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诗 徐志摩的经典爱情诗有哪些

徐志摩的爱情诗 徐志摩的经典爱情诗有哪些,第1张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诗人,徐志摩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受到西方的教育,所以徐志摩的诗风大多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徐志摩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爱情诗了。徐志摩的爱情诗有什么呢在他的爱情诗中又有哪些是经典的作品呢

徐志摩的爱情诗

徐志摩是嘉兴海宁人,他出生在民国时期,具体的时期是1897年1月15日,但是徐志摩却在1931年11月19日就去世了,只活了34岁,徐志摩一生最大的成就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

徐志摩

徐志摩从小就是一个具有诗意的人,在他18岁的时候从杭州一中毕业,后来又到了多所大学学习。他21岁的时候去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学习,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完成了学业。因此后来徐志摩便成为了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特别生,在剑桥学习的时候他深深地被西方的教育和欧洲的浪漫影响着,这也为他浪漫的诗歌风格埋下了伏笔。

徐志摩一生的作品有很多,他的作品的类型也有很多,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因为他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大多带着浪漫的色彩,其中最有名就是他的爱情诗歌了,他的爱情诗有很多,比如《偶然》、《再别康桥》、《我有一个恋爱》、《我等候你》等。人们从徐志摩的爱情诗中感受他的多愁善感,与此同时也感同身受。

徐志摩的经典爱情诗有哪些

在徐志摩的众多爱情诗中,有一些经典的作品脱颖而出,比如《再别康桥》,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也是新月派诗歌里的代表作之一。徐志摩写这首诗的时候以他离开康桥为线索,由此抒发了自己跌宕起伏的感情。这首诗在语言上十分地轻盈和柔和,徐志摩的虚实手法使诗不再只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而是成了一幅幅美妙的意境,惟妙惟肖令人称赞。《再别康桥》也因此成了徐志摩作品中最为出彩的一个。  

徐志摩

除此之外,徐志摩的《偶然》也是脍炙人口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字数不足百字,诗也只有10行,但是成了徐志摩诗歌中形式最完美的一首。很多人从这首诗中读到了浪漫情怀的徐志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读出了人世间的很多无可避免、难以忘却的偶然,让人感触极深。

徐志摩还有很多经典的爱情诗,比如他写给陆小曼的《我等候你》,将他对陆小曼的爱恋抒发地淋漓尽致,在这首诗歌中,人们不能看到了徐志摩对爱情的观点,对生活的态度,还看到了他勇于追求爱和自由的勇气。

徐志摩把他的浪漫情怀抒发在纸上,创作出了一首首的爱情诗。他的脑中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创作的灵感,当他离开康桥的时候,当他感悟人生的时候,当他表达爱的时候,所以人们能从他的诗歌中感悟他的内心世界。徐志摩也将和他的诗一样,一直被后人传唱。

《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徐志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0KsYVIb2GwZiCCyDeA4Eg

 提取码:7w9r    

书名: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

作者:徐志摩

豆瓣评分:58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

页数:281

内容简介: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内容简介: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徐志摩、戴望舒、刘半农、闻一多的作品精选集。徐志摩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诗人,其诗歌与爱情故事都广为流传。戴望舒、刘半农、闻一多也都是民国时期重要诗人。《民国大师经典书系: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精选了徐志摩、戴望舒、刘半农、闻一多的诗歌。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其诗歌深受欧美诗歌影响,浪漫而唯美,是民国著名文学大家。

满江红 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释义: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白话释义: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白话释义: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4、《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清·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白话释义:

千万里的远途我好象腾云驾雾一样我去了又回来,我独自一人伴随着滚滚春雷穿越东海往返。

真不忍心看到祖国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就即便让锦绣江山变成万劫不复的飞灰也在所不惜。

那浑浊的劣酒啊,哪里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抛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要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拼得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救回正轨。

5、《赠梁任父母同年》——清·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白话释义:

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

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坠机身亡。他“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在中国的诗歌里留下了遗憾和回忆。他出生于浙江,留学于英美,似乎一生都与天津无关。但是,从学生到导师,他和天津有两个不解之缘。朱自清曾说,“中国现代诗人,应首推徐志摩、郭沫若。”徐志摩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出生在江南。他的表哥是金庸,他的侄女是琼瑶。他是一个骄傲的年轻人,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曾师从郁达夫、梁启超,是蒋百里、胡适的好友。他生活热情,与鲁迅、郭沫若并肩作战,与泰戈尔、罗素成为朋友。他的人生虽然只有35年,却如烟花般灿烂。

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天津是在1916年。当时徐志摩放弃了自然科学的学习,考上了以英语教学闻名的天津北洋大学。他的选修课有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可见他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年夏天,该升本科了,但北洋大学撤销了法律系,并入北大法律系,于是徐志摩自然转到北大学习法语和日语。因为这个巧合,梁启超被称为老师。这一时期的研究极大地拓宽了徐志摩的思想领域,开辟了一条真正的文学道路。在涉猎古今文艺的同时,他也结交了不少朋友,他的诗歌也开始关注民生疾苦。不得不说,两所大学的法律系合并,可以说是一个无意的意外。

在他的诗集《翠绿色的一夜》中,我们看到一首名为《三月十二日深夜在大沽口外》的诗,诗中写道:“今夜留在大沽口外:海中囚,怨”那是他对天津的记忆。这首诗写于民国十五年初春。当时孙岳的军队驻扎在天津大沽口,拒服兵役。徐志摩乘船北上,被迫在大沽口等了一个星期。他在甲板上漫步,写下了这首诗。此时,徐志摩已留学归来数年,但其憎恶战争、向往自由的现实情怀依然强烈,这或多或少是受其北移生活的影响。

如果说徐志摩与天津的第一次缘分是学生的身份,那么这第二次机会就变成了导师的身份。1921年后,徐志摩开始以优美的文笔和优美的语言创作新诗,赢得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关键点。1922年回国后,徐志摩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歌,引起国内关注。

徐志摩一生在现实和幻想中追求“爱、自由、美”。他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不仅难以开花结果,而且经常受到压制和破坏。在“理想主义”碰壁的时候,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不满和反叛,同时把理想寄托在幻想世界上。这种感觉也代表了当时一些年轻人的思想,所以当时很多文艺青年都是徐志摩的“粉丝”。

说到天津,当时出现了一些青年诗人。诗虽多,但限于对外界的不了解,缺乏作品。希望和徐志摩交流。当时,青年赵和几个文艺青年在天津创办了“绿波社”,逐渐扩大了影响,成为新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比如《夜哭异乡》的作者焦菊隐,《黎明前》,《魔鬼之舞》,《孤独的灵魂》的作者余庚宇,都是实习生。这个社团的大多数成员热衷于新诗创作,对徐志摩的“西式”诗很感兴趣。所以社会成员都渴望听大师讲课。

没想到有些事情这么巧。1923年夏,南开大学开办暑期学校,暑假期间举办系列讲座。果然邀请了当时刚成名的徐志摩。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个关于现代英国文学的讲座和一个关于未来学校诗歌的讲座。当然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所以绿波会决定天津总部全体成员一起报名。讲座持续了两周,总共十个小时。这两篇评论都被赵记录下来,收录在1925年出版的《现代文学丛书》中。

在赵的散文集《知摩大师的悲哀》中,我们可以详细了解这次讲座的内容及其对这群年轻人的深远影响。徐志摩拿了一本歌德的诗的英译本,让班上的学生翻译。结果,赵获得了一等奖。获得一等奖有奖励。奖励是什么?这是一幅巨大的歌德画像。之后,徐老师送给他一张法郎雕像的明信片,作为对徐志摩的纪念。

讲座结束后,绿波社的学生经常去徐志摩的宿舍。徐志摩还问学生有没有读过莎士比亚。他带领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一些原著,了解真正的英国文学。

在徐志摩此行的演讲结束后,绿波社天津总部的成员也邀请老师们喝茶聊天,也是为了道别。湖边的草坪上,阳光透过树荫照在学生身上。鸟语花香,伴着徐志摩优雅热情的谈吐,让学员们一次次感受到心灵的洗礼。最后大家一起合影。期间,徐志摩问赵:“你以文学为职业吗?”沈京说:“我想是吧。”徐志摩摇摇头说:“太麻烦了,太麻烦了!文学一定是副业。”徐志摩还为想了解外国文学流派和发展历史的年轻人出版了有代表性的书目。

赵与徐志摩自离开后一直保持着长久的友谊。赵自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逐渐成长为中国戏剧研究者、文学史家、教育家和作家。焦菊隐也认真听了徐志摩的讲座,将来会成为中国著名的戏剧大师。可以说,徐志摩虽然只在天津呆了十五天,却为天津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演讲时,徐志摩是他的翻译。他们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感情很深。徐志摩的一生就像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只是秋叶凋谢得太快,无法在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的色彩。82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记得徐志摩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天津新文学带来了一个春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2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