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4月“外国文学史”串讲资料(2)

06年4月“外国文学史”串讲资料(2),第1张

□ 卢梭的小说《新爱洛绮丝》是最重要的文学作品,《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小说,《忏悔录》是他的自传性作品。

 □ 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是高特舍特和莱辛。

 □ 德国“古典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 莱辛是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在美学和文艺理论。

 □ 《塔索》是歌德重返魏玛后于1790年完成的一个剧本。主人公塔索是十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

 □ 1794年秋,歌德与席勒订交。

 □ 歌德模仿东方文学的风格写成诗集《西东合集》和十四首《中德四季晨昏吟咏》。

 □ 歌德晚年的作品: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漫游年代》和《亲和力》、自传《诗与真》。

 □ 《威廉 迈斯特》包括《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是歌德仅次于《浮士德》的重要作品。

 □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民间传说。作品中主人公的原型是宗教改革时期一个跑江湖的魔法师。

 □ 诗剧《浮士德》共两部,12111行,两部的创作间隔很远,曾经想放弃写作,在席勒的鼓励下完成。

 □ 浮士德的两个重要情节:上帝与魔鬼的赌赛、浮士德和魔鬼魔非斯特赌赛。

 □ 史雷格尔是德国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通过浪漫派刊物《雅典娜神殿》宣传和古典主义对抗的文学主张,打出“浪漫主义”的旗号。

 □ 德国最早代表浪漫主义倾向的重要作家是:史雷格尔兄弟、诺伐里斯和蒂克。

 □ 霍夫曼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中影响较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善于用荒诞离奇的形象和情节来揭露讽刺社会的黑暗面,小说中恐怖的、病态的幻想和庸俗丑恶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人物往往受着神秘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代表作:《侏儒查赫斯,绰号朱砂》。

 □ 霍夫曼是恐怖小说的鼻祖。

 □ 海涅是德国十九世纪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恩格斯称赞他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

 □ “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因他们隐居于昆布兰湖区,被称为“湖畔诗人”。

 □ 拜伦、雪莱被骚塞认为是“恶魔派”。

 □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代表人物是拜伦和雪莱。

 □ 雪莱的作品: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的长诗《麦布女王》、《伊斯兰起义》、代表作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云》、《致云雀》、《西风颂》。

 □ 拜伦政治诗《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题材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诗,共六篇:《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

 □ 《东方叙事诗》的代表作是《海盗》。

 □ 拜伦后期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唐璜》,被歌德称赞为“绝顶天才之作”。

 □ 拜伦的代表作:《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 法国最早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作家是民主诗人贝朗瑞。

 □ 司汤达发表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提出实际上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1830年出版《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影响的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

 □ 梅里美的代表作:中篇小说《高龙巴》、《卡门》。

 □ 《卡门》的故事发生在西班牙,主人公是卡门。

 □ 福楼拜是巴尔扎克以后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表现出客观、精确、完美的现实主义风格。

 □ 十九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拉马丁、维尼等,还有大仲马、欧仁 苏、戈蒂耶、乔治 桑。

 □ 大仲马的代表作:《三个火手》、《基督山伯爵》。

 □ 《安吉堡磨工》的作者是女作家乔治 桑。

 □ 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诗集(《恶之花》)。

 □ 宪章运动中产生了宪章派文学,最有代表性的是诗人(艾内斯特 琼斯)和(威廉 林顿)。

 □ 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先以劳资矛盾为创作题材的作品有: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 巴顿》,夏绿蒂 勃朗特的《谢利》、狄更斯的《艰难时世》。

 □ 萨克雷代表作《名利场》,主人公是穷画家的女儿蓓基 夏泼。

 □ 夏绿蒂 勃朗特是英国文学中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代表作:长篇小说《简 爱》。

 □ 浪漫主义文学方面,夏绿蒂 勃朗特的妹妹艾米莉 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是格奥尔格 维尔特,恩格斯称他是是“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代表德国文学成就的作家是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亨利希 海涅。

 □ 波兰的民族诗人亚当 密茨凯维支是杰出代表之一,他的长诗《塔杜施先生》表现出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思想。

 □ 匈牙利革命诗人斐多菲 山陀尔长诗《使徒》。

 □ 北欧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野天鹅》、《丑小鸭》、《海的女儿》。

 □ 司汤达原名玛利 亨利 贝尔。1812年,他随拿破仑远征军到莫斯科。

 □ 司汤达在王政复辟时期的创作:长篇小说《阿尔芒斯》、短篇小说《法尼娜 法尼尼》和长篇小说《红与黑》。

 □ 《阿尔芒斯》是司汤达第一部小说,副题是《一八二七年巴黎一个沙龙的若干场面》。

 □ 《法尼娜 法尼尼》以当代社会生活为题材,主人公彼特罗是烧炭党首领。

 □ 司汤达七月王朝时期的创作: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一些中短篇小说后来收在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中,写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

 □ 《红与黑》书名的四种含义:①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②红象征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③红象征法国军官的红军服,黑象征教士的教服。④红象征热情,黑象征阴谋。

 □ 《红与黑》的主人公是于连。

 □ 巴尔扎克第一部作品:浪漫主义的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1820年写成,结果失败。

 □ 1829年,他第一次以巴尔扎克的名字发表长篇历史小说《舒昂党人》,获得成功,初步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标志巴尔扎克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从此,他进入《人间喜剧》的创作阶段。

 □ 《高老头》中人物:拉斯蒂涅是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他的第一个引路人是鲍赛昂夫人,第二个引路人是强盗伏脱冷。

 □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克伦威尔序言》被认为是一篇浪漫主义的宣言。

 □ 1829年雨果发表抒情诗集《东方杂咏》,标志由古典转向浪漫。还发表了剧本《欧那尼》,受到欢迎。

 □ 1831年雨果发表浪漫主义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 19世纪30年代,雨果诗歌:《秋叶集》和《微明之歌》,以后发表《心声集》、《光与影》。

 □ 1853年,雨果发表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主要内空揭露窃国大盗拿破伦三世。

 □ 雨果流亡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 《悲惨世界》主要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紧密结合。

 □ 海涅的组诗:《抒情插曲》、《归乡集》、《北海集》。

 □ 海涅的游记:第一部《哈尔茨山游记》、第二部《观念—勒 格朗特文集》、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和《璐珈浴场》、第四部《英国断片》。

 □ 海涅的叙事故事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诗集《时代的诗》。

 □ 政治讽刺抒情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作者是海涅。

 □ 狄更斯的代表作是流浪汉小说《匹克威克先生外传》。

 □ 狄更斯第一时期的小说还有:《奥列佛 推斯特》、《尼古拉斯 尼古贝》、《老古玩店》、《巴纳比 拉奇》。

 □ 狄更斯第二时期的小说:《圣诞故事集》、《董贝父子》、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

 □ 狄更斯第三时期的小说:《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伟大的期望》。

 □ 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 狄更斯的《艰难时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神话。小说中的反面人物是:葛雷硬、庞得贝。

 □ 福楼拜三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

 □ 《包法利夫人》的内容是描写爱玛 包法利堕落的悲剧。

 □ 19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一个唯意志论者尼采和叔本华,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 巴黎公社文学,小说方面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茹尔 瓦莱斯和克拉代尔。

 □ 19世纪后期西欧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法国的左拉、莫泊桑、法朗士、英国的哈代、肖伯纳和挪威的易卜生。

 □ 法朗士晚年的重要作品:《企鹅岛》、《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

 □ 1921年,法朗士被授予诺贝尔奖金。

 □ 肖伯纳创作三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愉快的戏剧》、《为清教徒写的戏剧》。这些作品中以《不愉快的戏剧》中的《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最为出色。

 □ 左拉在龚古尔兄弟的对人进行病理分析的小说的影响下,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

 □ 左拉《实验小说》、《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观点。

 □ 象征主义在法国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它确立的时间是在1886年。得名于让 莫雷阿斯的象征主义宣言。

 □ 法国象征主义三位主将:马拉梅、魏尔伦、兰波。

 □ 《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 兰波的十四行诗《母音》以及《醉舟》。

 □ 马拉梅的《牧神的午后》。

 □ 比利时的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最重要的剧作家。

 □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它也是西方“纯艺术”流派的一支。

 □ 王尔德代表作:长篇小说《道林 格雷的画像》、剧本《莎乐美》。

 □ 《国际歌》的作者是鲍狄埃。

 □ 左拉在建立自己自然主义理论的同时,在创作上进行了实践的小说:《黛莱丝 拉甘》、《玛德兰 费拉》。

 □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创作是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影响,副标题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用生理学组织小说的内在逻辑。

 □ 左拉从1869年写《卢贡家族的家运》起到一八九三年完成《巴斯卡尔医生》止,前后经过二十五年辛勤的劳动,终于完成了包括二十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史诗《卢贡—马卡尔家族》。

 □ 左拉描写工人小说:《小酒店》、《萌芽》。

 □ 左拉三部曲《三城市》包括《鲁尔德》、《罗马》、《巴黎》。

 □ 左拉以“德雷弗斯案件”为材料写的小说是《我控诉!》。

 □ 左拉在《三城市》之后,又创作了《四福音书》:第一部《繁殖》、第二部《劳动》、第三部《真理》、第四部《正义》。

 □ 莫泊桑的创作受福楼拜的影响。

 □ 以普法战争为北京的集子《梅塘之夜》中,左拉《磨坊之役》、莫泊桑《羊脂球》。

 □ 莫泊桑创作的六部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

 □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分为三类:①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暴行以及反映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②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③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 莫泊桑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暴行以及反映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短篇小说:《菲菲**》、《两个朋友》、《女疯子》。

 □ 莫泊桑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短篇小说:《遗产》、《珠宝》、《小酒桶》、《老人》、《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 莫泊桑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的短篇小说:《瞎子》、《穷鬼》。

 □ 《羊脂球》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地点鲁昂城。

 □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①人物与环境的小说、②罗曼史和幻想小说、③机敏和经验的小说。

 □ 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人物和环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是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成为“威塞克斯小说”。

 □ 哈代的第一部“人物与环境的小说”《绿荫下》。之后还有长篇小说《远离尘嚣》、《还乡》。

 □ 1886年,哈代发表长篇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宿命论的思想十分浓厚。

 □ 哈代秀的长篇小说是《德伯家的苔丝》。

 □ 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无名的裘德》。

 □ 哈代的史诗剧《列王》。

 □ 《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苔丝、亚雷、克莱。

 □ 易卜生是挪威的伟大戏剧家。

 □ 易卜生的早期创作:《布朗德》、《培尔 金特》。中期创作了一批“社会问题剧”。从《野鸭》发表到作家逝世,是易卜生创作的后期。

 □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海尔茂。

 □ 美国最早写出具有民族风格作品的人是欧文和库柏。他们的创作反映出美国人摆脱欧洲文学影响的努力。这两个作家被认为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

 □ 欧文的代表作:《见闻札记》《瑞普 凡 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

 □ 库柏代表作:五篇小说组成的故事集《皮袜子故事集》,皮袜子是主人公一个猎人的绰号。

 □ 爱默生是超经验主义的代表。

 □ 散文作家梭罗受爱默生的影响,代表作:《华尔登,或林中生活》。

 □ 梅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

 □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

 □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爱伦 坡被认为是西方侦探小说的开拓者。

 □ 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

 □ 19世纪美国“乡土文学”的代表是马克 吐温。

 □ 亨利 詹姆斯是一位心理分析小说家,意识流小说从他的理论发展起来。他晚期创作的“三大杰作”《鸽翼》、《专使》、《金碗》。

 □ 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欧 亨利、杰克 伦敦、德莱塞。

 □ 马克 吐温的幽默故事集《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

 □ 1874年,马克 吐温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这是他和查尔斯 华纳合写的。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通称T·S·艾略特),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代表作品有《荒原》、《四个四重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国诗人T·S·艾略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T·S·艾略特简介

 T·S·艾略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判家,是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T·S·艾略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T·S·艾略特在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可见他的成就很高。

 艾略特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他曾经担任了大学的校长,父亲是经商的,母亲是一位诗人,写过很过宗教诗歌。艾略特曾经在哈佛 大学学习 哲学和比较文学,还接触了梵文和东方 文化 ,对黑格尔派的哲学也十分有 兴趣 ,曾经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1914年,艾略特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诗人庞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就来到英国,并定居在了伦敦,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和教师等职业。1922年,T·S·艾略特创办了文学评论季刊《标准》,担任了主编,一直到1939年才辞去。艾略特认为自己在 政治 上是保皇党,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在1922年T·S·艾略特所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 国际 名誉,并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国国籍,成为了英国人。1943年艾略特结集出版的《四个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 英语 诗人和作家的地位。T·S·艾略特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1965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享年77岁。

T·S·艾略特的成就

 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了博士 论文 ,但因为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1917年的春天,一位朋友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在罗易德银行担任评估员。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更多的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年中,他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这本书是由《自我主义者》杂志印行,由庞德夫妇匿名出资,这本书也为艾略特奠定了他诗人的地位。之后在1922年《荒原》随之出版,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而这时艾略特本人的名气也高涨了,他的名气近似神话,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T·S·艾略特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散文、剧本等作品。其中著名的诗歌有《荒原》、《四个四重奏》;散文有《但丁》、《神圣的树林》;剧本有《家庭聚会》、《老政治家》等等,这些都是他的代表作。艾略特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的“共同追求正确判断”的理想一度成为具有感召力的 口号 。而艾略特的第一本文集《圣林》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开创新时代的权威之声,他的《论文选,1917—1932》更是成为英国批评史上少有的经典。

对T·S·艾略特的评价

 T·S·艾略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出生在一户家境十分优越的家庭中,之后加入了英国国籍。T·S·艾略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他在 历史 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1964年9月14日,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融汇了智力与想象、传统与创新,在一个变革时代,他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罗姆说这样评价T·S·艾略特,他说:“你也许跟艾略特的评论搏斗了很久,但仍然终生迷恋他最好的诗作。《荒原》和《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等,艾略特最不朽的诗作的名单上,也许还可以再加上《小老头》。”罗杰·金博尔评价艾略特说:“艾略特之所以值得注意,不是因为我们今天不赞同他对女性、犹太人、 教育 或宗教的态度,而首先是因为他写的能引起人们共鸣、好奇的诗。”这些都是对T·S·艾略特的评价,可见,世人对于他的评价都是很肯定的。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艾略特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美国,那些迷恋爱默生“内在的声音”的诗人与批评家觉得艾略特背离了美国精神。但是即使这样,艾略特对当代 英语诗歌 写作的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他在文学史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T·S·艾略特代表作

 T·S·艾略特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他在1922年发表的《荒原》为他在国籍上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这部作品被评为是十二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牌。而《荒原》也成为了T·S·艾略特代表作之一。

 《荒原》是英美诗歌的里程牌,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T·S·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力最深远的作品,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得了诺贝尔奖文学类。可见《荒原》这部巨作的成就很高。

 T·S·艾略特另一代表作《四个四重奏》,这部作品是艾略特晚年诗歌中的代表作,风格与早期的诗歌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反映了他成熟了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T·S·艾略特借用他的祖先和他自己生活中值得纪念的四个地点为诗的题目。分别是《东科克尔村》、《烧毁的诺顿》、《小吉丁》和《干燥的塞尔维吉斯》。其中《东科克尔村》是艾略特祚在英国居住的村庄和村边小路;《燃毁的诺顿》则指一座英国乡间住宅的玫瑰园的遗址;《小吉丁》指的是17世纪英国内战时期国教徒聚居点的一小教堂;《干赛尔维其斯》是指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边的一处礁石。这就是T·S·艾略特另一代表作《四个四重奏》的四个地方。

T·S·艾略特写作特点

 T·S·艾略特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也是现代派的运动领袖。T·S·艾略特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他在1922年所发表的《荒原》被看作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艾略特在他的早期创作中善于把自己隐匿在诗句的背后,不断变换着面具和语气。诗句中的“我”大都是是戏剧人物,而不是作者本人。但是从总体来看,他更偏爱一种萎靡不振、无可奈何同时又不乏 幽默 的声音。这个特点使读者难以理解艾略特的早期诗歌。艾略特的诗作往往没有完整的思想脉络,他无数次开玩笑地引用拜伦《唐璜》中的诗行为自己辩解。

 T·S·艾略特认为,在诗歌创作中有种两种:“想象的逻辑”和“想象的秩序”,它们不同于常人熟悉的逻辑和秩序;读者应该听任诗中的意象自行进入他那处于敏感状态的记忆深处,不必考虑那些意象用得是否恰当,最终 自然 会收到很好的鉴赏效果。表现这种“想象的秩序”和“想象的逻辑”最为充分的就是奠定艾略特现代派主将地位的《荒原》。在1935年至1942年之间艾略特所创作的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的《四个四重奏》,它们分别是《东科克尔村》、《烧毁的诺顿》、《小吉丁》和《干燥的塞尔维吉斯》。

1 英国诗人艾略特

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3 tseliot生平简介英文

4 英国诗人艾略特的简介

5 诗人艾略特是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萨缪尔·柯勒律治。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

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另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威廉·布莱克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许多学者视布莱克为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起点诗人,从他开始,英国文坛进入一个思潮澎湃的时期。但有人表示异议,这是因为他在世时几近无人知晓,对同时代人无实质影响,其主要诗人地位是20世纪的学者确立的。其次,布莱克笔法奇异,不像华兹华斯那样以朴实、平直的语言代表现代诗风。尤其是布莱克热衷于建立特有的思想体系,他提出并能以不同的姿态玩味许多激烈而深刻的文思。

威廉·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评论家曾指出华兹华斯是西方抒情诗坛两大革新者之一(另一位是彼特拉克),也是现代诗的鼻祖。在文学史上,以他为主、由柯尔律治参与写成的《抒情歌谣集》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诗集,因为它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启动了现代诗歌的创作。其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795年之前、1795——1807、1807年之后,这里的中间阶段是他的颠峰期。

塞缪尔·柯尔律治

塞缪尔·柯尔律治(1772——1834)。生于英格兰的德文郡,与华兹华斯一样,也是少年丧父,后去伦敦寄读十年,又去剑桥上学。虽为名校学生,却是酒、妓、鸦片无一不沾,时常情绪激烈……柯尔律治的代表作常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友情诗或他所谓的“交谈诗”,另一类是象征诗或神秘诗。前者大致包括《伊俄勒斯之琴》、《这个菩提树的荫棚》、《霜夜》、《沮丧》和《致威廉·华兹华斯》等。后者主要指《老舟子吟》、《忽必烈汗》和《克里斯特贝尔》等。

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拜伦现象是19世纪西方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体现了那个不朽时代的激情,代表了它的才智、深思、狂暴和力量;他那普罗米修斯式的孤独的反抗意志,在上个世纪欧洲人的精神生活中非同凡响,以致改变着“社会结构、价值判断标准及文化面貌”。(罗素)这个独立不羁的天才,有博大的政治家的胸襟和哲人的才智。他的气质敏感而暴烈,感情深沉而细腻。但他也是个放浪形骸的公子、虚荣傲岸的爵爷和孤高悒郁的自我主义者。他崇尚伟大的精神,向往壮丽的事业,却被黑暗的时代所窒息。他的心是伤感的,他的叹息充斥了整个生涯……别的诗人编织梦想,他却曾被认为是梦想的本身,在诗、行动、人格之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他融入文学但又大于文学。他说两种情感即能限定他的实质:热爱自由,痛恨虚伪(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情爱的等),但他是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生来微跛,却爱四方漫游;身为贵族,充满等级观念,却又具有平民的反抗意识;他时而阴沉、焦躁,但更多时表现出和蔼、幽默或玩世的轻松;他崇尚自由,却坚守浪漫时代之前的古旧文体;他主观自信,却富有经验式的常识;他有强烈的男权中心意识,却常陷入他所谓的“女性思维”;他痛恨战争,但热衷于“争取自由的战役”。最后,他从物质和行动上投入战争,似乎是对他超越或毁弃文学文本而去用行动创造人生文本的诠释。

波西·比希·雪莱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因体现其思想之精髓而在雪莱诗中占中心位置。该诗剧分四幕,写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被缚与解放。该诗使雪莱的两大主题)——社会变革与人间情爱——交织互补,并配之以两条线索:普罗米修斯与朱庇特的善恶关系和他与亚细亚的分别与重逢。这两条线索由代表必然性和原始生命力的冥王来串连,由他来影响众神之命运,决定不同人物的胜败。这位埃斯库罗斯笔下的巨人吸引诗人,是因为他以美德抗暴,他基本代表完美人格,无私、无野心、无妒意,集人类灵智与永恒灵智为一体。雪莱写这首诗时不再过分强调外在变革,而更注重自我完善和爱的力量,不再涉及具体的政治自由,而聚焦于超然而又深厚的自由含意。因此,《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实际是理念诗,旨在展现理想生活的幻景,提供宇宙新生的启示。相对拜伦的现实革命精神而言,雪莱的革命概念更具理想色彩,因而也更彻底,是对现有世界方方面面的哲学否定。“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是雪莱对未来美好世界必将来临的预言,发人深省。雪莱还以抒情诗著称于世,继承华兹华斯的传统,以大自然入诗,《西风颂》、《云》、《致云雀》等作品,音韵铿锵,感情真挚,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辉。

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1795——1821)。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都寿命短暂,济慈最令人叹息,享年仅26岁,却留下许多精美的诗篇,包括莎翁与但丁在内的巨笔在那样年轻时尚未写出相当水平的作品。就诗艺,有人认为他是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他不独属于浪漫主义,唯美派与颓废派都受到他的影响。尽管相对欧洲历史而言,济慈的影响力不及拜伦,但说到英国诗歌史,拜伦的声望则无法与济慈相比。与雪莱比较,济慈更愿以热心而冷眼的观者姿态绘制生活的戏剧画面,对在真实的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的真人表现出艺术家的兴趣,他并不因至上的理想而厌弃有限的世事,而是以具体人间情感证实无限的存在。济慈在1818年的一封信中指出,华兹华斯较弥尔顿“更深刻。济慈发展了有关信念,认为人间是“造就灵魂的深谷”,除此无其他途径。有评论家认为,济慈的倾向是要发掘新的永久价值,他主要不是让我们相信世间充满苦难与压迫,而是让我们鼓足勇气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充满欢乐、健康、自由。这些都属于他人,但只要争取,也能属于我们自己。济慈思想与艺术的精髓就是让我们有勇气相信他人是幸福的,并能为此感到由衷的喜悦。

《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欧阳静

摘要: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十九世纪与雪莱和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一生短暂却传奇。一个半世纪以来,济慈的研究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当代得到的评价愈来愈高。在西方,济慈的声誉大有超过其他浪漫主义诗人,包括雪莱、拜伦、华兹华斯等人之势。对济慈诗歌作品的解析一直在不断深入。济慈的诗歌不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更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死亡是文学中永恒的创作主题,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过人是向死的存在。本文以济慈诗歌中的死亡叙事为切入口,试图领会济慈对死亡的观点,并探索其死亡观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本文一共六个部分:第一章是文献综述。第二章为导论部分,包括济慈简介,本文内容提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三章分析济慈的死亡观的形成,阐释了其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和诗人个人经历的共同作用。这些复杂的背景,给济慈以深刻的影响,不仅促使他形成了独特的死亡观,也促进了他文学艺术的进步和完善。第四章简析济慈诗歌中的死亡叙事,主要以《夜莺颂》和《秋颂》为例。《夜莺颂》一直被视为英国诗歌中的不朽作品,是济慈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秋颂》是其颂诗的最后一首约翰·济慈简介,被认为是最完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济慈在他的诗作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死亡的理解,通过阅读他的这些作品,读者能够洞悉济慈的内心世界,与诗人的灵魂进行沟通交流。第五章接着对济慈的死亡观进行解读,具体而言,济慈的死亡观有三个方面: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死亡是对生命的最高奖赏;向死而生,对生命的珍惜和赞美。阅读济慈的诗作,可以洞悉到诗人内心对生命的珍惜与赞美之情,在大自然中,诗人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缺失的美和与命运作斗争的力量。同时,从大自然生物的生死荣枯以及社会事物的自然更替中,诗人还懂得了死亡只是一种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是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的。第六章是这篇论文的结语部分。济慈的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一样一滑而过,却给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研究和探索济慈的死亡观,对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一定的帮助约翰·济慈简介,亦可帮助读者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了解那个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2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伍晓莉;;向死而生——浅论《野草》的死亡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张国臣;李军;;美丽的死亡——从《夜莺颂》谈济慈的死亡观[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刘治良;;济慈诗歌创作成因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蒋培君;;论济慈的死亡意识与诗歌创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孟祥玲;;审视济慈诗歌的人生意识空间苦难造就的济慈[J];世纪桥;2007年09期

史钰军;济慈六大颂诗诗体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靓;济慈的生死哲学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家玉;朱跃;;莎士比亚《麦克白》原型叙事空间主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陶震华;试论约翰·济慈审美倾向的“非”唯美性(英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阎立;象征·荒诞·求解——试析布莱克代表作《老虎》的文学意象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陶震华;《尤利西斯》和《达罗卫夫人》意识流表现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张锦;李敏刚;;济慈“消极感受力”的智性光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管先恒;中西传统诗歌中不同的自然意识及其哲学内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吴晓梅;;英汉明喻喻体的文化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吴悦;蔡玉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抒情主体析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高红云,谭旭东;英语诗歌中的语音象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建民;贺莹;;新世纪《野草》研究综论[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高伟;文学翻译家徐志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李振中;追求和谐的完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吴贇;政治 与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肖学周;闻一多诗学语言问题[D];河南大学;2010年

吴向廷;论穆旦诗歌的历史修辞[D];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家;信仰、永生、普爱[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张晶晶;论济慈诗歌中的意境创构与精神价值[D];辽宁大学;2011年

姚亮;论闻一多诗歌中的“死亡”书写[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杨善根;大地之诗永不止:济慈自然诗歌的生态审美[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宋延辉;场域—惯习理论观照下徐志摩对英语诗歌的翻译[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齐娟;对柯尔律治《古舟子咏》的生态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翟宗杰;浪漫范畴下的中西浪漫主义诗歌[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黄昀;[D];安徽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燕;济慈的“客体感受力”说与现代诗歌美学的关系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周桂君;“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4期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有机论美学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刘治良;;济慈诗歌创作成因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王卫东,赵兰芳;死亡意识与艺术活动[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钱超英;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章燕;诗歌审美在文本与历史的互动与交流中——关于济慈《希腊古瓮颂》的批评[J];国外文学;2002年03期

章燕;走向诗歌审美的人文主义——谈济慈诗歌中的社会政治意识与其诗歌美学的高度结合[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而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光彩和风韵,以独特性、多样性和活力性为特征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进步真可谓是功不可没。近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热衷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和探索,对其发展和起源以及特点做了相当完善的了解。

  一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起源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同时18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赞扬了人的主观作用,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最重要的代表是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在所有浪漫主义诗人当中,其诗歌的哲理沉思色彩是最浓重的。他在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至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拜伦、雪莱以及济滋是继湖畔派诗人之后英国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们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则是截然相反的,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的、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含蓄深沉、坚忍不拔、孤僻甚至固执的民族性格闻名全世界,然而英国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种多愁善感性,对艺术和自然具有特殊的感悟力。这似乎又培养了他们惯好独处、喜欢乡间和酷爱大自然的天性。故西方浪漫主义以大自然为背景、注重想象、注重夸张变形、情景交融的方式与风格也自然成了他们的主要借鉴对象。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

  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第二 ,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第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统一www。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四、结语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因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表现。从所处的环境来看,当时英国是第一个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国内它的政府用严刑峻法对付群众运动,而人民的斗争则更趋高涨,终于导致后来的宪章运动和议会改革。从布莱克起始,直到济慈,浪漫作家们都对这样的环境有深刻感受,形之于诗,作品表现出空前的尖锐性。从其自身的表现来分析,英国浪漫文学作品数量大,而且两代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题材和诗艺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国界,成为全欧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学和思想影响。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一) (浪漫主义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 德国文学

耶拿派:

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

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后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二 英国文学

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

《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代表作《古舟子咏》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

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自然山水诗:《云雀》、《西风颂》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齐慈《夜莺颂》(颂诗):以精巧著称。

司各特:(以历史小说著称)“威弗利小说” 代表作《艾凡赫》

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

三 法国文学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

夏多布里昂:

《基督教的真谛》:包括两部中篇:

《阿达拉》:写了一个发生在北美原森林的故事。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主人公:印第安人:夏克塔斯、部落酋长之女:阿达拉。

《勒内》:写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

1 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内》中的主人公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派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度日。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2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史达尔夫人:

主要作品:《黛尔菲娜》、《柯丽娜》;理论著作《论文学》、《论德国》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缪塞(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乔治桑:

《安蒂亚娜》:成名作

《康素埃洛》《安吉堡的磨工》:具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

《魔沼》:田园小说

小仲马:《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同阿尔芒斯的爱情悲剧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

四 俄国文学(19世纪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

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旋律(反专制、争自由)。

茹科夫斯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抒情诗人”。

普希金和雷列耶夫(十二月党人)的创作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

莱蒙托夫:(诗歌基本的主题:对自由的渴望)

《恶魔》:代表了莱蒙托夫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当代英雄》:俄国早期小说的杰作:主人公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主人公的自我剖析和日记形式,被誉为“俄国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五 美国文学

欧文(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见闻札记》

库伯(被称为“美国的华尔特 司各特”):

《水手》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

“边疆系列小说”包括:《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等。

爱伦坡: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远祖”

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爱默生:《散文集》

霍桑:《红字》(长篇小说) 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牧师:丁梅斯代尔。

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性,被称为是一部“心理罗曼史。”

惠特曼(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

《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顶峰的产物。包括:

《听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作者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诗体”。

其它国家文学:

密茨凯维奇: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诗剧《先人祭》、长诗《塔杜施先生》。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自由与爱情》

拜伦(英国)

术语解释

东方叙事诗:

1 1813—1816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称《东方叙事诗》。

2 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这些叙事诗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拜伦式英雄:

1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

2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

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

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

《曼弗雷德》:表达了拜伦“世界悲哀”的哲学。主人公曼弗雷德则成为“拜伦式英雄”最

成熟的形象。

《该隐》(诗剧):取材《圣经》主人公:该隐是敢于怀疑思考,有自己的欲望与要求的年轻人类的代表。

《唐璜》:(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

基本结构是由唐璜的两次旅行构成。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唐璜》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

人物形象:1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创作的长篇讽刺诗《唐璜》中的主人公在拜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忧郁。

2 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消极)。

3 他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

艺术成就:1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讽刺,锋芒指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人生,成为一部“讽刺百科全书”。

2 插话:在叙事过程中不时地和大规模地插入议论。

3 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以悲壮、诙谐、揶揄、热情等各异的风格杂糅并置。

4 以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八行诗体)

简析《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主要思想内容。(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拜伦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要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反暴政、反侵略)

第一章 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章 主要兴趣忍是景色和冒险。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

第三章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在最后遮住了游历主人公的形象。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和卢梭。

第四章 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争,争取独立。

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的主将和领袖)

术语解释

美丑对照原则:

一 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二 主要内容:

1大自然中美丑并存。

2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

张。

3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雨果在小说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人道主义为主线):

《海上劳工》:歌颂劳动者的高尚品德。

《笑面人》: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作品(1793)。

作者在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观点。

主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是叛军的首领、革命军郭文。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第一部长篇小说):

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

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恶”的化身(外表令人恐怖、滑稽)。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

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艺术特色:运用对照方法:1人物自身(外表,内心)伽西莫多、克洛德。

2人物之间:伽西莫多、克洛德。

3两个阶级、两种朝廷:路易十一、平民王国。

《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 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小柯塞特。

综合论述题

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代表作《悲惨世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 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如:冉阿让被监禁19年的罪行“只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芳汀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被迫害成流落街头,终因贫病交加而死的妓女。

2 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让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广施济贫的市长。

3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弃恶从善、终止犯罪。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

如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感化后,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

5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借人道主义感化统治阶级的矛盾,这是不可能的、是腐蚀剂。

论述《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

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现实主义:冉阿让被迫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滑铁卢战役等。

浪漫主义: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2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

冉阿让攀上横杆救水手而自己却落入海中;抱着柯塞特被警察追得翻入修道院,碰到的第一个人恰恰是他曾救过的割风爷爷等情节都是离奇的。

3政论性。

4语言高昂、激烈、热情、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普希金 (俄)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出生:没落贵族的家庭。

主要作品:

《致恰阿达耶夫》:参加十二月党人的绿灯社后,诗句被刻在党徽后。

《强盗》:抨击暴政,歌颂自由的诗篇。

《短剑》:公然号召以行动来反抗暴政,歌颂了不畏强暴的刺客。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热情鼓励服苦役的十二月党人。

《茨冈人》: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

《鲍利斯戈都诺夫》:最负盛名的历史悲剧。

《别尔金小说集》(5个短篇组成):其中《驿站长》是最优秀的短篇,开了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

《上尉的女儿》:农民题材的小说(长篇),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和

《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奥涅金的形象:

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称她为“我可爱的理想”。

此作品是作者“幻想的宠儿”,采用四音步扬格十四行诗节称为“奥涅金诗体”。

术语解释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多余人”系列形象: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

赫尔岑《谁之罪》:别尔托夫

屠格涅夫《罗亭》:罗亭 《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76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