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书法是由我们劳动人民因为实践生活的需要,通过图画象形的方法记事历经了几千年的时代变更和历史更迭演变成现在的书法文字。
书法的种类有纂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草书是一种遵循虚实相生、错综变化、笔画连绵、结构简省并且是通过突破隶书的方整规矩写法而形成的书写方法。演变过程中,出现过早期草书、今草、章草三个大的阶段。
在此期间,唐代的狂草怀素跟张旭一起被当时的人们称为“颠张狂素”。而他的主要代表作《自叙帖》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便跟随这《自叙帖》一起感受一下其中的文化艺术和时代风华。
一、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怀素狂放奔逸的书法技艺
怀素,字藏真,在唐代因为写的一手精彩绝伦的“狂草”而闻名于世。他自幼好佛出家,在经禅礼佛的业余时间喜欢书法写作,喜欢饮酒,经常在酒酣兴发的时候,在寺庙墙壁、衣服袈裟各类器具上信手拈来,留下自己的大作,人们经常叫他“狂僧”、“醉僧”。
正因为他的身份和禅学影响,他的书法中狂草奔逸里带着清秀隽永的神采,狂放洒脱中带有淳穆的气质,怀素的书法龙飞凤舞,千变万化,痩劲飞动,暴风骤雨般气势恢宏,率意癫逸。
而他的著名代表作《自叙帖》更是通篇狂草,笔劲豪放,全卷连绵草势,圆转遒逸,极其富有动感,可以称得上是中华第一草书,实在是书法界极具艺术价值的无上神品。
《自叙帖》的书写是在怀素知天命的晚年时期,全篇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怀素用短篇八十字左右自述了他的一生大概经历事迹;
然后,又从颜真卿的《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抄录了一部分,是通过颜真卿的口中,展示怀素的英气不凡,纵横不群,草圣大家的形象,大概有二百五十字左右的篇幅;
最后,把钱起、李舟、虞象、许瑝等人的赠诗,取其精华通过内容的不同,分成“叙机格”、“目愚劣”、“述形似”、“语疾迅”四部分,把各位大家的评价称赞一一列举。
而帖中所写的“叙机格”是指写作的方法,大概用了一百字左右,主要的大意是他的写作可以超迈张旭,前无古人的高赞评价,比如“以狂继颠”、“吴群张颠曾不面”这些都是对怀素的书法赞誉;
帖中的“愚劣”是自谦,以谦仰扬的词语,例如诗句中显示怀素用张狂来轻看世界,酒醉之下得出真实的意义,这些诗词中的“狂”和“醉”等的形容词来自谦怀素的“愚劣”,但是“狂”、“醉”二字对于怀素而言,又怎么会是“愚劣”。
在全篇的结尾,怀素还担心后看著作的人说他通过重大家的赞誉评价来揄扬自己的高超,还特意加了一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二、《自叙帖》的书法艺术:将狂草之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
怀素的《自叙帖》通篇神采动荡、舒缓飘逸,笔笔中锋,笔画圆转顺畅,收笔出锋,完美的诠释了“铁画银钩”,整幅作品草书连绵,起伏跌宕,左右变幻,上下翻转,疾中有速,轻重交互,笔断意连,生生不息,节奏分明十分有动感,字里行间都在相互呼应。
通篇下来,规矩法度中,神采动荡,奇踪变幻,确实是把草书的书写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并且,整篇的笔势恢弘,狂态展露,疾风骤雨一般的飞动走势,千钧一发般的力度,没有一丁点的滞涩,线条也是非常的精准凝练,不是一般人寻常书法技术水平可以驾驭企及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简单地方面赏析一下这篇字帖的妙处:
(1)规则有序的韵律变化
怀素的《自叙帖》词句中的韵律变化规则有序,怀素对于文章写作的安排非常用心,对于自成一体的词组都是相继连笔,按词组为连笔词组,甚至连贯的语句作为连笔,一笔连绵到底,都是十分明显的表现了语法中的短句结构,词句中,还使用了大小错综和借笔牵丝的书写方法连绵映带。
比如:“电流”和“尤极”几个字,“电流”二字中“电”字的最后一笔向上挑的钩,笔势不方便向下借笔势牵丝拉向“流”字的最左边的第一笔一点,所以,索性就把笔锋左转跟“流”字的第一笔相接;
而“尤极”就是简单地借笔势牵丝“尤”字的点和后边一个“极”字的第一笔左边一横的起势,虽然两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但仍然是拉出了长长的一条斜线,借笔势牵丝;这些连笔都跟文章的语法结构遥相呼应。
(2)独特的笔法线条结构
怀素的《自叙帖》通篇的笔法线条结构不同于寻常草书,整篇作品线条结构和速度前所未有,结构变化不可端倪,结合篆书的笔法,打破了常规准则,使用动荡而又疾速的线条独树一帜,开创了崭新的草书创作局面。
怀素通篇偶有简化的绞转,大多是采用一种中锋不提按的笔笔中锋的简单笔法,牺牲了草书运笔丰富多样的形式,而是采用异于常人的笔速和不可端倪的线条结构变化。
书者毫不介意简化写法读者可能无法辨识,运用动荡疾速自由的线条,摆脱习惯上的束缚,利用自己的书写展现作品意境,《自叙帖》中速度变化层次较少,线条结构变化十分的引人注目,提升了通篇的相对章法地位。
(3)圆转流畅的结体变化
怀素的《自叙帖》结体变化圆转流畅,打破前人的结体方式,不拘成法,笔走龙蛇,激电奔雷,以险取胜。他的书法字帖以狂草而著称,不但使用圆线圆笔,还写圆形字。历史上,汉字都是方块字,篆书大都是长方形的,隶书是宽矮方形,楷书大多写正方形,行书草书则是长长的扁方形。
怀素的浪漫主义夸张书写结合着后来时期运笔速度的逐渐加快,笔画的越来越节省,打破了惯有的方块字的外表,更接近圆形,以圆破方,引领时代,给人们耳目一新、特立独行的感觉。
在怀素的《自叙帖》中没有外框的字体都被塑造成圆形的字体,这是在当时怀素的新创作前所未有的,不论是合体字还是个体独立的字,不管点画的参差、疏密、长短怎么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方中有圆,圆中带方,相互包容转换,相互依存。
怀素因为字体多圆形走势,特别擅长用曲线走势缠绕的转笔方法,变化多方,纵横捭阖,字里行间松紧适宜,回笔旋转矫健轻盈,开创了草书的书写笔法新气象。
就像文章中的“激切”和“固非虚”圆笔走势旋转直挺屈折就像钢线盘曲,虽然形瘦但是却实际上很充裕,其用笔的跳转翻动,真真是随势参差,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狂草境界,也不辱世人对他的尊称。
(4)打破常规的字体布局
并且,怀素的字体布局,字字行行之间,上下左右,参差错落,大小错综,把当时的王献之打破自己父亲王羲之的旧的布白和平整方正的章草写法的束缚而创作的破体书写法中的布白和平整方正重新打破,采用解体书的书写方法。
也就是说,怀素打破前规,不再采用前人的结体方式和成法,把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篆书融合为一体,创作出自己独树一帜的新的草书结体,也就是后来的狂草。
(5)险中求胜的书写布局
怀素的书写布局更是险中取胜,采用各种丰富的艺术手法,大胆的逾越书写规矩,却又出规入矩,大破大立。
正如孙过庭先生的《书谱》中所说:大破大立,破平正后立新,险中取胜,展现无限风光。布局大疏大密,怀素有着非常仔细的考量,比如:“醉来信手”这四个字,“来”的竖立一笔拉的极长,是为大疏,其他三个字却是跟他占用了一样的空间,是为大密。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6)变化统一的通篇布局
整篇的布局变化又统一,字里行间意贯“行气”。既能承上启下,又可以连属飞动,也就是说,行与行之间有自己的活气贯穿其中,每一行中都有自己的画龙点睛之字。
另外,怀素的圆形字体夸张变形,极尽变化,万态争呈,大小错综,相差非常之大,这其间的种种变化,就像“醉来信手”中的“来”字之大非常大,“醉”和“信手”几个字之小非常小,又带着自成一体的和谐和统一,形成了一种调和统一而又变化多端的视觉感。
怀素的书法属于草书,具有结构简省而笔画连绵的特点。
怀素的草书有一种意境美。欣赏他的草书首先就是要把握整体气势,领悟其意境美和朦胧美。怀素的书法主要是线的表现。金学智在《书法与中国艺术的性格》中写道:“中国书法是最典型的线条艺术。”“字与字之间乃至笔画与笔画之间,都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线条之流。”
怀素书法的特色
怀素的书法忽轻忽重、奇险万状的线条,表现了庶族士人在社会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这和中晚唐的书法作品的气质风神都不一样,当时庶族士族他们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他们积极乐观、胸怀博大。怀素的狂草正展现了盛唐时期最自由张扬的时代精神,这正是“青春的朝气”的体现。到了盛唐就和初唐有了不同。
语言学家吴宗济在研究普通话的韵律规则与其它学科的韵律规则之共性时,对怀素《自叙帖》进行分析如下:
《自叙帖》的第一句是“怀素家长沙”:“怀素”和“长沙”都是语法中“直接成分”的二字组,就各作连笔,而“家”字和上、下字断开。又,多字组的短句如:“则有张礼部”,“以至于吴郡张旭”等,字数虽多,为了贯彻语气,也是一笔到底,充分反映了语法的结构,都作“连绵”的写法。
怀素的“借笔牵丝”和“大小错综”的两种笔法,可举一些例子如“尤极”、“电流”四字。是两组连绵映带的例子。“尤极”二字,上字“尤”的末笔为右上角的一个“点”,和下字“极”的首笔为左边一横的起点,距离较远,但仍拉出一条相当长的斜线(“借笔”)作为“牵丝”。再看“电流”两字,“电”的末笔为一钩在最右、“流”的首笔为一点在最左,本可拉一“牵丝”。但上字“电”的末笔一钩是向上挑的,其势不便向下,于是索性顺势将笔锋左转一圈,去和下字“流”的首笔接轨。所以草书的精神就在于“以势为主”,而这样的连绵或映带,又基本上是服从语法结构的。
对于“大小错综”,“无行无列”的例子,如“固非虚薄之所敢当”,本来每行都有五六个字,这句“固非虚薄之所感当”八个字忽然放大,占了三行。不但大小错综,而且出行出列。“戴公”两字更是占满了一行,不但更加出格,而且大小悬殊,淋漓尽致。 怀素《自叙帖》是他狂草的代表作,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它是一种圆转流畅的书法艺术。
《自叙帖》的结体可以从下面数点来赏析:
(一)以圆破方,方圆结合
怀素的狂草,不仅大量使用圆笔圆线,而且运用了圆笔圆线组成的圆形字。汉字是以方块体为基础的,如大、小篆书多长方形,隶书多扁方,楷书多正方,行草书则长扁。但随着今草和大草的出现,由于笔画的高度省俭和运笔速度的加快,已打破了方块的外形,趋于圆转,特别通过怀素浪漫主义的夸张,巧妙地创造,其书法的外形已达到以圆破方,化方为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自叙帖》中,一些无外框的字,如“评”、“满”、“疑”等字,已经塑造出圆的字形来,这不能不说是怀素的一个创造。
但不论独体字还是合体字,亦不论点画的长短、疏密、参差如何变化,总是万变不离方形,故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互用。因为方和圆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方即无所谓圆,故在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则更显出动和静也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从破体书发展成为解体书
王献之的破体书就是敢于打破其父王羲之的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从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和布白的方法。而怀素的狂草也就是敢于打破王献之以前的布白、平正的方法,怀素在字形布局,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参差,左右错落,大小相间,大大地扩大了“回环缭绕相拘连”的运动幅度,已经打破了“破体书”的束缚,从“破体书”而进入“解体书”。所谓“解体”,就是基本上打破前人结体的体势和一切成法,熔篆、隶、真、行、草为一炉。创造了为自己独有的新的草书体,即所谓狂草。
(三)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怀素要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以及纵有行、竖有列等等布白方法,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参差,左右错落,大小相间以险取胜,则更为突出。
怀素采取了各种艺术手法使之富于变化:
(1)大破大立。怀素大胆地逾越规矩,但又有一定的出规入矩。破和立也是相对而说的。孙过庭《书谱》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第一个平正是合乎规矩的立,险绝就是破,至于第二个复归平正乃是破后的新立,也是法书险绝以后的新平衡。不破不立,立就是稳,破就是险,只有大破大立才能出现无限风光。
(2)大疏大密。在布白中对疏密变化的安排,正是怀素着力探究的重要课题。如“醉来信手”四字中,“来”字竖笔,极力伸长,几乎占了一行的一半,可谓大疏;而其他三个字仅占半行,可谓大密,即每行字之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3)篇章布局,既有变化又有统一。《自叙帖》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安排,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有全局观点。字的笔画粗细不同,字形长短大小不一,长短参差,大小相间,把它安排在一定的地方,就要字字得所,行行有条。字能上下连属,但不是笔连而是意贯“行气”。要贯“气”就要防止字字粘在一起,要行行有活气。所谓活气,就是它既能“承上启下”,又能“自出机杼”,既能连属又能飞动。它的行笔要笔断意连,字断势连,行断而气连,显得更有精神。如“醉来信手”一行中的“来”字,其中的很长的竖连,那一直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再加中间的几撇,这一字便成这行中“画龙点睛”的一个字。
(四)夸张变形,万态争呈
怀素在草书的结体上,大大改变了字的方圆、大小、正斜等方面的变化,大胆地夸张和变形,尽变化之能事。比如字的大小变化,有时甚至上下相连的两个字,竟相差三至五倍,甚至十倍左右。再如长短之变,有的字形伸长竟达其宽的二至三倍。这种变化是于变化中有“统一”与“和谐”,达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化多端却又调和统一。
总之,怀素《自叙帖》的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常常使每行中的字倾跌出中轴以外,造成跌宕的险势,从破体发展成解体,打破了旧的平衡,从而造成了充满新意的草书形象。怀素利用了点、线型的各种变化,以及用笔的方圆、干湿对比和空白巧妙切割,使书法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从而使观者与书家的心声共鸣,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书法的韵律之中。怀素的“狂草”正是古典浪漫主义的书法艺术,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赏。 草书萌芽于草率的隶书。《书品》曰:“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东汉时期的《永元五年兵器册》即是隶书的快写——章草体。隶书经过省略笔画和勾连萦带,写起来已快捷得多,经过艺术加工,逐步发展成一种收笔常带雁尾似的往上翘的书体,名曰“章草”。自魏晋楷书出现后,草书又在章草基础上结合新兴楷法发展而成“今草”。今草之中,字字独立的,被称为小草或独草,如智永的《草书千字文》就是如此。待到唐代中叶,张旭作草,笔画简省,字字勾连回绕,甚至一笔一行,率意颠逸。怀素继之笔势更为迅疾奔放,上下字一气贯穿,连绵不断,这种书法为“大草”或“狂草”。怀素的《自叙帖》就是狂草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自叙帖》的艺术特点,在“自叙”的原文中,已借助时贤名公之口,铺陈得淋漓尽致。作品中的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力量,令人陶醉。从其用笔、结构、章法体势上分析,先看怀素的用笔。张旭用笔取于隶,故多方折;怀素改以师承篆籀,因多圆势,尤擅长曲转缠绕笔法,纵横捭阖,变换多方,松紧俱宜,回环矫健。如118行的“激切”,120行的“固非虚”,圆转挺屈如钢线盘屈,虽瘦而实腴,开创了草书笔法的新面貌。晚清书论家刘熙载曾说:“善书者虽速而法备”。怀素用笔的翻转跳动,随势参差,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次谈结构。怀素草书结构,与二王、智永相比较,承传之处甚多,文中相同的字不少,结字均大同小异,由于行笔过速,少数字并没有完全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简省,“草乖点画”之处未能避免,若没有释文,有些字确不易辨识,如三十一行的“谓”,四十七行的“居”,四十八行的“昂”和“教”,五十行的“婴”,五十一行的“恳”,七十九行的“畏”,九十一行的“醒”等字,便是例子。
再看章法,整幅作品,章法体势之新颖,可谓前无古人。在作品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里,作者神闲气定,笔走龙蛇,有行无列,潇洒自如,尽显狂草书法简省、通透、快捷、灵动的气质。写到第十二张白麻纸,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戴”字突然大出其格,横占了前文三行半的宽,竖占了四至五个字长,“公”字又写得比一般字还小还扁,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能是怀素酒力发作,进入情绪激昂的高峰,及至最后十行已经是无行无列,乱石铺街,天女散花,随心所欲,信手挥洒了。“狂来轻世界”的醉僧形象跃然纸上,把读者带入了如醉如狂的艺术境界。
翰墨趣谈·怀素
《怀素》:怀素(725—785),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长沙人。出家为僧,为玄奘弟子。善书法,草书最为知名。性疏放,不拘细节,万缘皆得之于心。喜饮酒,常言: “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一日九醉,酒后作书惊鬼神,走龙蛇,疾速诡奇,不计工拙。境界高,韵味妙,得自然之助,发肺腑之感。其草书师法张旭,又有创新。米芾评怀素草书平淡天成,为正宗。其为书精勤,蕉叶练字,秃笔成冢。又观夏云随风,顿悟笔意。世人谓其以狂继颠,并称为 “颠张醉素”。《广川书跋》云: “怀素气成乎技者也!直视无前,而能坐收成功,天下至莫与争胜,其气盖一世久矣!故能终身不衰也。” 传世作品有《千字文》、《自叙帖》等。
书蕉老僧
怀素从小就喜爱书法,曾西游长安,拜师学书。出家为僧后,他更加刻苦用功,常常利用读经坐禅的空闲时间学习书法。练字需要许多纸,他无钱购买,就仿照前人在芭蕉叶上题诗的故事,在寺庙后院种了很多芭蕉,把芭蕉叶当纸来练字,并将自己所在的庵命名为“绿天庵”,后人也因此称他为“书蕉老僧”。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先生曾在一首题画芭蕉的诗中说: “今人谁解为草书,苍天无绿蕉叶枯。窗前新种两三本,夜听风雨题江湖。”
后来,芭蕉叶写完了,怀素就做了许多漆盘和漆板来写字。写了擦,擦了写,最后把漆盘和漆板都写穿了。他不知道用了多少墨,也不知道用秃了多少笔。后来他学隋代智永禅师,把秃笔埋了起来,称为“笔冢”。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实践,使怀素的草书达到了“走龙蛇,惊鬼神”的境界,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草书歌行》 中所写: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王羲之),张伯英(张芝),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艺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赞扬之情,可见一斑。
草书三昧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少年时就出家当了和尚。他从小就喜爱书法,经常在佛事之余,刻苦学书。但自学了几年,却没大的长进。他认为是自己见识太浅,没有纵览前代书家墨宝造成的。于是,他挑着书箱,拄着锡杖,从家乡长沙西游来到京城长安,拜见了当时的书法大师颜真卿等人,多方面分析和学习他们的书法艺术。这些拜见使怀素心胸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书法技艺也获得了飞速提升。特别是在草书的创作上,他自称得到了个中三昧。这为他日后成就的取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怀素草书是继张旭之后草书发展的又一高峰,他以狂继颠,把狂草书法推向了极致。其草书狂放不羁,疾速诡奇,兴之所至,气象万千,不可端倪,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一反唐代尚法格局,而以气势和韵味胜出。其草书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耐人寻味。其创作情景如窦臮诗中所言:“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 “驰毫聚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书写时如龙蛇走步,似飞雪飘舞,让人看都看不及。怀素的草书是对时风的挑战,背法而趋意,具有革新的成分,是唐代书法观念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草书有法而违法,用笔疾而神,结字奇而变,神秘莫测,笔意纵横,气势奔腾,境界高妙,成为中国草书艺术的又一高峰。
《小草千字文》 (局部) 唐 怀素
怀素草书之中的颠而不乱,率真自然的风格才是他书法之中的主要特色,他的草书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语言,开启了狂草的新境界。
书法理论发展到六朝,以“天然、工夫”说和“心手合一”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人们力图效仿“二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做法是限制、束缚了书法的更大发展。
正是盛唐文化所展现的恢弘气象,使得草书获得极大发展,在风格上逐步走向一种飞动飘逸随感而发的境界,最具影响的草书大家无疑是张旭和怀素。
当时极富盛名,并称“颠张醉素”,他们锐意革新,在以被后世“唐人尚法”的那个年代的书坛中,勇于创新,一举打破草书的传统模式,可谓是独树一帜。
怀素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书法作品丰富了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是他与张旭开启了一代书风,带动了整个书法艺术的发展。
唐代书法的发展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初唐四大家为今后唐人的书法风格确立了基本方向,为一高潮时期,遵循传统是这一时期的特征。至张旭颜真卿,他们在初唐四家的基础上,基本确立了唐人书法的风格特征,可谓是继承中有所创新为又一高潮时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