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学习葫芦丝是有什么感受?心得体会?最好是情感上的流露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方法

大家学习葫芦丝是有什么感受?心得体会?最好是情感上的流露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方法,第1张

学习葫芦丝也有几年了,在这里写下对这种乐器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感受吧。

  这里所指的学习当然就是自学,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请教过一个专业的老师,有一部分是地区的原因,另外觉得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能从中得到乐趣就好,无需专、精。如果非得要问有没有人教过我的话,我想是有的,而且人多得我都记不全,因为我大多时候是在网上学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网上的有关葫芦丝演奏、教学的视频差不多被我翻了个遍,那里每一位演奏家都是最好的老师,而且风格各不相同。所以说不论学习什么,只要想去学习,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

  学习葫芦丝之前多在畅想葫芦丝的事,边听边想:在我的有生之年要是学会演奏葫芦丝该多好,没事时走进丛林中,或坐在小河边有潺潺流水声相伴,吹着悠扬动听的葫芦丝曲子会有多浪漫情趣! 但初学时现实的条件艰苦的让人心寒:没有像样的乐器,没有指导老师,没有教材书籍,没有播放器,没有乐谱,总之该有的都没有吧,在那种情况下有一点点提高简直太难了,记得当时学习6级曲《竹林深处》时,连一个简单的三吐都不知道,硬是用单吐来吹,哦,把我累的!后来琢磨行不通又用笛子演奏技巧——花舌来吹,再后来从书店偶然翻到“三吐的演奏技巧”这一页才茅塞顿开,总之在那种条件下慢慢摸索,自己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容易,心里酸酸的。

  再者,那期间又发生了许多事情,学习、情感与生活上的都有,总之郁闷的无处发泄,只有拿上它到一个寂静的地方静静吹奏,丝丝缕缕的幽怨与哀愁顺着竹管轻轻地溜走,浮躁烦闷的心,静了许多

  在那种情况下与葫芦丝结下了情缘,那么今生今世恐怕再也不能割断了。因为它把浮躁的我带入了一个心的境界。葫芦丝的声音,清脆好听,在优美的旋律中向人们叙述着一个又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那是用语言文字无法形容的,只有用心,用一颗对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与追求的心去感受,这就是葫芦丝的韵味。现在也有好多人跟我学习葫芦丝,但往往就是一时兴起,不能长久坚持下来,一讲到练习技巧或基本功就没兴趣甚至不耐烦,那你学什么呢?说实话,我很不愿意教类似的人,只知道个ABC就想到达一定水平那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不是说自己到达多高的水平,只是讲,学习任何一种乐器,只有夯实基础才有可能演奏好它,才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技巧进行修饰,才能进一步用心体会它表达的意境。 否则,演奏技巧还不过关就想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意境,恐怕这意境也不是太美吧!

  葫芦丝是一种发展起步较晚的民族乐器,所以在好多地方都不如西洋乐器那么完善,就比如从构造来说,手风琴也是靠簧片来发音的,但是它的一个簧片仅发一个音,而葫芦丝的一个簧片要发出主管的所有音,所以做工稍粗糙一些就难免有音不准、有杂音等问题,但是,手风琴的音色就远不如葫芦丝表达的那么细腻、委婉,而且,如果你的演奏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还能演奏出键盘上没有的我称之为“键间音”,我想喜欢葫芦丝的朋友也正是喜欢它柔情唯美、透人心脾的音质吧!再者从音域上来说,一般的西洋乐器都有几组音,而传统的葫芦丝只有一个八度零一个音,这大大阻碍了它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好多艺术家开始用不同的方式,王铁锤老师是采用加键来解决,李小琴老师等是用双管来解决,而李春华老师则别出心裁,用作曲来弥补,曲子因多含有4、7或“键间音”而显得内容丰富、透人心脾。总之,不论用怎样的方式,问题总算得到解决,葫芦丝仍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我认为学习葫芦丝最不能忽略而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就是——听。这也正是我学习葫芦丝的主要途径。多听一些好的葫芦丝音乐,能提高分析和鉴别能力,了解乐曲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变化和各种不同的技法,加强对乐曲的理解,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当我想学某一首曲子时,首先把整体旋律、风格把握住,对于旋律的把握,首先当然是主旋律,然后是修饰成分,也就是技巧,是短颤音还是波音?是快速的单吐还是双吐?抑或是二者兼备?这听的时候得多注意区别。那么怎么去理解曲子想表达什么呢?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曲子的作者都会明白地写出来的,那就只有通过曲子本身来了解了,音乐本身就是很好的描写叙事抒发发情感的一个好手段啊,所以得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确实非常必要,每个曲子的曲作者作曲子时想表达什么,过于具体的当然你并不可能全部都能完全明了,但是曲子表现的是喜?是悲?是描述美丽的风景?这应该容易体会,也就是说,你的情绪和意境至少可以和曲作者意会,这应该可以吧!当对这首乐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时,再开始试着学吹、合伴奏,这个过程尽管是学曲子的主体部分但时间其实并不久,记得学习李春华老师的《雪莲花开》时,把握整体旋律、风格用了1个多月,而后面的学吹仅一个多星期。最后和着曲谱对比校正一下,其实每次我做这一步时,都发现基本没什么错误。只是有时旋律太快有些地方不是很肯定时,对照着曲谱确定一下而已。 如果总是看着曲谱演奏,个人感觉总有些枯燥、机械,而且还得记谱,但当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时,演奏很随意自如,不知不觉就发现自己“离谱”了!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一定要刻意模仿,不论什么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我想被美好的音乐包围是幸福的,去欣赏领悟更是人间一大乐趣,因为,当你沉浸在美妙的旋律声中时,你感受到的只有音乐,只有音乐所抒发的感情。到现在,我学习葫芦丝已有好多年了,但或许是追求技术的再升级,或许是放不下这段情,我总是一有时间就会练一练,一有时间就到民乐行转一转,从原来的没有像样的乐器,到现在已经有从小D调到大C调的7支专业型演奏葫芦丝,还有双管巴乌、竖吹牛角巴乌、笛子等。有人说:学习葫芦丝的人都会是重感情的人。这话在我身上灵验,只要是朋友,我会时刻记住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包括跟我学习葫芦丝的人,我不但无偿辅导,而且没有乐器书籍的我还会奉送,只想真心交朋友,快乐时与朋友一起分享,就像吹奏一段《打跳欢歌》,苦恼时和朋友倾谈,就像一曲《断桥残月》

  葫芦丝是温和的乐器,拥有葫芦丝的民族也是温和的民族。

在云南傣族有一个关于葫芦丝的古老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用自家的大葫芦乘风破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为此而被感动,赐勇敢的小卜冒一支竹管,小卜冒把竹管插进葫芦里,吹出了美妙的声音,顿时,天晴了,山洪停了,四周百花盛开。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葫芦丝在傣家世世相传这也许是葫芦丝的真谛,也许葫芦丝就是用来歌颂人间美好事物的使者。

  每个乐器都有它独特的地方,笛子的声音悠扬;箫的声音低沉;葫芦丝的声音缠绵;二胡的声音悲伤;巴乌的声音雄厚每个乐器也有他所蕴含的感情,欢乐,悲伤,忧愁,喜庆这不光是葫芦丝告诉我们的,当你用心去欣赏一个乐器所发出的美妙声音时,你会领悟到许多,许多

  葫芦的情缘生长着,像长江滚滚的惊涛一样,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像新中国鲜艳的五星红旗,永不落下。它生长着,生长着,和我一起长大,永不停息

  人生五十可学艺,

   芦萧声里有洞天。

  美人蕉畔侗乡夜,

  凤尾竹影月光前。

  长婉短促随气息,

  吐颤波滑犹弄弦。

  一曲牧歌传天籁,

  马蹄得得遍草原。

初次接触葫芦丝,先要选一支适合自己的葫芦丝,小孩手指较细,可以选择音孔之间距离较近的C调次高音的葫芦丝。成人最好选择降B调中音的,这样更容易入门。

C调葫芦丝:

bB调葫芦丝:

初次练习时注意,一般来说,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第一、二、三孔,小手指自然附于附管侧,左手类推;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向里弯曲。

初学者要重视指法的练习,一般初次接触葫芦丝时,先练习筒音作“5(suo)”,以全按作低音5为起步指法,即把所有音孔都按住了,发音从低音“5(suo)”开始,下图为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表:

筒音作5指法表

注意呼吸气的练习,尤其是呼气不能太猛了,否则高音很难吹起来,而且会有杂音,所以一开始重点练习几个低音和中音,而且中音比较好练,等这几个音的吹奏气息能够完全控制后,再练习吹奏高音。

和吹奏笛子一样,要用手指的指肚子按住音孔,防止漏气,吹奏的时候手指不要抬得太高,稍微离开一点就可以,这样练习颤音和打音比较顺手。

练习葫芦丝的时候一开始还是站着练习好,这样气相对更顺一些,练习时不要等吐气完毕了才吸气,吐出大半气之后就要开始吸气了,而且一旦有憋气胸闷的情况,立刻放下葫芦丝,做深呼吸,休息一会儿再练。

葫芦丝的常用指法表以及葫芦丝各部位名称:

葫芦丝的常用指法表以及葫芦丝各部位名称

学葫芦丝其实不难,有人指导学起来当然更快,无人指导自学也完全可以学会,自学首先要有简单的乐理知识,会识简谱,然后买一只葫芦丝,买一本葫芦丝学习入门的书。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大多数人都吹不响,掌握不了力度。慢慢试,当你吹响了一个音以后,学起来就不成问题了,按照葫芦丝指法表,一个音一个音去练。不要急于求成。

扩展资料

当您拥有一支葫芦丝的时候,要注意葫芦丝主管、副管的温度差和湿度不要有大起大落的现象,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自然裂损大多数是这两点引起来的,如果您用的是插口葫芦丝主管,请注意在调插口调率时双手要靠近接铜处慢慢调,千万不要握主管头和主管尾拧调,这样会拧裂接铜周围的紫竹,很多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裂缝都在音孔处就是这个原因!

接铜用时间长了会出现发紧发涩现象,要将铜套内的污垢和铜锈擦掉后上润滑油,以免加速铜套磨损和拧调时用力过大拧裂葫芦丝主管、副管,冬季用后葫芦丝内会产生水气必须使用自制的棉刷将葫芦丝主管内的水气擦净。

而后将葫芦丝倒挂起(有些葫芦丝名家认为不可以倒挂,这里仅本人个人观点),让其自然风干后在装套装盒,葫芦丝要保持干燥!如果受潮会出现:发霉现象、开裂现象,掉漆现象,裂损现象,甚至影响其音准。铜套要定期上油,最好用干油。葫芦丝最怕摔、怕晒、怕虫蛀、怕长霉,所以要好好爱惜使用。

日常注意事项 

1、 葫芦丝必须保持适当的干燥程度。过于干燥的季节要摆放在包装盒内,尤其不能在通风处悬挂,否则竹子容易开裂;太过湿润也不行,时间长了乐器会发霉。乐器使用完之后,最好将其悬挂,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内。

2、轻拿轻放,禁压禁撞,忌暴晒

3、专人专用

4、忌暴吹暴吸

5、经常吹的葫芦丝要吹嘴朝下,悬挂在通风处。

参考资料:

葫芦丝的选购保养

简谱:用一周学会,能达到看谱试唱最好(简单的谱),以后继续学习。胸腹式呼吸:一天学会,以后常练习。指法:学筒音作5的指法。一周应学会学熟。注意手形正确美观,初学可对着镜子学,观看手形正确和美观否。长音:一般的葫芦丝教材上都有长音练习曲。请按正确的节拍时值来练习,用胸腹式呼吸法来吹,不可“俭工减料”。练习时可默念节拍来掌握正确的时值,如吹“3———”四拍,则吹时默念“米二三四”,如吹“5———————”八拍的,吹时则默念“索二三四五六七八”。音阶:按正确节拍时值来练,不可图快。找几首音阶练习曲来练。按每分钟80拍的速度(一拍一秒不到)来练习。

一、葫芦丝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是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最喜欢、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二、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

三、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前),不过,今天的葫芦箫在构造上仍然保持着古代同类乐器的特点。

四、葫芦丝的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是由一个完整的葫芦,加上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的。在葫芦的柄端,插有一根竹管作为吹口,葫芦作为共鸣箱;葫芦的底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竹管上都镶有一枚铜制或银制的簧片,中间的那根主管最粗,上面开有七个音孔,可以吹出旋律,两旁的副管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

五、葫芦箫和其它箫类乐器一样,音量比较小,但是,它的主管发出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感。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因此,有人又把它称为“葫芦丝”。

六、葫芦箫葫芦箫与笛子每年农闲季节或各种节日集会期间,以及平时的劳动之余,都是阿昌族青年谈情说爱、寻觅终身伴侣的大好时光。每当此时,男青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三月箫斜插在脖子后面的衣领里,或者别在腰间。无论在村边、寨旁,还是赶街的路上,只要遇到心爱的姑娘,便吹起动听的乐曲,传意请姑娘停一停,然后上前搭话逗趣,询问姑娘的芳名贵姓。如果姑娘此时还情无所属,又有意相识,便巧妙应答。小伙子心领神会,主动提出送姑娘回家,姑娘则以“要送就要送到寨子头,不能送半路”相答,于是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吹起箫,唱起山歌,陪同姑娘回家,纯真的爱情便由此开始。

七、每当夕阳西下,年轻的小伙子吃罢晚饭,忙着洗饰一新,一个个悄悄来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家附近,吹起葫芦箫,用优美的曲调逗引心上人出来相会。姑娘听到这亲切而熟悉的曲调,心慌意乱,赶紧回房梳妆打扮。然后借故外出,与情人幽会。如果是初次拜访,姑娘的嫂子或母亲还会热情开门相迎,请小伙子到屋里火塘边坐下,家人纷纷回避。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就在火塘边含情脉脉相对而坐,或对唱情歌,或窃窃私语、情话缠绵,待到雄鸡报晓,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1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