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浪漫的10个地方,在那里天天都是情人节

全球最浪漫的10个地方,在那里天天都是情人节,第1张

  全球十大浪漫地 第七位:意大利加尔达湖

  加尔达湖(Lago di Garda)在伦巴第大区绵延数英里,约在威尼斯和米兰的半途之间,是意大利最大的湖泊,它坐落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在上一次冰河时期结束时因为冰川融化而形成,这里也是二战后意大利发展起来的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加尔达湖是意大利境内最大的内陆湖,并且是国土的最东端的湖,它横跨了三个地区:往北进入特伦蒂诺(Trentino),往西和南同伦巴第区相连,而往南和东又连着威尼托区。加尔达湖分别划归维罗纳(位于湖泊之东南方)、布雷西亚(西南)和特伦托(北)三省管辖。

 通过布伦纳山口可以从北面轻易到达加尔达湖,湖泊的南面是地势较低的乡村,而越往北走海拔就急剧升高,直到最北边,出现了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岩石悬崖上点缀着些许松树,悬崖拥抱着海岸,别有一番风味,因此该湖泊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这里有碧绿的南湖岸,还有紧挨着北面陡峭的斜坡和悬崖、群山映衬下的东侧林荫,湖岸边也有不少高档酒店和旅馆。

 古典作家维吉尔(Virgil)、贺拉斯(Horace)和卡图卢斯(Catullus)称该湖为Lacus Benacus;9世纪初皇帝查理曼获得了对湖区的统治权,将加尔达市提升为县后,该湖就改了名字,因湖边城市加尔达而得名。

 由于北面有阿尔卑斯山作为屏障,所以加尔达湖有温和的地中海气候。在加尔达湖的南、西岸有茂盛植物生长,主要种植物有柑橘、橄榄、葡萄、月桂、夹竹桃、柏树、棕榈等。此外,湖中还出产鳗、鲤、鳟等鱼类。

 沿加尔达湖有公路环绕,湖滨城镇间有小汽艇往来。自罗马时代以来湖滨已辟为游览休养地。此外,湖泊的地理位置很方便,位于布雷西亚(Brescia),曼托瓦(Mantova),贝加莫(Bergamo),米兰(Milano),维罗纳(Verona)和特伦托(Trento)等艺术城市的中心。

 另外,由于旅客服务和交通条件很发达,里瓦(Riva)、加尔尼亚诺(Gargnano)、代森札诺-德尔加达(DesenzanodelGarda)和加尔达渔村(PeschieradelGarda)等主要湖滨城镇之间有小汽艇定期往返,这一交通方式也很受旅客的欢迎。

 加尔达湖除了它的自然和风景的魔力,还能唤起历史感:河岸上布满了古老的城镇、城堡和修道院、充满了有趣的博物馆和景点的特色小镇。从瓦尔特奈西(Valtenesi)史前遗迹到宏伟的西勒米奥奈(Sirmione)的罗马遗址,德森扎诺(Desenzano),托斯可拉诺(Toscolano),从中世纪的城堡,耸立远山上的圣所一直都有人去朝圣。

 从斯卡里杰雷(Scaligere)安置在港口用于守卫的石块到那些罗马式的教区教堂,新古典主义的堂区教堂到有花园景致的私人建筑,带有自由风格楼房的“居留疗养所”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是国际富人常去的地方,此外还有加尔德奈(Gardone)海边的胜利宫殿(Vittoriale),加布里埃莱·邓南遮的住所,可以说加尔达湖是一个真正的“历史文化宝库”。

南和县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中部,是华北沉降区渤海台向斜的一部分。自中石炭世至早二迭世沉积一套先是海陆交互,后是陆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华北陆台自三迭纪以来先后经历了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不同程度的改造,使河北平原产生次一级的隆起和断陷,同时伴生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若干组断裂,是地震多发区之一。从中石炭世以来为一套海退式沉积序列。

地层方面,基底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在中石炭统之上沉积了上石炭统至二迭系的含煤碎屑岩系,而中生代时三迭系和侏罗系处于剥蚀状态。白垩纪以来本区急剧下沉,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和新生界沉积。

南和县地处河北平原西南部,太行山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在305—508米之间, 地面坡降度为1/2500。由于河流的淤积、泛滥与改道,局部形成大小不同的洼地,如史召河间洼地、岗上河间洼地,贾宋河畔洼地和西里碟形洼地等微小地貌单元。 南和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高湿,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温度13℃,其中1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温度为-219℃(1981年1月26日);7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温度为417℃(1979年6月13日)。无霜期200天左右,年日均气温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275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4617小时,5月最多,2月最少。

南和县平均年降水量4751毫米,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8428毫米(1963年),最少为2469毫米(1972年)。且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于7、8月,占年降水量的68%;冬季最少,年均167毫米,占14%。

南和县境内的土壤共分3个土类,5个亚类,8个土属,27个土种。潮土类占土地总面积(612万亩)的993%,其余为水稻土类和风沙土类。5个亚类为潮土、褐化潮土、湿潮土、淹育型水稻土、流动风沙土。潮土是主要土壤,占总面积的92%,其分布主要受河流制约,全县分西部潮湿土区、西部轻壤潮土区、中南部沙壤潮土区、东部轻壤潮土区、东部中壤质潮土区和南部沙质褐化潮土带。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沙洺河故道,占总面积的54%。湿潮土主要分布在西里浅平洼地和贾宋、河郭两乡的杨屯—豆村河旁洼地,占总面积16%。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贾宋镇西樊屯以东,占总面积的016%。流动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澧河中上游河漫滩上,占总面积的052%。土质方面,壤土占938%,沙土占55%。 南和县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境内有顺水河、南澧河、沙洺河、溜垒河4条行洪河道,境内全长685公里,流域面积408平方公里,河网密度11公里/平方公里。最大流量890立方米/秒。地表自产水径流量012亿立方米,外来客水径流量1168亿立方米,总径流量18亿立方米。 其中澧河中游洼地大陆泽滞洪区涉及贾宋、郝桥、史召、三召四个乡镇、60个行政村; 沙洺河与溜垒河为跨市河流,南澧河、顺水河为跨县河流。1980年前,除顺水河外均为季节性河流,至2014年全为季节性河流河流,除雨季外皆干涸。 河流名称  发源地境内长度

(公里) 深度

(米) 宽度(米)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最大流量

(立方米/秒) 南澧河(沙河)邢台县、沙河市

、内丘县山区 239 ——40—501248300沙洺河武安市天井窑 198 261122021 40顺水河(七里河)东川水库9209575406 190溜垒河永年县旧城北 157 4815405360另南和县有干渠6条,支渠24条,总长88公里。 历史上百泉河(顺水河)水量丰富,南和县西部均引百泉河水灌溉。由于百泉灌区的影响,全县地下水源丰富,挖井即有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和上游修建水库等因素影响,南和县4条主要河道水量逐渐减少,1983年后百泉河基本停止向南和县供水。1990年前,南和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487亿立方米,其中年平均自产地表水量为1200万立方米,客水量168亿立方米,来水无保障,利用率极低;年平均地下水可采用量68699万立方米,而实际采用量为8240万立方米,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

南和县现属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 根据《河北省邢台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河北省水资源二次评价和南和县中长期供水规划,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085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6038万立方米。 针对水资源短缺现状,南和县先后建设了引黄入冀滏阳河线南和县配套工程、年供水量530万立方米的邢清干渠、日设计供水能力18万吨的地表水厂等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年引黄河水910万立方米的引黄管道工程,调入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客水,并开展年可压采地下水979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 李超英:书记。主持县委全面工作。

李胜敏:副书记、政府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

陈跃师:副书记。协助李超英同志抓党的建设工作。 李胜敏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

刘海川常务副县长: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

赫青栋副县长:负责开放、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金融、商务、电力、通讯、省级开发区建设等方面工作。

吕燕伟副县长:负责政法、安全生产、信访、市场监管、工商、贸易监管、食品安全、食药品监管等工作;

关朝平副县长:负责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交通、人防、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工作。

赵现科副县长:负责农业、农村、农业开发、扶贫、水务、供销、气象、民政等方面工作。

贾志强副县长:负责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李文奎副县长:协助赵现科副县长抓扶贫工作。 杨月璋(主任):主持县人大常委会全面工作。

闫进志(副主任):主管代表、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商贸流通工作。

焦卫强(副主任):主管通讯、科技、文联工作。

胡孟贤(副主任):主管交通、税务、电力、金融、农业工作。

魏志军(副主任):主管财经、审计、监察、政法、群团、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信访工作。 张志彬:政协主席。主持政协全面工作。列席县委常委会议。

杨跃进:政协副主席。分管办公室和科教文卫委员会工作。

冯金镯:政协副主席。分管经济委员会工作。

王朝虹:政协副主席。分管提案委员会工作。

在《恶作剧之吻2》中,纯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女主角小鹿和男主角江直树之间的朋友和同学。纯美是一个善良、聪明、勇敢和可爱的女孩,她对小鹿和江直树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第5集中,纯美第一次出现在剧情中,她向小鹿表达了她对江直树的喜欢,并帮助小鹿和江直树解决了一些问题。在第10集中,纯美成为了小鹿和江直树的同学,她帮助他们完成了一些任务,并且在他们的恋爱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第13集中,纯美成为了小鹿和江直树的关键人物,她向江直树坦白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小鹿和江直树解决了一些困难。在第17集中,纯美和小鹿一起打造了一场浪漫的惊喜,让江直树对小鹿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激。

总的来说,纯美在《恶作剧之吻2》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出现和努力为小鹿和江直树的爱情故事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和温暖。她的坚强、勇敢、聪明和善良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叶南柳水悦主角的小说是《符医天下》。

《符医天下》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现代修真类网络小说,作者是叶天南。一个混迹都市的平凡小医生,注定了一条平凡的人生道路。没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玉佩轻易地改变了这一切。这个小玉佩使他获得一个古代术士的记忆和能力,从此他变得不再平凡。

作者的主要作品有《符医天下》 、《超级医生》、《绝品天医》,三本小说都已经完结。叶天南是网络文学知名作家,擅长写作医学题材作品,受无数读者追捧。

作者简介

叶天南是起点中文网VIP签约作家。本名刘锋湖南浏阳人,原本为医生后弃医从文。《绝品天医》讲的是毕业旅行途中,因为意外而被逮入特战小队做随队医生的江源,在全队全军覆没,剩下他一人无路可逃之后,带着小队抢到的神秘物品自爆了,但是他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奇迹般穿越了万里之遥,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中。

《超级医生》讲的是医学院大三的徐泽,得到了一个来自未来的超级医护兵辅助系统。这下好了,一个默默无求,仅仅靠着在外兼职,而企图完成学业以帮助父母支撑家庭的小宅男,有了新的目标。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在这个拥有无限辅助功能的系统帮助下,徐泽昂着头大步地朝前走着。

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岑参简介》(全文共6950字),更多岑参简介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无忧考网诗词鉴赏频道。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生平

作者:佚名

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 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诗歌特色

作者:佚名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封常清简介,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文学成就

作者:佚名

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封常清简介,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这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像炎热逼人。《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好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故事:教子

作者:佚名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故事:墓中账单

作者:佚名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 与梦想。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评价

作者:佚名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从中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纪念馆

作者:佚名

岑参纪念馆位于荆州市,经过修葺布展的岑参纪念馆全新亮相,干净整洁的大厅里陈列着68幅书画作品,岑参纪念馆由省市区文化局下拨20万元、岑河镇人民 筹资30万元修建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428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