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剩女为什么难嫁?

大龄剩女为什么难嫁?,第1张

大龄剩女可能会面临的心理问题

1、 自卑心理

由于社会思想对大龄剩女并不友好,人们总是会认为大龄剩女被剩下肯定是因为她们不够好,不管是长相不够好还是性格不够好,总是是因为她们不够好才会被剩下。

这明显就是歧视,但却很少有人去制止。

如果周边的人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就算了,但是大部分的大龄剩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高,并且父母还会因为自己是大龄剩女而贬低自己。

心理学上表明,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好,对于孩子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孩子也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很差,自卑心理随即而来。

2、 焦虑心理

很多时候,尤其是情人节、七夕节这种哪里都是情侣的节日,大龄剩女可能会感到些许焦虑,但是很快又会安慰自己:他们不一定是真爱,或是祝福并羡慕他们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但是她们也会焦虑为什么自己还没有找到真爱。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焦虑时刻:回家过年时本来是高高兴兴的,但是在饭桌上大家看自己却是一脸忧愁——发愁自己还没有对象,自己心想亲戚们管得也太宽了,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吃完饭。

但是看到自己父母羡慕表姐表妹都有孩子的时候,自己内心也会感到很痛苦,非常焦虑。明明小时候自己学习是最好的那个,工作也是小有成就,怎么就因为单身,这些都不值一提了。

所以大龄剩女在不自觉的时候就会出现焦虑心理。

3、 追求完美的心理

通常大龄剩女之所以会成为大龄剩女是因为她们的完美主义,她们想要事事追求完美,感情也不例外。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相貌出众,家世也好,但却是大龄剩女的原因。

因为她们将恋人看得过于理想化,但却没有想到自己定的标准太不符合实际,超出了现实,但是自己又接受不来了对方的不完美,所以也就一直找不到心中完美的那个他。

年龄大不意味着妥协

现代很多失败的婚姻就是因为在结婚的时候太着急。

明明自己不想让家人担心,也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嫁不出去,想要证明给别人看自己是有人要的,但是却委屈了自己,因为将就一时所以要将就一辈子,最终苦了自己。

年龄大不意味着妥协。

我的邻居就是一个四十岁的单身女人,但是她却没有着四十岁女人的沧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二十七八。

由于没有另一半也没有孩子要养,自己赚的钱够花就行,也不用为孩子存钱,她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偶尔还会去学学插花、茶艺、国画等等,她早早的就开始享受生活,对于爱情依旧充满憧憬。

相信很多人都羡慕她的生活,但她也很希望和相爱的人一起共度余生,但是她表明自己不会将就,如果相爱的那个人没有出现,自己一个人也会过得很好。

40岁的单身女人到底是选择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将就把自己嫁出去就要看个人的追求是什么,自己现阶段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

最后,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生平简介详细

1864年1月1日(农历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齐白石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谱《寄园印存》,印学丁敬、黄易,规矩精密,可以乱真。

1900年,居住于莲花峰下梅公祠,自称“百梅书屋”,并在院内盖一小屋,名“借山吟馆”。致力于绘画、作诗。

1902年,应夏午诒邀请,赴西安教画。在西安结识樊樊山,尽观樊所藏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书画。是年,其花鸟画风一变,走上写意画路径。

1903年,从西安到北京,结识曾熙、李瑞荃等,期间夏午诒拟向慈禧太后推荐齐白石做内廷供奉,坚辞之。夏天,从北京过上海,回湖南,此为“五出五归”的第一次远游。

1904年,随王闿运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王闿运为其作序。

1905年,赴广西,游桂林。与蔡锷、黄兴相识。

1906年,春节后,过梧州经广州到钦州,郭葆生留其教画。饱览郭所藏徐渭、八大、金农诸名家真迹。用功作画,其间常为郭代笔。秋,回湘潭,以教画薪金购置旧屋并数十亩水田。

1907年,春夏之交,再赴钦州,游肇庆、端溪。冬,回湘潭。

1908年,春天即赴广州。是年,仅回湘潭小住几天,其余时间皆在广州度过。

1909年,在广州过春节,后去钦州。初夏赴上海,以卖画为生。夏秋之间,游苏州。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法学金农,得其神髓。

1917年,为避土匪之扰赴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匆匆去天津避难。局势稍定,复归北京,在琉璃厂南纸铺挂润格卖画。期间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诒、郭葆生等往来甚密。并结识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其中与陈师曾订交,对晚年齐白石有极大影响。是年冬,离京返湘,乡居一年。

1919年,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

1923年,陈师曾在南京病逝,数次题诗痛悼好友。1925年,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昼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

1926年,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两度停止作画、刻印。

1927年,应林风眠邀请,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28年,印行《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手写本影印)

1933年,印行《白石诗草》(八卷铅印本)

1936年,游四川。在川结识黄宾虹。

1937年,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北平沦陷,心情悲愤,轻易不见客。

1940年,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陈夫人》文。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

1944年1月,继室胡宝珠病故。6月,拒绝北平艺专配给用煤。

1946年,抗战结束,复又在琉璃厂挂润格,恢复卖画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办画展,200多张画全部卖出,带回一捆捆“法币”,如同废纸,竟买不到10袋面粉。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宴会。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950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1951年2月,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白花与和平鸽》。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8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届全国人代会。

1955年6月,与陈半丁、何香凝等14位画家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巨幅《和平颂》。

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1957年5月15日,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社会评价

毕加索: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朗绍君:在吴昌硕之后,齐白石将中国传统书画推进一步,输入新的生命血液。齐白石是全才,齐白石赋予作品以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齐白石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余秋雨: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齐白石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齐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齐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王仲: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功,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是平凡而简朴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把问题复杂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难言之隐。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著的审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这是齐白石用自身作为榜样,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

绘画理论:

1本质论

齐白石在北京定居后,内心却是“故里山花此时开也”的思想轨迹。齐白石不可能将家乡草木赶过黄河带到北京,但家乡草木却作为一种自然信息随齐白石来到北京,并化作艺术信息传达出来,以实现齐白石心理的平衡。齐白石刻了许多寄托着怀乡之情的闲文印,如“吾家衡岳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齐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题。

齐白石写了许多的怀乡诗,如:“登高时近倍思乡,饮酒簪花更断肠,寄语南飞天上雁,心随君侣到星塘。”又如“饱谱尘世味,夜夜梦星塘”、“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这些诗句是齐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时所些的肺腑之语。变法和着变意,变意和着变法,乡心伴着童心,童心也总念乡心。

2造型论:

每个造型艺术家都有自己造型上的美学尺度。当齐白石画牵牛花,时叶皆作正面观,花皆作侧面观,花苞皆直如红烛,这是局部的一致和整体气势的统一,是造型的特色。

而牡丹花的丰艳,棕树冲天的意趣,不倒翁的泥玩具样式,背向的牛那浑圆的形,侧向的虾那狭长的形,猫头鹰的类如轴承结构般的眼,这些纯造型上的表现,既与物形有关,也与画家的感受方式有关。

齐白石描绘工细草虫的本领带有民间手艺人炫耀技能的因素,那些粗笔枝叶与工细草虫在同一画幅中的出现,体现出了对比的美,这种美是齐白石农民兼文人的双重人格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构成论

强化色彩表现力,把黑作为一种色彩和其他色彩的对照,海派艺术家已经有所突破。齐白石海派的基础上大胆地引进了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色,使色调更加纯化。齐白石保留了以墨为主的中国画特色,并以此树立形象的骨干,而对花朵、果实、鸟虫往往施以明亮的饱和的色彩,是将文人的写意花鸟画和民间泥玩具的彩绘构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综合体。

齐白石作品《荷塘翠鸟》中的墨叶、红花、翠羽,《荷花鸳鸯》中的焦墨叶、深红花,黑色、**、绿色合成的彩羽,《好样》中的墨叶子、黄葫芦、红瓢虫,这些都是典型的齐白石色彩构成。它属于形式,也属于内容,因为那是对乡间风物本身色彩的提炼,是一种热烈的乡思情感的流露。

齐白石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4思维论:

欣赏齐白石的画虾、山川、草木、鸡鸭鱼虫,会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来画的。作品《齐白石日相呼》中的两只小鸡就是两个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作品《自称》中的鼠儿就是生活中喜欢称体重的小孩!把青蛙的一只腿用草拴住,看它怎样地呼叫挣扎,本身就是齐白石早年的恶作剧。

齐白石作画思维方式和做诗的思维是一致的,和齐白石在诗歌中把春雨梨花视作垂泪送别人,和“梨花若是多情种,应忆相随种树?”的诗句,是一样的构思方法。它不仅是拟人的,而且是倾注着情感的拟人化方式,也是齐白石的精神寄托。

特别是在那些小鸡、青蛙、蝌蚪、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身上,最见齐白石的一片童心,最见齐白石对儿童生活的怀恋,最见齐白石的天真、可爱。在这类作品里,可看齐白石从根子里所保持的民间艺术风味不仅是拟人化,而且充满了艺术幽默。齐白石悟出了此中奥妙。

参考资料:

齐白石

文学泰斗沈从文说他:“因为揭发我最多的是范曾,我自然也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动,到我家前后不会过十次,有几回还是和他爱人同来的。”

著名画家李苦禅在辞世前的最后时刻说他:“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

李敖评价说他:"范曾人品有问题,当属可信。他的画,乍看不错,但看多了,千篇一律。他的字,做作讨厌,帐房的毛笔字而已。"

这里提到的范曾先生是我国当代集各种文学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如今在文学领域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登高远望范曾先生。历史上的每一位名人似乎在出名的同时,总会为人所诟病,反正大师也是如此,名满天下的他,却也诟病满天下,早在之前我就在网上听到了许多关于他老人家的众说纷纭,有一些好的说法,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诟病的说法。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名人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绯闻,范曾先生的婚姻和她的爱情注定,因此也是不平凡的,和新时期的许多文学大家一样,反正先生的爱情和婚姻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平凡的,而在常人看来,却是值得被诟病的。范曾先生活到现在,大概已经经历了三次婚姻了,至于范曾先生先后经历三次婚姻。

这对于他而言,自然是有他内心当中的故事。至于如何看待范曾先生的爱情价值观念?我想毕竟如今已经是新时代了,婚姻爱情问题都是自由自在的,只要男女双方心甘情愿,那么就可以拥有属于他们二人之间的爱情,也可以尝试着有他们自己的一段婚姻。两个人能够生活下去,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不下去而导致爱情走到头的话,那么当然也可以在双方沟通理解之下提出离婚,既然双方都不喜欢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毕竟在爱情和婚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

林岫,是国画大师范曾先生的第一任妻子,范曾比林岫大7岁。范曾先生回忆起他的第一段婚姻时,这样说:“在23岁之前,我不曾和任何一位女性幽会,遇到第一个对象,绝对会爱得死去活来,因为这种情态包含了虚幻的理想、夸张的热情和第一次试用爱情老调的新鲜感。我为第一次爱情耗时五年之久,一无所获,最可贵的燃料烧尽之后,剩下了痛苦的灰烬。”至于两人如何从婚恋到分手,林岫对此一直讳莫如深。

范曾第二任妻子叫边宝华,她和范曾是大学时期的同学,两个人的缘分是在范曾第一段婚姻解体后,那个时候也是范曾最落魄的时候。边宝华不但没有嫌弃范曾,反而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他。往往爱情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需要另外一个异性朋友来帮助和支持他,等到渡过难关之后,那么从低谷中攀爬出来的人,往往就会对曾经鼓励过他的人产生一定的好感。

两个人结婚之后,边宝华给范曾先生生下来个女儿,但是范曾遇到了他更想要的爱情,两个人不得已而分手。三次婚姻的女主角叫楠丽。相比于第一次爱情和第二次爱情,范曾先生的第三次爱情的故事更多,经过统计得知,范曾先生先后给他的第三任妻子写过200多封信中,都记录了范曾先生身为一个男人,对这位女士爱的宣言。1993年8月,范曾回到中国。同年11月13日在巴黎与楠莉结婚。 

这大概就是范先生一生当中所经历的三段婚姻,至于如何评价先生的爱情价值观念,我想还是那句话,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手,因为爱情中的双方都是自由的,婚后的双方也是自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45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