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二、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三、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四、壮美与优美的意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
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扩展资料
李白成就
他的辉煌诗篇,标志着我国古典文学中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成熟。李白继承和发展了从《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在他的诗里,积极浪漫主义的基本精种一一理想主义、英雄 '气概和对封建社会的叛道精种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是有着现实生活基础的。因而,他的作品既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不少诗篇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李白继承了诗歌革新者陈子昂的文学理论,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形式主义的文风进行了彻底的斗争。他不仅积极地向前代优秀诗人学习,而且也积极地学习民歌,特别是吸取了汉魏乐府的精华。他的诗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豪放、清新的艺术风格,扫清了六朝以来诗坛上形式主义的绮摩诗风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一生中唯一一部享誉世界的著作,很有趣的是,这部在当时被司法当局设定为“伤风败俗”的作品,却令隐居遁世的福楼拜,获得了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地位。
读这本书用了我很长时间,一方面是时间原因,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允许自己跳读,毛姆在《巨匠与杰作》里也曾说过,他“无法想象,像或像《包法利夫人》这样结构严谨的小说,可以从中删去哪怕一页。”总体来说,当看完最后一个字的那一刻,在我的心里,包法利夫人和她身边人的影子,如一出被压扁了形象的中国皮影戏一样,色彩和样貌虽然模糊了,但故事之光打在时代背景的幕布上,令我看清了每个人夸张的表演。
一、时代背景的大幕下,是一段浪漫与现实的矛盾挣扎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虽然没有如巴尔扎克和司汤达那样具有时代视角的历史眼光和政治觉察,但是,这部作品以市井平庸的角度,投射了其书写的那个年代的历史特点。前言里介绍到“故事展示的是第二共和国时期的法国社会风貌,此时法国革命风暴已然平息,资产阶级孜孜以求的英雄主义、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和斗士销声匿迹,留下的,是依然向往着浪漫主义激情,却沉沦于现实鄙陋的资产阶级庸夫俗子。”
也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人物风貌,促使福楼拜将《包法利夫人》的基调,奠定在了以资产阶级庸夫俗子为对象,揭露他们追求浪漫主义和堕入庸俗鄙陋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一场以浪漫抨击现实、以现实讽刺浪漫的人间浮世绘。
二、当作家将自己融于作品-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毛姆说“一个作家写出怎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怎样一个人”。
包法利夫人在福楼拜看来就是他自己,而从故事众多角色里,我似乎也能看到福楼拜的影子,这部作品,融入了他的经历、他所接触的职业、他爱过的人、他厌恶的世态。
1)福楼拜生长在医生家庭,来自父亲的职业特性,相信也影响了福楼拜对人和事细致入微的洞察和剖析能力。他描述查理刚刚失去第一个妻子后,那种为“她爱他”而怀念惋惜、又为“他不爱她”而冷漠厌弃的心理过程,是这样刻画的:“卢欧老爹想来,医生遭逢不幸,尽可能体恤成了他的责任,所以他低声同他说话,他讲故事(逗查理开心),查理意料不到自己笑了;可是他忽然想起太太,就又郁郁不欢。咖啡端上来,他不再思念她了。”
笑话令他不由自主的笑(他忘了太太)、想起太太郁郁不欢(惋惜自己曾如此被她爱着,道德层面也需要自己表现缅怀之情)、咖啡一端上来,他就不去思念太太了(还是不爱,这是真实的情感暴露)。一系列心理动作的反转,没有刻意,却触动人心。
2)福楼拜15岁爱上了莫里斯的妻子伊莉莎,这种禁忌之爱,成为他一生的浪漫憧憬和无奈的伤痕,这里面,在我看来,有多少角色的影子呢:
莱昂去巴黎之前对爱玛的爱和被拒绝后出走的忧伤、
查理对妻子爱玛的爱和信最终被一封封出轨情信击碎的痛;
以及包法利夫人对浪漫激情之爱的向往和被情人背弃的屈辱。
这些无不蕴含着福楼拜对纯爱的守望、和对现实爱而不得的痛恨,即使再后来,他的生命中有各色女人的陪伴,而这一段一段情爱里,他触碰又不愿走心,无法将其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这也如包法利夫人在一开始拒绝赖昂时的态度一样,激情之爱、浪漫奢华是她心之所向,至于情场新手赖昂怯懦生涩的情愫,成为不了包法利夫人的主菜。
3)在《巨匠与杰作》里,毛姆介绍福楼拜自小“读书多,干活少”,优渥的生活里,书读多了,不需要囿于温饱,加之其曾经浸*在一个悲观主义青年群体之中。因此,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造就他丰富的想象力、孤独自怜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还造就了他对文字如艺术品一样的研究和喜好。
然而矛盾在于,他的法律学习经历令他看见了资产阶级子弟装模作样的浮夸虚伪,他厌烦这些同学,厌烦现实的庸俗不堪,却又总是沉迷于它,因为在富裕家庭生活的经历,使他也曾见识过包法利夫人参加侯爵家繁华盛宴的景象,他摆脱不了这样华丽的生活环境,一面厌恶、一面沉溺,就像包法利夫人,时常在恍惚间,“混淆了物质享受与精神愉悦、举止高雅与感情细致”。
综上,可以说,福楼拜的一生的经历,有很多环节嵌入了故事场景;福楼拜性情里那份浪漫主义情怀对现实的批驳,和沉于现实无法脱缰的郁郁苦闷,都在包法利夫人与平庸环境的心理抗争中,融合的严丝合缝。
朱爱朝:喜欢你的第三点分析。
三、在阅读享受上,福楼拜叙述故事自然顺畅,起承转合如一条串珠丝线,每个情节和场景的变换,都得到精巧的连接,让你读起来会想:“对哦,就是这样的,这就对了~”
举个栗子:赖昂和爱玛升起情愫到分离的一段,整个过程用爱玛迁居永镇下榻金狮旅店开始,我们来看这些场景和心理形态的变化:
场景一在金狮旅店二人第一次见面,二人的一段对话,赖昂说得多,爱玛说得少;赖昂表达感受,爱玛拘谨;赖昂说“晚上在火旁一坐,拿起一本书”、“什么也不想,时间过去了,你的思想和小说打成一片”,爱玛应答“可不是?”“对!对!”“我有过这种体会”
爱玛曾经希望自己爱上这样一个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启发你领会热情的力量、生命的奥妙”,爱玛在这一问一答中找到了可以共鸣的知音。
场景二赖昂陪爱玛去奶妈家看望女儿,“这位漂亮太太,穿一件南京布袍子,周围一片穷苦景象,他越看越觉得不伦不类。”
奶妈家贫穷寒酸的背景映衬爱玛鲜亮(南京布袍子)的品味和优雅美丽,升华了爱玛在赖昂眼里的美好意象。
场景三沿河岸从奶妈家回永镇那一段路程,在河水静静流淌、水草自由丰美、小虫在花间灵动、阳光撩拨水纹的动态景象里,赖昂和爱玛:“没有别的话讲?好像灵魂还有一种深沉、持久的呢喃,驾乎声音的呢喃之上。未来的幸福好像热带的河岸,天性仁厚,滋润两旁大地,阵阵香风由他们尽情享受,如醉如痴,什么顾虑都不搁在心上”
福楼拜描写景色是有他的深意的,水、草、虫、花和阳光构成暗情涌动的隐喻,犹如赖昂和爱玛在无声中细密纠缠的渐浓情欲。
场景四这是爱玛心理的描写,经过了一段时间交换书籍和歌曲的往来,在包法利夫人赠送赖昂毯子做礼物而被人们猜疑的时候,爱玛在赖昂迟疑犹豫中开始有了一段自我觉察:“她并不希望知道她是否爱他,她以为爱情应当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如同席卷落叶一般,把心整个带往深渊”
爱玛的渴望,在赖昂这里能实现吗?在我看来,有了这样一段描述,说明赖昂这样缓慢迟疑的进程,已经无法满足爱玛浪漫的冒险精神和欲念。因此,也就注定了后面的转折。
场景五商人勒乐的出现,一件件名贵精美的适合“风雅妇女”的商品铺满了爱玛的眼帘,她看上了阿尔及利亚围巾、也一定想试试那些精致的绣花领子,但是她说“我都用不着”。
爱玛意识到自己买不起这些,长久厌恶婚姻的无趣、环境的平庸,令自恃骄傲的爱玛在胁肩谄笑的贩子面前颜面尽失。我想,此时的她,自卑升腾,尊严沦丧,这也促使在后来面对赖昂的时候,她要以“贞洁”为名在这个怯懦的年轻人面前保持自己最后的“高贵风雅”,同时,也是她短暂的面对和回归“包法利夫人”这个现实身份的觉悟。
场景六赖昂来看望爱玛,遭到爱玛的冷遇,“难道我不要管家,不要照料丈夫,许许多多分内事,要我先操心?”,当着赖昂,爱玛违心的尽数丈夫查理的好“他是一位好人”“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她的姿态,统统变了”
最终赖昂黯然离开永镇,经历了一段浅尝辄止的探索后,爱玛没有迎来激烈的情爱,并亲自送走了这段浪漫体验,回归现实身份的包法利夫人“枯萎”了,“面色苍白,脸也长了。走路像鸟飞一样轻,而且现在永远静默”。
福楼拜由此串起了爱玛身体和心灵双重体验和纠结的思想,再一次印证爱玛渴望脱缰于现实庸俗,又不得不觉醒到自己的平凡,这种矛盾令她陷入更深的顾影自怜,也为后面欲念一发不可收拾的与第二个情人无所顾忌、和靠借贷铺张奢华埋下了伏笔。
四、毛姆的文艺观中提出,小说的人物应该个性化,行为应该从个性出发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设定了那么多角色,除了查理医生本人善良懦弱,其他人物都蒙上了阴暗、卑劣的人性色彩。毕飞宇谈到《包法利夫人》,提到了一个亮点,就是主人公是在与不同人物的关系里跳出来展示给读者的,而这些周围人物,即使是侍女、马夫之类不起眼的配角,福楼拜在其刻画上也足见洞观细节、深度刻画的功力。
例如:
1)刻画商人勒乐,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他生在南方加斯科涅,本来就爱说话,之后在诺曼底定居,又添上科地的狡诘”(丰富的经历造就的世故圆滑)
“一双贼亮的眼睛配上白头发,越发显得灵活”(奸商的虚伪功利嘴脸)
“他礼貌,胁肩谄笑,腰一直哈着,姿势又像鞠躬,又像邀请”(对富贵金钱的媚态)
他说“他开的那种小铺,吸引风雅妇女(他加中口气),本来不配”(多高明的营销手段)。
2)福楼拜刻画查理医生,从童年到壮年,在婚后的状态,给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精神平静,肉体满足”,寥寥八个字,拎出了查理医生的性格特点和对整个人生的追索。
3)福楼拜刻画药剂师郝麦:
药剂师喜欢“伟大光荣”,喜欢名誉,因此给孩子们起了拿破仑之类的名字;
药剂师深知医生的到来将为自己的业务带来深远的良好影响,因此招待包法利夫妇殷勤有加;
药剂师喜欢充当无所不知的能人,因此会和金狮的老板娘大谈农学和化学;
药剂师希望被瞩目、有光环,因此在农展会后写了一篇文章登在《鲁昂烽火》,通篇浮夸的歌颂政府、鼓吹军队士气、还不忘表彰自己的农学贡献
福楼拜刻画侯爵宴会上那些衣着考究的男人们:“他们举止虽然温文尔雅,却隐隐透出一种特殊的粗暴气息,借此控制那些易于驾驭的事物”
福楼拜在行为里剖白人心,在形貌里刻画人性,每一句话都不是白说的。
五、毛姆强调的文艺观中关于娱乐大于教育,其中阅读的愉悦感,不只是来自人性生动的个性化、故事顺畅起伏的回转串联,还有很重要的是:文字是否简洁直接,文体是否带来感官享受,这两点,福楼拜做到了,且令我无法跳读。
1)简洁直接的语言魅力
福楼拜用几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人的死亡:
一个是查理医生的第一任妻子“过了一个星期,她在院子里晾衣服,吐了一口血,第二天,查理转过背去拉窗帘,她说"啊!我的上帝!"叹息一声,晕倒过去。她死了,真想不到!”(杜比克寡妇面对自己的破产、以及丈夫外心,死的绝望不甘。)
第二个死亡是查理医生本人:“小白尔特一下午没见到他,七点钟找他去用晚饭。他闭住眼睛,长大了嘴,手拿着一股又黑又长的头发,头仰靠着墙。她轻轻推了他一下,他倒在地上。原来是死了。”查理医生看清了爱玛出轨的真相,却无法放下对她的爱,死得痛彻心扉。
两个死亡描写得平静又理智,背后却有丰富的情感张力。
福楼拜描写罗道耳弗计划得到爱玛的心理过程“小可怜儿!巴望爱情,活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来上三句情话,我拿稳了她会膜拜你!是的,不过事后怎么甩掉?”“我一定要把她弄到手”…“到什么地方相会?用什么方法?小孩子死盯在后头,女佣人、邻居形形色色的麻烦去他妈的,太糟蹋时间!”“问题旨在寻找机会,展览会不久就要举行,她会来的,趁热打铁,一定成功!”我无法想象,一段内心独白就可以完成这样严密的罪恶谋划,福楼拜简直是个天才。
福楼拜描写爱玛婚礼当天村里人的样子“篱笆外不是传来鞭子响声,栅栏门紧跟着开开,便见进来一辆小货车,直奔台阶第一级,猛一下子停住。乘客四面八方下来,揉揉膝盖,挺挺胸脯”
这段描写,真是十里八方的亲戚都来凑热闹了,说明爱玛嫁给医生,在当地是了不得的事情。
2)《包法利夫人》优美的文字,在我读来,如同散发光泽的珍珠一样,低调自然又珍贵,有时候读起来又像心里在跟着唱歌,总会回响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例如:
描写赖昂和爱玛从奶妈家出来的景色“水草细长,顺流俯伏,仿佛松开的绿头发,在清澈的水里摊开了一样。有时候,一只细脚虫,在灯心草尖端或者荷叶上面,爬来爬去,要不然就带着不动。波纹粼粼,一道阳光,像细丝一样,穿过蓝色的小气泡;小气泡一个接一个,朝前趱赶,随即又碎裂”
描写赖昂离开后,爱玛的状态“难道她不像亭亭玉立,经浊世而不染,额头隐隐约约,打着崇高宿命的印记?她十分忧郁,而又十分安详;十分温柔,而又十分矜持。人在她旁边,感到一种冷冰冰的魅力,仿佛走进教堂,花香香的,大理石凉凉的,不禁寒颤起来,就连别人也逃不出这种诱惑”这种优美的语言形容爱玛,即使此刻她是被自己的欲念摧残,并不令人同情,也依然在文字里感受到庸常生活里她冰雪女王一般的存在。
结语:《包法利夫人》,以爱玛和查理的一生,叙述了一个多变的故事,爱玛身为包法利夫人,身在修道院教育中,成了礼教牢笼里的金丝雀,以至于在飞向自然的时候,再也无法抵御内心的欲念和外来的诱惑,“家庭生活的平庸使她向往奢华;夫妇之间的恩爱使她缅想奸*。”她毅然骄傲的自我放逐,也死于亲手酿造的灾难。
我在一篇文章里,曾看到有人评价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说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欲念丛生、依靠男人、永不满足于现状的堕落代表,查理医生娶了她,无异于自毁人生。
而我在想,无论对于包法利夫人,还是查理医生,在那样的童年里滋长了原生的性情,这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
而后来彼此选择成为夫妻、乃至于之后的人生里一个享受现世安稳、精神平静,一个致力于脱缰自由、不负自我,这是他们成年后对人生的自我追求,无论选择怎样的路,走下去是山是坎或是一片火海,这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有谁该怪罪于谁,谁也承担不起他人的人生,于小说里如此,于现实里也如此,于过去如此,于我们身处的现代也如此,我认为,福楼拜也在向我们揭示着这跨越时空皆准的道理。
也许,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也是选择了一种在虚幻的精神世界里酣畅淋漓的痛恨现实,自我疗愈的方式。他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作品中棋逢对手,彼此牵制和批判;他在小说里梦想突破自己的精神羁绊,使一生之爱在幻想中得以突破禁忌,又使浪漫禁忌在现实里被打碎,他无法改变社会环境的奢靡庸俗,他希望通过《包法利夫人》告诉读者“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追求,会把人引向怎样的误区”。(完)
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望采纳,谢谢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