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人有

唐代边塞诗人有,第1张

1,高适(700-765)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岑参(715—770):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3,李颀(690?— 751?)

李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长期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今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好朋友。

4,王昌龄(698-约757)

王昌龄,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5,王之涣(688—742):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6,王翰:

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

深淀中的历史历史像是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深沉与流逝,树上的年轮肆意增长,而历史中的成与败,如同年轮上的黑点,无法抹去。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岁月的积淀使得酒,芳香醇厚,时间的长河在不停的向前流淌,就让我们拨开那历史的迷雾,现在就请跟随我的脚步让我们走进岑参的时代去看看吧。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岑参简介,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当时的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此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我认为可能是因此他总是在诗歌中充满 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也曾写了不少的山水诗。岑参的诗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

杜甫与高适、岑参的交谊比较久。杜甫与高适在开元年间相逢在汶上,之后李、杜、高同游梁宋。天宝十一载,杜甫与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同游大雁塔,赋诗唱和,写了一组有名的《登慈恩寺塔》诗。安史之乱后,岑参从西域边陲归长安,杜甫时为左拾遗,曾力荐岑参为右补阙。杜甫入蜀之后,高适也迁官至蜀中为蜀州刺史,曾为杜甫在生活上提供了不少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岑参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唐时,中央政权与欧亚各国及国内各民族之间有着广泛的往来,但是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

我认为可能是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了岑参歌咏的题材。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很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是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我认为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时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烂漫又悲壮的场景在边塞诗人岑参的笔下流传至今,他一生对功名相当看重。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惊讶,这里还会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到了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导他成人。岑参非常喜爱这个孩子,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答应了。岑参给他改了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岑参简介,来到了轮台。

在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还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时,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出了许多的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的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到了元代,高昌著名的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我认为官场并非那样如意,但其作为诗人这个身份将和他的作品名垂青史。

#诗词鉴赏# 导语我们伟大祖国版图辽阔,早在汉武帝元封六年就有反映边塞风貌的诗篇出现,但大量的边塞诗却产生在唐代前期。下面 考 网就给大家介绍下唐代的边塞诗词,欢迎阅读!

唐代的边塞诗词篇一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鉴赏

 这首诗,气势磅礴,笔力劲拔,诗人直抒胸臆,强烈歌颂了广大将士轻身许国、英勇杀敌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揭露了将领的无能和腐化,以及将领与士卒苦乐安危的悬殊和他们对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全诗时而苍凉激越,时而委婉缠绵,宛转交织的笔法和悲壮幽怨的格调,使诗情跌宕起伏,荡人心魄!高适的创作,善于吸取律诗的某些技巧,使格调精整,音节和谐,气势奔放昂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鉴赏

 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以梨花喻雪的奇景,抒写送别之情,虽着笔边塞的严寒,却又荡漾着浓郁的春意,不令人生畏;虽描绘了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却又显现出冰天雪地中军务紧张的气氛,最后写雪地上空留归骑脚迹,使惜别之情和乡思之情顿时奔涌出来,真是给人以设景壮观、余味无穷的新奇之感。岑参的歌行体诗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他通过想象、夸张手法把所要写的景物明白晓畅地表现出来,使之参差错落、声韵多变、语言犀利、生动活泼,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的边塞诗词篇二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鉴赏

 这首诗以高度概括和精练的语言,从“秦月汉关”落笔,把人带入历史的长河中,表现边境战争历时久远,绵延不断。然后立于高处,在末二句横生议论,通过对历名将“飞将军”李广的怀念,既将边塞上非“飞将”的现实问题加以含蓄地揭示,又表达了对卫边的强烈期望,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人们在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去寻味、深思。王昌龄的边塞诗正是以语近情遥、含而不露的风格与高适、岑参齐名。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鉴赏

 《凉州词》尽管只有四句,但精炼含蓄,起句不凡,凝重地勾画出古凉州壮阔雄伟、荒凉寂寞的边塞风光。真是:九曲黄河,遥接云天;万山丛中,孤城一片;羌笛悠悠,《折杨柳》曲调感人。但塞外荒凉,春风不度!征人久戍边疆而得不到朝廷关怀的哀怨以及诗人对征夫的同情,在雄浑的意境中得到了显现。他的诗,构思精巧,有情有势,既有悲凉婉转之作,也有如《登鹳雀楼》那样豪迈向上的吟唱。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这首诗气势豪迈,感情充沛,抒写了塞外荒漠凄凉的象景,透示了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展示了“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的不合理的现象,指出了统治者的享乐是建筑在广大士兵的白骨之上的,表现了对戍边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和愤懑。

 他的诗除了善于描绘具体形象外,还注意抑扬顿挫,音调铿锵谐和,具有音乐美。

岑参个人资料

中文名:岑参

别名:岑嘉州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唐朝

所处时代:唐朝时期

出生地:河南仙州

出生时间:约公元75年 逝世时间:公元770年

职业:诗人、官员

职位:太子中允、嘉州刺史等

成就: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岑参简介

岑参[读音:cén shēn](约7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河南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参的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岑参生平简介

岑参,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岑参简介,但却早死,家道衰落。岑参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749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年回长安。

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生平成就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岑参简介,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岑参诗人,原籍南阳,迁居江陵。荆州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突出的边塞三诗是岑参的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送封大夫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河岳英灵集载说:岑参兄弟诗皆奇;殷燔说:岑参语及体峻,意亦造奇。

生平

最能典型地体现盛唐气象的边塞诗人应属岑参。这位唱出时代最强音的伟大歌手,著名的边塞诗人,祖籍荆州江陵,成长于南阳。为唐相岑文本之曾孙,名将岑长倩之侄。父早亡,好读书,自幼兼资文武,常来往于京洛间。天宝三年三十岁始应举中进士,而所授不过右内府兵曹参军。后弃笔从戎,先后两次赴安西、北庭。天宝八年第一次入幕于麾下任掌书记,二年后返长安。怛逻斯战后的天宝十三年,又入幕封常清麾下,甚有所知。曾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摄监察御史;后又抉任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常往来于庭州、轮台、西州之间。后为嘉州刺史,56岁时卒于成都任上。

诗作

累佐戎幕,往来鞍马风尘间十余载,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与吐鲁番有关的诗作就不下14首;有岑嘉州诗集问世,今存诗408首。岑参诗风以雄奇著称,即于雄浑之中透露着一种奇韵。边疆的大好山川,奇丽风光,尽收诗卷3。

1首吟火焰山

诗人第一次见到火焰山时,随吟之句足感诧异,他对火焰山情有独钟地写到: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火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熟知造化功。

2再赞火焰山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谷铁关树,氤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3三赞火焰山

诗人身居要职,往来于西州是常事。九月,,可诗人笔下的火焰山还是热。如: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嵬。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吾君方忧边,分阃资大才。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马回

铁关控大涯,万里何远哉烟尘不敢飞,白草空皑皑。军中日无事,醉舞倾千金。汉代李将军,微功今可爱。

4四赞火焰山

诗人对五、六月份的火焰山描写别特: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5天山雪歌送肃治归京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奄霭寒氛万里凝,兰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独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6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扬旗指昆仑,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7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比,雪里题诗泪满衣。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枝树。

8在西域生活,消息最俏,登高望远,烽火催征人: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气壮山河的诗篇

诗人岑参,天宝十三年秋,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摄监察御史。天宝十五年春,爆发后,伊、西、庭,节度使带兵赴内地勤王时,将他升任为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为筹集粮草,诗人常往来于庭州、轮台、西州之间。

军事虽紧迫,但男儿报国之忠义,已超越了人伦之常。据有关资料可以推出,公元756年至757年秋,诗人来往于庭州、轮台、西州三地次数月有13次。当时只有骑马,为军务而奔波。诗人把吐鲁番的四季都写到了。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一天赶360里,人能受得了吗但诗人豪情满志,功名祗向马上取。为了国家的安全,个人的辛苦早就忘却。然而,诗人也到出了边塞将士的辛苦和酸楚。

在神秘的阿斯塔那古墓中,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此时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将领,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载至十四载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

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伍胜付健儿陈金。

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这笔账是说,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一个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经历了一千多年之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看着这行墨迹青青的原始记录,一千多年前这位著名的诗人戎马倥偬、转战大漠时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

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极富浪漫主义的阳刚之美。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中,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他们首先是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战士,然后才是激情洋溢的文人才子。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唐代辉煌。诗歌在这些诗人的笔下,也焕发出大气磅礴、瑰丽雄奇的高亢格调。

文学在这些战士的笔下,流传后世;文学家在这样的文学中,名垂千古!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诗家天子: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被举为“诗家天子”。

寒酸夫子: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长爪郎: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米颠:米芾性格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

贺鬼头: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鲍孤雁: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谢蝴蝶: 宋代谢学士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

袁白燕: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祁鱼虾: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的诗句,被诗人王渔洋称为“祁鱼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61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