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化·源远流长的古今音乐舞蹈·现代民族乐器

天山文化·源远流长的古今音乐舞蹈·现代民族乐器,第1张

天山文化·源远流长的古今音乐舞蹈·现代民族乐器

在新疆这个歌舞之乡,民族乐器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维吾尔族现代乐器有弹拨、吹奏、打击乐器等达数十种,其中像独他尔、弹布尔、热瓦甫、艾介克、达甫(手鼓)等都是民族风格鲜明,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乐器。

独他尔是弹拨乐器。一般用桑木削成,音箱背面拿薄木条接合成瓢状,以平薄板作面板,柄与音箱背面镶着骨饰花纹,装有两根丝弦。它音域广,多用作自弹自唱,在家庭中普遍备用。特别是用它弹奏一些抒情曲时,给人以安逸、轻柔、优美之感。维吾尔族常常弹奏独他尔,唱起他们的恋歌:“泉水是我们的独他尔琴,我们的恋歌像百灵啼鸣。葡萄架下是我们的舞场,在月光下跳到黎明。”

弹布尔是五根丝弦的弹拨乐器。它琴杆修长,琴身面板为木制。它多采用钢丝弯成尖形拨子夹在右手食指指甲缝中固定,弹拨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它声音响亮,常用作独奏和伴奏。

热瓦甫也是维吾尔族比较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南疆地区更为多见,分为喀什热瓦甫、多朗热瓦甫、牧童热瓦甫等。喀什热瓦甫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以兽骨镶嵌着美丽而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民族乐器,又是精致的工艺品。热瓦甫常常与其他乐器一起为歌舞伴奏,也用作独奏和合奏。

艾捷克是控弦乐器。通用的艾捷克用椰木做共鸣箱,制成圆形,面用软木,有四根弦,用弓拉奏。这种乐器表现力很丰富,音色清晰明亮,是维吾尔族民乐队伴奏和合奏中的主要乐器。哈密艾捷克类似汉族的二胡。

达甫,即手鼓,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遍布天山南北。达甫为扁圆形,用桑木作框,鼓面蒙马皮或山羊皮,框里面装若干小铁环,击奏时振动铁环发出“沙沙”响声。它有大小两种,演奏木卡姆和平时伴歌舞时,普遍用小型达甫。大型达甫是“巴克西”(萨满巫师)进行“驱鬼”治病时专用的。

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哈萨克人把冬不拉当成自己忠实的喉舌,是他们心中的百灵与夜莺。有人这样形容冬不拉:“别看冬不拉只有羊肠弦两根,它结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巧的手指只要在上面轻轻一动,就会掀动我们整个民族的感情。”冬不拉的种类很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民间最常用的有音箱是三角形的“阿巴依冬不拉”和音箱是椭圆形的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冬不拉多数为两根弦,也有三根弦的。关于冬不拉来历的传说很多,哈萨克民间流传着无数冬不拉乐曲。千百年来,冬不拉琴伴随着牧羊人飘动的篝火,伴随着阿肯激昂迭宕的声调,弹凑出哈萨克人民的痛苦和快乐,记录了哈萨克民族的英雄史诗。

库姆兹是柯尔克孜族人使用最广泛的乐器。这是一种全木质的三弦琴,新制成的也有四弦高音的。举世闻名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就是由民间的玛纳斯奇们用库姆兹琴一代一代弹唱而流传下来的。库姆兹琴既可演奏战斗进行曲,表现千军万马奔腾呼啸的气氛,也可演奏民间音乐,抒发人们细腻的情感。柯尔克孜民歌中唱道:“弹上一曲库姆兹,旋律悦耳耳悠悠。唱上一首爱的歌,那是有话说不出口。”

鹰笛是雪山冰峰高耸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民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塔吉克族音乐舞蹈的灵魂。它是用上了年纪的鹫鹰翅骨制作而成的。一只鹫鹰的一双翅骨可制作一双鹰笛。它的音色明亮高亢,清脆悠扬。塔吉克人民无论平时娱乐、欢度节日,或婚礼喜庆、赛马叼羊,都会用鹰笛吹奏起欢快悠扬的乐曲。

苇笛和墨克讷是锡伯族民间喜欢的乐器。苇笛用芦苇杆制成,一般用于独奏,偶尔也伴奏歌舞。墨克讷是一种用两寸钢片制成的口吹乐器,是妇女们爱吹的小乐器。

三角形的“斜格乃”琴是乌孜别克族的典型乐器,音色优美,悦耳动听。二孔直吹的“库涅”(木箫)和“科比斯”(一种口琴)是塔塔尔族喜爱的乐器。

 民族舞都有哪些舞种

 一、蒙古族舞蹈

 1、太平鼓舞

 2、灯舞、盅碗舞

 3、达力根巴雅尔

 4、宗教舞蹈查玛

 5、安代舞

 6、筷子舞

 7、育呼尔舞

 二、回族舞蹈

 1、宴席曲

 2、跳花儿

 3、弦

 三、维吾尔族舞蹈

 1、赛乃姆

 2、多朗舞

 3、萨玛舞

 4、夏地亚纳

 5、纳孜尔库姆

 6、盘子舞

 7、萨把依舞

 8、击石舞

 四、苗族舞蹈

 1、芦笙舞

 2、鼓舞

 五、彝族舞蹈

 1、打跳

 2、花鼓舞

 3、丝弦舞

 4、烟盒舞

 5、乐作舞

 6、阿细跳月

 7、铜鼓舞

 8、披毡舞

 9、摆手舞

 10、对脚舞

 11、羊皮鼓舞

 六、壮族舞蹈

 1、师公舞

 2、壮采茶

 3、扁担舞

 4、铜鼓舞

 5、拟兽(鸟)舞

 七、塔吉克族舞蹈

 1、“恰苏孜”

 2、“恰甫苏孜 ”

 3、“买力斯”

 4、“马舞”

 5、“木偶舞”

 6、“阿戛乔、阿薄希荷”

 八、朝鲜族

 1、农乐舞

 2、长鼓舞

 3、扇舞

 4、扁鼓舞

 5、剑舞

 6、僧舞

 九、满族舞蹈

 1、莽势

 2、庆隆舞

 3、单鼓腰铃

 4、大五魁舞

 5、笊篱姑姑

 十、瑶族舞蹈

 1、长鼓舞

 2、祭祀舞

 3、习俗舞

 十一、白族舞蹈

 1、“绕山林”

 2、“栽秧会”

 3、“西山打歌”

 4、“龙舞”

 5、“烟锅舞”、“草帽舞”

 6、“巫舞”

 7、“南诏奉圣乐”

 十二、土家族舞蹈

 摆手舞

 十三、京族舞蹈

 1、"跳天灯”、“花棍舞”、“采茶摸螺”

 2、“对唱情歌”、“对花屐”

 3、“竹马舞”、“摇船舞”

 十四、傣族舞蹈

 1、孔雀舞

 2、 鼓舞

 3、 鱼舞

 4、大鹏鸟舞

 5、鹭鸶舞

 6、花环舞

 7、刀舞和棍、拳、棒舞

 8、戛朵

 9、其它种类的傣族民间舞

 十五、纳西族舞蹈

 1、“哦热热”

 2、“喂玛达”

 3、“呀哈哩”

 4、“阿哩哩”

 5、“芦笙舞”

 6、“笛子舞”

 7、“东巴舞”

 8、“拟兽舞”

 十六、鄂温克族

 1、努该里

 2、斡日切(天鹅舞)

 3、巴勒图克卡南(跳虎)

 4、伊堪(篝火舞)

 5、萨满舞

 十七、畲族

 1、敬茶舞

 2、功德舞

 十八、基诺族舞蹈

 1、大鼓舞

 2、姑娘舞

 十九、鄂伦春族

 1、黑熊搏斗舞

 2、树鸡舞

 3、依哈嫩舞

 4、采红果舞

 5、依和纳仁舞

 6、萨满鼓舞

 二十、东乡族舞蹈

 1、哈利舞

 2、哲兹白

 二十一、藏族舞蹈

 1、果谐

 2、堆谐

 3、朗玛谐

 4、锅庄

 5、谐

 6、热巴卓

 7、卓谐

 8、工布卓

 9、拉姆夏卓

 10、羌姆

 二十二、赫哲族舞蹈

 1、叉草球

 2、天鹅舞

 3、哈康布力

 4、“庇里西勒”或“庇里沁

 5、萨满跳神

 6、跳鹿神

 二十三、土族舞蹈

 1、安召

 2、依姐

 3、纳东——庄稼会

 二十四、达斡尔族舞蹈

 1、鲁日盖满

 2、萨满舞

 二十五、保安族舞蹈

 1、宴席舞

 2、扇舞

 二十六、羌族舞蹈

 1、喜事锅庄

 2、忧事锅庄

 3、巫舞

 二十 七、高山族舞蹈

 1、拉手舞

 2、杵舞

 3、口弦舞

 4、头发舞

塔吉克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其礼节质朴、亲切。男子相见,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妇女相见,长辈吻幼辈的眼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和嘴唇。男女同辈相见,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与父母相见,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热情的礼节是拥抱。 由于宗教关系,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新疆的风俗有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婚俗等。

一、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

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

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筒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二、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

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脾。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三、婚俗

和其他民族一样,也以丰盛的酒宴、舞蹈、唱歌等形式庆祝婚礼,但有趣的是其具体形式又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要带上酒和肉去女方家认亲,这种仪式叫“端盅”。在这仪式中,男女双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向女方的双亲和家庭成员一一敬酒、行拜礼,熟悉彼此间的血缘关系和称谓。在婚礼的前一天,新娘家杀羊宰牛大摆喜宴,热情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并唱歌跳舞,一直热闹到深夜甚至破晓天明。

第二天,新娘家组织送亲队伍,护送新娘到婆家。新娘在一群男女青年朋友的簇拥下坐上送亲的马车,一路上歌声、笑声、呼叫声不绝,走一路把喜庆的欢声笑语撒一路。在送亲的路上要唱“送亲歌”,赞美新娘找到了好婆家,嫁给了好儿郎,祝愿他们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新疆传统节日——播种节

在当地塔吉克族人心目中,播种节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一般是每年春播的头一天举行。每逢播种节当天,将由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全村人将麦子撒向人群和大地,以示春播正式开始。在这个节日还有泼水的习俗,这天若家里来了客人,妇女们便端着一盆盆清水守在门外,等客人一出门口,就向客人身上泼水,泼得越多,越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对于初来乍到的朋友可不要害怕被淋透,可以尽情地享受一下当地风土人情。

鹰舞是中国民间舞蹈中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艺术价值很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日渐失去生存的土壤,面临困境,亟待保护与抢救。我国新疆的塔吉克族视鹰为强者、英雄,在民间广布有关鹰的民歌和传说,甚至连舞蹈的起源都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鹰舞”。2006年5月20日,塔吉克族鹰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鹰笛,是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塔吉克语称那依、淖尔,柯尔克孜语称却奥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

  编辑本段由来传说

  关于鹰笛,塔吉克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万山之祖”帕米尔 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还过着狩猎生活,家家户户养着猎鹰,它们白天随主人狩猎,晚上为主 人放哨看家。有一个名叫娃发的猎手,住在达卜达尔山谷里,他家祖辈都是有名的猎户,家 里有一支祖传的鹫鹰,已活了一百多年,可眼力还非常好,百里以外的小雀也休想逃避,它 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只黑熊。远近猎手都羡慕这只猎鹰,都叫它“鹰王”。娃发每天带着 “鹰王”狩猎,猎获的鸟兽也和过去一样,全被奴隶主夺去。命运如此悲惨, 他只有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怨:“塔吉克奴隶啊,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 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凶狠的奴隶主啊!残酷无情,冷硬的心肠,像慕士塔格冰峰。塔吉克奴隶啊!难道永远是天边将要坠落的星星!”这歌声像猎鹰一样张开了翅膀,到处飞 翔,传遍了高原、山谷,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下令娃发交出“鹰王”,为他家看门护院。娃发气得几乎昏了过去。“鹰王”对他唱了起来:“娃发娃发 ,快把我杀,用我骨头,做支笛吧,你有了笛,要啥有啥,就不会受苦啦!”娃发听了又 惊又喜,怎舍得杀掉自己心爱的猎鹰呢,他抚摸着鹰的羽毛,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鹰王” 又 唱道:“娃发娃发,快把我杀,我死以后,会成仙家,若不杀我,主家一来,把我抢走,你 也难活。”娃发心想,也许它真能变成神仙吧,就把“鹰王”杀了,抽出翅膀上最大的一根 空心骨头,钻了三个洞眼,做成了一支短笛,取名“那依”,吹出了动听的曲调。娃发吹起鹰笛,猎鹰成群而至,狠狠地惩罚了奴隶主,使他再也不敢欺压奴隶了。从此,鹰笛在塔吉 克人盛行不衰,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历史之久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从南疆巴楚县脱库孜萨米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1年)的三孔骨笛。据民 族音乐学家周菁葆先生考证,它就是古代的鹰笛。与今日塔吉克族的鹰笛,在用料,形制和吹奏等方面均 完全一致。

  编辑本段形制结构

  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一般全长24厘米~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内 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在管的下端开有三个按音孔(图)。制作时,先 将翅膀骨上的肉剔刮干净,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除去骨髓。两端管口呈椭圆形, 上口较大,下口较小,从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钻有一个直径07厘米(稍呈椭圆形)的按音孔,按音孔共有三个。开按音孔的工艺十分重要,民间多以食指和中指在骨管上 平展的宽度作为标准距离。鹰笛不仅长短有别,管口大小有异,所开的音孔距离也不同。多 才多艺的塔吉克族人民,每当鹰笛开完音孔以后,还要在白净而俊俏的笛身上雕刻出图案 纹饰或题字,犹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为奇特的是,鹰笛做好以后先不能吹奏,要放置在 屋内的房柁上,经过半年坑的烟气熏染,使外表呈现出美观、雅致的暗红色之后,方可取 下带在身边。还有一种鹰笛,管身长28厘米,上端管径2厘米,下端管径1厘米,管身开七 个按孔(前六后一),上端正面开一个方形吹口。

  编辑本段吹奏方法

  演奏时,左手中指按上孔,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下两孔。管身竖置并稍微向左或右倾斜,嘴含上口,用舌尖堵住管口一半,吹气 冲击管壁 ,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并通过手指按孔而发音。兼用平吹和超吹,音域d1—e2,可达九 度。音色高亢明亮,与口哨声维妙维肖。传统的鹰笛都成双成对,塔吉克族人民常用一只 鹰的一对翅膀骨,做成两支左右相衬,大小和开孔完全一致的一对鹰笛,吹奏起来,音调也 完全相同,好像一对孪生娃娃,颇富民族风采。由于鹰笛所用鹰骨的不同,在音响上也有区 别。用鹫鹰骨做的鹰笛,骨质坚硬,骨纹细密,表面光润,骨管较长而粗,音调偏低,音色浓厚;用老鹰骨做的鹰笛,骨质不如鹫鹰 骨,骨管较短而细,音调偏高,音色明亮。鹰笛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民间的鹰笛乐队,通常由四人组成,两男子吹鹰笛,两女子用手鼓伴奏,鹰笛多轮番吹奏上下乐句,有时 两人也同时吹奏,一人奏主旋律,另一人加花装饰。

  编辑本段现存状况

  在塔吉克族人民聚居的塔什库尔干, 不论你漫步在山村里,还是走在绿草如茵的牧场上,都会听到令人神往的鹰笛声,它伴着人 们雄浑的歌唱和健美的舞蹈,使塔吉克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具有浓郁、强烈的帕米尔高原风 格。鹰笛多用于盛大节日、婚礼和迎宾送客等喜庆场合,在歌舞、叼羊或赛马等活动中,也 是离不开的伴奏 乐器。近年来,专业文艺团体在创编的塔吉克族舞蹈中,还将鹰笛作为道具使用。鹰笛常吹 奏民间乐曲,较著名的有《塔里要吾里》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33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