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理论
一,填空。15个空,一个15分,一共30分(出题老师不会算数)
1《姐妹花》的导演是_____
2《风云儿女》的编剧是_____导演是______
3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作者_____国家______
4《新女性》是由____公司的_____导演
5《黑社会(龙城岁月)》按照类型片划分,属于_____
6《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引”的词性_____意思是_____
7《战国策•卷十一•齐策四》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谢”的意思_____
8模仿说首次概括总结是由_____在_____书中提出
9除了《骆驼祥子》之外,鲁迅的小说还有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8个,一个10分,一共80分)
主旋律
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
超现实主义
跳切
强盗片
爱情片
三,论述(40分)
1结合以前与当下对于“现实主义”的认识,举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8分)
2谈谈你对影视戏剧中“高潮”的认识(12分)
3谈谈你对影视作品中“模式”的认识(10分)
影片分析:《求求你表扬我》
—————————————————————————————————————
—————————————————————————————————————
07年**历史与理论
一、 填空(10分)
1杂耍蒙太奇的创立者___,杂耍的含义____
2叙事学理论的两个代表理论家有_____,________
3《第七艺术宣言》作者_____
4《新拉奥孔》作者______
5《故园春梦》的导演______
6汉德逊所著的《**理论的两种类型》中认为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是____和_____
7《谢晋**十思》的作者是____
二、名词解释(40分)(少一个,请补充)
1**指导委员会(甭找了,这题只有**学院老师编的《中外影视大辞典》才有标准答案)
2**的锣鼓
3
4蒙太奇
5软性**
6女性主义批评
7散文**
8跳切
9现实主义
10叙事学
三、简答
11975年中国**出现的创作上的新高潮
2黑泽明的导演风格,用《罗生门》为例说明
3长镜头理论和蒙太奇理论的比较
4**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不同特点
四、论述
1中国文学上有“载道”和“散文”的传统,在**发展上是怎样体现的?举例说明。
2作为德国新浪潮主将的法斯宾德的**创新特点,举例说明
3新好莱坞运动的特点,举例说明。
4暴力美学的特征,举例说明。
影片分析《我的父亲母亲》
参考书如下。
http://wwwfilmseacomcn/focus/article/200201040022htm
人们喜欢看**,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中的爱情故事吸引人们的眼球。**中的爱情情节是由编剧、导演等人精心构思出来的,往往会让观众感觉非常浪漫和感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的爱情是否也会受到**中的影响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1 **中的爱情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中的爱情故事往往会在情节上夸张和渲染,让观众感觉非常浪漫和感人。这种情感渲染会对一些观众产生影响,让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抱有更高的期望。例如,在**中,男主角往往是完美的形象,浪漫细腻,对女主角无微不至,这样的形象会让一些女性观众对男性产生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中更加挑剔和苛刻。
此外,**中的爱情故事往往是由编剧和导演精心构思的,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则是由生活的琐碎和不确定性构成的。因此,有时候让我容易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感到失望和不满。如果我长期沉浸在**中的爱情故事之中,将会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关系,从而对恋爱失去信心。
2 **中的爱情观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中,往往会强调爱情的浪漫和完美,忽略了日复一日的琐碎和磨合。这种观念容易导致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失望和感到困惑。有时候也让我对自己的恋爱关系产生不满意和疑虑,觉得自己的恋爱不如**中的那么浪漫和美好。
此外,在**中,往往会强调爱情的强烈情感和激情,而忽略了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和平淡。这种观念容易让自己对现有的恋爱关系产生不满足感,觉得恋爱不够浓烈和激情,从而产生浪漫主义的幻觉。
3 **中可能导致的恋爱误区
**中的爱情故事往往会出现一些恋爱误区,例如:一见钟情、不顾一切的爱情和完美主义的恋爱观等等。这些误区容易让我对自己的恋爱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从而对恋爱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中,往往会出现一见钟情的情节,男女主角在一开始就相爱了。这种情节容易产生误解,让我认为恋爱关系应该是一开始就有强烈的情感,而忽略了恋爱关系的时间、磨合和相互了解过程。这种误区容易导致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要求,从而让恋爱关系变得更加困难,时间长了,越发觉得孤独和焦虑。
4 如何避免**对恋爱关系的负面影响
避免**对恋爱关系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中的爱情故事和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我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中的爱情故事是虚构的,与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把**中的爱情观当做现实生活中的代表。其次,需要保持理智和冷静,对自己的恋爱关系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需要对生活中的恋爱关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体验,从中学习和成长,积累恋爱经验和智慧。
总之,**中的爱情故事对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是可以控制的。观众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来看待**中的爱情故事,从而避免对恋爱关系的负面影响。同时,观众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理智和冷静地对待恋爱关系,从中学习和成长,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让自己的感情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
在影片中一般都会有很多场景,这些场景在色彩上可能有很大差别。有时为了强调时空的变化,有意加大这种色彩的差别。有时为了使色彩和谐,则要减弱这种差别,尽可能在观众不注意的情况下改变色调,使色彩流畅。虽然一部影片包含了多种色调形式,但是影片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则是各个场景基调的多样化的统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蓝调子、绿调子、黄调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以分为亮调子、暗调子,有时也称为高调子和低调子。亮调在影像画面中大量运用白色和中性灰,可以构成高调画面的效果,给人以明朗、纯洁的感觉。拍摄高调画面时宜采用正面的散射光线,以使景物的投影减少到最低限度。画面中的被摄主体和背景虽然偏亮,但仍然要有一定的层次。拍摄高调画面时,还特别需要注意在画面中营造少量的深色成分,这一小部分深色调不仅通过对比能够更加突出高调画面的效果,而且往往也是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观众多喜欢暗调子,亚洲等地观众则多喜欢亮调子。
按饱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浓调子和淡调子。高饱和度的色彩含有更多的能量,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更多地服务于故事本身的需要。
按照影像的对比程度,可以将影片分为硬调子和软调子。硬调风格的影片一般采用侧光或者侧逆光照明,两个相邻的调阶之间明暗过渡突然、对比强烈、反差大,而且在影像的某些细部往往被处理得失去质感,给人以明快、粗犷的感觉,通常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多硬调风格。软调风格的影片画面缺少高亮和深暗的影调部分,两个相邻调阶之间明暗过渡舒缓、反差小,给人以柔和、细腻、含蓄的感觉。画面多采用平光和散射光的照明效果,使得阴影淡化。选用侧光照明时,主光和副光的光比控制到很小,重在表现影像细部的层次,表现浪漫主义题材的**多软调风格。
按照色性可分为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由于人眼对于色彩的感觉往往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人们对色的冷暖体验最为鲜明,所以当我们看到色彩的时候会根据色彩联想到生活本身的冷暖情感。因此,在**色彩处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特性构成特定情绪色调,并与其他造型因素、声音因素结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绪含义。据影片的色彩构成,我们将影片分为冷调与暖调;同时,有些影片各色彩之间较为和谐,并没有明显的冷暖区分,我们称之为中间调。
通常情况下,一部影片中冷色调与暖色调是并存的,而色的冷暖对比,又是物体色彩构成的客观规律。当人们看到暖色时,总是一并看到冷色;被摄体的受光部与暗部、空间表现、色调的转化与推移,都包含了色彩的冷暖对比与渐次变化。在设计与拍摄中,当确定色与色之间的相对关系时,色的冷暖对比,是一种最富于情绪的对比,可以用它来突出形体,构成空间。恰当的冷暖布局,可以形成色调活跃在画面,使银幕上的色彩生动和谐。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系列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在音乐史上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后来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http://bbsduxiucom/topic/74/1244htm
在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上,隐喻、象征和暗示代之以明确的陈述,有意造成的朦胧和暧昧造成特有的艺术意境,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艺术追求,所以音乐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艺术门类。从当时大环境看,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几乎受到当时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族解放运动在内的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当时,对艺术家来说,无论是以现实主义态度批判社会的弊端,还是以新的眼光从中世纪艺术中汲取灵感,其中都强烈地突出了个人的精神情感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德国的早期浪漫主义者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在他的著作《关于艺术的遐想》中写到,“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从音乐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语言来源于音乐。让•保罗(Jean Paul,1763-1825)这样说,“没有比声音更浪漫的色彩”,而舒曼则称音乐就是“浪漫色彩的本身”。舒曼(Robert Schuman,1810-1856)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写作艺术歌曲中是自发的本能和敏捷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于内心的感触和丰富的想象,并不在乎歌曲的结构。舒曼的艺术歌曲比较精雕细琢,完全的内向型。他的音乐从来不是戏剧性的,一切都化成了纯粹的感情。他的音乐内向而风格纯净,乐句简短而紧凑。内心世界是他音乐的主要对象。尼采则认为悲剧的来源是来自音乐精神,认为当语言文字枯竭了,无力表达艺术家的感情时,音乐就开始了。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对诗歌的阐发,分别给予了歌唱与钢琴,人声与琴声在互相对答。甚至在一些时候,较重要的不是歌唱而是钢琴音乐。例如在他的《诗人之恋》结尾,竟有一页的乐谱是完全没有歌唱而只有钢琴的独奏,他只有让无言的琴声才能吐露内心的激情。就连他的两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海涅诗)、《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夏米索诗),一首首歌曲在整体的构成中,与其说是成套的画面,不如说是一连串的情感意象。
http://wwwmusicszcom/ReadNewsaspNewsID=41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