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佳句语录

陈道明佳句语录,第1张

1 陈道明有哪些经典语录

1、记忆是被选择的遗忘,精神才是有价值的传承。

2、我从不欣赏演员,只欣赏角色,因为演员只是完成角色的工具,再好也会有败笔。

3、很多颁奖典礼我都不去,因为有多少掌声、笑脸是真诚的?

4、我们这一茬演员说是年届不惑了,但仔细想想还都在找。经常演着演着就不会演了,不满足于现状便想再迈出一步。这种寻找是对今后表演的重新思考、重新启动。为了这种摸索,有时拍戏就感觉很累,有时这种寻找和尝试走了形,不被称道,但寻找总是一件好事。

5、“辛苦了”再加上引号的时候,这个词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果再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把它细化的时候,这个“辛苦了”就“廉价了”。所以就是“辛苦了”,足以涵盖所有我想对妻子说的话了。

6、一个演员这张脸是有限的,人物是无限的,当你在观众当中占据一个角落时,你这张脸将失去一份光泽,所以我一直认为,观众太熟悉一个演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那会影响到人物的出现。

7、记者的不诚实如果表现在他们的职业上,是不可原谅的。

8、这个圈里关键的问题就是有规矩没原则。容易产生的是「行规」,但是差了点原则性。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对和错的问题,是这个职业的一个特性。这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行业,不是能够简单概括的职业。

9、我总觉得一个演员,不能和观众走得太近,不能让观众对他这个人太熟悉,而应该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去和观众交流,如果你过多地将自己暴露在观众面前,观众对你知根知底了,对你塑造的角色就会不感兴趣。

10、人在对事物、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会烦躁。这是很痛苦的,但这只是现象。很多人生活缺少目的性,不知道做什么,所以就会烦躁。

11、韬光隐晦,这四个字是我的座右铭。

12、不能说因为世间只有男人和女人这两个性别,就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这个东西。男人确实是一种挺悲剧的动物,像达尔文讲的,一切都是为了女人,所以,我就想试试不这么做。

13、我并不是绝对的不愿意与媒体打交道,我的个性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喜欢安安静静地工作,拿作品来说话。

14、人活得简单一点才高级。

15、男人最大的魅力,就在痛苦,女人就不用了,女人幸幸福福的,就好,唯有经历人世沧桑和阅历的男人,才有魅力,一个幸福的男人,活像个大宝贝一样,没什么意思。

2 陈道明在戏里最经典的台词有几句

有很多 他演的戏都蛮好看的。下面是一些网上摘抄的

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坏事

我感觉是很经典的哲理!你认为呢?

下辈子再做好人吧---黑洞

伟大的母亲真光荣!可惜那孩子他没爹了---黑洞

什么叫犯法啊? 你胆子太大了。 六国算什么,寡人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魏东亭呢?他为何不亲自护送,朕要将他碎尸万段。”

训斥大二阿哥的那段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为什么偏偏你有这样的奴才。。。。。。。。”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欧洲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感动啊~!!!!

"我能理解你,可是你不该啊,你不该牺牲你的儿子,保全你自己,真对不起你,这辈子给你添了不少的麻烦我怎么会这么蠢,去自首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心里还有没有我,没有,还是没有,我不怨你,我如今罪孽深重也与你没有关系,这是我的原罪!

没有,还是没有!哎

<&lt;黑洞》里面:“我和你,除了血缘,没有关系!”

3 陈道明在戏里最经典的台词有几句

有很多 他演的戏都蛮好看的。

下面是一些网上摘抄的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坏事我感觉是很经典的哲理!你认为呢?下辈子再做好人吧---黑洞伟大的母亲真光荣!可惜那孩子他没爹了---黑洞什么叫犯法啊? 你胆子太大了。 六国算什么,寡人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魏东亭呢?他为何不亲自护送,朕要将他碎尸万段。”

训斥大二阿哥的那段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为什么偏偏你有这样的奴才。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欧洲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感动啊~!!!!"我能理解你,可是你不该啊,你不该牺牲你的儿子,保全你自己,真对不起你,这辈子给你添了不少的麻烦我怎么会这么蠢,去自首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心里还有没有我,没有,还是没有,我不怨你,我如今罪孽深重也与你没有关系,这是我的原罪!没有,还是没有!哎<黑洞》里面:“我和你,除了血缘,没有关系!”。

4 陈道明说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陈道明

是这个吗 望采纳哦亲

陈道明说:好男人的基本标准: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一定要拿得了主意。

这个也不错哦

5 卧薪尝胆陈道明台词

羞愧啊 罪人

羞愧啊 曾经有过的狂妄

羞愧啊 生着不如死亡

梦中熊罴呀

洪水茫茫

大禹在世

天下四方

仁慈的上王啊

你是拯救邪恶的力量

勾践本不该生

既有鲲鹏展翅

何需燕雀翱翔

勾践本不该生

既有英明的君主

魍魉怎敢安居庙堂

勾践该去地府里徜徉

该到那坟墓里歌唱

勾践不能死

勾践死

怎知天恩之再造

勾践死

怎仰那山岳之高昂

勾践死

怎看到上王纵横天下

勾践死

怎看到上王霸业辉煌

英明的上王啊

你高车亮马

金盾银车

沐千里之雄风

卷万里之大尘

自东方而来

自九天而降

尧帝为之歌

舜帝为之唱

英明的上王啊

你是天下的霸主

仁慈的力量

你是天恩的化身

大露滋润

勾践

激神岳之崔嵬

览沧海之汤汤

6 陈道明在 大汉天子 中的经典台词

《大汉天子》长门赋插曲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

泪水流不尽,流出许多愁,

愁在春天里,好景不常有,

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

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可怜桃花面,日日渐消庆,

玉肤不禁衣,冰肌寒风透,

粉腮贴黄旧,娥眉苦常皱,

芳心痛欲碎,肝肠断如朽

不见君子面,一日如三秋,

不见君子面,常为君子忧,

大雁南飞去,龙体当衣裘,

夜宴莫常开,好饮须热酒。

呵呵,台词没有找到,只有歌一曲

7 关于陈道明的电视台词

如果是电视剧的话,应该是《黑洞》。

是陈道明演的聂明宇在自杀前对他的警察好朋友刘振汗说的话。下面是他们的对话,聂就是聂明宇,刘就是刘振汉。

聂:这个屋子你眼熟吧?刘:当然,我们老连长,老耿的屋子,你模仿的一模一样。聂:呵呵,你的记忆力是真好。

三好学生,优秀战士,还有先进工作者。哎,多优秀的人呐,马上就没了。

人之初,性本善。啧,为什么要犯罪呢?我现在就是个罪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我百思不得其解啊,人为什么明明知道要犯罪,还要去做这些事儿呢?刘:为什么?!不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你怨谁呀,怨社会?!已经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要怨谁呢?该怨的是你自己,你觉得小时候,大家对你都不公平。那会儿,你和蕾蕾是吃了不少苦。

父母下放、上山、下乡,你们又受了不少的罪。可是有这样的经历不止你一个人呐,那么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像你这样去犯罪,去抵制这个法律、抵制社会。

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你是个优秀的兵,耿连长还特别喜欢你,你处处走在前面。真的,很多东西比我强,我是赶不上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你变成这样了,你知道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伤害吗?你的妹妹蕾蕾,就是直接带来的悲剧。如果今天不是我来找你,不是我刘振汗,那么马振汉、陈振汉也会来找你的,能放过你吗?现在还不是世界末日,游戏也该结束了。

我们不能让死去的人,比不上眼睛。回去吧。

聂:刘振汗,可惜这回你又输了,得奖状的还是我。哎,你不是一直想逮我吗?求你件事,为我收尸。

提前谢谢你了。啪,下辈子再做好人吧。

8 lol版康熙王朝中,陈道明怒斥群臣的 段子台词

康熙怒斥群臣 台词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

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半百,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各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

咱们这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呢。

忘啦????!!!!!!!!!!!!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地盯着你们哪!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老想着和大伙儿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哇,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悲壮音乐响起,匾额从康熙身后徐徐升起,上面赫然书写着四个大字:正——大——光——明——)这四个字,说说容易阿,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朕是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边词第一句哪个字是总聂全诗情结合诗句分析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古风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今体诗 即“近体诗”。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排律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 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押韵 亦称“压韵”。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近体诗押韵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 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叶韵 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通韵 诗韵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换韵 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险韵 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唱和 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分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 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 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葫芦格 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平仄 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一三五不论”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上拘,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洁明快,但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型便不适用。 对与粘 诗律术语。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失粘 作旧体诗术语。写作律诗、绝诗时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用平声。又据宋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俪文字,若平仄失调,在当时也叫失粘。 五绝 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五律 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绝 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律 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三平调 诗律术语。指诗句末选用三个平声。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孤平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拗体 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朝(愈)、孟(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 拗救 诗律术语。要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1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在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2对句相救。A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B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八病 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对仗 诗律术语。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见。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工对 诗律术语。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宽对 诗律术语。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借对 诗律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流水对 诗律术语。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答者: wuminq2007 - 试用期 一级 8-19 19:48 (主要以七言律诗为例,五言律诗可以看成七言律诗每句截去开头两字。绝句则可以看成将律诗截去两联。) 1。二四六平仄交错,也就是第二字如果是平,那么第四字必须是仄,第六字必须是平,反过来,第二字是仄,那么第四字必须是平,第六字必须是仄。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拗句。这一条有例外,参见后面拗救的部分。 2。一联之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对,比如说第五句第二字是平,那么第六句第二字就是仄,反之亦然。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对。 3。相邻两联的邻句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同,比如说第四句第六字是平,那么第五句第六字也必须是平,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粘。 4。第二,四,六,八句结尾必须是平声字,而且须押韵。律诗押韵应遵循平水韵(有人主张新韵,偶不鼓励这么做。)。绝句有时可以押仄韵,不过是变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5。第三,五,七句结尾必须仄。第一句结尾可平可仄,如果是平,则必须也押韵,但是可以押邻韵。 6。每句最后三个字不能是平平平或者仄仄仄,否则就是下三平或者下三仄,这种句式一般只能用来写古诗,用在律诗中就是拗句。下三平律诗是绝对禁止的,下三仄有例外,参见后面拗救的部分。 7。每句最后三个字也不能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否则也是拗句,不过这一条有例外,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8。如果一个律句以仄平声收尾,那么第三字到第五字中至少必须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 9。第一字和第三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五字一般受到第6,7,8条的限制,大部分情况下必须拘。 10。律诗按照第一句的第二字与第七字的平仄可以分为四种格式: (可表示平仄皆可)下面标出第一句的平仄 平起仄收: 可平可仄平平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7条。 平起平收: 可平可仄仄平平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仄,否则违反第6条。 仄起平收: 可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这里第三字用平是正格。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第五字正格必须用仄。否则违反第7条。 仄起仄收: 可仄可平平仄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6条。 有了首句,就可以根据上面9条原则将剩下的七句推出来。以仄起平收格式为例: 1。可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注意二四六必须对(原则2),所以为(未表示未知)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原则4)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平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原则6) 所以最后第二句平仄格式应当是: 2。可平可仄仄平平 第三句注意二四六必须粘(原则3),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原则5),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仄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仄,第五字必须是平(原则7) 所以最后第三句的平仄格式应当是: 3。可平可仄平平仄 第四句和第二句的做法类似: 4。可仄平平仄仄平(注意第三字必须是平,否则犯孤平,违反原则8) 下面按照类似的方法: 5。可仄可平平仄仄 6。可平可仄仄平平 7。可平可仄平平仄 8。可仄平平仄仄平 其他三种格式的律诗的全篇格式,留给大家当作业了:) 拗救: 前面说过原则7和8都有例外,这些例外就是所谓拗救。 七言律句如果以仄平收尾,那么如果第三到第五字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犯孤平(原则8) :比如 可仄仄平仄仄平 这就是犯孤平。这句的正格应当是可仄平平仄仄平。另外有一种变格,即 可仄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符合了原则8。虽然这句结尾是平仄平,违反了原则7,但是是允许的,这就是原则7的第一个例外,就是孤平句的本句自救。 第二个例外就是,律诗第七句许多时候如果是 可仄平平平仄仄 可以改成 可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是允许的,尽管同时违反了原则1和原则7。注意这里第三字必须是平才可以用这种变格。 第三个例外: 七言律句中 可平仄仄平平仄 可以改成 可平仄仄仄平仄 这样也是允许的,虽然违反了原则7。这种情况下,其对句一般要改成 可仄可平平仄平 但是也可以不改,这种句式虽然是拗句,但是在律诗中是允许的。 这种情况有时甚至会极端到这种句式: 可平仄仄可仄仄 这种拗句必须救,对句应当是 可仄可平平仄平

1、人心有冷暖,有人能懂得,就是一种幸福。

2、珍惜,才能拥有;相安,才能静守。

3、一朵花,开在春天,是美好;一片绿叶,映入眼帘,是清新;一个人,放在心中,是牵念。

4、幸福无处不在,可我们总习惯眺望远方,不肯凝视身旁。

5、人生的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没有对错。人生的每一个清晨,都该努力,不能拖延。

6、爱,找一个能一起吃苦的,而不是一起享受的;找一个能一起承担的,而不是一起逃避的;找一个能对你负责的,而不是对爱情负责的。

7、这世上最大的冒险,就是爱上一个人。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最终会换来什么。

8、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过好每个今天。

9、谈恋爱看的根本不是你有多好,而是看他对你有多好。

10、幸福不是每天都有,错过了就要等很久。

11、因为爱,所以在乎,因为重要,所以爱。

12、有颗心,颤过了,就破碎了;一段友情,过近了,就稀释了;一段爱情,过深了,就剧终了;一段路口,过难了,就错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18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