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一生都在哪些女人中间徘徊?

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一生都在哪些女人中间徘徊?,第1张

要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张幼仪。虽然他们是在徐志摩中学毕业后结婚的,但当时张幼仪只有15岁。他们婚前从未见过面,所以他们通过介绍结婚了。当时大部分都是听父母的话,结婚的时候两家人都很满意,因为家庭条件差不多,彼此很合适。

徐志摩

张幼仪18岁给徐志摩生了第一个儿子。不久徐志摩出国留学,张幼仪跟随爱人到英国陪他去。但是好景不长。徐志摩遇到了他的第二个爱人,也就是林。他们一见钟情,想尽快结婚组建家庭。于是徐志摩向怀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提出离婚,两人的婚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当徐志摩回头去找林的时候,林也回中国去了,这事就不了了之。他在感到孤独和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了他最后的爱人。最后,他遇到了陆小曼,不久他们结婚了。并没有持续多久。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大手大脚。不仅在家里和徐志摩大吵大闹,不思悔改,还整天和别人混在一起无所事事。徐志摩只好在外打拼,补贴家里的钱。直到徐志摩意外去世,陆小曼才幡然醒悟,重新做人。这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直到空难去世,他的爱情才算完美。

徐志摩的女人

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散文家。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再别康桥,她是睡着了等。

他的诗很浪漫,人更深情。在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中,徐志摩的生命中有过三个女人,她们都有着不断斩乱的感情。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张幼仪出身名门,属于大家闺秀。她美丽、温柔、端庄、贤惠。十五岁时,她嫁给了当时还不知名的徐志摩。婚后,她留在老家伺候公婆。她深爱着徐志摩,从未离开过徐的世界。不幸的是,七年之痒后他们终于离婚了,他们的和平离婚轰动一时。离婚后,张幼仪先在大学教书,后担任女子银行副行长,还和许家一起经营生意。后来,她给徐志摩的父亲最后的死,并帮助徐志摩出版他的文集。

林是徐志摩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林是著名的建筑师和诗人,家世显赫,才貌双全,在建筑上颇有成就。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时,感觉自己好像恋爱了。他们相遇后,频繁地通信,徐志摩疯狂地追求林,但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徐志摩去世后,林一直保存着飞机失事时拿回来的碎片,直到去世。这可以从她对徐志摩的记忆中看出。

陆小曼是徐志摩最后一个重要的女人。她也出身名门,多才多艺。虽然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并不幸福,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在一起,徐志摩也尽一切努力保护她。她可以说是真的得到了徐志摩。徐志摩英年早逝后,陆小曼发誓不再结婚,保留了徐夫人的身份。她的态度令人钦佩。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交织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徐志摩笔下的女性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徐志摩的灵魂伴侣

现代诗人徐志摩一生最渴望爱情和诗歌,但很多人认为他最成功的诗歌是他的生活。徐志摩曾说过一句既诗意又伤感的话,“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去拜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有幸得到;不,我的生活。”徐志摩的灵魂伴侣是林。

林的照片

徐志摩与林相识于英国。那时,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林随父亲游历欧洲。两个才华横溢又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相遇并相爱了。但为人诟病的是,此时的徐志摩已有家室,妻子张幼仪是名门望族,早已生下一子。得知徐和林相爱,张幼仪也来到英国,希望挽救她的婚姻。然而,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徐志摩却坚持要和林在一起。甚至在知道张幼仪怀孕的情况下,向张幼仪提出离婚。生下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后,坚强隐忍的张幼仪毅然签了离婚。

再次单身的徐志摩没有得到林的终身婚约。相反,他们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徐志摩和林更像是所谓的灵魂伴侣。徐志摩回国后,遇到了朋友的妻子陆小曼,并与陆小曼热恋结婚。林与梁思成,青梅竹马,一同赴美求学,最终嫁给梁思成,成为梁启超的儿媳妇。后来,他们虽然经常通信,共同组织和参与新月诗社的活动,但始终没有跨越男女界限,而是保持着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准备去听他的灵魂伴侣林在北平举办的讲座。飞行途中因大雾导致飞机失事身亡,两人的感情纠葛和交流也就此结束。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手法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不只风靡于法国,也风靡全欧洲。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戈雅的《查理四世及其家人、》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19世纪前半叶的德国绘画艺术中,浪漫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其主要表现课题是风景画。在风景画中,他们把自然界的历史、人类的历史熔为一炉,成为自然界的象征。

早期浪漫主义在风景画上的代表是弗里德里希。卡斯帕尔·大卫德·弗里德里希(1774年—1840年),他与英国著名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透纳一起成为风景画的新道路开拓者,他描绘的风景决不是面对大自然景物的单纯模仿,而是将自然的真实写照与艺术家的内心的主观感受融为一体,有时甚至赋予描绘对象以一种抽象的寓意与象征意义。其著名的代表作是《台岑祭坛画》,这一作品的展出引起保守派的指责,由此掀起了一场保守派与坚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革新派之间的论争,最后以弗里德里希获得胜利告终。

早期浪漫主义的另一个代表是菲利普·奥托·龙格(1777年—1810年)他追求一个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当代的需要相适应的现代艺术。他画的风景画蕴藏着新的生命力。另外他还画了亲属的肖像。

那撒勒浪漫画派与早期浪漫主义的绘画艺术有所不同,他们对历史的进程采取厚古薄今的态度。他们的纲领是回到中世纪和回到天主教教义中去,作品多以宗教故事、神话为题材,复古倾向明显。这一画派的代表画家是弗里德里西·奥韦尔贝克(1789年—1869年)、威廉·沙多夫(1788年—1862年)等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58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