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龄剩女,到底该不该选择将就结婚?

作为大龄剩女,到底该不该选择将就结婚?,第1张

作为大龄剩女,到底该不该选择将就结婚?

每个人都知道“男是一个大婚姻女人结婚”,但有一个女人的婚姻,命运尚未来,所以有很多老妇人。有些人问道,老年女孩没有找到另一半,真的需要找到它吗?我的观点是:“找男朋友不是问题,而是你自己的心态。你觉得你在寻找一个男朋友,那么你的生活将在当天。你想到的是你想去的男朋友不寻找,然后你过着这一生!“

爱是好的,婚姻,只要你把你的心态,你就会遇到一个信心的情人。如果你把自己的位置放在骄傲的雪白,你必须找到一颗真正的白马王子爱你。然后你的心态有点冷。我为什么这么说?每个人都看过**《嫁不出去的姑娘》吗?剧中的女主人就是这样的人。她把自己送进了一个骄傲的雪公主。在寻找男朋友的路上,男人不高的令人失望,即人们太黑了。简而言之,没有人可以匹配她。最后,她成了一个真正的老太太。

当她发现自己时,她真的会被再败,所以她想放弃自己,但被遗弃的人拒绝了她的情感情绪,这只有一个不能嫁给它的女孩。在这里我想建议那些旧的火刺,找男朋友,而不是,不会有问题,而是你自己的心态。我告诉谁?这都是普通的人。我知道我有一个苦恼的男人,一个爱你的男人几乎。一些老年女性会这样做,找不到一个有趣的,我想成为一生的单身,我不会看一名休闲男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说这些老年妇女的想法是美丽的,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当你有一年的皇帝时,这是一个无情的伤害自己,岁月就像一把刀,刀老了。年是不是给任何女人,它是为了在你的表面上为你感到骄傲,但你的内心深度是空的。我的表情50岁,我有一个已婚男子结婚。她是一个公共老师,人们有很多人,而且没有超过这一点。

当她正在寻找一个物体时,她在教育方面,她在自己的婚姻中没有占据大事。我在今年错过了婚姻黄金时代。她的父母正在结婚,他们的女孩已经成为奶奶,但是他们是如此单身终身?曾经,我对我说,一个好女人,一个成功地成功婚姻的女人,我还没有结婚,那么你是一个失败的女人。这不仅不仅要找到一个好郎君,而且是一位母亲的女人。幸运的是,这名男子也是一名公务员,这是一天中的和平。有时候,老年女孩总是采取虚假的幻想来找到一个男朋友,但总是理想和现实是如此残忍。

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到14岁,但是也存在个例。因为古代的女子身份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并且有一句话叫做女大当婚,所以说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听从父母的命令,在适当的时间就会嫁人,而且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有礼法规定女子的成婚年龄。

按照我们现在科学的说法,人的发育成熟期一般在18岁左右,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12岁到14岁之间女子初潮来临时就已经代表可以嫁为人妇了。在很多的历史资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朝一直到清朝,女子的实际成婚的年龄往往比他们所规定的要早一些。比如说唐朝规定女子13岁以上即可成婚,但实际上因为要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特别是达官贵族家的女子,因为其中夹杂着很多利益关系,所以说他们一般很早就已经定下婚事。

在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的事迹表明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是非常的低的,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听说过的,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宫了,并且深得陈后主的喜爱,有史料记载, 她17岁的时候就已经生了四个孩子,这就可以证明她成婚的年纪大概就在十岁左右,放到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小孩子。

除此之外,历史上有的朝代的法律还对女子成婚的最大年纪做了限制,有些超过年龄而没有婚配的女子就会由朝廷的专门的部门进行强行婚配,这个年龄一般是20岁为上。其实从这里也不难能够看出古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是多么的低,而且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现在的生活,虽然有父母催婚,但是已经幸福很多了。

一、古代女孩15岁就算成年,十三四岁嫁人在当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放到现代社会,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才刚上初中,但在古代,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在当时的人眼中已经接近成年人了。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中医古籍《素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按照当时的人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女子14岁就性成熟了,达到可以婚嫁的年纪了。  我们习惯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这个词其实就跟古代女子从少女到新妇身份转变的婚俗有关。  在古代,女子15岁要行“笄礼”,行完“笄礼”后,女子就要将长发扎拢起来,表示自己已经成为成年人,可以婚嫁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女孩都必须在15岁举行笄礼,也不是女子举行笄礼后才能嫁人,一般家境殷实、注重礼节的士大夫家族才会强调女子在许配好人家后再举行笄礼的“结发仪式”。  唐朝就流行在新婚之夜,夫妻喝过交杯酒后,各自剪一缕青丝系在一起,以表达夫妻同心、永结连理的美好寓意。

二、古人推崇早婚,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劳动力和税收;

  古人如此推崇早婚,除了和当时人们的观念有关外,也有很客观的原因,古代的医疗水平比不上现代,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古人的平均寿命长期保持在三四十岁,就连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几岁,远低于我们今人7793的平均寿命。

  基于现实出发,历朝历代的君王们都鼓励早婚早育、多生孩子。

  因为,在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

  昔日,勾践卧薪尝胆时,为了增加越国的人口,曾下令:

  1,青年不能娶老妇人,而老年人不能娶年轻少女;

  2,女子17岁还不结婚的话,父母就有罪,男子二十岁不娶老婆,同理;

  3,如果有人怀孕了,由官方派医生接生,生的孩子,还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的女孩,就奖励两壶酒,一头猪。如果是双胞胎,就由官方给钱养,生的是三胞胎,官方还给配一名乳母。

  从这些政策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

  人不仅仅是社会文化、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士兵、劳动力的来源。

婚姻看似是两个人的事情,实则对于家族和国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男女双方二言,婚姻是丰富人生经历,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家而言,婚姻是促进人口增长,保障国家稳定和繁盛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当时的总人口约在两千万左右,可经历过秦末战争、楚汉争霸后,汉朝建立时能够统计到的人口只剩下600万左右,这也迫使汉初的统治者不得不施行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

  其中与婚嫁有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条政策的大意是女子十五至三十岁不出嫁的,要额外征收五倍的税收。而对于肯成家分家的夫妻,政府则奖励100亩土地和房子。

  一边是利益分配,一边是加倍的税收,我们可以从汉代的政策里看出窥见历朝历代鼓励早婚、早育的动因就是为了增加劳动力、增加赋税收益,只不过历朝历代使用的方法不同罢了。

  比如晋武帝司马炎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就曾下令:女子17岁还没嫁人的,就由国家安排丈夫了。

  刘宋的周朗还想出了一个更缺心眼的法子:“女子15岁没嫁人的,她的父母全部依法判刑!”

  北齐后主高纬最狠,他明确规定:“杂户女,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者,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

  汉朝催婚还只是要钱,到了高纬这里,可就直接要命了,荒唐至此,也就难怪他二十二岁就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被赐死了。

  相比起来,唐宋时期,催婚方式就文明多了。

贞观初年,按照《新唐书》的记载,在册入户200万,全国在册入户不满300万,这里面固然有些人没有统计到的缘故,也反映出战乱导致当时人口的数量已经相当稀少了。

  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唐太宗恢复了汉朝时女子十五嫁人的政策,只是比起单纯惩罚式催婚,唐太宗破天荒推出了鼓励套餐:“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家者,州县以礼聘娶。”

  这种带有奖励性质的催婚方式显然就文明多了,并且为了激励地方政府催婚的积极性,唐太宗还下令对于地方官员处理“大龄剩男剩女”不想结婚问题表现突出的官员,给予“以进考第”的奖励。

  也正是因为这政策给力,仅仅过了一百年左右,大唐人口翻了几倍,到754年,“在册入户达906万,人口5280万”,效果刚刚的。

  其实吧,催婚也并不只是我国古代独特的现象,在古代的西方,这样的问题同样突出。

三、古代早婚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世界史上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也存在着订“娃娃亲”的现象,有的孩子在3岁时就许配了人家,就等到12岁结婚了。

  按照15世纪时期的欧洲人的观念就是:女孩子15岁还不结婚,乃是有辱门楣的事情。

  如果男子找不到老婆,也会被认为是无能之辈,卢卡1454年还颁布了一项命令:20到50岁还没结婚的男子,不得担任公务员的职务。

  这一现象后来在欧洲还持续了几百年,直到工业革命后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早婚早育现象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纵观东西方文明史,早婚早育政策的流行都离不开人口、土地和税收三大原因,在文明的扩张阶段,人口的增长确实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但等到社会资源饱和,社会生产力却没有跨时代的进展时,没有质量一味追求人口增长盲目扩张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早在汉朝的时候,一位叫王吉的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03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