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先河,不是浪漫主义先河。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的是《楚辞》。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15国风,民间歌谣,;雅——大雅和小雅,宫廷颂歌;颂——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表现手法有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楚辞》以其浪漫奇崛之形态,闪耀不朽光辉。自古文人写作,避不开两座高峰。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成语“独领风骚”,说的正是《诗经》中最美的《国风》,和《楚辞》里最美的《离骚》,它们也几乎成了文人士子的创作准则。如果说《诗经》是根植于乡土的情蕴,那么《楚辞》则是让灵魂放飞的激越;如果说《诗经》是一盏清茶,《楚辞》就是醇厚的酒浆,荡气回肠、激烈酣畅。有人总结说,《诗经》代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它们共同推动了诗歌在我国传统文学中的发展。
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崛起于战国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诗歌,它承继了《诗经》之余绪,融合了南方楚地的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在先秦时代以其浪漫奇崛之形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作为中国史上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文化君相信,《楚辞》中总有一句,能深深打动你。一部《楚辞》,有说透人间悲欢离合的凄美: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有遗世独立的高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有至死不渝的忠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有渴望天人合一的气魄: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中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读起来让人不免感到晦涩难懂。这种晦涩一方面来自于浪漫语言中,对于各种怪力乱神的特有描绘,同时也因其善于运用“兮”所带来的音韵节律。《诗经》与《楚辞》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诗经》代表现实主义精神,楚辞则代表浪漫主义精神,它们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文化,都体现了其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端正了作家创作的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后世文学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不是。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诗经》不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国家,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