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相互赋能,彼此成全 ——九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相互赋能,彼此成全 ——九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第1张

相互赋能 , 彼此成全

——九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

教学设想

新学期,新班级,新教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发挥“首因效应”,上好开学第一课,事半功倍。

本节课拟将“初相识”为主题,以“为师之心”“语文之美”“学习之径”为路径,与学生一起走近语文,来一场浪漫的语文之恋,为新学期的学习之旅赋能。

教学目标

1相识,创意自我介绍,明为师之心。

2相知,探索学科魅力,明语文之美。

3相爱,重启行为习惯,明学习之径。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话题:

亲爱的九年级一班、二班的全体同学们,能成为你们的语文老师,好开心!一周前,我都在酝酿,张老师的第一节语文课该以什么形式与大家见面?

我推崇仪式感,更追求浪漫,也比较信仰大道至简。于是,决定把“初相识”作为主题,以“为师之心”“语文之美”“学习之径”为路径,我们一起走近语文,来一场浪漫的语文之恋,为新学期的学习之旅赋能。

二、明确目标

三、相识:我是谁?

示例:

我的名字:躬耕于一间教室,爱于心,敏于行。

我的年龄:从教30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业余爱好:阅读,写作,运动,配音,追星(如于漪、余映潮、黄厚江等)

我的性格特点:很温柔,很随和,极易沟通,但很自律,做人做事讲原则有底线,若触碰底线时极不温柔,极不随和,对课堂效益特别关注,一般不留作业,喜欢与学生达成协议,认为榜样是最好的教育,言必行行必果。不喜欢假学习,假努力。

我曾经的荣誉:2017年被誉为“一位浪漫了乡村教育的女教师”,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等荣誉称号,享有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长垣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张爱敏工作室主持人。

我至今最得意的事:2009年,担任“七彩一班”的班主任,不放弃,不抛弃,实现了“一个也不落下”的愿景;2006-2016,十年,终于开出了一朵属于自己的花;2012-2021,唤“浪子回头”,伴“孩童新生”,燃“教师心灯”;2021年,中招考试揭晓,终于让不及格同学由30多位变成一位数,让90分都觉得难的班级实现突破,9人获得优秀;再有三天,我即将获得日更达人1000日徽章。

我现在最期待的:希望与我的新一届学生和谐相处,学生们都能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喜欢和我一起探讨语文之魅力,圆满完成九年级学习任务,争取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语文素养更上一层楼,因为这美好的遇见而收益终身。

写作练笔

亲爱的同学,这就是我——你的新语文老师!屏幕后的你是什么模样呢?请以“这就是我”为话题来一次创意介绍吧!字数不限,态度必须端正,老师好期待哟!(在钉钉班级群提交给我即可)

四、相知,探索学科魅力。

今天,2021年9月1日,下午三点,我们因语结缘,隔屏守望,“遇见”,多么美丽的一个词语。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就像此时的你和我;“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就像我看到教师任课表时的一头雾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是张爱玲最美的遇见。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是否被打动,这就是语文。语文是美的,学语文就是一种享受啊。那么,从今天起,好好读书,好好说话,好好写字,好好作文,与语文好好地谈一场恋爱吧。

1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生活离不开语文,用心感受,语文无处不在。

2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语文基础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性质、概念也还是非常困难的。

3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富有魅力的文字。

语文是富有意蕴的符号。

语文是大道至简的人学。他里面透着社会、文化、哲理、美学、政治,等等。

一切教育都是人的教育。一切教育都离不开文字、文学、文化。

写作练笔

请以“语文是什么”为话题,结合你对语文的理解,联系阅读体验,写一首小诗赠送老师吧!

五、相爱,重启行为习惯。

借用一句广告:“语文,天生重要”。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

语文是母语。语文考试分值高。目前语文中考120分,高考150分。将来很有可能升至中考150分,高考180分。谁的语文成绩好,谁就在考试中占得先机。

坚持一个习惯。

要乐于课前预习,课后梳理、整合。

做好两种准备。

笔记本,工具书

态度端正。行,你就走;走,你就行。

爱上四大行动

阅读行动。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北京十一中学的校长李希贵《语文真的不是教出来的》,用是实验告诉大家语文是读书读出来的,是置于书香中熏出来的,是浸在书堆里润泽出来。

台湾女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我早在10年前,就给我们班同学说过读书美容。读书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品,是男人最好的交往名片。所以,咱班男同学要想帅,女同学要想美,就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摘抄 行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一本自备,写完100页,找老师领奖励。

主编行动

编辑个人作品集。尝试自己做主编,除了两周一次作文,每日坚持随笔写作。

诵读行动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拟定计划

请列举你目前最不利于语文学习的三个坏习惯,并结合课堂上的收获,拟定两个计划。一是与坏习惯说再见;二是开启语文学习魅力行。

成功离不开拼搏,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语文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换来最后的成功。

亲爱的同学们,张老师是人,不是神,更不是仙。我只负责唤醒,坚持点燃,持续陪伴,你才是学习的主人,话说了,你没往心里去,或者你心动了,但总是迟迟不行动。我都无能为力。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者都是长期主义者。学好语文,爱上母语,练一手好字,拥一份情怀,写一篇美文,让国家信仰生根,让人民力量永驻。

亲爱的同学们,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作伴天地宽!

语文课如何才能上出“语文味”

一、把握学科性质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比如说,有位老师在讲《桂林山水》一课,在学习描写漓江水一段时,组织安排了一系列训练。老师说:“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就可组成句子?同学们回答:生①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绿;生②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生③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接着,老师又说: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老师又说: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学生回答: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教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这就是语文。北京市特级教师吉春亚这样说:我这里所说的“语文味”决不是借着“大语文”的旗号,改头换面的大杂烩,诸如内容开放无“度”的知识拼盘常识课,人文提升过“限”的不伦不类的教育课,教学目标贪“全”的各科杂烩综合课等,而是通过对典型“言语作品”(各科书面的、口头的、声像的教材)剖析、玩味,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常用的词语,典型的成品等)学习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同时,内化各种(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获。其中“言语形式”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如学习朱自清写的散文《春》,决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风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识,而是学习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语来描绘春色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真正是具有语文味的课堂。

二、定准三维目标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其它三维目标呢?

1、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读《桂林山水》,你会心驰神往,情不自禁地感叹“江山如此多娇!”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而伤感,为当时社会的黑暗而愤怒……情感折射出来的魅力是无穷的。情感的迸发,来自于文本本身。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那些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饱蘸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他们的情感体验,激起了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而情感的生发又是理解作品的催化剂。朦胧素淡的清幽,峥嵘崔嵬的奇特,云蒸霞蔚的壮丽,把我们带进诗的意境,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或可悲可壮,或可亲可爱,或可哀可怨的人物形象,他们一个个走进读者心中,让人去感悟,去思索。

而我们目前又不能不看到,我们的语文教育大都远离了情感。教师肢解式的分析,取代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冷静而客观的讲解使作品变得索然无味。在许多教师眼里,文学教材也不过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例子(文本),不过是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而已,教师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将文学作品中的知识点灌给学生,想到的是各种考试可能从哪一方面,哪一段出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拿分或不丢分。因此有些老师甚至模仿考试出题的方法,将活生生的文学作品转化为一道道僵硬死板的标准化试题。所有学生的眼里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所有的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难怪有的学生说:我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哭了,而老师在讲它时,我却睡着了。

确实,我们的语文课,不乏精辟,不乏知识,缺乏的是激情,是感染,缺乏的是语文味。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很显然,我们现行的语文教育因缺乏情感而很难成为一门完整学科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同时,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感情内敛,表情僵硬,语言干瘪的语文老师能够出色地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他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就抓住七八小节这个情感点,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朗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受到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领。

不仅如此,语文课的人情味还体现在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神思飞扬中真正展现自我,释放本真。师生双方都能在上课的快乐中发掘新的潜能,舒展个性生命的灵性,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绽放绚丽的个性之花。

(2)、让精彩的教学过程呈现于课堂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可谓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思维发展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验类目标。这三维目标是一个内在统一的和谐整体,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得到落实。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探究文本本身所要体现的言外之音,言外之义,然后深入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遇有错误要及时矫正,遇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一位老师在执教《清平乐村居》时,对于“相媚好”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到位。说明两位老人情浓浓、意切切、甜蜜蜜、乐融融。此情此景,两位老人聊些什么呢?这又是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老师让同桌的两个学生像两位老人一样聊起天来。顿时课堂上议论纷纷,情暖意浓。一会儿,教师又让同学们向全班汇报交流。一个学生说:“他们说,三个儿子白天劳动,晚上还要温习功课,大儿子还要准备明年考北大哩!”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若有所思:“好象作者心情不大好……”为什么作者心情不大好?看来这位学生对作者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些了解,但又不十分清楚。时值金兵肆虐,生灵涂炭,北方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作者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感慨赋诗,写了不少豪壮雄奇、沉郁苍凉的爱国诗词,《清平乐》就是其中一首名作。可惜的是教师对学生这一独特感悟未予理睬,如果在这里稍稍“生发”一下,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一种读诗词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学习诗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即作者有感于“国破山河在”,他深情地描绘了江南农家的安宁生活和美丽景色,这和北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曾经驰骋疆场的爱国诗人,怎能让敌人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国土、鱼肉我们的百姓呢?忧国忧民之情,隐含于字里行间。因此说,一节有味道的课应该是灵动的、智慧的、动态生成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方式的采用上应该是灵活的,有时体现在个体对言语对象的沉思默想中,有时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切磋琢磨”中,有时体现在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无论采取哪一种学习形式,都应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提高语言能力的主人。

三、坚持三个原则

一堂有语文味的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我认为,做到这一点一定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

①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②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③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培养四种能力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那么,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四种能力。即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读、概括、感悟、探究四种能力。

①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读及概括能力。

认读能力应是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低年级尤其要关注认读能力的培养。概括能力是一种捕捉要点的能力,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从中年级起就应加强训练,应贯穿每一课书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放手让学生读课文,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字音读准确,并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这一环节中,学生寓识于读,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三是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项训练,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及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及探究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教学中我们也要努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把课文读懂,读得有感情。二是在重点词语的研读中提升感悟,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三是在质疑和倾情对话中强化感悟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情怀。

阅读教学,“读”为根本,“读”是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读”是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径,“读”是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读”是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学生具备了这四种能力会受益无穷。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让我们提高自身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语文课堂到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散发着语文的独特芳香,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灵性的互动,课堂必将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栖息的理想港湾,成为师生难忘的一次“人生境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专题”是“亮点”也是难点,“亮点”早已成为公认,难点也是不争的事实。九年级下册“我心中的语文”这一专题的教学预设中,我认为最大难题是:临近毕业、升学,对于这一体味感悟式专题,九年级学生是否还能够在课堂上像以前那样踊跃表达自己的“体味感悟”

一番精心设计后,我自信地走进了课堂――

我以湖北熊芳芳老师《语文天生浪漫》的文章(节选)激情诵读开始,营造出颇有语文味的教学氛围: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以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陇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惟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惟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

接着,我列数九年级执教以来班级同学在语文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渲染出较为浓烈的喜洋洋气氛:

上学期,曹畅、刘钰同学在《时代学习报》分别发表了一篇文章;黄宇波、王健媛一路过关斩将,在《初中生世界》组织的现场作文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以曹志玮同学为组长的团队在泰州市“爱国诗文”诵读表演中荣获一等奖……

上学期,我们举办的“走近格列佛”名著阅读报告会至今意犹未尽,“感恩与责任”演讲比赛记忆犹新,“我来命制中考题”让很多同学理解了老师的艰辛,掌握了学习的要领……

上学期,我们班许多同学已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记笔记了,会整理讲义资料了,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了,课外阅读也让不少同学尝到甜头了……

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有9名同学语文成绩在130分以上,12名同学的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他们是陈宇、钱敏、戴东华、花鹏伟……

羡慕的目光,因激动而涨红的脸色,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分明地感觉到,他们已被幸福和美好的情绪打动、包裹着了。当同学们畅谈三年来初中语文学习的经验、困惑甚至沮丧时,当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打开练笔本朗读自己的得意之作时,我知道,这一节专题课应该能够让我打消顾虑并有很多的感慨和收获了。

进入最后一个版块“思考语文”时,原先预设中的担忧不仅全然没有了,而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师:请几位同学把专题里提供的对语文的感悟之语读一读,好吗

生1: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生2: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生3: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

生4: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

生5: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

生6:语文就是语文。

师:同学们,朗读的这些内容,如果让你挑选后作为练笔簿扉页的警语,你会选哪一句或者,你并不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三年来学生几乎天天与语文相会,对语文的感触也一定很多。也许是还没有来得及定下心来细细梳理、感悟,凭着直觉,不少同学说喜欢“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和“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代表性理由是――

曹志玮:“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一句生动、警醒。它既告诉我们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又提醒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语文,因为语文是“永远读不完的”。

卫剑纯:“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以比喻手法清晰、明确地写出了语文是什么和学语文给人的收获,因为很多人都希望学语文能够有用。

也有学生坦言不喜欢“语文就是语文”。代表性理由是――

徐 航:“语文就是语文”的提出者肯定是想表达深意的,我觉得应该对后一个“语文”再做些解说,才不至于令人费解。

卞冬杰:“语文就是语文”看似格言警句,却有故弄玄虚之感,语意不够明白。

尽管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妥当,我却是十分高兴的:在我想来,语文就是明道,说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做到了,我当然乐在其中了。见我喜形于色,同学们自然也就放得开了,思维也更为活跃起来。请看――

师:在你心中,语文是什么呢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写几句,或者依照专题里的话语作一次仿写,行吗

王熠璇:语文,就是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掌声)

黄宇波:徐老师,我读过这样的句子,我很喜欢:语文是楚辞公屈原脚下的汨罗江,是宋名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丹心汗青……(掌声)

王健媛:语文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

徐 刚:语文是一块绿油油的西瓜地,学语文就是啃西瓜。(学生大笑)

眼见得学生对徐刚的仿句笑得弯下了腰,我便趁势发问:“语文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语文是一块绿油油的西瓜地,学语文就是啃西瓜”的仿写,同学们评判一下,哪一句写得好呢

房 慧:我认为王健媛的“割麦子”好,她强调的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徐刚同学的“啃西瓜”强调的是结果。

徐 刚:我觉得自己仿写的还可以。“啃西瓜”表达的是结果,这样的结果如同西瓜本身一样甜蜜――学语文的过程不就是为了有“啃西瓜”般的收获吗(笑声、掌声)

肖晨昕:我也觉得徐刚同学的“啃西瓜”一说不错。你们想想,“绿油油的西瓜地”,多么富有生机,富有诱惑力!语文学习就该像今天的语文课一样生动、有趣、有收获,不是吗(笑声、掌声)

王健媛:“语文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在我看来是很有诗意的,“金灿灿的麦地”能让人产生遐想,想到“金灿灿”的背后一定会有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的辛劳,想到颗粒即将归仓时的喜悦与自豪。还有“割”字,我的理解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不管怎样,都是一种享受吧。

陈少鹏:我还是以为王健媛的“割麦子”好,她的表达让我想到了一句时髦的话:“麦田的守望者。”王健媛的“割麦子”有色彩,有动感,还有一份期待:割麦子之后的光景呢一定是更美好的未来!

下课的铃声敲响。我想,我已不需要多言了。

反思

反思之一:

经常听到不少语文老师埋怨:如今的学生不爱语文,怕上语文课了。这种声音并不在少数,然而我以为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身来找找原因:比如你是如何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语文并不是空洞的说教,你是如何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密切联系起来的;比如,学生一般都怕考试而又离不开考试,你告诉他们命题者往往会怎样来命题并检测语文学习效果吗;语文学习是“慢功”,“慢功”需要“细活”,作为语文老师,你关注过学生的学习习惯吗――好习惯有潜移默化之效,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付出总有回报,当学生取得了成绩时,语文老师可曾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也许你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可今天讲台下的“这一茬”学生很在意你对他的表扬与肯定呢!

反思之二:

“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习,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相对于预设性目标而言,生成性目标是一种内生的即时性目标,当面对“意外”生成的、可能蕴含教学智慧的材料(比如“割麦子”“啃西瓜”)时,我们应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难点、偏差点、碰撞点整体权衡,合理运用,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科学的反馈、导引策略,在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并积极评价的同时,以问题引领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让课堂“动”起来,让教学“真”起来,让孩子“活”起来。真如此,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将不再仅仅是理想。

徐宏寿,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姜堰。本文编校:高述新

18.(4分)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应。

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其作用,回答出一个角度且言之成理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6分)

①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3分)

②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的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3分)

只要围绕上述两个要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参考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4分)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集中合理,分析有理有据,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给满分。若分析两点,扣2分;若分析多点,则不记分。

21.C D(A王昌龄因浪漫引发了豪壮的情怀;B是为了阐释“语文从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这一观点;E未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学习好语文,就可以很好的表达你的内心想法,比如温柔体贴的话语,语言表达也是素养的一种,有良好的语言基础,会表现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当然就有浪漫,比如余秋雨的爱情浪漫,还有徐志摩的浪漫等等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1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上什么课,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语文课。

 我喜欢上语文课,语文书给我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和丰富多彩的知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让我感受到济南大明湖的美丽风景。一幅名扬中外的《清名上河图》,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语文书,让我理解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含义,懂得了人间真与善,美与丑,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

 刚上一年级,有许多字和读间我都不认识。像擦玻璃的擦,帽子的帽……是语文书教我认识了许多的字,记得《悯农》这首诗让我懂得更加珍惜粮食,每次吃饭时,如果浪费了粮食,妈妈便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句来提醒我,使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上二年级了,在我认真学习下认识了很多的生字。阅读了大量的古诗,古诗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也会自己了,其中本学年令我最难忘的是《骆驼和羊》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外,不看自己的短处。

 上三年能时,我已认识上千个字了,阅读量也增加了,在本学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失信于人。

 四年级了,我的阅读量又增加了,更加离不开书了。在本学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讲了小木偶悲惨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只有笑是不够的,还有伤心和难过,还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不然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转眼间,我已读五年级了,学习也更加紧张了。在本学期,我记忆最深刻是《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的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让我看到了清政府的不好无能。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要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知识装进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的强大!

 语文书就像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语文书就像一束阳光,照亮我人生的道路;语文书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通向知识的大门……我在书中遨游,在书中玩耍,给自己人生的道路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2

 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节让我记忆深刻的语文课上——

 上课铃刚打,教室里就嘈杂起来。同学们紧张地默背昨天学的《我爱这土地》。我一边背一边紧张地看着门口,祈祷着老师晚点来到。

 这时,语文老师踏进教室,我心里紧张到极点:“完了,今天早上背的全忘光了……要是一会提问就惨了……”

 老师清了清嗓子,大家背诵的声音停了下来。果不其然,老师说:“下面检查课文背诵。”他锐利的眼神夹杂着些许鼓励扫视全班,教室里鸦雀无声,比上自习时还要静。我偷偷瞅了瞅周围,大家的头都快低到桌子上了,紧张地看着书本。老师又突然来了句:“今天背诵,由同学们提问我。”

 我们的头在一瞬间都抬了起来,眼睛齐刷刷地投向老师,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把疑问的眼神投向同位,她小声说:“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

 老师接着说:“背诵一直是同学们的一个难关,今天晨读时有个同学问我,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们背诵,自己会不会背我突然意识到,要让同学们背会,首先老师要做出表率,所以,我决定这节课由我背诵。”

 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认真看着课本,检查老师背诵时有没有错误。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老师富于韵味的声音回荡于教室,我们被带入一个崭新的诗歌世界中。这个世界里有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有对侵略者切齿的恨,有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有为国献身的热情……

 老师背完,我们都还沉浸在声情并茂的背诵中,稍后,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脸上绽放开惬意的微笑。此时,室外,风儿沙沙,鸟儿啾啾。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3

 上了七年的语文课,我也受益匪浅,但我最难忘、最喜欢的那一堂语文课还是没有变

 那是小学六年级时的一节语文课,老师要我们召开一个主题为“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男生为反方,观点为“开卷不一定有益”;而女生为正方,观点为“开卷一定有益”。每队有五个人。而在这其中,也有我的身影。

 一上讲台,我就感觉到辩论会浓浓的火药味——无论是反方还是正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窃窃私语,眼神却还冒着火花。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辩论会正式开始。男方的甲同学抢先一步发言:“好书也能使人变坏,怎能说开卷一定有益呢?”女方的A同学紧接着就反驳:“‘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有好和坏之分,但你能分辨出来,也相当于一剂良方。”此时,男方的乙同学不紧不慢地说:“没错,刘向是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但既然是药,那么有可能是良药,亦或是毒药。”这话说得有条有理,说得一旁的老师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可女方的B同学毫不示弱,不假思索地说:“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分辨能力咯!只要有分辨能力,书对人就只有好处!”“那也是要经过长期训练的啊!”我方的甲同学脱口而出。 突然,老师打断了辩论会:“甲同学说错了,分辨书的好

 坏,怎么会要经过长期训练呢?”

 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甲同学又反驳道:“那为什么还有人因为书而犯罪呢?”“那么,请你拿出证据好吗?”女方的C同学说。这下,甲同学哑口无言了。

 正在我方为难之时,我说:“但是不管怎样,好书、坏书都是有的啊!那就不能保证开卷一定有益了!这太绝对了!”这下女方反变得哑口无言了。

 接下来,两方又就如何读书、在哪儿读书、如何将读书和学习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辩论会落下了帷幕,可我的心依然激动。

 回想当年那场辩论会,真是酣畅淋漓!我认为学习讨论就应该这样,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4

 我最喜欢语文课,打开书本,能让我们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衰乐。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卧薪尝胆》这一课。

 那是上周的一节语文课。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然后转身向大家说:“今天我们上《卧薪尝胆》”接着老师打开大屏幕,上面出现了一幅画,老师问我们,这是谁?大家异口同声的说:“越王勾践”。对了,今天我们主要讲吴越相争,越国兵败会稽,为吴王当奴仆,最后经过越王二十多年的努力打败吴国的事情。

 在讲到吴王和谋臣时,老师让我们扮演这两个角色。我立刻和小组里的同学表演起来,过了几分钟,老师让大家静下来,请几个人上台表演。曾佳辉把吴王表演得活灵活现,一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本听不见别人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老师让大家讨论现在是否需要“卧薪尝胆”,大家激烈的讨论起来,然后,老师问到底需要不需要?有人说不需要,有人说需要。最后,老师打了一个比方:有个人他成绩不好,就到农民家拿一堆柴草,不睡床,睡在柴草上。大家都知道了,卧薪尝胆不是形式,而是一种精神。

 虽然这节课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是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和同学们爽朗的笑声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5

 两分钟预备铃响了,吴老师面带微笑,拿看课本走进了教室。我最喜欢的语文课开始了。

 吴老师先让我们看了一段录像,这段录像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带着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拜读起老舍先生的名作《母鸡》。

 当吴老师问道:“‘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呢?”吴老师上课时的表情一向很丰富,看着她皱眉的样子,善解人意的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帮助吴老师解开她心中的“疑惑”。小怡有感情地朗读着自己圈划的句子,字正腔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咕咕叫不停的母鸡;小琳和小蓉对句子的点评恰到好处,说出了母鸡讨人厌的地方。他们的`回答引得我们会心微笑。

 同学们读着文章,听着同伴的精彩发言,正兴致盎然之时,吴老师又提出了新问题。她要求我们在课文中寻找表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读课文,有的一丝不苟地在文章中圈划词句并写下批注,有的正在托腮思考,有的全神贯注地品味着文中的好词好句。五分钟过去了,吴老师请我们集体交流阅读圈划的收获。小盛率先举手,他有声有色地朗读着文中的语句,又胸有成竹地讲了自己对语句的理解。我们看着能说会道的小盛,心中钦佩不已。爰爰随后举手发言,她圈划的词句都抓住了要点,也许是紧张,说到关键处有些结结巴巴,但同学们的掌声给予她力量,鼓励着她把自己对词句的独到见解说完整。每一次听到同伴的发言,我都有新的启发;每一次举手交流,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又为同伴提供了新思路……就这样,大家在学习和交流中丰富语言,积累经验。吴老师笑容可掬地听着我们朗读点评,不时地点点头。

 在语文课的最后五分钟,吴老师要求我们口述母鸡的特点。同学们都踊跃举手,要求上台演示。佳佳口述的内容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卉卉又在此基础上,加上了文中的关键词句,丰富了语言内容。小缘、小宁和东东上台后,一边说一边模仿母鸡的动作,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学了课文以后,我们也和作者老舍一样,对母鸡肃然起敬,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课文学习的快乐中,意犹未尽……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6

 好几年前的一天,正值宫廷剧《宫》的热播期,对于我这么一个爱看电视剧的小女孩来说,自然是不能放过的。正当我要一睹《宫》里演员们的风采时,却被妈妈的魔爪一把抓到书柜前,被迫开展背诵诗词的项目。

 我的欣喜之情瞬间破灭,只好懒懒散散地趴到桌上,不耐烦地念着妈妈所指定的那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宫…,咦?妈妈,这是什么字,这么难写”。我一边问,一边指着那个“阙”字给她看。“哦,这个字念‘que’,不知天上宫阙。“que”?呸,真难读,不念了不念了,我要看电视!我极力反抗,却被妈妈无情的大手给揪了回去。“疼疼疼,哼,念就念,谁怕谁呀!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呀!”

 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念那首词。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首词,甚至把它升级为了“仇人”。

 突然,一个电话叫走了妈妈。“耶!终于解脱了,太棒了,去看《宫》喽!”我欣喜若狂。一个箭步跑到电视机前,迅速按下开关,又飞似的拿着遥控器跳上沙发,一切准备就绪。“嘿嘿,正好开始。”我傻笑道。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连一点细节都不放过。当女主人公穿越到清朝时,一段熟悉的歌词从电视里边传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好像是…是…哦,是《水调歌头》,仔细一听,果然如此,不过似乎还挺好听的,我忍不住跟着电视唱了起来。

 唱得正起劲,突然门外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我顿时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但却忽然感觉自己似乎已经背会了,不如唱给妈妈听吧。

 于是,我用唱的方式在妈妈面前大显身手,自然,妈妈的表扬是少不了的。

 后来,当我再次接触这首词的时候,心中的厌恶早已烟消云散,留在心里的,只有那首美妙、动听的音乐了。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7

 说到我最喜欢的语文课,那莫过于初一上学期的那节《端午日》的公开课了。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这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下,我们同学们的心情当然也是像天气一样——开开心心的了——因为今天有一节语文的公开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上的课。

 叮铃铃……,当上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坐在了大阶梯教室的座位,手里拿着语文书,等待着老师开始上课。

 语文老师来了,其他老师也来了,我们的心情异常激动:这可是一节很多老师都来观摩的公开课啊,我们一定要好好配合老师上好课。

 “上课!”这一威严的命令把我们从胡思乱想中拉了回来,我们意识到:公开课开始了。

 和平时的上课一样,课前老师先让我们把课文声情并茂地读一遍。

 我们的眼睛注视着文章,缓慢、清晰、响亮地开始朗读,“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朗读内容不断变幻,我们似乎和文章融合到了一起,文章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文章。

 朗读完了之后,我们都沉浸在课文的内容当中了,老师抓住我们沉浸的思想开始上课。老师一手捧着课本,一手控制着电脑幻灯片,给我们解说并引导我们完成这次课程。

 最有趣的是提问,因为老师给我们分组,每回答一个问题,就能给组里争分,因此,每次都有许多同学高高的举起手,生怕举手慢了得不到老师的提问,得到提问的同学都大声有感情的回答问题,坐下之后,都会有同学热烈的鼓掌,顿时,课堂情绪进入了高潮。

 最后是让我们各组讨论问题,当我们得到问题的时候,组里的几个人簇拥在一起,把各自的想法和答案说出来,之后再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总结起来,最后将大家的答案归纳在大卡纸上,并在讨论结束之后将最后的答案贴在黑板上。黑板上贴满了我们各组的答案。

 叮铃铃……,下课铃响起来了,时间过得真快,怎么一下子就到了下课的时间,我们还意犹未尽,带着对课堂深深的眷恋,我们离开了座位,向老师鞠躬之后,离开了多媒体阶梯教室。

 真是一节最让我喜欢的语文课啊!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8

 “叮……叮……”,铃响了,终于下课了。我期待着下课:下课不仅可以开心的玩,放松一下心情,更因为下一节课是语文课——胡老师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任务,上辩论课。他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每个组都要做好准备。

 上了厕所,不少同学们就迅速跑进教室。或把自己搜集的材料拿出来,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或者凑到本组同学面前交流一下,甚至跑到其他组向优秀同学请教……一时间,教室里声音很大,有些闹哄哄的。但细听一下,那基本是同学们的争辩声,还夹杂着组长“安排人士”的权威声音——同组八个人中,哪四个人是正方,哪四个人是反方,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叮……叮……”,上课铃响了。胡老师刚一踏进教室,教室里乱哄哄的声音立即消失了,每个同学也坐得倍儿直,等待老师发号施令。

 胡老师微微一笑,问:“大家准备的咋样了?每个组安排了发言顺序了吗?”六个组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大声汇报:“准备就绪,请老师检阅!”全班哄堂大笑,胡老师的眉毛也更弯了。

 然后按照惯例,课代表王东洋用扑克牌让组长们抽签确定各组辩论顺序。第一组的陈飞虎抽的恰好是“1”,其他组的就有讲“小话”的:“啧啧,第一个上场的肯定心慌吃亏,得不了好名次的……”于是第一组就有个别同学埋怨组长“手臭”,搞得陈飞虎面红耳赤。胡老师轻轻瞟了一眼那几个只图说不图想的同学,问:“一马当先,难道是贬义词吗?”

 第一组上台了。正方和反方个个口木仓舌剑,辩论很激烈。如果忽略其规范、文明用语外,简直有点吵嘴打架的意味。其他组同学在倾听的同时,禁不住为第一组的面红耳赤而好笑。胡老师呢,则把一激动就结结巴巴的贺德飞肩膀轻轻拍一拍,示意他要镇定……

 接下来是第四组,那才是真正的激烈。正方和反方喊着各自的口号列队上场,眼睛盯着对方的眼睛,很自信,又很阴险似的。看着他们个个小老虎一样的劲头,我们猜测:表现最佳的一定会属于这个组吧?胡教师刚一喊“开始”,他们真是“惨”啊——个个都是人精似的,滔滔不绝嘴巴说得合不拢了……台下的同学忍不住哈哈大笑,胡老师也笑得流出了眼泪!

 最后展示的是第三组。看到他们上台,其他组不少同学露出怜悯的神态:第三组的是清一色的女生——女生们都大都斯文,爱面子的,不会大声的争辩吧?事实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她们不仅一改平时的细声细气,而且口齿伶俐,思路清晰,让所有男生刮目相看。特别是陈琪口若悬河的辩论,让“四眼哥”熊昌新惊讶得眼镜都掉到课桌上了!第三组一结束,全班想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六个组辩论完毕,就评比最佳选手和最佳小组。第三小组当仁不让成为了最佳小组,左彬鹏在很多男生的羡慕嫉妒恨中荣获了最佳选手称号。胡老师在整个评比中没说一句话,临了却开了一句玩笑:“荣誉都被靓妹、帅哥获得了啊!”大家一阵哄笑。但转而一想,三组的女生确实是巾帼英雄,而左彬鹏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平时又善于利用家住学校附近帮助同学们排忧解难,有什么理由不得奖呢?还有一点,他确实有点小帅。

 最后,班长和课代表分别作了总结,胡老师也就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他们中肯的评定,既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让我们明白了自身努力的方向。

 “叮……叮……”,下课铃又响了,同学们和胡老师说了“再见”,却舍不得离开教室,互相模仿、评价各自在课堂上辩论的情形……

 这节课,不仅充分展示了知识结晶、锻炼了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凝聚了小组、班级的力量,陈琪、左彬鹏的出色辩论更是经典。大家畅所欲言的表达、开怀的笑声,更是把这节语文课一次次推向高潮……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语文课。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9

 秋高气爽的午后,这堂语文课仿佛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但这堂语文课却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举手发言。

 因为语文的魅力,语文的浪漫,语文的感染力,语文的神秘美丽……所以让我这个不爱或者说从不举手发言的孩子战胜了自己。我也非常乐意将这美好的第一次献给这堂美好的语文课。

 当时已经快下课了,我一次次的说服自己,我想要个机会。

 “我必须要战胜自己!”我心中默念到。霎时间,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趁着脑子卡机的这个瞬间,毅然决然的高高的举起了手。

 老师在那些“发言控”中寻找了很久,我能看得出老师很想找一个不常举手的同学来发言。当老师用失望的眼神看到我的那一刹那,老师欣欣然的笑了,老师笑着真好看:“好,杜娅源!”我和老师的眼神互相交流着。

 在我站起来的那个瞬间,我真正感触到了语文的美丽,语文的神奇,语文给予我的那股力量。

 发言后的我似乎都已经不是杜娅源了,霎时间对语文充满了激情,对语文、语文课热血沸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那堂让我突破我自己的语文课——拥有我“第一次”的那堂语文课。

 语文,是你让我热血,是你让我沸腾,是你让我战胜自己,是你让我重新找到自己,是你让我感受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语文。

 很爱这堂语文课。

我最喜欢的语文课作文10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我神清气爽。语文是悠闲自在的白云,让我浮想连篇。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我心潮澎湃。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同学们都陆续来到学校开始早读。我今天有预感:可能要抽背语文知识表。果不其然,只见语文老师提着包走进教室,那朗朗的读书声马上停止了。语文老师说:“今天借着这堂语文课的时间,我要抽背昨天要求背诵的知识表。”那几个成绩较差的同学都不敢面对老师,而我却信心满满,因为我昨天晚上已经完完整整,滚瓜烂熟的背了好多遍。

 老师锐利的眼神像镰刀一样扫视着我们,大学部分同学都把头低下,唯恐被点中。老师点中了一个同学,那个同学背得支支吾吾,吞吞吐吐,老师当即要那个同学将知识表抄三遍。老师又开始抽背另外一个同学,不过这个同学十分流畅,一字不差的背出来了。老师微微点头,露出欣慰的神情。老师突然将目光定格在我身上,我内心有些紧张。老师叫我起来背,刚开始我背得十分流利,背到一半时,发现自己卡壳了。我只好尴尬的望着语文老师,老师却用平静的眼神看着我,她那神情仿佛在说:“又逮到了一个背不出的!”正当老师要给我布置处罚任务时,我突然灵光一现,脑海中浮现一幕幕知识表,于是我充满信心,大声流利的背诵,一字不落。同学们都目瞪口呆,我如释重负,老师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这堂语文课让我印象深刻,学习语文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脚踏实地、点点滴滴、勤勉努力,才能铸就非凡!

 语文是知识海洋里的小舟,让我乘风破浪;语文是千姿百态的花朵,让我赏心悦目;语文是锋芒必露的宝剑,让我在知识的丛林里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一片旖旎多彩的语文世界

语文世界是自然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生命的世界。这里四季流转,风光无限;这里心灵互答,风情万种;这里生命拔节,静听花开……这里真是一片旖旎多彩的世界。

 朱佩琴老师就是这一片世界的忠实守望者。她耕耘着这片世界,像一个农妇,精微入心,一棵草也好,一树花也罢,都是她的希望。她欣赏着这片世界,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片叶的绚烂,都会撩动她的心绪,或为之动容,或为之欢歌,或为之扼腕……点点滴滴都化成她的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于是,语文世界的美妙与神秘,语文世界的浪漫与诗意,语文世界的博大与深沉,都在这一片旖旎多彩里蓬勃起无限的活力。

打开这一本书时,我读到了一个语文教师责任与使命,我也读到了朱佩琴老师语文教学的智慧。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智慧实践。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潘新和先生倡导语文教学写作为本位,强调不指向写作的阅读是低效的。不写作枉为人。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朱佩琴老师用她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诠释了潘教授的理论。读与写的关系,语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朱佩琴老师没有从理论上去探究,而是从学生主体语文素养培育,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现实困境出发,寻找适合的路径,实现了读写共生共长。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写作素养,提高写作的能力。当你读到孩子们的一篇篇作品时,你会讶然于很多作品飘逸着大家风范,有着这个年龄孩子少有的表达之成熟。这或许从孩子们一本本摘抄本里可以找到答案。读了,摘了,还要内化成孩子的写作因子。事实上,很多教师也让孩子读了,摘了,而恰恰是这最后的一米给忽略了。

在写作中教写作的智慧突围。黄厚江老师说,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在写作中教写作。我主张建构过程性的写作教学体系,让写作教学看得见。朱佩琴老师和孩子们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三年来,朱老师和孩子们的真实而完整的写作活动的过程。朱老师把写作教学带入到孩子生活的全部场景之中。多彩的暑期之旅,丰富的班级生活,甚或是别人看来索然寡味的考试,等等,都成了孩子写作之“场”。朱老师强调学生要进入生活之场,只有“在场”的写作,才会是真实的,才会是走心的,才会是有情有义有理的,才会是灵动鲜活的。事实上,现实中,很少有语文教师有这样的一种专业自省和自觉的。大多数为教而教,为写而写,自然写出的文字了无活力,毫无生气。朱老师的写作教学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智慧的写作突围之路。

大面积提高写作能力不再是乌托邦。当你打开这本作文集时,你真的为孩子们的表达力、思考力所折服。这里不是一个两个孩子的优秀,是一个群体的优秀。当我们还在为写作教学可教还是不可教争论不休时,朱佩琴老师已经用她的实践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写作不仅可以教,而且可以让大多数孩子获得进步,走向优秀。就是在2015年的暑假,朱佩琴老师和她的孩子同游欧洲。我是从她的微信朋友圈里读到的,那些文字犹如一张张精致的图画,让我也似乎亲历了一回欧洲之行。让孩子自觉地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审美生活,并自己的笔记录下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这也许是朱老师教给孩子的最好生活的方式吧。三年,朱老师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读书的天堂,构建一个写作之场,让每一个孩子愉快地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妙的语文世界之中。孩子们是幸福的,朱老师是幸福的!我相信。

   走进这样的一片旖旎多彩的世界,一定会有一种声音,走进你的记忆深处,一定有一个画面,让你流连;走进这样的一片旖旎多彩的世界,一定会让你相逢一份温暖,一定会让你倾听到花开的声音,一定会让你沐浴一片生命的芬芳。

   谢谢你,谢谢你们,领着我走进了这样一片旖旎多彩的语文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9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