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表达情感是什么?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表达情感是什么?,第1张

1、月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写明月的诗词不可谓不多。如我们熟知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明月通常用来渲染清幽的气氛,体现出作者的思乡怀人之情。

2、杨柳

“柳”与“留”字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或“柳枝”便具有了惜别怀远的感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另外因柳树常见于屋舍前后,在古代常被视作是故乡的象征。

3、杜鹃(子规、望帝)

古代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有位明君,退位后归隐山林。之后不幸身死,魂灵化作鸟类便是杜鹃,因杜鹃叫声凄厉,声声泣血,仿佛是在鸣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此被视作思念故国,故土之兆。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另外,也有诗人用杜鹃的意象来表现只是内容的愁苦,如“杜鹃啼血猿哀鸣”等句。

4、燕

用来体现世事变迁,常见于抒发国破家亡或昔盛今衰的诗句。如“到国依栖应有梦,巢空月落旧楼台”也用来表现春光美好,体现惜春之意。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所谓“意向”,其实就是意境。意境是文字以外传达出来唤起人们思考,启迪人们精神的东西,也就是一篇文章意在言外的丰富内涵。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传承文化的文明古国,古代文言文原本是刻在竹简上的,刻写非常不易,这就要求语言简练,在简洁的文字以外传达出更多的思想,唤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启发人们的思考与想象。因此“意象”,既与文章的文字有关,又需要读文章的人结合文字去想象和思考,领悟出更多蕴涵,古文经常用典,就是要通过典故营造一种“意象”,让人们联想到其它很多东西,唤起精神共鸣,因此中国古文的意象,是有别于西方文化只是通过具体文字描写表达意思的更高层次的东西。例如,柳永的“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语言之外,就营造了一种悲凉、孤寂、无可奈何的意象,让人想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也联想到人生的颠沛流离,艰难不易。同时往往还会结合自身的感受发出题外的感叹!又如,李商隐的《锦瑟》诗,大家都读不懂它,但大家都又喜欢读它,每当读到“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都会想到作者为了那段不可能实现的情缘梦中滴泪成血的悲苦,不免凄然,读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都会想起很多言外之事,发出深深的共鸣与感慨来,这就是“意象”使然。限于篇幅,就谈这么多了。谢谢看我的回答。

1、蝉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2、草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

故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

3、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意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114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