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朋克主义?

什么是朋克主义?,第1张

朋克=punk

PUNK的来源

『punk』一字由the Sex Pistols於1975年在圣玛丁(St Martins)艺术学校的一场表演中所提出,而在后十个多月的1976年9月20日,the Sex Pistols和 the Clash , Subway Sect , Siousie And the Banshee , the Damned , Chris Spedding And Vibrators ,the Buzzcocks , Stinky Toys在位於伦敦闹区中,牛津街口的100俱乐部(100 Club)共同演出,这次演唱会被一般舆论界认定为PUNK ROCK的降世宣言,而从俱乐部脱颖而出,录制第一张PUNK ROCK唱片的伦敦PUNK 乐团是 the Dammed

PUNK是一种反叛形式,就像其它摇滚风格一样,它反叛70年代的所有其他音乐形式和60年代the Fugs的反艺术风潮类似,它是官能主义(sensationalism)的根本,其制作音乐所抱持的原则是,整体主张较音乐更为重要,它并且是演出的任何构成部份。

Punk是无政府主义,反抗社会,反抗一切既定秩序它也是破坏性,悲观,黯淡生命,挫败在音乐方面,PUNK是对摇滚乐的单调乏味,尤其是对美式摇滚的单调乏味的一种反动,尤其对所有70年代的产物(狄斯可,艺术摇滚,爵士摇滚),PUNK族企盼将摇滚乐带回到五O年代的风格,并且唱出准确表达现实的歌词

回答者:edith726 - 试用期 一级 2-1 18:07

--------------------------------------------------------------------------------

英国评论家Jon Savage写道,历史是由那些说“不”的人的创造的,而在1976年 再没比朋克摇滚音乐的“不”更大的声音了。由于对缺乏远见的原始的反音乐性 的不满,朋克们敢于直接对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摇滚的霸权主义:普遍的,三十 多岁的流行明星们满足于重开发和利用一些风格上停滞不前的陈词滥调,牢牢控 制着70年代中期到后期的被称作AOR(面向专辑的摇滚)的现场更改程序的工作方 式,以及到处都是听起来似乎都是由是唱片公司的市场部统一生产的并不太硬的 硬摇滚和并不太金属的金属乐队,这加剧了这种可悲的形式。

从一开始,朋克就愤怒地站在了这种现象的的对立面。而且,象所有的摇滚种类 及其子类一样,朋克也很难说是一个完全新生的运动。它的先驱者包括:喧闹的 原始朴素主义的Velvet Underground(地下天鹅绒)乐队、音量极大的代表着劳 工阶级愤怒的The Who(谁人)乐队、高能量吉他轰鸣的 The Stooge 和 MC5乐队 、以及阴阳人似的New York Dolls(纽约洋娃娃)乐队(另外还包括 Bowie 和早 期的 Roxy Music乐队)。当然随着朋克音乐的发展(注:已知的最早的使用“朋 克摇滚”作为一个种类的定义词汇可以追述到70年代早期的 Creem 杂志,和评论 家 Dave Marsh和 Lester Bangs),朋克演变变很多的子类,产生了一系列各种 各样的影响,包括 Reggae 音乐、60年代中期的泡泡糖音乐、早期的迷幻摇滚、 艺术摇滚、自由爵士乐、以及多种音乐形势的聚合。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任何 东西都可以放进朋苏飧龇匠淌街校凰?皇且恢痔?群涂凸鄞嬖凇br> 从纯粹历史的角度,朋克的时间段是1975-1978,并且这也是很概括的说法。 但是,从它如超新星般出现到衰退,其间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一些贪婪 的大唱片公司将其变成干净一些的“新浪潮“、然后吸收进来。朋克音乐几乎独 力地振兴了独立唱片公司网络,并帮助开创了一个合法的地下杂志网络,及一种 新的音乐评论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下一代的年青人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 你也可能成为伟大的摇滚的甚么甚么人物的一部分,这样为后来的很多的成功的 美国、英国的地域性的另类摇滚聚居地的发展(如洛杉矶、明尼苏达波力斯、西 雅图、亚森<乔治亚州>及英国的曼彻斯特)播下了种子。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如 Sex Pistols、Clash和Ramones及buzzcocks等乐队的贡献,象Replacements、 Nirvana甚至REM等乐队会可能存在。

现在,“Punk”这个词的定义似乎 不清晰。并且,说实话,朋克的故事和它 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只到现在才被提起。但是,就像现在的RAP和现在的重金属(这 两类音乐分享了朋克的态度),朋克似乎就是无拒无束的自我表现的快乐:完全 的、清晰的并且总是不用经过审查的。如果你听听下面所列的一系列唱片,你将 很快听到,既使是在今天,朋克音乐似乎从来都离流行乐的审美观点不是太远, 这么广泛的影响是它的创造者们当初所始料不及的。

回答者:lily0131031 - 魔法师 四级 2-1 18:07

--------------------------------------------------------------------------------

≮ 什么是朋克音乐 ≯

英国评论家Jon Savage写道,历史是由那些说“不”的人的创造的,而在1976年

再没比朋克摇滚音乐的“不”更大的声音了。由于对缺乏远见的原始的反音乐性

的不满,朋克们敢于直接对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摇滚的霸权主义:普遍的,三十

多岁的流行明星们满足于重开发和利用一些风格上停滞不前的陈词滥调,牢牢控

制着70年代中期到后期的被称作AOR(面向专辑的摇滚)的现场更改程序的工作方

式,以及到处都是听起来似乎都是由是唱片公司的市场部统一生产的并不太硬的

硬摇滚和并不太金属的金属乐队,这加剧了这种可悲的形式。

从一开始,朋克就愤怒地站在了这种现象的的对立面。而且,象所有的摇滚种类

及其子类一样,朋克也很难说是一个完全新生的运动。它的先驱者包括:喧闹的

原始朴素主义的Velvet Underground(地下天鹅绒)乐队、音量极大的代表着劳

工阶级愤怒的The Who(谁人)乐队、高能量吉他轰鸣的 The Stooge 和 MC5乐队

、以及阴阳人似的New York Dolls(纽约洋娃娃)乐队(另外还包括 Bowie 和早

期的 Roxy Music乐队)。当然随着朋克音乐的发展(注:已知的最早的使用“朋

克摇滚”作为一个种类的定义词汇可以追述到70年代早期的 Creem 杂志,和评论

家 Dave Marsh和 Lester Bangs),朋克演变变很多的子类,产生了一系列各种

各样的影响,包括 Reggae 音乐、60年代中期的泡泡糖音乐、早期的迷幻摇滚、

艺术摇滚、自由爵士乐、以及多种音乐形势的聚合。

从纯粹历史的角度,朋克的时间段是1975-1978,并且这也是很概括的说法。

但是,从它如超新星般出现到衰退,其间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一些贪婪

的大唱片公司将其变成干净一些的“新浪潮“、然后吸收进来。朋克音乐几乎独

力地振兴了独立唱片公司网络,并帮助开创了一个合法的地下杂志网络,及一种

新的音乐评论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下一代的年青人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

你也可能成为伟大的摇滚的甚么甚么人物的一部分,这样为后来的很多的成功的

美国、英国的地域性的另类摇滚聚居地的发展(如洛杉矶、明尼苏达波力斯、西

雅图、亚森<乔治亚州>及英国的曼彻斯特)播下了种子。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如

Sex Pistols、Clash和Ramones及buzzcocks等乐队的贡献,象Replacements、

Nirvana甚至REM等乐队会可能存在。

现在,“Punk”这个词的定义似乎非常不清晰。并且,说实话,朋克的故事和它

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只到现在才被提起。但是,就像现在的RAP和现在的重金属(这

两类音乐分享了朋克的态度),朋克似乎就是无拒无束的自我表现的快乐:完全

的、清晰的并且总是不用经过审查的。如果你听听下面所列的一系列唱片,你将

很快听到,既使是在今天,朋克音乐似乎从来都离流行乐的审美观点不是太远,

这么广泛的影响是它的创造者们当初所始料不及的。

朋克摇滚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其变化在于朋克摇滚将过去的旧式摇滚演奏得更快速更激昂。由于有些乐队片面地理解了朋克音乐的风格----包括60年代的车库摇滚乐队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stooges, the new york dolls----直到70年代中期朋克音乐流派才正式形成。西方的许多新生乐队不再强调区别于主流硬核摇滚的超音乐形式,而是直指音乐的本质。纽约的第一只朋克乐队是the ramones; 在伦敦则以 pistols为代表。尽管他们的音乐表现不尽相同----the ramones显得轻快随意,相比之下the pistols更强调了重复段落表达-----可是这些独特的尝试革命性地影响了美式音乐和英式音乐的风格。朋克音乐在美国一直低调地存在,最终在80年**育了硬核摇滚和独立摇滚概念。而在英国,朋克摇滚则成为大众的宠儿。 pistols被看作是对政府和君主制的严重颠覆。更重要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乐队加入了朋克摇滚。一些乐队几乎照搬了pistols的原始风格,另一些则创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元素,如buzzcocks的尖锐摇滚,clash的赞美诗般的瑞格摇滚,以及wire 和 joy division的艺术试验。不久,朋克分裂为后朋克(比原先更具艺术性和试验性),新浪潮(更具东方流行意味),和硬核摇滚(一种形式上更激烈更快速更具侵略性的朋克音乐)。整个八十年代,英国和美国都将朋克的定义与硬和摇伦联系在一起。90年代初,一批朋克复兴主义者----以green day和rancid为代表----从美国地下乐坛浮出。这一批新生力量将朋克音乐重新带回到最初的风格道路上,并尝试着在其音乐中加入重金属元素。

代表乐队有:the Clash

the Damned

the Fall

the Jam

Monks

Nofx

Ramones

Sex Pistols

Siouxsie & The Banshees

Television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28871html

PUNK, 是兴起于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于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中国朋克 - 英文翻译即 CnPunk中国朋克即中式朋克。朋克传入中国后,融入了许多中国文化后,从而演变成的一种朋克新形式。由于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含蓄,没有国外的表达方式那么直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朋克传入中国后,那些血腥、暴力、反政府、自残等非主流行为的朋克行为,自然就得不到宣扬。也正是因为中国人的含蓄,把朋克精神的自信、优良的朋克摇滚音乐、简单的皮革服饰穿着等充分的发挥,结合中国人的性格张扬及对朋克精神的无比向往等诸多因素,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朋克力量,就是中国朋克!

中国朋克的体现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穿着皮革,佩带着带铆钉的饰品,全身穿得破破烂烂等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中国朋克摇滚

生活:自我思想严重,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众化,有创造力。

个性:无所不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在英汉字典中Gothic的解释如下:(a)1歌特人的;歌特语的2(建)歌特式的3中世纪的;野蛮的,粗野的4(印)歌特体的;(英)黑体的5歌特式小说体的(以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n)1歌特语2歌特式建筑,尖拱式建筑。Gothic(歌特)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部落由来的,Goth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Goth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意味着野蛮和粗野。当然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中世纪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这时期的建筑技术上有了突破式的改进,产生了像巴黎圣母院(NOTRE-DAME)这样的歌特式大教堂。歌特式的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从12世纪到16世纪的早期,雕刻,玻璃制品,装饰物等都贴上了歌特艺术的标签。宗教在歌特艺术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画家,雕刻家们比起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主题更多的运用宗教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很显然对“Gothic”这个词汇是含蓄的否定。

歌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北方,12到16世纪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广泛盛行,而歌特文学则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动荡、阶级的混杂、宗教的盛行都导致神秘主义文学甚至迷信的兴盛,歌特文学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这种充满了悬疑、神秘、幻想、恐怖和荒蛮气味的文学风气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占据了英国文坛的主导地位,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玛丽·雪莱1818年出版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后来成为了神秘主义文学的经典。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蓝托城堡》(TheCastleof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Mysteriesof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Monk)。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的关系,古怪地纠缠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超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中,象AnneRice的作品《吸血鬼纪事》(TheVampire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关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主义中寻求理想,还有些人试图从自然中得到答案。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歌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浪漫主义和歌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还有Verlain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这一时期许多歌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歌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歌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玛利雪莱的Frankenstein,布来恩斯托克的Dracula,还有EdgarAllan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AnneRice的InterviewwiththeVampire和PoppyZBrite的Lost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

由于很喜欢吸血鬼这个高贵的血统,我曾经疯狂的寻找过任何关于他们的一切,**,书籍,传说,神话。但是到最后,我发现人们的想象力仅此而已,已经走到了尽头。Dracula被公认为吸血鬼的先祖,他残暴,他曾是罗马尼亚境内一个远近闻名的暴君,在战场上,他残杀战俘,他吸食人血鼓舞士气,最后他把他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得到永生,但也永生靠吸食人血活着。1992年的《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可以算是把Dracula拍的比较人性化了,为了爱情,为了惩罚背叛他的教会,他不惜出卖灵魂。最后当然正义战胜了邪恶,他走上灭亡之路。老实说,我看完实在不喜欢这个结局,我总是希望Dracula最后能够和他心爱的人在一起,我自己也认为自己骨子里是属于黑暗的,但是却永远无法黑暗的另一半,因为那都是虚构的。就好比我在BBS上的签名一样:自以为自己属于黑暗/当我面对黑暗的小巷时/仍不敢一个人走进去/但依旧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属于黑暗。

若是歌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歌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早期的代表乐队包括“苏西与冥妖(SiouxsieandtheBanshees)”、“苞浩丝(Bauhaus)”、“喜悦割离(JoyDivision)”等等乐队。它们的特色是沉郁厌世的情调、冰冷刺骨的音符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穿插着对于传统音乐的反制。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处理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锋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西与冥妖”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的“冰女王”神采,或Bauhaus的主唱把自己打扮成美艳的双性吸血鬼。除了性别的颠覆与反转,哥特摇滚乐的强烈质素还表现在对于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SistersofMercy)”是几个爱好中古世纪风格的男子对於音乐意识型态的展现。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AndrewEldritch一语说穿哥特摇滚的宗教立场——对于我们,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圣水一样。乐团所秉持的,可能是睥睨于现实中的种种烦俗,企图推翻假惺惺的教条,抽取反对与不满的精神,化为音乐的“反面传教”。若是歌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歌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在“教会”的专辑《上帝自己的药物》(God'sOwnMedicine)中,开宗明义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讽地唱出“我还是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经不信仰我了。”。如同在《爱我爱到死亡》(LoveMetoDeath)一曲,美妙地铺陈情欲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从”(Dominance-submission)关系所固置;也就是说,在死亡(旷缺)的领域,致命的阴性激情并不受到掌管与压制,发展出自己的美学。而在哥特音乐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细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些都是哥特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GothicRock,这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歌特摇滚的风格,是那种把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后哥特朝代仍无法完全摆脱。那些抑压着低沉声线或扭曲的人声,沉重如郁结般的贝司,迷幻的吉它声,充满控诉力的鼓击,偶尔发出鬼哭神号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RockMusic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GothicRock,是建筑于无意识的抽象表达而多于刻意性的音乐颠覆行为。如同面临一季暗晦的寒冬气候,我们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后工业现代社会里面,追逐着一种活着死亡的体验。

我是属于歌特族的,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永远不戴金首饰。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歌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歌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神秘主义以其不可知解的统治性力量构成了人类苦难的一个重要起源。面对死亡、丧失、疾病、饥馑、磨难、灾害等,人类总是怀有可感可触却不可言说、不可理喻的心灵颤栗。尽管人们对“神秘”的体认存在着地域、宗教、文化上的诸多差异,但是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神秘主义始终都是人们无法绕越的坚实文化存在。众所周知的原因,20世纪中国的大部分时段中,神秘主义是难以进入文学的。八、九十年代以后,贾平凹的《废都》、,残雪的《苍老的浮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是我最欣赏的一部作品,其阴郁的情绪,优美哀伤的句子,让我一开篇就欲罢不能。

我看我也写不出什么来了,因为关于歌特,你如果不接受,那就请远离,不要妄下断论。我们只是光明的另一半,在堕落后重生。月光撒满大地一切黑暗尽归歌特王朝。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月光冷冷地包围着一切。空中划过锐利的线条,像是发掘世界最深的罪恶。生命紧紧地依附着死亡,渲染着黑暗和绝望。在的抗议,抗议任何不满的事情。

  这是别人问过的问题

  Punk(朋克):

  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Stooges、New York 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 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 Sex 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 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

  Hardcore Punk(硬核朋克):

  硬核朋克诞生于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摇滚进一步引向极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肮脏的录音效果(有时也包括专辑封套)。硬核最初出现在美国,主要以洛杉矶、纽约为中心,此后逐渐蔓延开来,先后涌现了Black Flag、Husker Du、Descendents、Meat Puppets、Dead Kennydys、Bad Brains等著名的硬核乐队。硬核朋克虽然对以后众多的摇滚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没有主流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Proto Punk(前朋克):

  前朋克发生在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一些乐队在简约主义的思绪下,开始尝试创作粗糙的摇滚乐。当时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为代表的这种乐队,并非有意识地扮演“重建摇滚乐,还摇滚乐质朴本质,推翻被美化的摇滚乐”这一好斗的角色,很显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未全面带出日后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们已开始关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层精髓,只是不够反叛 罢了,朋克最终发现并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朴素精神,并把彻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乐,创造出一种挑战社会、否定美化摇滚的时代强音,并被无数的青年接受,得以开创朋克王朝。

  New Wave(新浪潮):

  八十年代初,朋克急速膨胀后的泛滥逐渐使它开始落伍,新浪潮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新浪潮运动中体现出的音乐多样性,顺应了部分对朋克过敏的摇迷的需要,以流行音乐为根基Power-Pop(强力流行乐)、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Pop-Reggae(流行鬼乐)的走红为新浪潮运动推波助澜。新浪潮运动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 度上还应归功于八十年代诞生的MTV,在它的帮助下新浪潮运动在主流社会同样拥有巨大的市场,并且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态势。一九八二年前后新浪潮运动在重金属战车的隆隆车轮下开始消亡,但它为后来的College Rock(校园摇滚)和九十年代另类摇滚的主流化奠定了基础,成为摇滚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Post Punk(后朋克):

  七十年代末朋克运动开始后,一些乐队仅仅继承了朋克桀骜不逊的倔强精神而没有成为Sex Pistols 的过剩复制品。这些乐队在音乐上体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和试验特色,完全摒弃了朋克粗糙的三和弦,他们的作品充满艺术性、高精尖的音乐素材和挑 战性,但鉴于他们反主流摇滚、反传统、反文化的朋克精神,他们被叫做后朋克。Joy Division 和the Cure为代表的后朋克乐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音乐元素的份量,使它更加复杂,音乐也开始变得忧郁冰冷,同时,后朋克乐队试图改变传统的摇滚歌曲的结构和创作主题,体现出彻底反叛精神,后朋克思潮逐渐成为日后另类摇滚的思想支柱,在不同的摇滚风格中继续得以延伸

  Oi!(唉!):

  Oi!其实只是硬核朋克的一个分支,一种完全建立在纯粹暴力色彩和噪音、毫无美感而言的地地下的极端风格。最初的这种风格的乐队丝毫没有任何激进的政治倾向性和社会责任感,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标榜白人至上主义的种族音乐,尽管并不是全部的乐队都带有种族主义倾向,但它还是被公认为一种非常危险的摇滚乐,一种只属于地下世界的白人音乐而遭到排挤,最终被摇滚乐所淘汰。

  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

  Synth-Pop最初只是新浪潮运动一种主要的分支风格,当时很多受Roxy Music、David Bowie影响的乐队(主要是英国乐队)开始热衷于使用合成器演奏,当时的初衷只是对于电声乐器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收效甚微。最初的合成器流行乐非常的生涩,弥漫

  着一种怪诞单薄的味道,这种情况最终被Duran Duran乐队所改变。Duran Duran巧妙的把合成器流行乐和舞曲嫁接起来,改良后的音乐更加通俗、流行,并很快成为时尚,为许多乐队效仿,Duran Duran也由此一举成名,成为合成器流行乐的第一个英雄。1984年,合成器流行乐时代彻底结束,但它的影响一直持续了下来,合成器开始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演奏方式,并被广泛运用到多种风格上。

  Power Pop(强力流行乐):

  强力流行乐的最初根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the Raspberries、Big Star和Badfinger是这种风格的最初定义者。这种融合了the Who、Beatles和Beach Boys的强力流行音乐在七十年代末同朋克一起组成了新浪潮运动的主力军,并最终被归入后朋克风格。强力流行乐的作品一般为三分钟左右,注重旋律和音乐的爆发力,和朋克有些相似,只是更加注重技术和流行感觉,而且不热衷于反叛,更加商业化。七十年代末,部分朋克乐队转变为强力流行乐,八十年代强力流行乐开始更多融入各种摇滚风格,与此同时,纯粹的强力流行乐开始衰败。

  No Wave(无浪潮):

  无浪潮是后朋克运动的第一种主要风格,它仅仅出现在当时的纽约,音乐为无调性、刺耳的噪音试验音乐。这种风格的乐队更加注重艺术性而不是音乐本身。过于枯燥 和缺乏商业潜质使这种风格从未真正流行,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Sonic Youth为代表的噪音摇滚的崛起才得以使这种风格再次走上摇滚舞台。

  Punk Revival(朋克复兴):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朋克迎来了第二个春天。Green Day和the Offspring的Punk Pop(朋克流行乐)开始使朋克进入主流摇滚,或许受到八十年代末硬核转变为速度金属的启发,朋克复兴乐队的音乐不仅保持了简洁的音乐线条和飞快的速度,而且音乐愈发沉重起来。另一方面,强力流行乐讨好的形象和更加圆滑的音效、讲究的编排使听众在 感受朋克力量的同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这也正是朋克得以复兴的法宝。Punk Pop被视为Post-Grunge(后垃圾乐,即温和商业化的Grunge)重要组成部分。

  http://spacesmsncom/members/freetangyuan/Blog/cns!1pRUFDswtiP0l7HzNMigSu7Q!571entry

  另外还有

  http://wwwvojd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replyID=98&id=98&skin=1

  无论是追求名利还是自我毁灭,对大多数朋克乐手而言,"朋克"也就意味着"无秩序"

  打翻在地,朋克全部的思想精髓都在这了,甚至包括打翻自己。朋克用简陋的音乐把他们露骨的叛逆行为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主观能动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的责任感和边缘文化现象。嬉皮士们带着"乌托邦"式温和美好的理想主义走到了尽头,而随后的新一代则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极端与其祈祷上帝,不如让上帝屈服。今天人们提到更多的是朋克摇滚的内在思想,于是他们说,"焦点访谈是朋克、尼采是朋克、鲁迅是朋克、频频死机的电脑是朋克"扯远了,但是无论如何,朋克一直生活我们的世界里,就像我们的影子,永远如影随形。

  摇滚乐是在自我利用的错误意识压迫下的腐化情感,而朋克是美学上可以被认可但政治上注定失败的自相矛盾。

  http://talkingbarblogchinacom/439330html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745html

Post Punk(后朋克):

七十年代末朋克运动开始后,一些乐队仅仅继承了朋克桀骜不逊的倔强精神而没有成为Sex Pistols 的过剩复制品。这些乐队在音乐上体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和试验特色,完全摒弃了朋克粗糙的三和弦,他们的作品充满艺术性、高精尖的音乐素材和挑 战性,但鉴于他们反主流摇滚、反传统、反文化的朋克精神,他们被叫做后朋克。Joy Division 和the Cure为代表的后朋克乐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音乐元素的份量,使它更加复杂,音乐也开始变得忧郁冰冷,同时,后朋克乐队试图改变传统的摇滚歌曲的结构和创作主题,体现出彻底反叛精神,后朋克思潮逐渐成为日后另类摇滚的思想支柱,在不同的摇滚风格中继续得以延伸

朋克

朋克是一种音乐范畴,它诞生于英国,最早出名的是70年代大放光彩的,被誉为“英国朋克革命急先锋”的“性枪手”乐队。紧随其后的还有:碰撞、诅咒、洛克西、亵渎神灵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靡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 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罚款的;假冒瞎子要饭的,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才这么说的,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 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而后者却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

MAZZY STAR的介绍,楼上都已经挺详细的了。我来帖下关于PUNK和POST PUNK的一些东西。

现在被新一代人称为老朋克的学校朋克兴起于70年代中后期,事实上“学校朋克”在更大范围里是一场音乐运动。7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青年人对占据排行榜的摇滚乐队感到厌烦,他们日益希望出现变化。尽管此时这种情绪还不明确,但等到一些主要促进者——其中最突出的要数马尔科姆麦克拉伦,使起初的抗议演变成一场音乐革命时,这种要求变化的情绪就相当鲜明了。现在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老朋克作品里都有着鲜明的政治不满情绪,对整个文化环境、人文思想的否定和嘲弄,他们的主旨有两个,一是反对富足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二是反对当时主流的摇滚形式和在音乐里的商业操作流程。

这个时代被称为“朋克之父”的“性手枪”就是走在最前端的一个。一方面,声望不断壮大的纽约地下音乐歌手伊基波普为朋克提供了许多风格独特的服装样式:撕裂的衣服,用别针别上再加上一个合适的反传统意象。另一方面,英国酒吧成为成长中的年轻朋克摇滚音乐家汲取营养的地方。现在当我们回忆起“性手枪”,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攻击性的演出、令人讨厌的舞台行为、钉型的发型、撕破的衣服、满口的脏话和政治上不稳定的歌曲。而在他之后,朋克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充满大街小巷。这大概和朋克对音乐技巧的要求不太高有关系。有人说呀,只要会弹三个和弦就可以上台演出了。1977年,好象就在一夜之间,到处都可以听到朋克的嘶嚎!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碰吉他。朋克对精神和信念的偏重使它快速的走向灭亡。在良莠不齐的乐队中,外人很难分辨出好和坏,在他们的印象里,朋克是一个群体性的现象。朋克现象的影响范围超越了伦敦,每个涉及者都普遍对任何一种确定的价值感到不屑一顾,在对抗和无秩序中感到欣喜若狂,在纯粹的业余性质的活动中培养低级个人主义精神和好奇的崇高信念。人们开始把朋克摇滚当做酒足饭饱之后的一个嗝,这可真是绝大的讽刺呀。朋克在时代的呼唤中到来,他们野心勃勃,他们明目张胆,他们踌躇满志,然而他们也不过是被时代玩弄的一分子而已。

70年代中后期的学校朋克有如昙花一现,就如他们来的时候那般哄哄烈烈,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在我看来,这些后来转入地下,并且至今还活着的乐队和精神,才是真正的朋克。真正优秀的朋克乐队应该是不为你我所知的。因为那才是最纯粹意义上的朋克。朋克从本质上来说是永远不应当屈从于商业利益的。这也正是朋克尴尬的地方,也是朋克最令人欣赏的地方。就是这种自信与自卑混合成的自嘲让朋克肆无忌惮,让我心驰四方。

“后朋克”?好象大家马上联想到的是Green River、Nirvana、Pearl jam,事实上,这些乐队无一例外的是grunge,而且即便是Nirvana、Pearl jam也属于grunge的第二代。那么到底什么是后朋克呢?

“后朋克”也称为“新浪潮”,80年代兴起于八十年代初期的英国,在大约三年后消亡。代表人物有Bauhaus,Joy Division,Killing Joke等。后朋克受朋克的影响很深,可以视做朋克在80年代的延续,但是两者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后朋克和朋克一样昙花一现,而后朋克更是没有太大的规模。但是,之所以把这个飞快消失的几乎让人淡忘的时期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完全把它和grunge混在一起了。它的确鼓舞了西雅图一批青年推翻了重金属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grunge王朝,然而,说到底,它还是它,不是grunge。

简单说来,其实后朋是朋克的一种延续和演变,但比起朋克的激烈与暴躁,后朋则显得尤为内省和自闭,更加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自我审视和自我省思。对后来的歌特摇滚的孕育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朋克(Punk),又译为庞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它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经过演变,朋克已经逐渐脱离摇滚,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同时,朋克音乐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为世界多地青年所喜爱。

5

发展历史

起源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当时二战后的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高,而当时美国的好莱坞**发展得蓬勃炽热,间接导致英国的**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英国亦是处于低迷状态,美国正流行着progressive(激进的、前卫的,即激进摇滚)诗篇式的摇滚乐,十多分钟的solo(独奏的;独唱的),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而当年的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演者有YES,GENESIS,KING CRIMSON…其实自60年代起,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为了商业利益,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sensitive)及抗争性(conflict)。

发展

1975年Virgin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 "SEX PISTOLS"(大陆译名"性手枪")是PUNK的起点。他们发表的专辑"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着。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 -JAPAN亦曾在music video 内炸毁毛泽东的肖像),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因为PUNK是属于大众的文化,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于当年英国社会问题),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 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唱尽打工仔的心态,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摇滚三和弦,是指歌曲只使用最简单的三个音构成的和弦(Triad Chord)组成,完全没有修饰,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只有2-3分钟(这观点Ramones特别强调,也一直坚持这样做),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使许多PUNK 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音乐已经再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对摇滚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么的极端,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不只在于音乐世界,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诠释。

PUNK的演变之广,我们可能没有察觉,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一种思想,甚至一种人生。在平面设计方面,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当年的海报,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巨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那是错误的。 其实PUNK的潮流,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人们还以为梅**带领潮流,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一条窄身牛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着腰间的walkman,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但headphone却听着中文流行曲)。

"崩"空间

我们认识了PUNK的意义名历史后,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PUNK的意义除了前文所讲的,还进入了室内空间。PUNK除了反叛、不满之外,它还创造了一种简洁而有力的艺术定义。PUNK的三个和弦走天涯,对室内设计者而言是一种启发。

"简洁"、"有力",在现代的设计行业里听得不少,但有没有想过这就是PUNK的理念 以音乐来解释,PUNK是没有"装饰音",只是用了三个major chord (正三和弦,即大调中的一、四、五级和弦,也就是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而奏成,没有高深的技艺,将这些原理套入室内空间入面,就是简洁地用点线面等原始的元素构成一个空间,就像"LOFT"这种空内设计的模式,都是PUNK的副产品; 比较战前至60年代的 ART DECO 甚至 ART & CRAFT时期的空内空间,它们都充满修饰,例如雕花的桌椅,华丽的吊灯,精美细致的地毯等,这就像60年代那些PROGRESSIVE 诗篇摇滚乐,充满装饰的音节,用上成千上万的和弦,十分注重技巧的表达。

PUNK的室内设计,主要用最简单的形状,如圆柱,长方等原始的形状构成,而用色都不会很多,简单就是力量,就是因为这样,PUNK INTERIOR就是不易使人察觉,因为它没有强烈的设计元素,人们常常以"简洁"一词充当挡箭牌,但没有想过,"简洁"都美术史的其中一员,更没有人想过,PUNK便是"简洁"的源头。现代生活之中,我们身边有很多以PUNK作为设计原素的品牌,就如IKEA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平日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便会找到更多PUNK的足迹,因为我们根本就是活在PUNK的时代。

摇滚(ROCK):广义摇滚,三大件,让你摇,包含朋克、金属、后朋、后摇,以及题主未提及的其他各种流派。那么狭义摇滚呢?最主流常见,让人一听就觉得是摇滚的歌曲,通常是三大件各司其职,主唱嗓音粗犷,三至五分钟的时间,有简单直接的关于个人关于感情关于社会的歌词和一段电吉他solo。

举例说明:老祖宗披头士,国产黑豹。

金属(METAL):金属乐也许是泛摇滚圈里势力最大的一波,向下细分流派繁杂。重金属、黑金属、死亡金属、哥特金属、鞭挞金属、工业金属、民谣金属,这都还只是冰山一角。这也间接造成了金属与摇滚的分庭抗礼。

说金属与摇滚不是一路并不为过,毕竟它涵盖的类型已经足够丰富。如果硬要说共通性,金属乐多为重型,更注重力量与速度,对乐手技术要求更高,歌曲长度比摇滚长,六至十分钟的曲目很常见,题材更多地偏向宗教、哲学、意义等不太接地气的东西。

举例说明:老祖宗齐柏林飞船,国产唐朝。

朋克(PUNK):与金属相似,同为早期摇滚的衍生物,同样带有某种对摇滚乐发展的逆流反抗。不同的是,朋克走的是反方向,更为粗糙、简单、直接,或者说得难听点,不上档次。因为他们是为自己和底层人民直抒胸臆。

看不起“假惺惺的”高大上,无论是摇滚还是金属,对朋克而言都太资产阶级了。他们只要两三分钟快速唱奏带你乱跳乱飞,失误什么的都不重要。朋克也有诸如流行朋克、情绪朋克等更符合大众审美的流派,但可想而知,关于纯不纯粹的讨论从未停止。

举例说明:老祖宗性手枪,国产脑浊。

后朋克(POST-PUNK):“后”代表着植根于某物,而又带着反叛性地重新构建。顾名思义,后朋克源于朋克的精神内涵。

而又在表现方式上予以革命性地改变。相对于简单暴力的朋克,后朋大量使用电子琴、合成器等“假音”,歌曲时间更长,歌词唱腔都更为阴暗深沉。比起嘶吼乱跳,他们更注重营造忧郁气质,主唱有时候会机械舞或神经病舞步。

举例说明:老祖宗快乐分裂,国产PK14。

后摇滚(POST-ROCK):“后”的意义如上所述,而后摇滚比后朋克的打击面自然更广,这也是为什么后摇算不算摇滚,是一个可以讨论到死的话题。后摇滚核心依然是三大件,多数情况下没有人声,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歌词。

曲子长度多为七分钟以上,且动辄十几分钟,极具章节感,吉他音墙是一大特色。如果说摇滚是用三大件对古典乐的反抗,后摇则是用摇滚三大件让音乐回归到类似古典的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8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