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俄罗斯之行散记(五)
如家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俄国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就这么一位俄国的伟大诗人、文学家,仅仅活了38岁。而他的死,却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神圣爱情而献身的。
这是普希金的自画像
普希金179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的普希金就风流倜傥,才华横溢。1830年5月与他的妻子一一莫斯科的绝色佳人冈察洛娃一见钟情,后来结为夫妻。
几年后,沙皇禁卫军军官、法国纨绔子弟乔治丹特斯在一次舞会上偶然结识普希金的妻子冈察洛娃,对她展开猛烈的攻势。普希金在知道自己的婚姻受到威胁后,为了捍卫自己神圣的爱情,决然要与丹特斯决一生死。
一个年近四十的弱面书生要与一个年轻气盛的沙皇禁卫军的军官决斗,比赛枪法,其结果可想而知。决斗双方在相距二十步之内,本应同时互射,而流氓成性的丹特斯竟然提前开枪,致使普希金腹部中弹,身受重伤。
这是普希金决斗时穿的衣物
倒地后的普希金也向丹特斯开了一枪,但丹特斯稍作躲闪,子弹仅擦伤了其右手。决斗两天后,普希金死在了妻子冈察洛娃的怀里,丹特斯却并无大恙。
这是树立在圣彼得堡街面上的普希金雕像
普希金死后,引起了俄国上下对丹特斯的一片声讨,要求沙皇对丹特斯处以重刑。而本就对普希金的大量作品直接攻击沙皇腐朽政府很是不满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不仅没有重判丹特斯,相反还特赦了他,让他回到了法国还当上了议员。甚至有人认为,普希金与丹特斯的这场决斗,正是沙皇及丹特斯身边人一手策划的结果。
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丹特斯的孙女长大后却成了普希金的忠实读者。后来,当她知道是她爷爷杀死了普希金后就选择自杀了。丹特斯也因为其孙女的死而疯了,最后也投入塞纳河自尽身亡。
普希金虽然死了,但俄国人民一直在怀念他。在俄罗斯各地所建的普希金的雕像、塑像随处可见。以普希金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大道、剧院、大学等,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都能见到。
今年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和普希金诞辰220周年,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多地都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广场及其他相关场地上,自发给普希金雕像献花的人们一直就没有停止。
这是莫斯科群众自发给普希金广场上普希金雕像献的鲜花。
这是普希金长诗《致大海》的部分内容
普希金是为捍卫自己的爱情而死的。他将永远活在俄罗斯人民的心里,也将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里!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使俄罗斯文学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等。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 (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 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 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软禁了起来。
乡村幽禁时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 ,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 ,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时期
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 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
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这段话就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解放运动即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其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和农奴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反专制和农奴制,因此被视为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提出并回答解放运动最关心的问题。如“谁之罪”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通过文学形象给予了揭示和回答。
1895年之前,俄国还没有组织严密的进步政党,领导解放运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肩上,进步的作家和批评家实际上担当了解放运动领导者的重任,也给十九世纪俄国的进步文学与批评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
2.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与十九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正如高尔基所说:“度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普希金的诗歌,都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一流的位置。另外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都充分反映出俄国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3.系列化形象的出现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化的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廊。其中,“多余人”的形象系列最为完整,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高。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其后有比乔林,别里托夫,罗亭,拉夫列茨基,奥勃洛莫夫,而奥勃洛莫夫是最后一个多余人。通过多余人形象系列,反映了贵族知识分子革命性的丧失,提出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批判了造成多余人的封建制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不同的人物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各具性格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4.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俄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属于探索型的人物,他们或致力于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或探索人的精神归宿,表现出颇具宗教意味的虔诚性。
与法国文学相比,俄国文学更具道德感和宗教感,人物往往似肩负着十字架的圣徒,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和负罪感,在精神领域艰难地跋涉。这就出现了拉赫美托夫式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和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德烈、彼尔、列文和忏悔式贵族聂赫留道夫等形象。在他们的身上还表现出明显的禁欲倾向。
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
(一)贵族革命时期:
政治论争:斯拉夫派,西欧派,民主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前的文学: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卫国战争和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代表人物有雷列耶夫,奥陀耶夫斯基以及普希金。
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诸条件:现实的反农奴制的斗争;十八世纪讽刺作家拉季谢夫对现实的批判,感伤主义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成就,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中反压迫求理想的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二三十年代,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鲍耶多夫的戏剧,普希金的后期作品,已初步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尤以普希金在多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莱蒙托夫和果戈理在三十年代亦由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1841)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多余人比乔林的形象。
自然派: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派。其形成背景是,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发表之后,一批青年作家纷纷仿效之,形成了所谓“果戈理派作家”,而反动文人由诬蔑他们是自然派。别林斯基接过这一称呼,勇敢地捍卫自然派,并指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别林斯基的理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后自然派遂成为文坛的主流,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如赫尔岑,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罗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二)平民知识分子时期:
1.斗争激烈,创作繁荣:
农奴制改革之前资产阶级自由派与革命民主主义派之间“两种历史倾向,两种历史力量”之间的斗争。自由派赞美改革,民主派则揭露改革的骗局,“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因此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
各派都通过文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创作空前活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有:
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1859)
屠格涅夫 《前夜》(1860)《父与子》(1862)《猎人笔记》(1847-1852)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186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1866 )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1863-1869)
谢德林 《外省散记》(1856)
奥斯特罗夫斯基 《大雷雨》(1860)
涅克拉索夫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
美学方面的成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博士论文《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是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在这里,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作出了唯物的、民主的阐释。
2.多余人已去,新人辈出: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
英沙罗夫是新人的先驱,但他是保加利亚人,他的主要任务是反抗异族压迫,而当时俄国平民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国内的阶级压迫,因此杜勃罗留波夫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既对《前夜》中英沙罗夫身上的新人特征予以肯定,又呼唤俄国的英沙罗夫的出现,从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导致屠格涅夫与革命民主派的决裂。
巴扎罗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他出身平民,埋头实干,性格坚强,能言善辩;反对农奴制,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社会;思想激进,崇尚民主;重实验,尚实用科学,讲唯物。
通过巴扎罗夫与贵族自由派巴威尔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两种政治倾向之间的斗争,客观地表现了巴扎罗夫在精神上压倒了他周围的贵族,显示了“民主主义对贵族的胜利”。
作者由于其贵族自由主义立场,过分强调了巴扎罗夫身上的缺点和内心的矛盾(漠视社会问题,怀疑论,对妇女和艺术的错误看法),称其为“虚无主义者”,并为他安排了一个早亡的结局。
对巴扎罗夫这一形象,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都不满意,前者不满巴扎罗夫精神上的胜利,后者不满作者的贵族立场,以对造成对革命民主派的歪曲。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克服了屠格涅夫的局限,塑造了一批新人的形象: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普通的新人),拉赫美托夫(特殊的新人),特别是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正面人物的突出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作者回答了俄国应当怎么办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与不抱任何幻想的坚决斗争)。
格里沙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中的新人形象。作品揭露了农奴制改革的欺骗性,反映了农民的觉醒,并通过新人形象告诉人们只有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才是最快乐的。
3.对黑暗王国的诅咒: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对儿媳卡杰琳娜的迫害,表现了她的反抗。杜勃罗留波夫称她的反抗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安娜卡列尼娜》对迫害安娜的贵族上流社会的控诉,《复活》对整个俄国专制社会的控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谢德林的《戈罗夫略夫老爷们》展示了地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必然灭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表现了对旧制度的抗议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揭露专制社会的丑恶也是契诃夫小说的重要内容。
(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
此时的俄国文坛是三分天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颓废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
绥拉菲莫维奇,魏烈萨耶夫,安德烈耶夫,库普林
此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仍是批判旧俄国,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沙皇政府的残暴。1905年革命后,批判现实主义阵营的分化公开化。安德烈耶夫倒向反动阵营,同颓废派合流;库普林倾向于自然主义;绥拉菲莫维奇转向无产阶级;阿托尔斯泰仍站在民主主义立场。
颓废文学: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内容颓废,但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有意义。
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