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殃煞,是中国丧葬活动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项治丧程序和事仪,历代地方志和各类文献中均有记载。经过历代延续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丧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然何谓殃煞,历来众说纷纭,没有权威定论。一般的理解,殃,指从亡者身体中所出离之物,或谓魂灵、或谓魄气、或谓恶气等,有诸般说法;煞,通“杀”,或指煞神。民间谓殃煞统称为魂魄或亡魂者居多。总之,殃煞一类,皆属于鬼祟游魂的组成范畴。
据传人有三魂七魄,也有说三魂六魄的,三魂又叫三精,这种说法来源于道家。三魂者,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云芨七签》云三魂者,一为胎光、二为爽灵、三为幽精。七魄是:一魄为天冲、二魄为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为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云芨七签》云七魄者,其第一魄名尸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此皆七魄之名也,身中之浊鬼也。三魂属阳,为上升的清气;七魄属阴,为下凝的浊气。《云芨七签》云:清气上浮为天,浊气下凝为地。我们常说的“智慧”、“魄气”、“魄力”、“力气”、“精力”、“精气”、“精英”、“精灵”、“灵气”等,都是指对人的魂魄而言。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魂魄指依附于活人躯体而存在的精神,人一死就离散消失。魂魄附在生人身体内叫生魂、人死出亡人身体外而无所依附叫亡魂。魂魄也称生灵魂、亡魂、游魂、阴魂、鬼魂、精魂、魂头、魂神等。人们生活中常说的“亡魂出窍”、“游魂不定”、“魂不守舍”、“阴魂不散”、“魂飞魄散”、“鬼魂附体”、“摸(不)到魂头”、“吓出魂来”、“孤魂野鬼”、“凶神恶煞”、“神出鬼没”、“鬼鬼祟祟”等即是泛指
铜镜(又称:青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汉代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
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一方面,镜材的铜质本身具有抵御剑矢之类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们又可以发挥镇吓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比如,把一块小圆镜镶在大门顶端中间部位的民居建筑习俗,在中国许多地区盛行,甚至直到今天,这块具有镇邪驱怪意义的古老的禁刻物,还常常出现在现代风格的建筑物上,只不过镜子的材料已由熟铜变成了玻璃。
在传统的婚礼风俗中,铜镜是使用场合和次数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着有铜镜的新衣上轿去婆家;在花轿进入婆家大门前,还要由专职人员用铜镜在轿厢内上下左右仔细地“搜寻”一遍;用作合晋的洞房里,一面大铜镜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器物。此外,铜镜也被使用在民间丧葬活动中,人们将其置于墓穴顶部,或棺床的四角,这些安排均出于辟邪的需要。
铜镜具有照煞、驱邪、镇宅、除疾病和藏风聚气之功效,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魅,铜镜无毒,主治惊痫邪气,小儿诸恶,辟除一切妖邪。因此,古人常于居室中置放一面铜镜,用铜镜常照面,人的精神就不会飞散,邪气就不能侵入人体,而且铜镜还具有统摄、培固人的精气之作用,同时又可调节时空、气场之功效。
青铜镜的主要用途是招财进宝镇宅化煞。青铜镜正面为八卦图案,镜面有两种,球面凸起或为凹进,凸面镜多用于“镇宅化煞”,在适当的位置悬挂凸面镜可消解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造成的住宅中的不良气场,使家人平安健康,免遭灾殃。凹面镜多用于聚集财气,增助财运。
恶煞 èshà
[demon] 神气凶恶的鬼神。比喻凶狠恶毒的人
煞是一种恶鬼,所以成语有“凶神恶煞”之说。民间传说称人死若干天后,魂魄返回故宅,煞神随之,叫“煞回”。民间又说,凶死之魂魄没有资格返回祖地,因而变成煞,浮游人间,作祟于人。活人要避煞,不然其魂会被煞勾走。所以过去有些地方家里死了人,在“煞回”的日子,子孙亲戚都出外躲避。为避免煞神祸患,从前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民间办丧事,家人虽不出外避煞,但出殡前,要请道士作法“赶煞”。道士身穿道袍,手摇法铃,口念咒语,绕屋而行,房屋每一角落,甚至厕所、猪圈都要搜索到,将煞神驱逐,以免家人受害。如过去浙江绍兴一带有“接煞”之俗,其日可根据成法推算,如子时死,即可丑时接煞。道士在前,死者家属随后,从停柩之堂、厨房,一直走到门外,然后向庙宇方向,走若干步,再回转。这样一共六次,称为“三转六回头”。
煞返回故宅,又叫“回煞”、“归煞”,此俗历史极为悠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云:“偏旁之书(指非正经之书),死有归煞,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燃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人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颜之推虽指此俗为不近人情,欲加以革除,但后世信从者仍多,宋俞文豹《吹剑录》卷四说:“避煞之说,不知出于何时。按唐太常博士吕才《百忌历》,载丧煞损害法,如巳日死者,雄煞;四十七日回煞;十三四岁女,雌煞,出南方第三家,煞白色,男子或姓郑、潘、孙、陈,至二十日及二十九日两次回家。故世俗相承,至期必避之。”五代徐铉《稽神录》有一故事:
彭虎子少壮有膂力,尝谓无鬼神。母死,俗巫戒之曰:“某日殃煞当还,重有所杀,宜出避之。”合家细弱,悉出逃匿;虎子独留不去。夜中有人推门入,虎子惶遽无计;先有壅,便入其中,以板盖头,觉母在板上坐,有人问:“板下无人耶?”母曰:“无。”乃去。
俗传煞神好吃,所以有些地方回煞之日,丧家每设宴供奉,俗传不如此煞神将凌辱鬼魂。近代以来,回煞之日,晚间吃蒸馄饨,俗名“接煞馄饨”。又送状元糕送近邻亲友,叫“接牌糕”。送丧之后向送葬者送糕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避煞之俗的来源,戴冠《濯缨亭笔记》七说:
今世阴阳家以某日人死,则于某日煞回,以五行相乘,推其殃煞高下尺寸,是日,丧家当出外避之,俗云避煞。然莫知其缘起。予尝见《魏志》:明帝幼女淑卒,欲自送葬,又欲幸许。司空陈群谏曰:“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为制服。又闻车驾幸许,将以避衰。”夫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走求安,则亦无益。所谓避衰,即今俗云避煞也,其语所从来亦远矣。盖其初特恶与死者同居,故出外避之,而人遂附会为此说也。
煞神之说,宋代以降,似掺入佛教轮回的内容,洪迈《夷坚乙志》十九“韩氏放鬼”条:“江浙之俗信巫鬼,相传人死则其魄复还,以其日测之,某日当至,则尽室出避于外,名为避煞。命壮仆或僧守庐,布灰与地,明日识其迹,云受生为人或异物矣。”又《夷坚志支乙》一说有个叫董成二郎的人死后,“既殓,家人用俚俗法,筛细灰于灶前,欲验死者所趋。已而见鹅足迹在灰上。皆疑董已堕入畜类。”
民间又有“花煞”之说,花煞是喜欢在人们结婚时作弄人的凶鬼,与结婚的男女两家没有亲属关系。有些地方民间结婚也讲究避煞,一般要请道士驱煞。从前西北某些地区所谓“马前三煞马后贵人”之俗,就是一种与结婚避煞相关的婚姻风俗,“马前三煞马后贵人”是护嫁选择用相和避相的方式。所谓马前与马后按值年生肖确定,“马”系指值年生肖。值年生肖的下一个生肖谓前,其前一个生肖为后,无论前或后的那个生肖,又与它相合的两个生肖为一组,一用三用,一避三避。如值年生肖为子,则下一个生肖为丑,故巳、酉、丑三相称之为“马前三煞”,属于避相,凡属这三相的眷属(包括娘家和婆家),从新娘出闺到入洞房,不得与新娘接触。子年的前一个生肖为亥,则亥、卯、未三相为“马后贵人”,是用相,护送新娘则用此三相之人,但丧偶、孕妇等人不得入选。
从前民间有关煞神的纸马很多,人们相信祭祀时,烧掉煞神纸马,煞就不会作祟。马昌仪先生说常见的煞神纸马有三类:一是纯动物型(鸡形)煞神;二是人鸡合体,一般是人首鸡翅鸡爪;三是七十二煞神。七十二煞神,一律官服打扮,连牛头马面,鸡、兔、猪等动物,均着人的衣服。(见马昌仪著《中国灵魂信仰》一书)
民间又有以泥塑煞神,《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把它家中一抄,抄出好些泥塑的煞神,几匣子闷香。”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了不得,了不得,放走了我的煞神了。”
《阅微草堂笔记》载一与煞神信仰有关的故事:
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全家皆避出。有盗伪为煞神,逾墙入,方开箧,攫簪珥;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前盗惶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视之,乃知为盗。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
这是一出闹剧,从两个装扮成煞神的盗贼都以为对方是真煞神,因此被吓晕的描述看,煞神信仰在民间的确有一定市场。煞神信仰历史悠久,首先它是灵魂信仰的反映,我们的先民相信人死后灵魂犹存,灵魂会飞扬空中,上古有飞鸟、动物载魂之说,所以民间传说的煞神以鸡形及其他动物形为主。葬俗中的避煞,或源于曹魏时期的“避衰”,衰与煞实一声之转;避煞之俗是一种陋俗,颜之推以对它大加挞伐,前人已指出,安有给亲人办丧事,自己却只想着避害,而将灵柩锁于空室之内的?又岂有为父母而肯害其子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避煞之俗的不近人情。避煞之俗虽然掺入了佛教的轮回观念,但主要是道士之类的术士的造作,“驱煞”由道士执行,说明了此点,术士造作所谓的“煞神”,自然是由经济利益所驱动的。
煞神固然可怕,避煞之俗在民间也有一定影响,但这样的习俗有违传统的孝道,所以传承范围十分有限,丧葬习俗中,具有佛教背景的“做七”要远较避煞来得普遍。有些地方避煞(或接煞)往往依附于“做七”。民间对煞神之说,也在疑信之间,如民间流传不少英雄吃煞的传说,如传说关公年轻时,因杀了恶少外逃,十分疲倦,来到一回煞之家,累了睡下,半夜见到一似鸡非鸡的煞神,杀了蘸些盐吃掉了,不仅脸变红了,而且有使不完的劲。传说又称煞神有雌雄两神,赵匡胤未遇时借宿人家,正好碰到回煞,抓得其中之一吃掉,以后世间就只有雌神了。这样的传说,对破除煞神迷信,是很有意义的。
2015年5月20日黄历公历: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金牛座农历:2015年四月 (小) 初三 属羊岁次:乙未 年 辛巳 月 丙申 日胎神占方:厨灶炉房内北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见灾殃 申不安床鬼祟入房五行:山下火 平执位吉神宜趋:鸣犬 天恩 相日 不将 续世 六合 五富 除神 天德合凶神宜忌:河魁 死神 月刑 游祸 天刑 五离 五虚 血忌 复日冲煞:冲虎(庚寅)煞南宜:纳采 嫁娶 裁衣 理发 出行 修造 动土 进人口 开市 交易 立券 挂匾 移徙 上梁 栽种 纳畜忌:伐木 安葬 安床 祭祀 祈福冲煞:冲虎(庚寅)煞南的意思是这一天与庚寅年(1950年、2001年)出生的属虎的人相冲,向南的方位犯煞,不宜去。
1 殃的意思是什么
殃yāng (形声。
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
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disaster]殃,咎也。
——《说文》殃,败也。——《广雅》殃,祸也。
——《释言》众以为殃。——《礼记·礼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坤》伍子逢殃兮。——《楚辞·屈原·涉江》又如:殃煞(骂人话。
祸害;灾星祸祟);殃榜(丧亡榜书);殃人货(骂人话。给人带来灾祸的东西);殃咎(灾祸);殃毒(祸害);殃祸(灾祸);殃孽(奸邪);遭殃;灾殃殃yāng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bring disaster to]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孟子·告子下》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国语》又如: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2 殃的意思是什么殃
yāng
(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disaster]
殃,咎也。——《说文》
殃,败也。——《广雅》
殃,祸也。——《释言》
众以为殃。——《礼记·礼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坤》
伍子逢殃兮。——《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殃煞(骂人话。祸害;灾星祸祟);殃榜(丧亡榜书);殃人货(骂人话。给人带来灾祸的东西);殃咎(灾祸);殃毒(祸害);殃祸(灾祸);殃孽(奸邪);遭殃;灾殃
殃
yāng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bring disaster to]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孟子·告子下》
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国语》
又如: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3 祸殃的意思词语·祸殃
拼音:huò yāng
注音:ㄏㄨㄛˋ ㄧㄤ
基本解释 :
◎ 祸殃 huòyāng
[disaster] 灾祸
惹起祸殃
详细解释 :
祸殃:三星堆农村俗语:发蓝白光的不明飞行物。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将有大祸发生。
祸害;灾祸。
《楚辞·九章·惜往日》:“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 注:“罪及父母与亲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水浒传》第四六回:“三庄盟誓成虚谬,众虎咆哮起祸殃。”
4 文言文中 况 的意思况 kuàng 〈名〉 (1) (形声。
从水,兄声。本义:寒冷的水) (2) 同本义 [cold water] 况,寒水也。
——《 说文 》。 段玉裁 注:“未得其证。
…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况字,后又改作况。” (3) 情形,景况(侧重于整个事物的概况) [condition] 乱况斯削。
——《诗·大雅·桑柔》 客有问 雁山 游况者,聊以塞责,不足观也。—— 韩愈 《雁山杂记》 (4) 又如:况味(境况情味。
有时专指境遇);闲况;状况;实况;战况;情况;盛况 (5) 兄 [elder brother]。如:况老(方言。
称哥哥);况汉(方言。称哥哥) (6) 姓 词性变化 ◎ 况 kuàng 〈动〉 (1) 比拟,比喻 [pare] 案火灭不能复燃以况之,死入不能复为鬼,明矣。
—— 王充 《 论衡 》 (2) 又如:每下愈况 (3) 光顾;访问 [visit] 足下不远千里,来况 齐国 。——《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4) 通“贶”。
赐予 [grant;bestow] 成(盛)名况乎诸侯。——《 荀子 》 北面拜况。
——《 礼记 ·聘礼》 亦无况也。——《 左传 ·僖公十五年》 况使臣以大礼。
——《 国语 ·鲁语下》 (5) 又如:况施 ◎ 况 kuàng 〈连〉 (1)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况且” [besides;moreover]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后汉书 ·列女传》 况君前途尚可。
——《 世说新语 ·自新》 况大国乎。——《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况 刘豫州 王室之胄。
——《 资治通鉴 》 况流俗乎。(流俗:指一般人,世俗之人。)
—— 清 · 刘开 《问说》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明 · 张溥 《五人墓碑记》 (2) (何况在乡间那些没有声名的人呢?草野,与“朝廷”相对,借指民间。
闻,这里应读“ wèn ”,声名,声誉)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白居易 《村居苦寒》 (3) 又如:况乃(何况;况且) ◎ 况 kuàng 〈副〉,更加 [more] 仆夫况瘁。——《诗·小雅·出车》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
——《 国语 ·晋语》。
5 文言文中狼狈的意思狼狈láng bèi (1)二兽名。
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2)喻指恶人。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3)喻艰难窘迫。
《后汉书·任光传》:“ 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蓟 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 信都 独为 汉 拒 邯郸 ,即驰赴之。”《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康 故吏民 杨阜 、姜敍 、梁宽 、赵衢 等,合谋击 超 ……﹝ 超 ﹞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
晋 李密 《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 刘 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绍 口吐鲜血不止,叹曰:‘吾自历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狼狈,进退不得。”
魍魉 wǎngliǎng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