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涅金
奥涅金是个利己主义者,他没有勇气向朋友承认自己的错误,他本想拒绝决斗,但又伯人嘲笑和诽谤,最终杀死了连斯基,在连斯基死后到处流浪。
在对待爱情上奥涅金是个自欺欺人者,他摆出一副道学家的面孔教训达吉亚娜,对她说不愿意把自己禁铜在家庭的圈子里,天生不会享受幸福,拒绝了达吉亚娜的爱情。可是后来,在奥涅金回到彼得堡后,他又爱上了达吉雅娜,身为人妇的达吉雅娜拒绝了他。达吉亚娜走了,只留下奥涅金一个人,在这里普希金结束自己的小说,关于奥涅金以后的命运如何普希金什么也没写,一个普希金的熟人说按照诗人的意思“奥涅金应该牺牲在高加索或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中”。
奥涅金的“多余感”是俄国旧文化与欧洲新文化撞击融合的产物,注定了他的悲剧性命运。一方面,贵族阶级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特别是黑暗腐朽的专制政体、愚昧落后的农奴制以及适应这种制度的旧文化;另一方面,欧洲启蒙思想文化的传播促使俄国的知识者去思考。在这场俄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西方文化以压倒优势撞击俄国文化。
奥涅金厌恶旧文化并不采取行动,认同新文化也无力去实践。这样无法脱离旧文化,又不能扎根于新文化,根本找不到生活的定位,感到时代的风暴即将来临,不甘心和贵族阶级一道灭亡,但阶级的局限又使他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参加革命斗争。也看不见社会发展的前景,因此终日访径苦闷、焦躁不安,社会不需要他,他也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苦苦寻求俄罗斯的出路,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只会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在时代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历史大背景下,具有“多余感”的“多余人”是时代与社会的产物。
奥涅金作为这种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个贵族青年的典型代表,具有贵族出身带来的各种缺点,并不是当时贵族青年的先进人物。作者从奥涅金身上体现了—个时代的重要问题,即俄罗斯进步的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这也是十二月党人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奥涅金的性格是真实的,他不仅代表了贵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忧郁而又无能为力,而且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多余人”心中的“多余感”具有民族性特征。
达吉雅娜
达吉雅娜是诗人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别林斯基在评价这部作品时指出;“普希金的伟大功绩,是他在这篇长篇小说里诗意地再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并且以奥涅金和连斯基为代表,显示了它主要的一面,也就是男性的一面,可是,这恐怕是我们诗人更大功绩:他首先第一个以达吉雅娜为代表,诗意地再现了俄国的妇女。”在评论作品的人物形象时,别林斯基进一步肯定达吉雅娜是“俄国妇女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中,则把达吉雅娜称作“俄国妇女的圣像”。可见,达吉雅娜不仅是诗人的“理想”,而且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达吉雅娜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贵族革命的前夕。乡村少女达吉雅娜,外貌上远不及妹妹漂亮,“一点儿也不引人注意”,但她极富思想个性,具有理智的精神、崇高的心灵美、真实而深刻的情感、对责任的忠诚、纯而又纯的天性。她从小就厌弃女孩子的针线活计;她拒绝父母的溺爱,更不习惯贵族家庭对女孩的一般教育;她不满外省地主的平庸生活,热爱俄国自然景物和民间故事;她读过理查生和卢梭的著作,受西欧启蒙主义思想的熏陶,有模糊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在当时的俄国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她们没有任何经济或文化地位,传统赋予她们的角色只能是社交的、家庭的、被爱的、被征服的和性的角色。达吉雅娜作为一个女性,身处当时的社会,“为女——为妻——为母”是她必经的也是唯一可能的一种生命程式。作为女儿的她,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婚姻(为妻),于是,她渴望着爱情,渴望着找到一个理想的丈夫能帮她摆脱这种孤独的处境,给她以新生。孤傲不群的奥涅金出现了,达吉雅娜一见钟情,像是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她热情地幻想着,并被幻想不停地追逐着……终于决定抛弃一切传统的上流社会女性虚伪的种持和矫揉的束缚,抛弃父母的意见,主动出击,勇敢求爱。诗人把乡村少女达吉雅娜塑造成为一个勇敢、主动追求爱情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形象,女性因此逾越了当时贵族上流社会的道德规范,具备了现代的爱的能力,这与传统的规则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传统的积习认为“两性必然是有差别的,一方是主动的,另一方是被动的,女性当然属于被动的一方”,而文本中达吉雅娜一反传统的被动而变为主动,其现代性非常明显。诗人充分肯定并赞扬了她的这种爱情和行为。
普希金无法跳出时代的局限去给奥涅金和达吉雅娜一个光辉的结局。所以面对奥涅金,面对自己曾经的爱情理想,达吉雅娜表面上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私下里却悲痛欲绝。于是,当我们看到她独坐在豪华的起居室里,读着奥涅金写给她的信,心酸无言,泪如泉涌时,我们终于也体会到了她在爱情和婚姻权衡中的悲哀与无奈。达吉雅娜是“俄罗斯妇女的典型”,她再一次以俄罗斯妇女们所特有的牺牲和隐忍承担了个人命运的一切悲哀。
连斯基
如果说奥涅金是冷漠、自私的现实主义者,那么外省的贵族青年连斯基就是充满激情、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者。虽然他和奥涅金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迥异。连斯基沉醉于脱离现实生活的哲学学说和多愁善感的浪漫主义诗歌,不谙世事,把一切都加以理想化。像他这样的人根本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最终要么妥协于现实,要么就被现实碾得粉碎。
连斯基在决斗中死于奥涅金的枪下,这一事件构成了小说情节的高潮,普希金对连斯基之死做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奥尔加
奥尔加精神上非常贫乏,毫无个性,但她很漂亮。美色是她的价值筹码,在男性视野中,奥尔加就是他们理想中“洋娃娃”式的大美女。诗人连斯基因此而疯狂地迷上了奥尔加。然而,普希金让奥尔加使两个亲密的好友反目成仇,奥尔加是个间接凶手。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对奥尔加的责备态度,反映出了他作为一个传统的男性作家对于女性恐惧心理的原始状态。这一点,精神分析学家霍妮说得很中肯;“男人总是通过对女性的攻击,使自己从对女性的恐惧中挣脱出来。”连斯基爱上了头脑愚钝、感情肤浅、水性杨花的奥尔加,对颇有个性思想的达吉雅娜却视而不见。当连斯基对婚姻无限神往和陶醉的时候,诗人普希金则把“我”与奥涅金封为“豪门的叛逆”。显然,普希金借“我”之口传达了自己的婚姻理念;理想的男性该自由自在的享受单身生活,享受天拘无束的爱情,而不应像连斯基那样将婚姻当成生命的目标,让婚姻束缚自由;男人属于自由的爱情,女人属于责任的婚姻,婚姻只是用来束缚女性的。舞会风波后,连斯基为了未婚妻奥尔加而决斗,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自始至终,奥尔加对连斯基生死攸关的重大行动,毫无觉察,她对连斯基的生命感念也非常短暂,在连斯基尸骨未寒之际,她使被一位骠骑兵用情场上几句献媚的话所俘虏,在神坛前羞答答头戴花冠作人家的新娘去了。无疑,奥尔加的见异思迁、另觅新欢,也是普希金对于连斯基婚姻理念的一个极大讽刺。
(一)选择题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伟大的俄国作家。普希金被高尔基称为“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创作: 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浪漫主义叙事诗《茨冈》:凸显了代表城市文明的阿乐哥与作为“自然之子”的茨冈人的冲突。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小说《驿站长》《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和《杜勃罗夫斯基》等。
《驿站长》是俄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上尉的女儿》成功地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
2普希金的主要成就在诗歌。(1)抒情诗有 880 首,内客丰富、体裁多样、感情真挚。
① 批判类: 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致大海》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抨击专制制度、同情人民不幸、歌颂为自由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量;
② 赞颂类: 咏叹爱情、歌颂友谊、赞美自然,以及表达积极生活态度和进步文学主张的抒怀之作,《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致凯恩》《给娜塔莎》《小花》《冬天的黄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纪念碑》等,诗篇凝练、隽永、真挚,内在层次丰富。
(2)叙事诗有 12 部,如《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茨冈》和《青铜骑士》等。
3“多余人”是指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既没有成为十二月党人,又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传统的影响,缺乏生活目的又无实际工作能力,最终一事无成。他们既不能站在政府一边,也不能站在人民一边,因而成为多余的人。这类形象充分暴露了沙皇专制农奴制扼杀人才和人性,并指出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通病及其后果。
4瓦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平民,有着强烈的民主思想。创作:诗集《草叶集》包含了他的全部诗作,其中较为著名的诗歌作品有《自己之歌》、《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斧头之歌》《开拓者!啊,开拓者!》以及纪念林肯总统的诗作《当紫丁春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
5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1783-1842)法国作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创作:《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宣言的美学论著,提出“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的现实主义主张。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被称为法国乃至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作品:小说《阿尔芒斯》和《法尼娜·法尼尼》等,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以及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逸事》等。评价: 歌德赞美司汤达对生活具有“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司汤达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现实政治生活,习惯于用爱情题材表现反对封建复辟的政治内容。人物性格典型鲜明,尤其擅长人物内心冲突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6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作家。创作:1829年发表的长篇历史小说《舒昂党人》,标志其迈出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巴尔扎克将他的全部作品命名为《人间喜剧》。 这一小说总集包括 96 部长、短篇小说,塑造了 2000 多个人物,被誉为“法国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高利贷者》《古物陈列室》《红色旅馆》《驴皮记》《交际花盛衰记》等。
7《人间喜剧》(1)中心主题是揭露金钱罪恶。作家真实地反映了拿破仑时期、 王政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描写了 1816 - 1848 年间法国社会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攻击,揭示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的历史必然规律。
(2)用典型化的描写,暴露了金钱关系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控制和拜金风习下发生的一幕幕惨剧,尤其是成功地描写了许多家庭的悲剧,表明了新近得势的资产者也将毁于金钱与财富竞争的思想。
(3)体现了在当时社会中寻找新的社会力量的努力,塑造了一批“属于未来的人”的共和主义者形象。 恩格斯称赞《人间喜剧》包含着“了不起的辩证法”。
8典型化手法: 典型化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现象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
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化手法即表现为个性化与概括化的辩证统一,是通过个别形象来显示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通过发生在个别形象身上的特殊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一定时代某种社会关系的普遍本质。
9人物再现手法: 指作家让某一部小说中的主角或重要人物,在另外几部小说中重复出现,并通过这些人物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与所表现的特征,更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由于这些人物的经历与性格特征相互联系,并在后几部中有所发展,使多部小说形成一个整体观。巴尔扎克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如他笔下的没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有良知,刚成为初出茅庐的野心家;可是在《纽沁根银行》里,他已成为投机的好手;到了《幻灭》中则当了男爵;在《不知道自己是演员的演员》中已上升为伯爵,还当上部长,成为无耻的政客。其他人物如伏脱冷、鲍赛昂夫人也曾在多部作品中再现。
(二)主观题
1《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奥涅金
(1)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走过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时代气氛和启蒙思想、颂扬个性解放的诗歌,对他产生了影响。
(2)他厌倦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但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习性和周围地主的非难,使他处于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和连斯基的关系,充分显示了主人公的深刻矛盾。
奥涅金误解和拒绝达吉雅娜对他的真挚表白虽然有傲慢的成分,也包含厌恶上流社会庸俗习气的因素。后来为了维护个人荣誉而轻率地与连斯基决斗则暴露了唯我主义的灵魂。重新回来后,对已婚的达吉雅娜的追求中真情中掺杂了更多的虚荣。
总结这一形象准确地概括了受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贵族圈子的年轻人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2《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达吉雅娜
(1)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在乡村长大,纯真善良。
(2)她在爱情萌发时大胆表白的举动,反映了她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婚后成了贵夫人的达吉雅娜虽然更加成熟,但依然纯朴如一,思念乡村,
挚爱自然,厌恶灯红酒绿的生活,她把爱深埋心底,保持着精神上的纯真。
3《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点
(1)作品生活场景广阔,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体裁别具一格。
诗人注意对自然的描摹与对民间风俗的描写,
作品充满俄罗斯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用诗体写成,兼有诗和小说的特点,客观的描写和主观的抒情有机交融,被称为“诗体小说”。
4《叶甫盖尼·奥涅金》节选文段部分艺术特点
(1)选段部分抒情色彩浓厚,人物内心刻画细致。
尤其是达吉雅娜感情上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态度,体现了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复杂情感。既包含着她对奥涅金真挚的爱(如“只有你才能占有我的心”),也包含着因主动暴露心境怕被奥涅金看不起的担心;既有对奥涅金的无比信任,也隐含少女的羞愧和恐惧。虽然内心充满着矛盾,但仍然表现出了极大的追求爱情的勇气。而奥涅金看到信后(尤其是两人相对时)的思想矛盾,包括他对自己性格弱点的清醒认识,也描画得细致入微,真切自然。
(2)选文中独特的“奥涅金诗节”(每节十四行,根据固定排列的韵脚连接)使作品环环相扣,洗练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5《草叶集》思想内容
《草叶集》的主题是歌颂民主、自由和表现生机勃勃发展中的美国的进取精神。
(1)歌颂普通人生命力和劳动者的创造能力。
诗集以“草叶”为名字,是因为“草叶”象征了平凡而旺盛的生命力量。因此,他的诗中没有“旧世界赞歌中高大突出的人物”,赞美的是代表着未来发展力量的普通农民和工人。他纵情高歌,既歌唱高山、大海、草原,也歌唱火车头、电缆、脱粒机,这些都是新大陆、新时代的产物。
(2)反对清教桎梏,歌唱“自我”。
他在诗歌中既歌颂人的精神,也歌颂人的肉体,既歌颂劳动者,也歌颂妓女。诗人把精神和肉体并列,激昂地展示自我的生命、自我的欲望、自我的力量、自我的神圣。“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这样强悍的诗句显示了作者对生命的崇拜和作为新世界新主人的自信情怀,是美国蓬勃发展时期的乐观情绪代表。
(3)歌颂以林肯总统为代表的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英雄们,认为他们创造了美国的未来。
6《草叶集》的艺术特点
(1)艺术上,惠特曼的诗歌不受任何格律的约束,每篇诗作都根据情绪的发展而写成,诗句如滚滚的海浪自由向前, 反映了一种高扬自由与战斗的时代风格;
(2)情感表达上,一反矫揉造作的诗风,各种意象(包括一些粗俗的意象)入诗,
粗犷奔放,刚劲有力;
(3)语言上,吸收大量的平民词汇,通俗易懂。
《草叶集》促进了诗歌形式的革新,因而诗人被誉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
7《哦,白昼哟,从无底深渊中浮起》选段的思想内容
写于 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主题是歌颂民主思想和呼吁为民主正义而战。
(1)诗人欢呼“民主”的到来。
在诗歌起始,诗人就把民主称为“白昼”,满腔热情地呼唤着让民主的光芒“更高地,更猛烈地扫遍苍穹!”“民主哟,雷鸣吧!阔步前进吧!
(2)诗人站在北方的立场,热烈歌颂正义的战争 。
呼唤“民主“借助闪电和暴风雨(革命战争)之力,尽快到来。诗中写到:“啊,暴风雨哟!更加猛烈地、猛烈地怒吼吧!是你给了我新生”。
(3)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
在此诗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诗句:“我亲眼见到真正的闪电,我亲眼见到带电的都城;我有幸活着见到人心沸腾和好战的美国终于挺立;从此我不再到北国的荒野寻求食物,不再漫游群山或在暴风雨的海面上航行。”
8《哦,白昼哟,从无底深渊中浮起》的艺术特点
(1)此诗在艺术上体现了格律自由,情感奔放和刚劲有力的特点。
(2)尤其是诗中以高昂的热情呼唤民主,呼唤革命暴风而到来的诗句,可以与高尔基在《海燕之歌》中呼唤暴风雨的诗句相媲美。
9、《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红与黑》被认为是一部“政治小说”。
(1)主要描写了即将灭亡的封建贵族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残酷 斗争,并揭示出当时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2)揭示了钻营的社会风气。
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暴发户,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在为获得权力、金钱等而不择手段地进行钻营的社会风气。
(3)揭示了有上进心的青年于连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风气下被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毁灭的过程。
他的性格是矛盾的:对社会的反抗和对社会的妥协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他奋斗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最终目的是要爬到上流社会。“爬上去”构成了他全部行动的动力和激情。正是由于他的奋斗缺乏更为高尚的目标,因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10、《红与黑》选文片段表现的层次内容
(1)从谈话中,显示了侯爵的虚伪自私、主教的圆滑世故。 (德·拉莫尔侯爵与皮拉尔主教的谈话)
(2)从情节中,显示出了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尖锐。
(3)重点描写上,写了于连 性格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的特点。于连再次征服德·雷纳尔夫人的过程,实际上是他自己战胜怯懦心理的过程;纯洁的爱情与征服的野心联系在一起,也显示出了于连高尚与卑劣交织的矛盾性格。
11、《红与黑》选文片段表现的艺术特点
(1)心理描写出色。
① 作家往往用行动来展示人物的心理过程和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对心理过程的展示十分细腻。
②在这章中,于连的心理活动是紧紧围绕着他去幽会雷纳尔夫人的行动展开的。去还是不去,雷纳尔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被人发现以后怎么办以及见到雷纳尔夫人后他的心理活动等,贯穿了他行动整个过程。
正是在行动中作家揭示了于连既真诚又虚伪,既矛盾又勇敢的复杂的性格特征。而雷纳尔夫人的心理变化也是在她的行动中逐渐完成的。
(2)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
如德·拉莫尔侯爵彬彬有礼话语后面的无礼与傲慢,皮拉尔主教的巴结与机敏,谢朗神父的严厉与正直,于连的热情与天真,德·雷纳尔夫人的话语中所蕴涵的恐惧与渴望的矛盾等。罗列具有英国乡村典型特征的秋天物象,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秋天的丰足之美。
(3)在特定的情境和情绪下安排故事情节,推进事件发展的进程。
①第三十章描写的情节本身就带有紧张的特点。
于连在不知道雷纳尔夫人对他态度如何(此前雷纳尔夫人已经对她与于连的关系感到羞愧并向教士进行了忏悔),市长已经对二人关系有所察觉,市长家里的人对他充满敌意等特定境况中,偷偷进入雷纳尔夫人的卧室与其相会的。
② 作家在故事叙述中又加大了紧张的力度,从而造成小说紧张的情绪氛围。这种“紧张的氛围”曲折反映了 1830 年前后法国社会气氛的本质特征。
12、《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1)通过对 1820 年前后发生在巴黎下层社会的伏盖公富和上流社会鲍赛昂子爵夫人客厅等场景中故事的描写,揭露了资本主义初期金钱泯灭人性,拜金主义使人道德沦丧的丑恶现实。
(2)作品通过鲍赛昂夫人等人的命运展示了封建贵族日益没落、资产阶级上升得势的历史趋势;
通过伏脱冷的命运,表现了资产者之间相互掠夺的残酷性;通过拉斯蒂涅的堕落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败金风气对青年一代的毒害。小说勾画出一幅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生动图画。
13、《高老头》的人物形象与社会主题 本篇选文是刻画高老头形象的重点篇章。
(1)高老头是个通晓资本主义发财原则,却不懂得其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典型。
他曾利用粮食投机和政治投机大发其财,是金钱社会中的暴发户;
在家庭中却无限溺爱女儿,用金钱满足其一切愿望,没有看到女儿们用感情在掠夺他,最终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
(2)当钱财被女儿们榨干后,他才在临终的哭嚎中有所醒悟。
高老头临终哭嚎这一篇文字,被誉为“千古绝唱”,也是一篇对金钱罪恶的血泪控诉书。
14高老头临终哭嚎的复杂情感
(1)高老头对女儿思念的那种“父爱基督”般的感情:“看不见孩子,做父亲的等于入了地狱”。他忍受着疼痛,回想着女儿们小时候父女相聚的快乐情景。
(2)从女儿们都不看望临死父亲的残酷现实,又使得高老头领悟到:“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拉紧儿女的缰绳,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3)与父亲的哭嚎场景相比,在他的女婿和女儿们那里,却是对无钱父亲的无情冷漠。
甚至在送葬的行列中,只有两辆“有爵徽的空车”。
(4)在《父亲的死》中,作品还通过拉斯蒂涅目睹高老头对女儿的思念和赌咒、两女儿及其夫婿的行为态度,特别是在受到高老头之死的“教育”后,心理上的变化过程,揭示了金钱使他堕落的原因。在毕安训身上,则说明了在金钱社会中还有正直的人在。
15、《高老头》的艺术特点
(1)把情欲作为人物性格特征,夸张的手法,独特的个性。
高老头临死时的惨状,特别是他交织着爱与恨的大段的哭嚎,就写出了他矛盾复杂的性格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从客观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来刻画人物。
作为一个来自外者的淳朴青年,拉斯蒂涅就是在巴黎社会腐化风气的熏陶下变成野心家的。性格演变过程中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就是高老头的死。高老头惨死之前人们种种唯利是图的表现(包括高老头女儿女婿、伏盖太太以及房客等),就使他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而高老头的悲剧则使他彻底认识了现实社会拜金主义的本质,终于“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甘心堕落了。
作家描写了恶劣环境引起的他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最后使他下定决心与巴黎社会“拼一拼”(即同流合污),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
(3)强烈的批判性。
突出表现在:高老头大段的呼天抢地的哭嚎以及女儿最终也没有来为父亲送葬的描写,其间融注着作家对拜金主义罪恶的憎恨之情。
(三)配套练习题
1在《高老头》中,高老头病重期间陪伴在他床前的是拉斯蒂涅和 (毕安训 )
A:纽沁根夫人
B:毕安训
C:伏脱冷
D:伏盖太太
答案:B
2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 (红与黑)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巴马修道院》
D:《红与黑》
答案:D
3美国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的是
(惠特曼)
A:马克·吐温
B:惠特曼
C:T.S 艾略特
D:叶芝
答案:B
4被认为是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的是(多余人形象 )
A:拜伦式英雄
B:浮士德精神
C:托尔斯泰式主人公
D:“多余人”形象
答案:D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作品介绍
①、《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最初发表时,有21个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1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3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父与子》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
贵族子弟基尔沙诺夫大学毕业后,带着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到父亲的田庄作客。
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同基尔沙诺夫一家、特别是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巴扎罗夫占了上风。
有一次,巴扎罗夫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参加舞会,遇见贵族寡妇奥津佐娃,巴扎罗夫对她产生了爱情,但是遭到拒绝。最后巴扎罗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
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二、莱蒙托夫
1、作家介绍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代表作品有《鲍罗金诺》,《祖国》,《当代英雄》等。
2、作品介绍
①、《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1839年至1840年莱蒙托夫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贝拉》、《塔曼》和《宿命论者》。
1840年5月莱蒙托夫将这几篇小说同未曾发表的《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合在一起发表,这便是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该作讲述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
②、《两兄弟》
《两兄弟》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创作于1836年的同名五幕剧本。
全剧以梁兄的争风吃醋为冲突的中心。尤里从彼得堡回莫斯科省亲,巧遇从前的恋人薇拉,于是便欲重温旧梦,不料此时薇拉已嫁给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亚历山大也与薇拉有过一段爱情纠葛,这时也对薇拉纠缠不休,且用尽心机,百般阻挠尤里与薇拉叙旧。薇拉虽对尤里旧情未泯,却碍于妻子的义务,狠心斩断情丝,随丈夫去了乡下。
作者通过这场爱情纠纷,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中自私、守旧的思想对真正爱情的蚀害和扼杀。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俄罗斯帝国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2、作品介绍
①、《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写于1823~1831年,发表于1831年。
该作写的是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他厌倦了上流礼会生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俄国的乡村。在那里他结识了地主拉林家的长女达吉雅娜。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深表爱慕之情的信。而奥涅金却根本不能理解达吉雅娜的真挚情意,竟轻浮地当面表示拒绝,说什么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后来,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连斯基,便离开了乡村。几年之后,奥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一次交际活动上又遇见达吉雅娜。此时的达吉雅娜已从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会“女神”般的贵妇人。
奥涅金为虚荣心所驱使,为她神魂颠倒,拼命追求达吉雅娜。而达吉雅娜则真诚地告诉他:此刻她仍然爱他,却不能属于他,因为她要忠于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②、《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彼得堡。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格尔曼爱上了上流社会的丽莎**,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他无法娶贵族**为妻。
格尔曼偶然了解到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赌博致胜的三张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奥妙,以求赌博发财。
其实,这三张王牌不过是一种谣传,格尔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计,费尽心机,不仅杀死了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还使得知真相后的丽莎**也深感爱情的破灭而自杀,格尔曼本人也因在赌场上输了个精光,在绝望和悔恨中拔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开创了俄国文学中追求个人财富的早期资产者形象。
——白银时代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是她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唯一道路,否则她只能是卡列宁的附属品,安于做一个没有爱情的贤妻良母。同渥伦斯基的爱情是她张扬生命的唯一途径,她的一切人生价值都寄托在此。赋予她新生的是爱情,置她于死地的也是爱情。她的死有社会原因,但重要的是自身原因:爱情至上主义,但又带着浓厚的旧有传统烙印,来自上流社会的、家庭的、渥伦斯基的压力都承受住了,但她无法战胜自己,当渥伦斯基对她冷淡时,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强烈的悔罪意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最后一语。神权、夫权、爱情的幻灭共同置安娜于死地。
安娜形象意义:勇敢的、向上流社会提出挑战的叛逆女性。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形象能象安娜那样反叛自己的出身,简最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屠格涅夫按传统道德标准塑造理想女性,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恪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巴尔扎克把欧也妮送上了归于传统的道路。而安娜是义无反顾的,最后也不愿回到沉闷的生活中去,以死抗议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抗议这个毁灭真情的社会专制制度。安娜是女性觉醒和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下面这个不太好)
达吉雅娜是<奥涅金>的女主人公,诗歌的形式并不是很吸引我,因为毕竟是翻译以后的作品,做到了信达已经不错,况且还要译成中文的长诗,对译者来言已是要求很高的了
故事的一开头叶甫盖尼就是社交场上的宠儿,记得还有大段的铺陈然后就是乡村一个淳朴没有见识的女孩子爱上了他他倒是一个应该说善良有着自省的人,并没有卑劣到玩弄达吉雅娜的感情的程度或者我宁愿相信是这样这也为后来他离开社交场而埋下了伏笔很多年之后,达吉雅娜已经变成了一个贵族老头的妻子,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叶甫盖尼得到的回答却是"我爱你,可是我已经是别人的妻子,我要对他永远的忠贞"在叶甫盖尼不了解的岁月里,达吉雅娜走进了他的书房,看过了所有他所看过的书时光确实有一双神奇的手,我们往往惊叹于这双手力量的强大这个故事也许不是这样的,因为我的喜好而变成了我眼中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看过电视里介绍的歌剧,仿佛还是不错的,音乐很美,场面是决斗之前,忘了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最给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