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偶然》表达了什么?

徐志摩《偶然》表达了什么?,第1张

徐志摩《偶然》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情感,对于相遇和错过,爱的美好和消失所发出的一种感叹。

其中不仅是表达了对美好感情的眷恋之情,也充满了哲学辩证意味,全诗格律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音律和谐之美感。

徐志摩《偶然》鉴赏

在此诗中,徐志摩传达的是对情感的节制。对于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他说最好忘掉,这是对偶然萌生的情愫的扼杀。徐志摩带着欧美浪漫主义回国,把东西方文明交汇最终形成自己唯美主义的诗文风格,然而这首诗对偶然相遇的美好进行了压制,这是时代的变更造成的。

徐志摩处于最黑暗的年代,他无法逃脱这个时代固有的丑恶和斗争,他无法偏离既定不变的人生轨迹,所以他无奈地选择了压制自己内心的情感,忘掉偶然的相遇。然而,接受人生最终也让徐志摩懂得了潇洒地放手,因而他说道:“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出自徐志摩的《偶然》。

原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歇长廊中堪称别具一格。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

“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

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徐志摩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中,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

此诗写于1926年5月,乃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

初载于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偶然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徐志摩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扩展资料: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

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

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徐志摩

出自《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扩展资料: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参考资料: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徐志摩出生富贵,家里世代经商,而父亲又是在25岁之时才有了这个儿子所以全家都相当器重。这个天之骄子是没有经过任何风雨和坎坷的,他的前程他的生活早在出生时便已经被安排好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日子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但也是这样的生活才养成了徐志摩不可一世的性格特点。

  徐志摩的性格是自私和自大的。原生家庭养成了他这样的性格,从小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想要的一切手到擒来,他认为只要是他想要的,便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也为后来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做了铺垫,这大概是他第一个求而不得的女子,他的郁闷和他的不解使他始终忘不了这个女子,即使后来有了陆小曼之后依旧是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而也正由于徐志摩的这种唯我主义,才使得他的第一段婚姻变成了一个悲剧。徐志摩一向都是想做什么便去做的,只图自己的喜好,别人喜不喜那是不会理会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原配张幼仪便成为了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就错在徐志摩的性格。

  徐志摩的性格又是恃才傲物的。写诗的人都有几分清高,那几分清高放在眉清目秀从小生在在富裕人家又留过学的徐志摩身上就变成了十足的自大,一般的女人他是看不上眼的,他认为能与他匹配的如果不是林徽因这样相貌和才情都是极品的女人也该是姿色不同一般的陆小曼,总之决不能是张幼仪那样,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如愿和陆小曼结婚之后,也是由于徐志摩的性格才为他种下了祸根。即使当时生活拮据,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也不能让自己丢了面子,他日夜不停的'赚取稿费来满足陆小曼消费时候的虚荣心。他从没告知陆小曼自己的处境,这不是爱,这一切只是为了他自己。性格决定命运,徐志摩的性格注定了他将以悲剧收场。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是什么

  说起胡适和徐志摩这两个人,相信对中国近代历史稍有了解的的人都会知道这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胡适是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涉猎广泛,著作颇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还是白话文的大力倡导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而徐志摩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很多唯美极富诗意的诗作。

  胡适对于徐志摩一生的评价十分简单,他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认为在这个信仰中有三个大字,分别是:爱、自由和美。他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把这三个理想汇合在他的生命中,这就是被胡适所称为的“单纯信仰”。胡适还说,纵观徐志摩的一生的历史,只不过是他追求这三个理想的过程罢了。

  胡适对于徐志摩评价虽然简单,但是却十分准确。徐志摩的一生就是在为三个字而活。徐志摩一生钟爱过两个女人,分别是林徽因和陆小曼,为此他不惜和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离婚,因为他认为两人之间并没有爱情可言,不如趁此早日结束这段婚姻。而在和林徽因以及陆小曼交往的时候,他写下了很多跟爱情有关的诗作,而这些诗作无不散发着徐志摩对于爱、自由和美的向往。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还是非常符合徐志摩留给世人的印象的,没有任何的溢美和贬损之词,这些都体现了胡适一贯的处事风格。

  梁启超骂徐志摩的原因

  徐志摩是有名的诗人,他天性浪漫,一生放荡不羁,但是你们能想象这个写出“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的温柔多情的男人居然会是抛弃原配和陆小曼热恋结婚的男子吗这个梁启超骂徐志摩的故事就发生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当天。

  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兼挚友,俩人感情极好,经常会在一块讨论作诗。而陆小曼呢,是富贵人家的千金**。从小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就连跟徐志摩在一起后也毫不收敛,行为作风放荡不堪。所以梁启超极不喜欢这个陆小曼,觉得她会害了徐志摩。但是沉浸在热恋中的徐志摩哪听得进梁启超的话呢,在徐志摩婚礼当天,他急切希望梁启超来当证婚人。梁启超本是不愿意来的,在胡适等人拜托下才肯来到现场。可是在婚礼上,梁启超却没有对这对新人表达祝福,反而开口指责新郎新娘。梁启超认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注定是不被祝福的。而陆小曼这个女人终究会把徐志摩给害死!所以在婚礼现场梁启超骂徐志摩。事实证明,梁启超说的话后来都一一实现了。因为陆小曼的骄纵跋扈,所以徐志摩是不幸福的。因为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所以徐志摩满足不了这个女人。

  徐志摩的婚姻虽然不美满,但是终究是爱陆小曼的,这跟他对张幼仪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张幼仪即使在贤惠徐志摩也是嫌弃她的。梁启超骂徐志摩是因为他早预料到了会有以后的日子,徐志摩和陆小曼本就是不般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9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