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什么?

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什么?,第1张

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什么?

中国是现代非常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流畅自由,比喻奇特,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徐志摩的创作时期非常有限,主要是1922年到1927年。代表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0755等。

徐志摩照片

是徐志摩代表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是诗人1928年重访剑桥大学后写的。全诗以离开剑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剑桥的深情。这首诗的语言轻快柔和,形式精致圆润。作者以虚实相生的方式勾勒出流动的画面和美妙的意境,慢慢展现出诗人细致的爱。同时,他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困倦无助的面对,以及真挚、丰富、有意义的感情。堪称徐志摩诗歌中的绝唱。

是徐志摩代表作中的又一经典。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清新凝练,节奏流畅,朗朗上口,回味无穷。选择“偶然”这个抽象的词作为标题,却用短短的几行字把它做成一个象征性的结构,是现代诗歌中的一个绝无仅有的作品,既有有趣的哲理,又有寓意。

此外,徐志摩的代表作也不少,其作品大多感情细腻丰富,形式简洁明快,既有对情感的捕捉和描写,又有对人情和事物的感悟和回忆,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非常鲜明的一笔。

徐志摩的原配是谁?

徐志摩是民国时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才子。他与、和三个女人的爱情纠纷广为流传。这三个女人也因徐志摩而出名,其中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原配最受尊重和同情,成为当时贤妻良母的典范。

徐志摩张幼仪的原始照片

张幼仪,1900年生,原名稼轩,祖籍江苏宝山。1915年,徐志摩与四哥张公权结婚。徐志摩生性多情,张幼仪却隐忍坚强。他们性格不合,缺乏共同语言,婚后感情冷淡。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后,徐志摩去了美国留学。次年,在狄金森的帮助下,徐志摩进入英国剑桥大学。

1920年,张幼仪得知丈夫与林相恋,远赴欧洲与丈夫团聚,希望挽回夫妻关系。然而,已经恋爱的徐志摩不顾妻子怀孕,向张幼仪提出离婚。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生下次子彼得,毅然与徐志摩离婚。

1935年,小儿子彼得去世,张幼仪带着大儿子回国。1927年,张幼仪应邀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次年,他应邀出任上海妇女商业储蓄银行副行长和尚云服装公司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幼仪移民香港,后与医生苏继志结婚。结婚18年,苏继之去世,张幼仪移居美国,与大儿子团聚。1988年,张幼仪在纽约去世。

作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曾经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女性。她遵守妇女道德和家庭规则。她本是一个完美的封建媳妇和妻子,最后却被丈夫抛弃。屡遭重创的张幼仪也是新时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她涅_而生,独立自强。她不仅一个人把儿子养大,还很尊重公婆。她也创造了自己的事业,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徐志摩的女人是谁?

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散文家。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偶然》,《偶然》等。

他的诗很浪漫,人更深情。在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中,徐志摩的生命中有过三个女人,她们都有着不断斩乱的感情。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张幼仪出身名门,属于大家闺秀。她美丽、温柔、端庄、贤惠。十五岁时,她嫁给了当时还不知名的徐志摩。婚后,她留在老家伺候公婆。她深爱着徐志摩,从未离开过徐的世界。不幸的是,七年之痒后他们终于离婚了,他们的和平离婚轰动一时。离婚后,张幼仪先在大学教书,后担任女子银行副行长,还和许家一起经营生意。后来,她给徐志摩的父亲最后的死,并帮助徐志摩出版他的文集。

林是徐志摩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林是著名的建筑师和诗人,家世显赫,才貌双全,在建筑上颇有成就。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时,感觉自己好像恋爱了。他们相遇后,频繁地通信,徐志摩疯狂地追求林,但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徐志摩去世后,林一直保存着飞机失事时拿回来的碎片,直到去世。这可以从她对徐志摩的记忆中看出。

陆小曼是徐志摩最后一个重要的女人。她也出身名门,多才多艺。虽然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并不幸福,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在一起,徐志摩也尽一切努力保护她。她可以说是真的得到了徐志摩。徐志摩英年早逝后,陆小曼发誓不再结婚,保留了徐夫人的身份。她的态度令人钦佩。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交织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徐志摩笔下的女性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该名言完整句子如下: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我所能、尽我所有。我给过你的,给不了第二个人。你给过我的,也请不要再给第二个人。

该句出自徐志摩《爱眉小札》,原文为:“你要告诉我什么,尽量的告诉我,像一条河流似的尽量把他的积聚交给天边的大海,像一朵高爽的葵花,对着和暖的阳光一瓣瓣的展露她的秘密,你要我的安慰,你当然有我的安慰,只要我有我能给;你要什么有什么,我只要你做到你自己说的一句话——‘fight on’!”

《爱眉小札》目录:

1、徐志摩和陆小曼(代序)

2、爱眉小札·日记

3、爱眉小札·书信

4、眉轩琐语

5、志摩情诗

6、我有一个恋爱

7、翡冷翠的一夜

8、问谁

9、落叶小唱

10、呻吟语

11、起造一座墙

12、两地相思

13、最后的那一天

14、“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15、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16、春的投生

17、我等候你

18、附录:陆小曼与《爱眉小札》   徐志摩生平年表

《爱眉小札》一书是陆小曼为纪念徐志摩诞辰四十周年和罹难五周年,把她和徐志摩之间那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完完整整的公之于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也因此增添了一部唯真唯美的散文佳作。所谓“爱眉小札”,指的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顶住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真心相爱、相许,所写下的一组日记和书信。

《爱眉小札》有两种版本。

1、一种是1936年1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真迹手写本”,系题为“爱眉小札”,署名“心手”的徐志摩1925年8月9日至31日、9月5日至17日的日记手稿影印本。

“真迹手写本”用上等连史纸,黑、蓝两色套印,十开丝线装,美轮美奂,限印一百部,极为珍贵。

2、另一种是1936年3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铅排本,除了收入除志摩上述日记之外,还增收了徐志摩1925年3月3日至5月27日致陆小曼信十一封和陆小曼1925年3月11日至7月11日所写的《小曼日记》。

铅排本小32开布面精装,配以精美护封,同样素雅大方,惹人喜爱。《爱眉小札》之所以引人注目,因为它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热的真情告白。

扩展资料:

徐志摩 (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1922年,徐志摩与结发妻子张幼仪在德国离婚,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在张幼仪询问离婚原因的时候,徐志摩给出的理由是“小脚与西服在一起不协调的令人发笑”。

浪漫诗人徐志摩的短暂一生中拥有三段情缘,原配夫人张幼仪,神魂之交林徽因,柔艳之妻陆小曼。 对张幼仪,他弃若敝屣百般伤害;对林徽因,他求而不得爱慕至极最终死在了去听她演讲的路上;而对陆小曼,他浪漫多情不离不弃。

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民国诗人,既是火热真诚的情圣,也是道德败坏的渣男。

01人间至及一渣男

张幼仪是徐志摩父亲给儿子定下的发妻,一个中国旧式传统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姑娘,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候,嘴角向下一撇,充满鄙夷的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这句刻薄的话从一个才子的口中说出,很有一种戏剧化的讽刺效果。

梁实秋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可就是这么谦谦君子,对无怨无悔一心一意替他在家乡尽孝照顾一家老小的发妻有着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只因她不是他所自由恋爱满心仰慕的新女性, 可以不爱,但不可以伤害。

说到徐志摩对张幼仪,我不禁想到鲁迅与之朱安,虽然鲁迅也让朱安一生不安,却比不上徐志摩的渣到极点。

徐志摩在英国伦敦留学的时候,张幼仪正在他的身边,料理一日三餐琐碎家务,可他一边却陷入对16岁少女林徽因的疯狂追求中,这放在今天,就是婚内出轨呀。

当然,他可以说爱情没有错,他爱林徽因,但是他一边满腔赤城的爱着林徽因,一边又和张幼仪同床共枕以至于怀上了他们第二个儿子。 许是在徐志摩的心里,爱情和身体是可以分割的,真是让人不耻其人格与三观。

在知道张幼仪怀上二子之后他,徐志摩一脸冷漠的说:“把他打掉。”张幼仪迟疑的说:“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徐志摩冷冰冰的说:“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说完就没耐心地别过脸去。张幼仪继续问:“可是我要去哪里打胎?”徐志摩摇摇头说:“你会找到地方的,这种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饭。”

我想不出用什么词能够形容徐志摩的渣,居然能说出这样不知廉耻的话来,真的是世界上最恶心的词语都不够形容他这种恶心的令人作呕的行为。

后来张幼仪的二哥得知此事,边让她远赴德国生下孩子,彼时林徽因也和未婚夫梁思成感情愈发明朗,于是徐志摩迫不及待的跑去德国和张幼仪离了婚。

如果说徐志摩只是为了忠于对林徽因的爱情而离婚,也许我会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真爱至上的勇气鼓掌,然而这个渣男却是抛弃妻子,甚至是在遇上所谓真爱的时候让不爱的发妻怀上他的孩子,然后不声不响的离开,丝毫不顾那个怀着他孩子的女人,那个替他照顾父母亲人的女人该如何在异国他乡一人生活。

徐志摩,怎一个渣字了得。这种人渣,不知道打雷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担心分分钟被雷劈死。

离婚后,徐志摩在报上登了一封通告,说彼此是欢欢喜喜的离了婚,还给张幼仪写了一封“笑解烦恼结”的信,说彼此是以自由偿还自由。为了不被世人诟病,说他们不再是夫妻,但张幼仪可以继续做徐家的儿媳妇。说得难听一点,这是当了婊子还想立贞洁牌坊啊。

不爱并不能成为伤害的理由 ,徐志摩可以不爱张幼仪,可以嫌弃她是个无法与之西服匹配的小脚媳妇;可以不想要一个唯唯诺诺附属于他的旧女性;可以追求他心中如明月般的林徽因;可以选择结束和张幼仪的婚姻,这一切都可以。

但是徐志摩不能不对张幼仪负责,不能在一边维持着和张幼仪的婚姻和她同床共枕又去疯狂的追求着林徽因;不能一边享受着张幼仪的无微不至的伺候又嫌弃着她的思想落后; 不能一边享受这男尊女卑的优越,一边又要宣扬男女自由平等 。而在这场婚姻里,本就是徐志摩高攀了张幼仪,如果不是张幼仪的父兄,凭他徐志摩一个土财主的儿子,怎可能拜梁启超为师从而在文学界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虽然他也的确有才,但那个讲阶级门第的时代,有才的人千千万,而如今被大家熟知的却只有徐志摩。徐志摩抛弃张幼仪,简直是卸磨杀驴的行为。

哪怕在今天,我们对爱情和婚姻如此包容的今天,我们依然对爱情和婚姻都要求要忠诚。假如不是张幼仪的兄弟帮助,也许她带着孩子客死异乡都有可能。

徐志摩与张幼仪那种时刻那种方式的离婚行为,无异于是一种用最残忍冷漠的方式杀妻杀子的行为。

而那个善良的张幼仪,虽然与徐志摩离婚了,但她以干女儿的身份对徐志摩的父母尽孝,一直到他们离世,已经尽到了她该尽甚至不该尽的责任。她甚至在徐志摩遇难后,当时的妻子陆小曼不愿前往认领遗体,还是张幼仪让弟弟带着儿子前去认领的。她这样的举动,不仅保全了徐陆两人和自己的颜面,也保全了徐志摩得以落叶归根。

晚年的张幼仪对来访者说:“你总是问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而张幼仪拼死剩下的孩子彼得,在三岁的时候夭折了,这个徐志摩只在张幼仪签署了离婚协议之后因心情激动又顺便看了一眼的儿子死在了张幼仪的怀里,而徐志摩在他死后还为之写了一篇悼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真让观众看不出这是一个他当初要张幼仪打掉,后来只见过一眼从来没问过的孩子。

徐志摩真是将“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他那篇悼文简直是“满纸荒唐言”,而抱着儿子的张幼仪被问对此悼文有何想法时除了“一把辛酸泪”还能说什么呢。

也许,张幼仪该感谢徐志摩,她曾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离婚后的张幼仪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相继在东吴大学教授法文,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活出了最成功灿烂的自我。

02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林徽因是徐志摩喷涌诗情的源泉,是他心中一轮高洁唯美的明月,是他得不到却又思之如狂的风花雪月。

或许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是有过朦胧又浪漫的情感的,然后在徐志摩离婚后她却嫁给了梁思成。

对于林徽因为什么没有选择徐志摩,官方说法是,她看透了诗人的浪漫多情,害怕他终有一天会离开自己,而且深感父亲纳妾对母亲造成的伤害,她不想成为别人不幸的始作俑者。虽然她的存在的确是已经伤害到了另一个无辜的女人。

但我却认为, 未尝不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绝情如斯让聪慧的林徽因看穿了徐志摩的本质,一个如此抛妻弃子的渣男,怎么能够托付终生呢。

张幼仪曾说:“我就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蚊赶吸血的文字。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大概林徽因也清楚的明白,自己此刻在诗人的心中是月亮,或许得到后就也会变成那把秋天的扇子吧。

而陆小曼原本是徐志摩好友的妻子,徐志摩情不自禁的撬了个墙角,据说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在为二人主婚的时候狠狠的骂了他一顿,警告他不要再重走一遍老路。

我钦佩敬仰徐志摩的才情,也不耻他的行径,也许真的是有才不等于有品德,徐志摩曾说:爱情是他甘愿为之献身的宗教,然而他的爱却灼伤了旁人。甘愿冒天下之大不讳的激情的确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主义,但真正的爱绝不会蓄意刺伤旁人,也绝不会那么自私。

徐志摩的一生浪漫多情。除了陆小曼和林的纠葛,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第三者,她就是京城第一才女凌叔华。

北京第一才女凌叔华

凌叔华出生于北京,官宦书画世家。凌叔华的父亲凌付鹏出生于汉源。他是光绪十九年的举人。与康有为并列进士榜,曾任清代天津知府、保定知府、直隶公使。他善词、善画,曾与齐白石、陈寅恪等著名画家有过密切合作。这样的家庭从小就从文艺上培养了她。自幼师从慈禧太后的著名女画家苗老师,也曾受文化界奇人辜鸿铭的教育。

凌叔华的老照片

凌叔华七八岁时师从著名山水画家王,后师从女画家郝淑玉学画,为其绘画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在天津织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文采如初莲花,文采不凡,引人注目,作文经常在校刊上发表。1922年,22岁的她考入燕京大学,与谢婉莹是同班同学。次年,她升入本科外语系,主修英语、法语和日语。

三杰之一的凌叔华。

1928年,凌叔华和她的丈夫陈西滢成为武汉大学的教授。此时,凌叔华与苏、元结为好友,三人在文学创作上处于巅峰,获得“瑜伽三杰”的美誉。凌叔华的才貌双全,气质高雅,令世人歆羡。凌叔华的亲和力很强,她与胡适、徐志摩等一批名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凌叔华以绘画为职业。她一生中举办了许多展览。大学毕业后,她的画参加了国际展览。20世纪50年代后,她在巴黎、伦敦、波士顿、新加坡等地举办了多次展览。

冰心老赵年

凌叔华的性格不像林那样虚荣任性,也不像那样矜持理性。她温顺随和,却夹杂着一丝心机和粗鄙。她的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辉煌一时,经久不衰,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会与日俱增。但“八宝箱”事件和日后的“妻子客厅”事件,暴露了凌叔华、林和在纠葛中的弱点,可谓三败俱伤,充分展示了他们争风吃醋、心胸狭隘、争名夺利的阴暗面。陆小曼,另一个真正被伤害的才女,坦荡,从容,自信,缺名利。

徐志摩把“甜盒”存放在凌叔华。

多情的徐志摩和凌叔华也有感情纠葛。徐志摩的香胸已两次存入凌叔华。第一次是1925年徐志摩的旅行。当时他和陆小曼的恋情引起满城风雨,徐志摩打算去欧洲避难。出发前,你要把装着日记手稿的小皮箱和陆小曼的两本初恋日记,也就是所谓的“甜蜜的箱子”,交给你最信任的人保管。

陆小曼的老照片

当时陆小曼的情况也一样糟糕,箱子里有“不适合陆小曼”的东西,就交给了凌叔华。据凌叔华证实,其中涉及的东西很多,其中有陆小曼批评林的一些话,也有关于胡适和的流言蜚语。除了这两本陆小曼的日记和1925年徐志摩从欧洲回国,经西伯利亚铁路途经俄罗斯时写的几份手稿外,还有徐志摩在1925年至1926年间写的两本日记和他两次欧洲旅行期间写给陆小曼的大量情书,其中大部分是英文的,文笔极其优美。

一天认识一位历史人物——徐志摩

男主简介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市。原名章垿,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3年创办新月社,1931年因飞机失事罹难,才华横溢的他感情一地鸡毛,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纠葛半生。

生平大事

一、求学历程,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二、与原配张幼仪,1915年徐志摩依照父母之命,娶了未曾谋面的富家**张幼仪为妻。徐志摩作为新潮青年,是十分抗拒包办婚姻的。所以对这个自己高攀的原配妻子,他以冷眼相对,婚后两人感情平淡甚至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他狠心的在对方刚刚生育,体力都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一封”通告”,抛弃了对方。

三、与才女林徽因,1921年在英国剑桥留学期间,徐志摩结识了同为留学生的才女林徽因,使他诗兴大发,接连创作很多好诗句。期间跟林徽因的感情也迅速升温,达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同时,也向原配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挑战封建势力。然而,林徽因的父母已经安排婚约,林徽因未能冲破世俗,他们的恋情注定没有结局。

四、与名媛陆小曼,1922年徐志摩留学归来,与好友王赓时常相聚。并结识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建立了“友谊之上”的特殊关系。徐志摩与陆小曼属于“同道中人”,两人都追求精神恋爱,都幻想着理想的、浪漫主义的爱情。

陆小曼被徐的才情和爱意深深吸引,她不会像林徽因一样斟酌再三选择拒绝,而是飞蛾扑火、大胆追逐。虽为有夫之妇,但是陆小曼却不顾一切向王赓提出离婚,决然嫁给了抛妻弃子叛友的徐志麾。

五、个人文学成就,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对于早期白话新诗的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是民国时期文坛的一股清泉,他的诗集中西之所长,柔美,清新自然,感情细腻,意境深远,音韵和谐。

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对后来的现代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首《再别康桥》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现代诗佳作。

人物结语

徐志摩遇难之后,原配妻子张幼仪一直在徐志摩的坟前供奉着鲜花,并出资出版了《徐志摩全集》;林徽因保存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直到去世;陆小曼戒掉了诱惑,终年素衣,整理编辑徐志摩的作品。

这三位女性,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着生命中曾陪同自己一程的徐志摩。从才华横溢的诗人,到背负“渣男”的骂名,徐志摩的爱情悲剧的根源无非在一个“情”字。

陆小曼,一个民国时期的“交际花”,出身名门望族;徐志摩,一个“多情诗人”,浪漫富有才华,看似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人就这样相遇,相知,相爱。才子配佳人,多少人眼中的爱情童话,但是二人的相爱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是经历过许多波折之后才走到了一起。

1922年10月的一个夜晚,陆小曼和徐志摩在一场舞会上相遇了,就这样开启了二人的相爱之旅。徐志摩对陆小曼可以说得上是一见钟情,由于之前在林徽因那处处碰壁,不禁失望至极,与陆小曼的相识让他受伤的心又得到了安慰。而那时的陆小曼刚刚新婚一年有余,丈夫的不解风情,让她尝尽了婚姻的酸楚。恰巧这时,徐志摩闯进了她的生活,两个孤独的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1925年陆小曼的丈夫终于同意了离婚,他选择放过自己,也放过陆小曼。而重获自由的陆小曼并没有立即与徐志摩结婚,因为那时徐志摩的家人十分不喜欢陆小曼,认为她只知享乐,骄纵奢华。一直到了1926年的七月,这对才子佳人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陆小曼仍然没有改掉奢侈享乐的性子,而徐志摩只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所以他再三警告陆小曼不要纵情于享乐。

多次劝阻无果之后,二人终于爆发了“战争”,一场大吵过后,徐志摩负气离家。而这一次的离开,竟再也没有回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发生了事故,机上所有乘客无一人生还。徐志摩的离世对陆小曼的打击是致命,之后交际场合再也没有她的身影。一代才子佳人,不禁让人叹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9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