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父是哪位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父是哪位,第1张

是的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 1827年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

2.1830年2月雨果浪漫主义剧作《欧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缪塞、贝朗瑞、欧仁·苏和大仲马等,

在雨果(十九世纪)之前,法国文学大部分是古典主义,他们喜欢歌颂君主,提倡集体意识,但是浪漫主义呢,最开始的时候经常带一些伤感,而且是非常个人化的。雨果早期有一部戏剧《欧那尼》,他写的不是王公贵族,而是普通人的爱情悲剧。

上演的时候,(听说,我也没看过)古典主义戏剧(忘记了,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大部分是戏剧)的支持者就起哄,而浪漫主义的支持者就喝彩,经过几天的争斗,浪漫主义的支持者终于站了上风。所以从此就进入浪漫主义了。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你看一格那么丑的人却拥有那么美丽的心灵。

之后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还有《海上劳工》都兼具了现实主义的成分,因为雨果开始反映现实生活,反应人民的疾苦。但是它里面充满了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就是用到的和宗教来感化人,而不是暴力革命),所以他的作品又不那么现实,具有很强的浪漫色彩。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本人真实照片(10张)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生平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开贞,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祖先原居福建省宁化县龙上下里七都,即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郭沫若少年时上过私塾,14岁以前对先秦学术和文化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先在岗山第六高等学校读书,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1921年出版)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败后,拒绝蒋介石的殷切拉拢,写下《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郭沫若、卫聚贤考古中合影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但他拒绝了这个头衔。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郭沫若是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中)与周恩来(右)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其中《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被选入七年级人教版课本。《雷电颂》被选入八年级课本。 郭沫若相关图注

  文化界评价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况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沫若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相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对于他的极度推崇,一般的社会民众中间也存在对于郭沫若因为不了解,对他性格和心理的误读以及对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产生的轻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等一些严肃的研究学者将这种“学院派”中间和社会民众间对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态度称之为“两极阅读”。

  甲骨文字学成就

  卜辞通纂

  郭沫若是甲骨学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 《奴隶制时代》等。 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中,甲骨学“四堂”的名气无人不晓。唐兰先生对四堂的评价是: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学研究的历程与成绩,他们的学术贡献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间,难以权衡出个高低轻重。但若从甲骨学学科理论与体系建设这一角度而论,董作宾先生出力尤多。如果没有他在科学发掘甲骨文与断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甲骨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许不会如此迅速地从金石学古老的母体中脱胎出来。近读《甲骨学五十年》(以下简称《五十年》),此种感触尤深。

  编辑本段笔名的来历与含义

  郭沫若的母亲杜邀贞说她怀孕时,曾梦见一只小豹子突然咬着她左手的虎口,所以给郭沫若起的乳名叫“文豹”。他在家排行第八,母亲称呼他为“八儿”。郭沫若四岁半上私塾。家里给他起学名叫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常用的笔名;为什么取名“沫若”呢?他家乡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有两大河流,大渡河(古称沫水)以及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称若水)。汉朝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有关“沫若”一句,指的就是大渡河与雅河的汇流。郭开贞于1919年9月11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早期诗作时首次用“沫若”笔名,随着《女神》诗集的出版,“郭沫若”为人们所熟悉。 郭沫若一生使用过的名、号、别名与笔名多达五十余个。计有:郭开贞、尚武、文豹、八儿、汾阳主人、竹君主人、定甫、沫若、夏社、郭沫若、沫、爱牟、郭鼎堂、鼎堂、高浩然、麦克昂、吴诚、林守仁、杜顽庶、杜荃、杜衎、坎人、易坎人、石沱、石沱生、李季、阿和乃古登志、蒙其外史、王假维、郭爱牟、蒙其生、蒙侄、谷人、高汝鸿、郭石沱、佐藤和夫、安娜、鼎、杨伯勉、杜衍、白圭、戎马书生、牛何之、羊易之、丁汝成、龙子、克拉克、江耦、有孤、藤子丈夫、佐藤贞吉、郭麦弱、高鸣以及和夫人于立群合撰文章所用的于硕等。 郭沫若几个主要笔名的含意是:麦克昂:“麦克”是英文maker(作者)的音译,“昂”者我也,麦克昂就是“作者是我”的意思。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1月他在《创造月刊》一卷八期上发表文艺论文《英雄树》时,第一次启用这一笔名。 杜衎(kàn):郭沫若母亲姓杜,性格衎直(即刚直),取此名以纪念其母。郭沫若在留亡期间思念老母,1929年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有关论文,署用此名。 杜顽庶:郭沫若母亲是侧室,自己是“庶出”。他发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等重要史学研究著作,署名“杜顽庶”,纪念母亲。 坎人、易坎人:郭沫若少年时得过重症伤寒,留下听觉半聋的后遗症。《易经》上的坎卦,说其“于人也为聋”,坎人、易坎人即为聋子之意。郭沫若从1928年起翻译美国作家辛克莱的《石炭王》《屠场》《煤油》等书,用的都是易坎人的笔名。 鼎、鼎堂、郭鼎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说文解字》上说,“古文以贞为鼎。”贞、鼎两字通用。鼎而附之以堂取其音为“丁当”,取其义“鼎当”。1931年郭沫若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毛公 郭沫若(右)与陈毅元帅(中)

  鼎之年代》,即署名鼎堂。 石沱、石沱生、郭石沱:与鼎有关,周代末期的鼎铭中称鼎为石沱,这是鼎的别名。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郭沫若译作《生命之科学》,即署名石沱。 郭沫若笔名、化名很多,有“郭鼎堂”“麦克昂”“羊易之”“杨伯勉”“白圭”等,而用得最多的是“郭沫若”这个笔名。因为他家乡四川乐山的两条水,一条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条是若水,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所以他后来发表新诗时,就用了“沫若”这一笔名。

  编辑本段中科大主要创建者之一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郭沫若全集》四川人民 1982一1987

  编辑本段书法成就

  行草见长韵味无穷

一、在描写对象上: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二、在表现手法上:

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三、在思想内容上:

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同时塑造出诸多的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真爱和正义最终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充满了战斗力,激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不屈的斗争。

进入奴隶社会,那些文明古国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梵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法国画家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创造,他的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他的绘画源泉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广告和各种报刊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沃霍尔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除上述之外,可以归入现代艺术范畴的还有偶发艺术、大地艺术等。其许多艺术活动已经超出了美术的范围。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郭沫若是中郭沫若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

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

唐代诗派代表中,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王维创作的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

扩展资料: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李白

-杜甫

-王维

B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拜伦是浪漫主义诗人,其思想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之相符的应是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A项是新古典主义作品,C项是现实主义作品,D项是印象派绘画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21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