生育水平低下,所以为了人口,古时候的女性其实是很凄惨的,如果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有结婚的,就会被强制分配。
“典妻制度”就是婚姻买卖,由于古代时候女性地位特别低,所以官府专门为那种穷人设立了“典妻制度”。
假如一个男子因为过于贫穷而娶不起老婆,就可以和女人签订字据,在这段时间里男子可以租赁女子,直到合同到期。
所以你看到了吧,这个方式简直就是对女性的绝对不尊重,在封建时候的古代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折磨。
结尾
其实小编认为男女双方真的互相喜欢的话是不用拘泥这种形式的,当然现在各种攀比导致原本一个习俗成为了现在“卖女儿”的现象是绝对不可取的。
原因:古代人平均寿命低。如果算上战乱、瘟疫的死亡因素,社会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就算排除战乱瘟疫因素,人的自然寿命平均值,也不过50多岁——因为医药水平的限制。
古代人生育成活率低,反过来说,生育死亡率高。理论上讲,一对夫妇要有两个后代,才能保证人口的现有数量;如果想要有增长,必须生育三个(及以上)。要保证成活三个,就要生育六、七个来支持(因为可能有三、四个夭折)。
古人生存艰难,生理和心理成熟都很早。这也是现在“长不大的一代”难于理解古人的原因之一。
1 古代人一般多少岁结婚
从古代墓志等资料总结,古代女子在15-19岁结婚为多。
古代平均寿命短,夭折率高(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要珍惜生育时间,所以提倡早婚。另外,中国历代的法定婚龄的统计是这样的: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
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
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
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
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
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
2 古代结婚年龄是怎么规定的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也有的说双十年华。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也称及笄。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3 古代结婚的年龄
西周礼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将头发全部挽至头顶结为发髻,戴上保护发髻的小帽子“冠”),表示成年。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也是将头发梳理为垂于脑后的发髻),是为成年(《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女未达到成年年龄不得成婚。
《周礼》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子因故晚嫁的,最多不超过二十三岁。有的史籍说女子十五而嫁。说法不一。但是,后来的结婚年龄显然是大大提前了。《韩非子》:男子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据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记载,汉代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其后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历代法律也大都是提倡早婚的。
4 古代多数人的结婚年龄
一般是16岁左右结婚,女的可以小一点。战争时期,由于士兵较多,所以结婚会略完。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一般会推出一些强制性法律,提倡早婚,以使得人口恢复。
唐朝贞观时期,12岁就可以结婚,18岁不结婚就会受到处罚。以后就没有明文规定。大概还是16岁左右。
三国时期,由于个人情况不同,结婚的年龄也不同。比如刘备、曹操,很早就结了婚。比如许靖,50多岁还是单身。因为这个人满处跑,几乎走了大半个中国,所以没人知道他还有跑到哪去,自然没人和他结婚。鲁肃这个人既有才,又有钱。不过三国志说他死的时候,遗腹子继承。他死的时候已经45岁,看来结婚也不会太早。
5 古人的婚龄都有何规定
古代官方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见于《周礼》《礼记》等书。
据《孔子家语》, 鲁哀公曾问孔子,这样的婚龄规定“岂不晚 哉”?孔子回答说:“夫《礼》,言其极也, 不是过也。”意思是说,官方的这个规定, 指的是结婚的最大年龄,超过这个年龄就是 “失时”,在此之前结婚是可以的。
实际上,由于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 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历代封建王朝都提 倡早婚。西汉曾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 三十不嫁,五算”,即罚交五倍于常人的人 头税。
宋代规定“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 并听婚嫁。”。
6 古人一般多大年龄娶老婆
西周时期,通行的是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龄。
古人认为:男三十筋骨坚强,可以做父亲,女二十发育成熟,可以做母亲。 此后,历代王朝关于婚龄的规定逐渐降低。
春秋时期,齐桓公规定:男子三十成家,女子十五出嫁。越王勾践规定:男子二十不婚,女子十六不嫁,罪及父母。
这是诸侯间为了争夺霸权,而采取加快人口增殖、增加劳动力和兵源的早婚政策。 汉代曾规定:女子十五以上不出嫁者交五倍的赋税,强迫人民早婚,以至许多父母不懂得怎样抚养教育儿女,造成婴儿死亡率增高。
西晋规定:女子年十七,父母不为其出嫁,由地方官吏择配。北齐时甚至把杂户中子女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婚嫁者全部征集服役。
北周时男十五、女十三以上都要婚嫁。 唐初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对婚龄有所放宽,规定:男二十娶,女十五嫁。
唐中叶时降低为男十五以上、女十三以上皆听婚嫁。否则官府干预。
此后,由宋至清,法定的婚龄都在男十六、女十四左右。 进入近代后,法定婚龄逐步提高。
民国民法规定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六岁,不得结婚。解放初期,我国婚姻法规定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现在新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岁。
7 古代女人多大结婚
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
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 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
《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汉书·上官皇后传》中甚至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的记载。
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 其实关于婚龄古代是呈现一种转变的趋势,但是大致都回归到了20岁左右,而关于成婚年龄的利弊古书上有一段讲述得很好,引用如下: “人之男女不可于幼小之时便议婚姻。
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论目前,悔必在发穿篡费诂渡磋杀单辑后。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贤否须年长乃可见。
若早议婚姻,事无变易固为甚善。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或所议之婿荡浪不肖,或所议之女狼戾不检。
从其前约则难保家,背其前约则为薄义。而争讼由之而兴,可不戒哉?”。
现在由于各种风气现象,娶妻标准越来越高等化?很多人民群众会很自然地认为现代的娶妻标准会比古代更为高要求,但是现实真的如此吗?
古代讲求门当户对。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下,男子想要见到女子一面,有可能难如登天。如果普通的男子想要见一面富贵人家的女子可能会比现代更有难度。古代讲求的是媒妁之言,所以说很多富家女子和普通男子根本很难遇上一面,更别说上门求娶一事,就算上门排队求娶,也可能连老丈人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说求娶了。当然了,如果你仅仅只是想娶普通家的女子,在古代还是相对于简单化的。
现如今虽然很多知识分子和职业女性不愿意用婚姻绑架自己的人生,但是至少他们愿意谈恋爱,你还可以见到富贵人家的女子。至少你还有争取努力为你们爱情而奋斗进取的机会,但是古代如果你想为自己找个贤良淑德的富贵女子,当然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你要进入上流社会,会比现在更为拼命,古代对贵族有着太多的束缚和要求,相比于现代,似乎功成名就在古代男子身上更为难实现。现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只要你拥有自身足够的才华,就算你没有伯乐发觉你的存在,只要你有自我的闪光点,你都可以在自媒体的路上走得长远。
古代的女子结婚时间早。
很多历史事实告诉你,等你功成名就时,你心爱之人有可能已经早早的下嫁于他人。当然了,如果你的运气像和珅一样有贵人相助在你就可以平步青云。有人给你一定的肯定并愿意把自己的亲人许配于你,也是一件美事,就像当初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武大郎也是因为自身好学被潘家的老姨看中,然后将自家的千金**许配于武大郎,这样的机遇也是在你积极进取下才能拥有的。
古代的标准真的比现代的标准低吗?
在古代的时候,有可能你的你看中的女子,在未出世前就已经是他人的未婚妻了。很多小伙伴说古代也许一头羊和几亩地就能娶一个老婆。但是古代的普通百姓不动产很少,所以他们给予的家当也有可能是家中难得的物件,如今只要你积极进取,不动产还是可以拥有的,就算你现在拥有不了还可以提前贷款,然后再让你的媳妇和你一起还款。
现代虽然说各种物质条件标准提高,但是贷款的房子和车子,可以让你提前实现拥有媳妇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古代几亩田和牛都没有,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也是可能的。但是古代你想提早拥有房子和车子的话,估计难度会比现如今的大。证明古代还是现代钱袋子决定婚姻的可能性更大得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