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简介

岑参简介,第1张

四大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1、高适。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2、王昌龄。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

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3、岑参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还具有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等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4、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其诗具有激越昂扬的个性风格,用词虽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诵。

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这六首诗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正是这两首诗给王之涣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岑参是边塞诗派诗人。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边塞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岑参,因而该诗派又称高岑诗派。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教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地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成就: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两度出塞时期,岑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

境界空前开阔,造诣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局面,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岑 参

岑参少年聪颖

约开元十年(722),五岁的岑参开始读书。约开元十四年(726年),九岁的岑参开始创作文章。约开元二十年(732年),十五岁的岑参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约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二十岁的岑参西上长安,献书阙下,但没有得到提擢,之后屡次奔走在长安、洛阳之间大约十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江宁丞,岑参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以送。

岑参守选三年

天宝三载(744年),岑参以第二人登进士第,之后是三年的守选期。天宝四载(745年)春,岑参从长安出发,沿京洛大道东进,在孟津渡过黄河,到达河溯之地,寻找陶处士;然后向东北达到新乡县,拜访县尉王釜;之后经过相州到达邺城,接着抵达了邯郸,又经过清河县到达冀州,之后由冀州向北达到瀛州,而后向西北而行到达安喜县,拜访了三叔父岑棓。夏末秋初时,岑参开始南返,先到井陉,拜访李道士;再到黄河边的黎阳县岑参简介,渡河到南岸的白马渡,然后向东南直抵颍阳度岁。

天宝五年(746年),岑参由颍阳出发西返长安,先北渡黄河到达旧居之地王屋山,然后北赴晋州,在晋州故地重游;再到绛州,并在参观骊姬墓;之后东渡黄河到达蒲关,在蒲关寄宿;最后到长安杜陵别业,送安喜县人郭乂回乡时作《送郭乂杂言》。为了顺利参加的冬集,岑参再次东去颍阳向州府汇报守选情况,并领取应选解文。在等待官府发放应选解文期间,岑参曾到达匡城县(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受到周县尉的招待,后于夜晚到达大梁投宿,又曾和好友韩樽在偃师东拜访景云寺晖上人。秋季,岑参在获得了官府发放的应选解文后西归长安参加冬集,为顺利得到授官而作《感旧赋》分送衙门有关“达人”。

岑参两度出塞

天宝六载(747年)春季,守选期满的岑参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并在获授官后创作了《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天宝七载(748年),颜真卿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岑参在长安作《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以送。次年(749年),高仙芝入朝,表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岑参于是出塞,赴安西担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天宝十载(751年)三月,高仙芝获授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其幕僚岑参等收到消息后前往武威。在武威期间,岑参作有《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诗。后高仙芝兵败还朝,岑参便东归,六月到达临洮,后约于初秋到达长安。

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季,岑参与杜甫、高适、储光羲、薛据在长安同登慈恩寺塔,作《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次年(753年)春季,颜真卿出为平原郡太守,岑参作《送颜平原》以送。

约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应封常清之辟而入其幕府,再次出塞,赴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五月,封常清出师西征,岑参在后方。冬季,封常清破播仙,凯旋归来时岑参作《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以献。

至德二载(757年)春季,岑参于北庭作《北庭作》。因唐肃宗在凤翔,岑参遂自北庭到唐肃宗行在,并在凤翔作《行军诗二首》等。六月十二日,裴荐、孟昌浩、魏齐聃、杜甫和韦少游五人荐岑参可为谏官,唐肃宗以岑参为右补阙。十月,岑参扈从唐肃宗归长安。

岑参仕途反复

乾元元年(758年),岑参常与左省(门下省)、右省(中书省)两省僚友杜甫、王维、贾至等唱和,作有《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等。次年(759年)三月,岑参大概因为指述权佞而由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四月岑参简介,暂任虢州长史,五月开始出关赴任。

约宝应元年(762年)春季,岑参改任太子中允,不久后兼任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十月,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会师陕州来讨伐史朝义,岑参任掌书记。大约在冬季,岑参入长安。约广德元年(763年),岑参改任考功员外郎,次年(764年)转任虞部郎中。

岑参客死他乡

约永泰元年(765年),岑参转任库部郎中。十一月,岑参被贬为嘉州刺史,与少尹成贲一同自长安前往成都。十二月,二人行至梁州(今陕西汉中),因成都政局纷乱滞留其地。

大历元年(766年)二月,杜鸿渐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表岑参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参遂入其幕府。初夏,岑参自梁州(今陕西汉中)前往利州益昌(今四川广元)与杜鸿渐会合,于四月到达利州益昌(今四川广元),六月入剑门关,七月抵达成都。

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赴嘉州刺史任,作有《招蜀客归》(《招北客文》)等。次年(768年)七月,岑参因被罢官而自嘉州(今四川乐山)东归,到达戎州(今四川宜宾)时受亡命之徒所阻而无法继续沿着水路东归,滞留沪口,后自陆路北归成都。

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逝于成都旅舍,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岑参成就综述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12] 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同之处:1、经历相同;2、创作风格相似。区别:1、内容不同:高适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记录;2、语言风格不同: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3、艺术技巧不同: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高适: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岑参:

 两度出塞时期,岑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

  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岑参 (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朝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岑参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古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岑参的诗:

 《逢入京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碛中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翻译

 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wwwslkjorg,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 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翻译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翻译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翻译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寄左省杜拾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翻译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色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翻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和贾舍人早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翻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山房春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翻译

 风和日丽,满目荡漾着春天的色彩,天气回暖,蝴蝶和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厅房飞进飞出。道旁低一点的杨柳枝条新牙初发,轻拂着路人的衣襟,春风携带片片花瓣飘进窗内,散落在桌案之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01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