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在午夜里惊醒,而梦的意蕴还在弥漫,一如枕畔流淌的月光。喜欢在梦里回望你,一如回望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风华不知心事,
雪月难晓惆怅……
夜色正好,晚风轻扬!
千年以后,魅力犹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一条河边或一个湖边,水天一色,茫茫的芦苇(兼菌)在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一对恋人在水边嬉戏追逐。
野有蔓草,零露专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1 求《诗经》里可以用于写作文的诗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魏风硕鼠)。
2 如何用诗经中最经典的段落写篇作文诗经里的相思背影
在悠悠岁月此岸,在春雨淅沥的夜晚,我揿亮桔红的灯,翻开古老的诗卷,在《诗经》寂寞如潮的湖畔解开古树下的系缆,荡舟离岸,穿越千年的风雨,寻觅《诗经》那青衣萧散的朦胧背影,心湖凄婉。
残月下的河中之洲,萦洄缠绵,青柳如烟,依稀似梦,几声“关关雎鸠”,幽幽传来,落雨般打在我沉静的心潭,那是诗魄般的啼唤,回眸深处,无尽的相思和眷念,总在那声声啁啾里彷徨留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美丽的诗句,是每一个孤独的守望者等候的风帆。
阳光照洒的山峦,起伏蜿蜒,我把缰绳系在大树的影子里,让青草和劳累的马儿温存絮语。一爵斑纹明莹的牛角杯里斟满了心儿盛不下的思念,在风中,焦裂的嘴唇一口一口地啜饮落满风花的忧伤: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惟以不永伤。这忧伤穿越茫茫的时空,贮满了我的胸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叶蓁蓁,亦诗亦画。如此的良辰美景,如此的眷美年华,让忧郁的目光也化成盈盈春水了,柔情荡漾。桃花如人,人如桃花,飘零的花瓣润润的镶帖在记忆的收藏夹里,让桃花般的绮念迤逦入梦。青翠的绿叶给如蜜的阳光泡得玲珑剔透,金丝般的叶脉像小溪一样在心底欢畅地流淌,生活原来像桃花瓣上的光泽美艳无比,诗竟如青叶般葳蕤着芬芳。
当雾散去,当风轻拂,“俟我于城隅”的姑娘,露出了太阳花似的笑靥,三千年的风霜只在她妩媚的脸上淡匀轻着,她美丽的风韵依旧,她款款深情“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我欣喜若狂。那精致细长的红管草,红润的斑纹闪着莹光,像姑娘的爱照在我的心上,这是爱情的物语,这是相思的笛韵,纯洁无暇,不然俗烟尘垢,不是翡翠宝石钻戒,胜似翡翠宝石钻戒。“投之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用美玉般的心回报她,与她相识,是我千年修得的福分,我愿载她于舟中,把一叶叶的诗经折叠成千纸鹤与她一起放飞在21世纪的晨光中。
爱是永恒的泅渡,停歇不下来。爱是心灵的冥冥之约,总要涉水而去。为了那缱缱绻绻的梦,我践约而来,芦苇会老的,相思不会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作证,白露作证,望穿秋水,望成化石,生命依旧是痴心不悔的等待。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感受不到你如兰的呼吸,但我能在朦胧的雾中凄迷的月色里看到你恍若惊鸿的倩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撩人的月色中,你婀娜的影姿,让我思慕的心无法平静下来,如江水在千年的月色映照下涌动不停。
爱如四季,花开花落,绿肥红瘦,秋盈冬枯,在四季里浅吟低唱地变幻着色彩。人生的沧桑使爱趋于锦熟绚美:播撒于春之烂漫,成长于夏之繁盛,成熟于秋之静美,恬淡于冬之从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落雪的苍凉,谁人能解其中的无奈和落寞,又岂是浅浅的相思能载得动的。
春雨淅沥的夜晚,我难以入眠,浅浅的雨水拍打着诗卷,濡湿了我的梦,于是,在桔红的灯影里,我解缆荡舟溯流而上,寻觅《诗经》里相思的背影。背影如箫,凄切迷离,是《诗经》不死的魂魄。
3 诗经作文 以诗经为题写一遍1500字的作文穿过《诗经》的河流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失传的影子,和保留自由的灵魂?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礼仪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模糊了你的玻璃镜片。《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里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可河边的植物却是极其著名的,它叫做蒹葭。这是一种和爱情有关的植物。我们无法忘记它。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4 作文中有诗经的,用诗经写一段句子《诗经》谁思量
当吟诵这些诗句时,我竟惊奇的发现,他们至今都没有停止那优美而典雅的生活。当我的灵魂与他们脉脉交流时,我发现,我竟有些手足无措了。
它记录了一切沧桑岁月,她用她的绝美容颜沉淀了几乎所有的中华诗歌——《诗经》,竟包含如此之多精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代佳人,让多少郎君辗转难眠?美人如词,正如王国维对好词的评价,“骨秀”更兼“神秀”。
回首过往,她见证了所有离别,苦痛。而这伤,又有谁思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雨霏霏。
守在故乡柴扉旁叹息的妇人,还在等待长征未归的丈夫。面对昔日的苦痛,她把一切都托付给我。而我,则有深深之痛苦不堪言——如今又有多少人愿去听她的诉说,对她的幽叹嗤之以鼻,却在满街烈焰红唇中标榜个性。
每每与友人说起,她却嘲笑《诗经》的无谓感伤,而对那俗不可耐的言情深深陶醉。我不明白,难道,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这样的语言文化不能让我们深感自豪吗?
我醉心于汉语的凝练,简约,她将所有至极之美融入《诗经》。她那芙蓉般的清纯,红袖添香的深情是否让你惊艳,给你慰籍?
我不在乎《诗经》花开却并未结果,我只眷恋于她绽放时释放的生命的 ,那是我渴望的灿烂写照。
让花儿永远美丽。
'
5 帮忙写一篇关于《诗经》的作文我不知道,应从哪里
切入你的主题。流水、琴音、轻舟
以及飞鸟的扑哧。滑过
青白的水草,铺满谁的孤寂
我与你,似乎只有一桨的距离
却划不出一春的忧郁
风已吹了三千年,吹走了几生几世
几尘几劫!河的彼岸,
有几家女子?
当你的水袖漫过长夜
让我终于不能成眠。一榻的忐忑
在风中摇落,又浮起心底
坐看水穷处——
还有一波钟鼓的鸣曲。
◎无关葛覃
以前,我们不讨论女人
总是说黄鹂鸟,为什么要姓黄?
有人说它有黄的头;
也有人说是因为黄的爪牙,
以及任何可能想得到的**器官。
其实他们都大错特错
那是它妈的黄,全身都黄透了。
黄鹂鸟钻进灌木丛中
再用葛叶遮起自己,我们就看不见
那些**的故事。所幸的是
黄身子虽然失去了
黄段子,却依旧叫得欢。
黄黄的口水流经很远、很远
泛滥了一行春天
◎采采卷耳
都说一片叶子代表一个思念。
如果收集每片叶子,思念就会
毫不怜惜、不加节制地
堆在时间之巅。
现在,我要关注一切有情。
思考她们活着,以及活下去的根源。
我在想,谁会是我背筐中的卷耳?
我又是谁心中的思念?
也许我就是一株狗尾巴草,
带着与日俱朽的溃烂,搔首弄姿。
然后,骗取一缕衰败的感觉
也将忧伤寄去人间。
夜色不改,当我再次走向窗前
采采不尽的卷耳,丛生如盘。
6 急啊,高手来啊,有关诗经的作文怎么写诗经采薇 改写
四季轮回,花落花开,薇菜的新芽已长大,那盏灯还在遥远的地方亮着,每一条路都能通向我的家,可我不能回家。我幻想着回去吹熄它的等待,一幻想,就幻想了一年啊!一年啊!我与猃狁厮杀在天涯,当着一个忙碌的杀手,不曾静止停下,只为了不断与猃狁厮杀。
花落花开,冬去春来,柔嫩的薇菜刚刚舒展出嫩绿的新芽,试图绿了田野山坡,还有那条冰封了的小溪,有盏灯在遥远的地方依旧亮着,一个温柔的杀手在夜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寻求喷发,泥泞的村庄,不触即痛,所有的日子长满荆棘,苍耳与泪水。防地如海,潮汐澎湃,我在一条风雨飘摇的船上,举目茫然,我有着鸿雁要传书信,却不知该让它飞往何家?
薇菜已老得长出了杈枒,你坐在我思念长廊里那漫长的尽头,转眼被雨雪风霜所刻画了的又一个十月所覆盖。王国的战事铆紧了我的双脚,夜继日、日又继夜地压逼,心里模糊疼痛清晰,我怕那火熄灭那花凋落,从此让他乡埋葬了我的青春。
睡梦里我听见一朵花开放的声音,芳菲棠棣花;马儿踏过冷酷的河流,风儿撩起战袍,星光呼啸,一堆火焚烧的声音,一座城倾覆的声音,荒烟迷乱的岁月,谁能苛求安居。只要一把刀,我便要让那来犯溃败逃遁。
华车徐弛,盔甲刀剑满裹的威严容颜,一呼百应。战车、马儿、鱼皮、箭袋、雕弓,重复着邂逅的烽烟。负戟的卫士,从不卸甲。我冷冷的守侯,那烽火的燃起,号角的呼唤,准备着随时的出击。
终于,我累了,请许我不再奔跑,我持戈的兄弟,可记得故乡青青的杨柳吗?记得你踏过的土地落过多少相思的泪水吗?记得你的血留在哪一片泥泞吗?记得远方的树下有盼望你归来的父老乡亲吗?
我奔向了沉筏千百个日夜的思念,不过却已是苍颜白发。
忆得曾经离去时,杨柳的微笑微风的抚摩太阳的温暖,依稀如昨;而今归来,沉重的一脚,却不知另一只的归宿,忘却了沾尘的破牖,有血与泪的残花。零露兼葭,我回来了,什么都没有,我空伸着我的双手——
任漫天风雪覆盖我的心伤。
7 描写诗经兼葭的作文大全我要赏析的是《诗经》中的《蒹葭》。
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伊人”特别迷恋,至于迷恋的程度,“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这开始,作者便开始追求“伊人”,至于那“伊人”是谁?是男是女?或者是一种形态,或是一种精神,这我们就不知道了。不过,在作者眼中“伊人”是至高无上的至高无上的,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一种精神上的物质。
从第一章的“道阻且长”,第二章的“道阻且跻”,第三章的“道阻且右”中不难看出,“伊人”总是站在作者遥不可及的地方,与作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使作者始终用一种“雾中看花,水中望月”来看待“伊人”。盲目地追求,“伊人”仿佛云端中的花朵,让人捉摸不透。
《蒹葭》以“蒹葭,白鹭”起兴。这“蒹葭”在秋天开花,苍白一片,足见爱之深,情之切。
整首《蒹葭》都是围绕着寻找“伊人”,“伊人”总是变幻不定。
《蒹葭》第一章押ang韵,第二章押i韵,第三章押i韵。整篇文章看起来多而不乱,有条有章,文中的“伊人”又给文章带来一种梦幻的感觉。
我发现《裳裳者华》格式一样,只是章数不一样而已。
《裳裳者华》第一章押i韵,第二章押i韵,第三章很乱,不押韵,第四章押i韵。发现《裳裳者华》大部分押i韵,很整齐。
我还发现《关雎》与《蒹葭》很相似,都是追求一种东西,只不过一种是人罢了。对于里面的“君子”而言,追求的女子也是内心的喜爱。同样,《关雎》和《蒹葭》也都是被一种朦胧的白色所迷住,《关雎》是被白色的沙洲所掩盖,而《蒹葭》是被一种叫“白鹭”的植物所遮盖。
《关雎》中的君子和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品味,东方人总是因为爱才糊涂,而《关雎》却如此简单就表达了出来,从而可见古人的思想是多么简单明了。
国庆节的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姑妈、姑父约好了一起去诗经里游玩。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坐车到诗经里,天气晴朗,人山人海的。我们就顺着人流往前走,走到了一个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穿着汉服的一间屋子,他们邀请我们进去,抄写诗经。我们走进去,已经有很多大人、小孩换好了汉服,坐在座位上等着写字。
我很着急,急忙换好汉服,拿着牌子,冲到座位上等着,桌子上放了一张纸,纸上有一首诗。这时候,我看见妈妈也换好了汉服进来坐下了,我心里很高兴,向妈妈招招手。
这时候开始了,一位先生坐在台上,放了一首音乐,点了一支香,然后就说开始了。他让我们学礼仪,说每次上课前要作揖,女生和男生还不一样,大家作揖后,先生说大家现在可以抄写诗经了。
我还是第一次爬在古时候的桌子上写字,大家都穿着汉服,我很新奇,也很激动,我拿着笔,不会用毛笔,是用握铅笔的姿势,描写完了一首诗。等我写完的时候,先生说结束了。
这次活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描诗,我尝试了用毛笔写字,我学会了作揖,回家的路上还表演了好几次。我觉得穿汉服很漂亮,如果所有的人都穿上汉服,街上那该多好看啊!我也想要妈妈买一件。
穿越千年之光感受诗经之美作文
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精髓、加深广大青少年对中华典籍的学习认识,5月19日,本市2016年度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正式启帷。今年5月至10月期间,本市将举办主题荐读、主题诵读竞赛、《诗经》情景作文大赛等系列读书活动。
本市2016年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是根据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北省委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由市图书馆积极筹划举办的。活动时间为今年5至10月,主题为“穿越千年时光、感受诗经之美”,参与范围为全市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读者及在校中小学生。
活动期间,市图书馆将举办“诗韵流芳”主题荐读活动,建立荐读活动示范点并配送荐读图书;举办“沐浴诗风”主题诵读竞赛和“悠悠古风”《诗经》情景作文大赛;举办《诗经》知识竞赛及网络闯关活动等系列特色读书活动。活动结束后,本市将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省评奖,并对组织得力的单位进行表彰。
据了解,去年的本市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吸引了全市数万名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参与,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阅读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阅读心得一
《诗经》带给人一种古韵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几千年只为来到我的身边。《诗经》的很美,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她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没有庸俗之气,她吸引我去领略那古朴而又优美的辞章,去感受那真挚而又深沉的美好。
在我的眼中,最美不过《诗经》,美在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得红艳似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无论谁读过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现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的女子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的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受。细声慢吟这名句,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充满了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人。看啊,多么美好的祝词。这种情绪,这种祝贺,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在我看来,人只有对生活满怀神情与热爱,才能在纷繁的世间为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份宁静祥和的温馨。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爱的幸福与美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了生死不分离,一同老去的相依相伴,多么情意绵绵的佳句,体现了爱人之间一起白头偕老的心愿。表达的是对幸福与美满的无比向往。和爱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满的事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倒了无数身在爱河的人们,渴望美满爱情的人们把这诗句当成对另一半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同老去,永不分离。这是爱情的境界,与你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朋友的隽永深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报赠子我,我就用琼琚作为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珍意情意永相好。朋友之间珍重彼此的情意便是尚的情意,揭示了朋友之情的实质不是获取,而是给予。礼尚往来,朋友之情才能保持下去。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人们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价值的高低,则是对他人对自己情意的珍视。
《诗经》宛如一个端庄优雅的绝代佳人,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去领会她那份独特的美,使我们折服于这独特的美。最美不过《诗经》,我甘愿倾倒于美的《诗经》。
《诗经》阅读心得二
一树繁花,清淡典雅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我们与古人原本相隔于遥远的光阴两岸,却因为有了诗歌这座跨越古今的桥梁,我们才得以与古人心意相通。诗歌的美妙,令人无法猜测,看似平淡的字眼,简单的韵律,却能千变万化,让人回味无穷,咀嚼出万般韵味,万般情意。
诗词歌赋中,最迷恋的是《诗经》。诗经,这个名字本身,就渗透着美的凝露。被咀嚼了千年,流淌出来的甘汁还是那么有味道,无尽回味,透着沁人心脾的诗意。
读过诗经,她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像极了我见过的一种花——粉簌簌的流苏。我记得张晓风女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要我给那棵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一树美丽的四言。”这棵花树就是流苏。流苏与诗经,诗经与流苏,如果要我给诗经起一个名字我就叫它流苏,它有满腔纤细的花香。
据说,那些关于诗经的 故事 ,长达六百年之久。六百年,从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中叶,这一段漫长的过程中,那些还尚不识文明烟火的古人,就已经懂得如何运用那些优美的文字,来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那时的人们是最淳朴的,天真的,用最平凡的文字诉说内心的感受。当一个人的身心,在某一个午后,完全进入一种恬静的状态。那些带有灵动气质的诗句进入心扉,带来“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的神秘朦胧美,营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和谐宁静,送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的震撼人心的爱情宣言,画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青涩爱恋。那是一场灵魂盛宴,是美的潜移默化。
在《诗经》中情感之事总是特别美好,少年的难开之口,少女的矜持缓步以及艳若桃花的容颜,都弥漫着潮润的雾气与悸动的氛围。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愿,那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新,那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艳难收。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有过一面之缘的铭记,便从此日思夜想困顿不已。这美好的情愫也随着冷黄纸页与口口传唱而新鲜如昨。
当然,若《诗经》中仅有爱情,纵是最浪漫的诗篇,多了,也会觉得轻浮。《诗经》中,也不乏战乱流离、忧国忧民的诗篇。
激荡了故国的热土,沉重的伤怀和悲怆的呐喊响彻天地。但《诗经》中却将这种情感化为叹息。不但如此,即便故国成为废墟,宗庙毁于炮火兵戈,多么激愤的感情到了《诗经》之中都会转化为轻轻几句的哀叹“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欲坠之躯步经昔日繁华的宫殿与宗庙,所有生长的禾苗都在祭奠着盛世的荒芜,见证着王朝的复辟与衰败。
一卷一卷风、雅、颂,重读似叹息,轻读犹如耳语。没有撕心裂肺的喊叫与哭泣,有的只是年复一年回环往复的叹息。
同时,《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描绘了一卷社会与历史的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在《诗经·国风·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撇开一切背景,《诗经》只是《诗经》,朴素悠远,宁静自然,继承了华夏民族一贯的淳朴与稳重,却不乏清新隽永的文风。
《诗经》是一树绚烂的繁花,承载着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被后人概括为的“风雅”精神。
这树绚丽的诗词花,始于西周,终于春秋,诗中的千古繁华,人间乐事,像一缕清风,一朵落花,一叶小舟,从远古涌来,向未来奔去。
《诗经》阅读心得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 方法 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 传统 文化 ,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诗经》阅读心得四
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我们拥有了这么一部古老的诗集,在岁月长河中穿行的过程中,周围的空气和他摩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电光雷火。四字的组合,就是中国文化的方阵,四声铿锵,掷地有声;赋比兴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我们的脑海一朵朵思维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节,凝聚成一块块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
可是,现在,我们的河流面临着断流的困境。汉字在电脑文化面前大有退缩为只有语言符号功能的砖头,齐整规一,用来堆砌同一种类的高楼大厦,诗意被用来嘲笑不懂事故的疯子。那位伊人在哪里还有没有蒹葭之岸那种蕴藉绵长的情致哪里去了我们的生命除了钞票还剩神么
这也是一条母亲河,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民的心灵中,经风雨,历磨难,成为中华民族生命皈依的文化、情感、审美的大河。我们是这条河里的一条鱼,因为宿命的连接,我们无法超越水源而存活。不少鱼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只鹰,天空是自己的家乡和归宿。但是,他们忘了,作为我们不能长出翅膀,这是我们生存于天空的劣势却是生存于大河的优势。回到大河,我们快乐无比。一条鱼的生命灵魂里只能有一条大河,其他的水源都是暂时的栖身繁衍之地。
《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基因,一种灵魂酵母,《诗经》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我们彼此的区别仅仅在于,君住大河头,我住大河尾,我们共饮一河水。
长江已经被我们转化用做照明了,因为我们的黑夜太漫长了;而我们现在的心情越来越浮躁,我们的情怀越来越失去古典意味,我们因为进步而越来越不快乐。
《诗经》之河断流之日,中国文化被截断之时!
《诗经》阅读心得五
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 句子 ,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
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
《诗经》阅读心得相关 文章 :
1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
2 《诗经》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
3 阅读伴我成长读书心得3篇
4 论语读书心得5篇
5 2019关于读书古文感悟感言80句
6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400字
7 诗经读后感1000字精选作文
8 《短歌行》读书心得体会
9 关于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5篇
10 2020经典诵读心得体会5篇
关于拥抱诗经的作文
《永远的蒹葭》
一茎清渺的秋歌,楚楚地飘向水之湄,任百年又百年的白露,在你的瞳仁深处开成两朵亭亭的白莲花。
清寒的季节轻愁的你,在孤雁斜飞的水中央,寂寂拭泪。
一抹淡蓝色的忧郁,辗转着飘在水里,一遍又一遍的漂洗你那件水袖霓裳。纯白的芦苇花在十一月的天空中飘洒,于水雾迷茫的伞中频频回顾,你憔悴的背景有些象梦了。
风独自在上游的烟霭中静静地轻叹,千年,万年,读不懂的哀愁远在天涯,近在水一方。
无奈的心绪无奈的你,在低回的长歌中唱不尽清秋的浸骨忧伤。
缠绵不绝的秋雨在风中惆怅,你苍苍的来路和茫茫的归路,尽已被水阻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漫漫一个秋季,你就反反复复倾听南去大雁留给你的那张旧唱片。
一世未了的情缘是一世未了的梦,在清冷的水路中感知,泠泠的弦音不绝如缕的从上游漂来,放开注定会使你痛苦,而捞起注定会使你更痛苦。
散去白色的霜露,散去蒹葭苍苍的你。一袭西风款款地悄然卷帘,一把竹椅,一杯淡茶静止在夕阳中,
摊开的那本《诗经•秦风》,在窗前默然无语,凝眸远天的一片水雾迷蒙,再也不忍翻过最凄美的这一页。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释: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燕台,亦即传说中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幽州,唐时幽州州治蓟,是古代燕国的国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大兴县。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昭王、乐毅等。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悠悠: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怆(chuàng创)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译文一: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译文二: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赏析一: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赏析二:这是诗人于神功元年(697)随建安王武攸宜远征契丹,在幽州时作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由于武攸宜在军事上的无能,刚一接战,先锋王孝杰等全军覆没。为了挽救危局,陈子昂请求分兵破敌,为国前驱,结果不仅没有得到武攸宜的支持,反而遭到降职处分,忠而见弃,悲愤填膺。当陈子昂登上幽州台的时候,举目四顾,大地苍茫,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古往今来多少历史兴亡的惨痛,一齐涌上心头,迸发出了这样一首声情激越,气韵沉雄悲壮的诗篇。这首诗虽只寥寥四句,并且还是化用了《楚辞·远游》中的诗句:“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但陈子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着身世的强烈感受,用朴实苍劲有力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封建时代普遍存在的一个尖锐而严肃的主题,即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岁月易逝而功业难就。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来说,该是怎样的难以忍受啊!黄周星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唐诗快》卷二)赏析三:凡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觉得它好,但好在哪里却难说清楚。当我执笔写这篇文章之前,也曾踌躇了许久。一般用来分析诗词的招数,如情景交融、比喻拟人之类,对这首诗全用不上。它的语言是那么枯槁,它的构思是那么平直,它的表现手法又是那么简单。感情喷涌着,使陈子昂顾不上雕琢和修饰,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就那么直截了当地喊了出来,却成为千古之绝唱。其中的奥妙究竟何在呢?还是从我读这首诗的感受说起吧。欣赏以感受为基础,没有真切的感受就没有艺术的欣赏。因此,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进而探索作者的用心,不失为艺术欣赏的一条途径。每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总仿佛有一位诗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耳边响起了他的喊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是那么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陈子昂是在统一的唐帝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个知识分子,他胸怀大志,才情四溢,梦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二十四岁中进士,擢为麟台正字。此后屡次上书指论时政,提出许多颇有见识的主张,但因“言多直切”而不见用,一度还因“逆党”牵连被捕入狱。公元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攸宜出讨,陈子昂以参谋随军出征。第二年军次渔阳,前锋屡败,三军震慑。陈子昂挺身而出,直言急谏,并请求率领万人为前驱,武攸宜不允。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复遭拒绝,并被降为军曹。陈子昂报国无门,满腔悲愤,一天登上蓟丘(即幽州台)。这附近有许多燕国的古迹,它们唤起诗人对燕国历史的回忆,特别是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他于是作了《蓟丘览古七首》。接着又“泫然涕下”,唱了这首《登幽州台歌》。在这首歌里,诗人说: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当今这般碌碌之辈,如同尘芥一样,还值得一提吗)。从战国以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怆然涕下呢?诗人的孤独和悲怆,是那个压抑人才的封建社会造成的。他的这首浸透着泪水的诗就是对那黑暗社会的控诉。然而,这首诗还有更普遍的意义和更大的启发性。“古人”和“来者”,不一定只限于指燕昭王和乐毅那样的明君贤臣,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理解为“前人”和“后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唱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登幽州台歌》在艺术上也并不是没有什么可讲的。诗之取胜,途径非一。有以词藻胜的,有以神韵胜的,有以意境胜的,有以气势胜的,……取胜之途不同,欣赏的角度也就不一样。这首诗纯以气势取胜,诗里有一股郁勃回荡之气,这股气挟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博大的历史情怀,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放出来,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如能反复涵泳、反复吟诵,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磅礴气势,得到艺术的享受。陈子昂曾称赞他的朋友东方虬所写的《咏孤桐篇》,说它“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用这几句话评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正合适。陈子昂和初唐四杰都不满意梁陈以来流行的宫体诗,都试图开创新的诗风。四杰的方法是改造它,试着从宫体里蜕变出一种新的诗歌。陈子昂则是根本抛弃了它,直接继承建安风骨的传统。所以他写诗不肯堆积词藻,也不大讲究对偶和声律,而是追求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这首《登幽州台歌》就是体现了陈子昂诗歌主张的成功之作。象这种诗在初唐是十分难得的,它代表着诗歌创作的新方向,标志着自梁陈以来宫体诗的统治已经结束,盛唐时代诗歌创作的高潮即将来临了。文学史家之所以重视这首诗,原因就在这里。幽州台就在今天的北京附近。现在还有没有什么遗迹可以发掘呢?这有待考古学家回答。如能在那确切的地址上,立一块刻有《登幽州台歌》的碑石,供“来者”凭吊,也许不是一件多余的事吧?我想。作者介绍: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文学创作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文中,他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批评"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他称美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这些言论,表明他要求诗歌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比兴寄托,有政治社会内容;同时要恢复建安、黄初时期的风骨,即思想感情表现明朗,语言顿挫有力,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他的诗歌创作,即是这种进步主张的具体实践。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如"苍苍丁零塞"、"朝入云中郡"篇,反映北方边塞战士和人民的苦难。"丁亥岁云暮"篇反映并批评武后准备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圣人不利己"篇批评武后崇拜佛教,大兴土木,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贵人难得意"、"翡翠巢南海"等篇,以较曲折的方式讽刺武后滥施刑罚,使臣僚不得善终;"逶迤势已久"篇申述骨鲠之臣没有出路;"兰若生春夏"篇慨叹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都从不同角度对时政进行了批判。还有部分诗篇,感叹祸福无常,向往神仙和隐逸生活,表现了消极遁世的苦闷情绪。《感遇》诗有意识地学习阮籍《咏怀诗》,在运用五言古体和质朴的语言,以较隐晦曲折的方式表现时政的黑暗和诗人彷徨苦闷的心情方面,的确逼近阮诗。但其中少数篇章,注意反映边塞风光和下层人民苦难,风格豪放明朗,表现出鲜明的创造性。《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都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契丹时所作。陈子昂在武攸宜幕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均不被采纳,失意无聊,因登蓟北楼(即幽州台),作《蓟丘览古》诗7首赠其好友卢藏用,通过吟咏蓟北一带古人古事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对礼贤下士的燕昭王的怀念,实际上是慨叹自己当前的不遇知音。同时用歌行体写下传诵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是俯仰古今,在广阔的背景中表达了他深沉的忧愤。翁方纲说:"伯玉《蓟丘览古》诸作,郁勃淋漓,不减刘越石(刘琨)"(《石洲诗话》),指出了这些篇章慷慨悲歌的特色。他还有一部分抒情短篇也写得颇好。象五律《晚次乐乡县》、《渡荆门望楚》、《春夜别友人》、《送魏大从军》等,抒情写景,形象鲜明,音节浏亮,风格雄浑,显示出近体诗趋向成熟时期的特色和他自己刚健有力的诗风。方回认为其五律可与同时的沈□期、宋之问、杜审言诸人媲美,都是唐人"律体之祖"(《瀛奎律髓》)。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着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张九龄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对象。杜甫对他评价极高:"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拾遗故宅》)杜甫不少关心国事民生的诗篇,可明显地看出是受了他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谕诗,是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白居易还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论,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陈子昂的散文也很著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者。《新唐书·陈子昂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他的散文,虽然还夹杂一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改变了唐代初期的文风。唐代古文家对他的散文,常给以很高的评价。如萧颖士认为"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李华《萧颖士文集序》引);梁肃说"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补阙李君前集序》);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包括诗文),子昂始高蹈"(《荐士》诗);柳宗元也说著述、比兴二道,即文、诗二者,作者罕能兼美,陈子昂则是"称是选而不怍者"(《杨评事文集后序》)。但其散文的成就,不及诗歌突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